松盛号

松盛号

免费乘坐安阳旅游专线,欣赏古都安阳美景 安阳旅游服务中心招聘

免费乘坐安阳旅游专线,欣赏古都安阳美景

为迎接八方宾朋来安,安阳市开通了旅游公交专线。来安的游客购买相关景区门票,安阳市民凭旅游一卡通即可免费乘坐。下面,我们就来亲身体验一下咱们安阳市的旅游专线!

出发地点:安阳高铁东站

在安阳东站出站口,“古都安阳惠民一日游公交及免费旅游专线乘车”引导图引人注目,安小新按照引导穿过广场,便来到了我市旅游专线——高铁站。购票二维码、旅游精品线路一目了然,现场陆续有市民扫码了解旅游项目。

直接拉到十二府游客集散中心

外地游客可选择开往安阳市区内、

林州、或是汤阴的旅游专线

从高铁站至游客集散中心

并且每半个小时发一次车

车辆沿铜雀路、文峰大道一路行驶,路过文峰东立交桥,迎宾公园内弯曲高低的庭院小道,错落有致的树木灌木丛,一片片艳丽鲜花吸引着安小新的目光。

行驶大约30分钟后,到达位于十二府的游客集散中心。

在位于文峰十二府的游客集散中心处

安阳古都旅游服务中心副总经理王玉

开通的免费旅游交通专线为:

1、安阳高铁东站——古城游客集散中心免费旅游公交服务专线。

2、安阳古城游客集散中心——林州市全域旅游服务中心红旗渠·太行大峡谷游客中心免费旅游交通服务专线。

古都安阳惠民一日游的旅游精品线路为:

1、内环线古城“一日游”

2、外环线“历史文化一日游”

古城“一日游”内环线惠民精品旅游线路。具体运行线路为:古城游客集散中心——昼锦堂——彰德游园仓巷街——袁林——殷墟——古城游客集散中心。全程优惠价含线路所有景区门票、导游费、交通费、保险88元。

历史文化一日游外环线惠民精品旅游线路。具体运行线路为:安阳高铁东站——中国文字博物馆——殷墟——羑里城——岳飞庙——彰德游园仓巷街——古城游客集散中心。全程优惠价含线路所有景区门票、导游费、交通费、保险98元。

PS:高铁站——游客集散中心——林州,凡持有安阳旅游一卡通的游客或购买林州景区门票的游客都可享受免费乘坐公交的优惠哦!

欢迎您乘坐免费旅游专线

原标题:免费乘坐安阳旅游专线,欣赏古都安阳美景

下一站,安阳——看安阳市如何打造“中华字都”建设国际旅游目的地

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安阳时指出,“中国的汉文字非常了不起,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发展离不开汉文字的维系。”“要通过文物发掘、研究保护工作,更好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省委书记楼阳生莅安调研时指示:要丰富业态,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要依托厚重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力量打造精品路线、拳头产品,创新沉浸式研学游方式,发展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创产业,提升“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旅品牌吸引力、影响力。为此,我市拉高标杆、对标一流,全面落实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抢抓加强殷墟遗址保护的重大机遇,做强安阳特色文化旅游品牌,全力打造“中华字都”城市主题文化品牌,奋力把安阳打造成为文化特色鲜明的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

三千年钟灵毓秀,古都安阳令人向往。

2月24日,“中华字都·安阳”红旗渠—殷墟文化旅游推介会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举行。市文广体旅局局长刘洁华化身女将军妇好,热情洋溢地推介殷墟;89岁高龄的北京艺术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员殷之光击鼓朗诵满江红,拉开了汤阴岳飞庙的推介之旅;电视剧红旗渠中童昆的饰演者张圣岳化身红旗渠旅游推介官,与大家分享自己与红旗渠的故事……

2月8日,春节刚过,红旗渠文化旅游推介会在郑州举行;2月27日,我市文化旅游推介走进天津市和平区。我市文化旅游推介马不停蹄,邀请八方宾朋来安阳领略“人工天河”的风采、探寻汉字起源的奥秘、感受活力古都的精彩。

“红旗渠很有教育意义,大家都应该来看看”“殷墟我向往已久”。去年10月28日,党的二十大闭幕不到一周,习近平总书记到红旗渠纪念馆、殷墟遗址视察,强调红旗渠精神同延安精神是一脉相承的,是中华民族不可磨灭的历史记忆,永远震撼人心;殷墟出土的甲骨文为我们保存3000年前的文字,把中国信史向上推进了约1000年。

今天,古都安阳英姿勃发,在打造“中华字都”、国际旅游目的地城市的新征程上全面发力、蹄疾步稳。

目标已定,我市着手实施“两步走”战略:第一阶段,到2025年,通过顶层设计、培育塑造、宣传营销,使“中华字都”城市主题文化品牌在国内外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全市文化旅游产业总收入超过1000亿元,全市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10%;第二阶段,到2030年,一批高度国际化的旅游吸引物项目全面建设完成,国际化会展、国际化论坛、国际化节庆活动主题特色鲜明,全面建成国际游客向往的旅游目的地城市。

我市成立甲骨文研究中心,持续办好甲骨文研究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创办文字文化研究专业性期刊;联合清华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河南大学等单位,做好“大数据、云平台支持下的甲骨文考释研究”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开展甲骨文释读优秀成果征集评选活动,积极推动现有研究成果的转化及应用;建好安阳师范学院甲骨文信息处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殷契文渊”网站平台新的建设;实施“全球甲骨文数字化建设工程”,对甲骨文物进行三维数据信息采集,推进殷墟甲骨文云端数据库建设,打造国际国内知名的甲骨文及古文字传承创新区。

我市举办国际汉字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推出一批汉字文化创意产品,建设一批汉字研学营地和基地,推出一批文字文化研学课程和实践活动;参照“说文解字”形式,开发甲骨文表情包、科普动画、网络游戏、儿童绘本等系列衍生品;推进殷墟景区数字化展示提升、妇好数字化展示馆等项目建设,通过“科技+体验”,打造甲骨文数字化活化应用新场景,建设国际汉字创意文化产业集聚区。

殷墟宫庙、王陵、后冈、洹北商城等遗址核心区及辛店、陶家营等外围重要遗址考古发掘持续推进,“殷墟大邑商布局研究”取得重大突破,我市打造了国际甲骨文和商文明研究高地。在殷墟遗址博物馆建设区域考古科学实验室,加快资源整合,推动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考古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点做好妇好剧场、国际青铜艺术小镇、殷墟甲骨文云端数据库等项目建设。完善考古新发现新闻发布机制,持续面向国内外开展考古志愿者招募活动,加快推进全国考古实习培训和公共考古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全国公众考古品牌。建设国际考古旅游示范区。

文字归巢闪耀3000年文明之光,文化传承展现新时代文明硕果。2023年11月16日,安阳城市中轴线向北,流淌千年的洹河南岸,中国文字博物馆全面建成、全馆开放。

洹河殷墟段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建设正抓紧筹备,重点建设提升殷墟宫庙区、殷墟遗址博物馆、殷墟考古文旅小镇之间的陆路和水上旅游交通体系,打造沉浸式水上夜游新地标。

沿洹河向西,殷墟遗址博物馆正紧张有序施工,已进入全面装修阶段,初显大气磅礴的身姿。2023年建成后,将成为展示殷墟文物和中华文明、引领行业发展的世界一流博物馆。

更为宏大的殷墟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也正持续展开,作为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之一已被纳入国家规划,范围涵盖整个殷墟保护区,将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成为中国的文化地标和精神标识。

曹操高陵遗址博物馆、殷墟文旅考古小镇等一批支撑“中华字都”的重大平台和载体建设加速推进。

我市深入挖掘安阳重要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遗存、历史史料等,全面推动大型博物馆、县域博物馆建设,加强行业博物馆、生态博物馆、工业遗产博物馆、村史馆建设,构建类型多样、覆盖全面、特色鲜明的“中国博物馆名城”格局。

依托河南省旅游公路建设规划,加快推进安阳机场、高铁客运综合枢纽、沿太行高速公路安阳段、安林旅游高速公路专线、曹操高陵至殷墟旅游专线等项目建设,常态化开通郑州至林州专列,构建综合立体旅游交通网络。规划建设重点旅游环线,推动5A级景区实现一级及以上公路辐射,4A级景区实现二级及以上公路辐射,构建交旅融合新格局。

高标准建设市级游客服务集散中心,高效衔接旅游班线,实现机场、火车站、汽车站与公交车、出租车等城市交通便捷换乘。全面布局旅游信息服务中心,构建覆盖全市的“市域旅游服务中心+县域旅游服务中心+景区旅游服务中心”三级旅游服务体系。优化城区无线网络全覆盖,完善城市无障碍设施、医疗急救转运体系。在机场、车站、酒店、游客服务中心等重点部位设立多语种旅游整体标识和交通指示等,不断提升旅游便捷度。

完善“中华字都”形象标识体系。推动甲骨文、汉字元素广泛融入城市规划建设,推动甲骨文元素图案、纹饰融入市政设施标识,建成一批甲骨文街区、大道、广场、公园、书屋等公共服务设施和甲骨文主题雕塑。推动甲骨文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融入百姓日常生活,在会务活动、旗帜应用、日常用品、特产包装等方面,鼓励采取甲骨文和现代汉字双重标识。推动甲骨文元素融入旅游活动,在吃住行游购娱各环节广泛引入甲骨文元素。推动甲骨文进校园,融入小学生校本教材,开展识读甲骨文活动,举办甲骨文主题电视大赛,营造浓厚的“字都”环境氛围。

实施智慧旅游工程。培育壮大云演艺、云展览、数字艺术等智慧文旅业态。推动文化和旅游单位、文娱场所、主题公园、历史街区等开发数字化沉浸式体验业态和智慧化服务功能,开展数字展馆、虚拟景区等产品建设及服务。打造一批数字博物馆、美术馆、剧院剧场,开展虚拟讲解、艺术普及、交互体验、数字剧场等服务。到2025年,4A级景区、度假区、遗址公园、文化场馆、宾馆酒店等场所实现智能导览、电子讲解、在线预订、信息推送、智慧停车等功能全覆盖。

以沉浸式体验为核心,推出5D文旅实景演艺、街头主题光影秀、动漫创意园、电子竞技馆等新业态产品,加快沉浸式演艺、沉浸式景区、沉浸式综合体等持续升温。到2025年,每个县市、区确保有1个至2个引擎型或品牌型沉浸式旅游项目落地并基本形成产业链。

以安阳古城、万达商圈、汉字公园、洹河、道口古镇、汤阴忠武街、水冶古街、汤河两岸等为依托,建设“夜游、夜娱、夜食、夜购”项目,举办美食节、音乐节、灯光秀等夜游活动。进行城市公园、重点商圈、文化场馆等休闲化改造,加快推进国际品牌酒店建设,发展城市时尚经济。用国际语言对安阳美食进行文化解读,建设一批特色美食街区、美食旗舰店,培育安阳特色餐饮品牌。研发推出具有安阳特色的旅游商品和文创产品,加快旅游特色商品专卖店布局设点。建设跨境电商平台,打造安阳跨境购物基地和跨境物流基地,推动线上线下购物消费融合发展。

我市以国际游客的文化感知为切入点,做好“中华字都”城市旅游品牌标识的国际化传播,用世界语言讲好安阳故事。推出“五个一”系列推广载体,即一个标识、一句口号、一部宣传片、一套视觉识别系统、一组特色宣传品,形成宣传推广合力。推出华夏早期文字文明探源之旅、中华奋斗精神感悟之旅、国际户外运动休闲体验之旅3条精品旅游线路,让“中华字都”成为游客向往的世界知名品牌。

组建“安阳甲骨学堂”,编写甲骨文科普读物,举办“文化大家讲安阳”活动,宣传推广甲骨文化。开展“国际博物馆日”“文化遗产日”主题活动,通过云直播、云展览等形式传递甲骨文化。围绕“中华字都”主题,创作一批诗歌、散文、美术、摄影、书法作品,打造几部国家级、世界级文艺影视作品,策划一批安阳特色精品陈列展览,推动甲骨文化国际交流传播。紧密结合省“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塑造,加强安阳文化图谱和精神谱系研究阐释,围绕小南海、二帝陵、殷墟、羑里城、岳飞庙、曹操高陵等推出“溯源”“寻根”“解密”“探寻”“弘扬”“聆听”系列,讲好“中华字都”故事,传播安阳文化之美。

重点打造中国安阳国际汉字大会品牌,使其成为促进汉字文化产学研综合实践平台和国家级文化交流平台。深度参与“汉语桥”“汉语盘点”等国家级权威品牌活动,积极申办“东亚文化之都”,不断提升汉字文化软实力。重点围绕“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持续举办“汉字”国际巡展,向沿线国家和人民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华文明。举办甲骨文与殷商文明国际学术论坛、海峡两岸周易文化论坛、世界文字博览会、世界研学旅游大会、世界古都论坛等,拓展“中华字都”品牌走出去的国际交流平台。

实施国际化宣传营销策略。加强与国际大型媒体合作,丰富在国际社交平台上的旅游营销手段,实现精准投放。加强与国内知名融媒体平台合作,将宣传主阵地向抖音、小红书、B站等视频平台拓展。加强与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凤凰卫视等主流媒体合作,推出“中华字都”大型综艺节目。制作“中华字都”形象宣传片、专题片,在国内外主流媒体、高铁枢纽站、航空港、服务区等重点场所点位集中投放,构建立体宣传推介格局。

推进文化旅游交流合作。鼓励、支持各县市、区、市直各部门、驻安高校参与举办国家部委级别的文化交流活动。招引知名国际文旅组织和国际知名旅游企业落户安阳,与国际行业组织、驻外办事机构、海外推广机构和国际旅游集团合作,策划举办“中华字都”系列主题活动。主动融入京津冀、中原城市群等国家级区域联盟,深入对接黄河文化旅游带、世界级大遗址公园走廊和黄河、大运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战略,积极用好豫晋冀鲁四省八市文旅融合协作机制,开展文化旅游合作,开发跨城市、跨区域的国际旅游产品。

今天,“中华字都”这一文化品牌越擦越亮,浓浓的安阳味扑面而来,款款的国际范摇曳生姿,我们向您发出诚挚的邀请——下一站,安阳。责任编辑:张家祺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

标题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索引号E-00026失效时间发文机关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成文日期2023年06月15日发文字号安政〔2023〕14号发布时间2023年07月13日有效性有效

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的通知安政〔2023〕14号时间:来源:安阳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分享: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部门及有关单位:

现将安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

“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着巨大的变革与机遇。为指导安阳市未来五年文化和旅游的发展,提升安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质量效益,奋力开创安阳文化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河南省委关于制定河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共安阳市委关于制定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及国家、省、市相关文件精神,制定安阳市“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规划积极对接融入国家战略,紧紧抓住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国家战略机遇,围绕新时代区域中心强市目标和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建设任务,大力加强实施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努力构建发展新格局,助推安阳社会经济快速发展,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活力古都出彩安阳的绚丽篇章。

一、“十三五”文化旅游发展回顾

“十三五”期间,安阳市文化和旅游发展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殷墟文物保护的批示、甲骨文发现和研究120周年贺信精神以及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系列重要论述,按照“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思路,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以融合发展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守牢政治和安全底线,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显著增强,实现了全市文化和旅游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期间,取得的主要成就: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日臻完善。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域的市、县、乡、村四级具有安阳特色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截至2023年底,全市共建成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3526个,率先在全省实现全覆盖。成功创建国家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1个政府-高校-社区“321”公共文化共建,省级公共文化示范项目2个政府-高校-社区“321”公共文化共建、安阳文化大舞台,省级公共文化示范区2个林州市、汤阴县。持续开展安阳新春民俗文化展、刘文金艺术音乐节、“安阳文化大讲堂”“红色文艺轻骑兵”下基层、“321”视听公益课堂、广场舞大赛、群众合唱大赛、“花儿少年”“童心向党”“快乐星期天”“舞台艺术送农民”等各类群众文化活动800余项。打造了战鼓、书法、合唱、民乐、广场舞等5个群众文化活动品牌,建成吕村战鼓之乡等60个特色乡镇“文化名片”。

三非遗保护传承成效明显。围绕非遗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发展进行创新发展,不断提升非遗保护和利用水平,促进全市非遗保护工作实现稳步繁荣发展。目前拥有国家、省、市三级非遗项目198项,其中国家级7项、省级36项、市级155项。在省内率先成立安阳市非遗保护中心,成功申报5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基地馆所,安阳县安丰乡渔洋村、林州市任村镇任村等4个村落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安阳县曲沟镇抬阁、吕村镇战鼓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同时也应看到,“十三五”时期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还存在文化事业、文化产业、旅游业融合不充分、发展不平衡。旅游宣传参与文化活动的营销较少,文化旅游品牌缺乏,未形成具有强大吸引力和辐射带动性的核心引爆点;文旅产品开发不够、创新不足,产品低端化,缺少精品;投资运营管理不够灵活,对市场主体培育引进不够,在公共文化服务、综合协调、人才保障、宣传营销等方面有待加强。

二、“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十四五”时期,安阳将围绕建设文化强市和世界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战略目标全面推进,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面临重大战略机遇和严峻挑战。

中央对文旅发展新要求带来新机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要建成文化强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文化内容生产体系,健全文化价值转化机制;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企业、文化业态、文化消费模式。中央关于推进文化产业、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要求,对推动解决安阳文旅产业结构和公共文化服务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新期待提供了政策支持。

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迎来新机遇。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中原城市群建设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深入实施,安阳处于多重国家战略叠加辐射区域,区位优势进入重构提升期、动能转化进入加速突破期,将推动安阳文旅事业高质量发展,迎来多重历史新机遇。

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培育新动能。第三产业已成为拉动安阳经济增长的主导,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在新常态下扩大新供给、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的必然选择。新型创意产业、文体娱乐、健康养老、休闲旅游等新兴服务业态不断涌现,将成为引领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和进一步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抓手。

科技赋能驱动文旅业态新变革。“十四五”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起步期,信息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将成为社会生产生活的“新型基础设施”,能更好地推动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的快速高质量发展,文旅消费新需求将改变人们对旅行的全新沉浸式体验。

乡村振兴推动形成文旅融合新格局。把文化和旅游发展纳入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实现文化旅游与乡村振兴融合,改变传统的增长机制与方式,实现我市产业跨越式创新发展,提升农村经济发展新活力,促进城乡共融共力发展。

红色旅游为安阳文旅发展带来新契机。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打造具有安阳特色的红色旅游品牌“新高地”带来发展契机,有利于我市将红色教育融入历史文化山水游,形成多元多样全域游,激活经济发展新动能。

外部环境压力。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不确定性不稳定性因素增加,全球政治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矛盾冲突和风险隐患急剧上升,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变化调整,深度影响国内旅游消费;新冠疫情防控常态化,给景区、旅行社、酒店、餐饮业等带来重大影响和冲击,传统文旅产业发展受到较大挑战,旅游结构及方式发生巨大转变,给文旅产业发展带来较大不确定性。

内在因素制约。灵活高效的文化旅游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尚未形成,市场主体活力不足;区域联动性差,形不成合力;文旅创新不足,产品同质化明显、个性化不够,营销精准推广不到位,品牌带动性不强,文化旅游与科技、体育、商业、工业、互联网等领域融合不够;综合保障不到位,缺乏整体配套的政策支持体系,直接制约“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

综合判断,“十四五”时期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应当正确认识和把握外部环境压力与内部因素制约,开拓创新、奋发有为,推动我市文化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迈上新台阶。

以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坚持“文化引领、旅游带动、文旅融合、创新突破、协调发展、补齐短板”的总体思路,以保护传承弘扬殷商历史文化和弘扬传承红旗渠精神为主线,以全域旅游为主导,以重点项目建设为抓手,以打造千亿级文化旅游产业、建设文化旅游强市为目标,推动文化旅游产业扩容提质升级,打响安阳殷商文化品牌,推动建设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和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

——坚持正确发展方向。坚持党对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固本培元,守正创新,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作为文化和旅游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新需求,让人民共享文化和旅游发展成果。

——坚持高质量发展。以创新为动力,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引擎;以协调为手段,形成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以绿色为基调,厚植文旅发展新优势;以开放为驱动,拓展文旅发展新空间;以共享为目标,展现文旅发展新担当。

——坚持保护性开发。坚持把保护放在首位,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和方法加强文旅资源保护,促进合理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利用,以积极的开发促进有效的保护。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实现发展质量、结构、规模、速度、效益、安全相统一,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全方位全链条发展。

1.“十四五”时期主要目标。

2.2035年远景目标。

到2035年,全面建成文化传承创新示范区,实现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建成区域文旅融合发展中心,安阳成为“殷商文化传承创新市”、红旗渠·国家级山水人文研学休闲度假区、国际低空运动文旅示范市,高起点培育“世界易都”品牌;文旅产业成为全市重要主导产业,文旅空间布局更加优化,产业竞争力、环境友好力显著提升,建成1-2个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成1-2个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文旅居乡村,位居全国旅游城市先进行列。

“两核”:建设国际知名的殷墟、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两大文化旅游发展极核;以世界文化遗产殷墟为核心,建设上古殷商文化旅游区,以红旗渠·太行大峡谷为核心,建设国际户外运动旅游区、世界人文山水城市。

“四板块”:构建主题鲜明的历史文化、山水度假、乡村休闲、工业旅游四大文化旅游特色板块。

一实施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结合安阳历史文化资源和红色资源,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丰富群众精神世界,凝聚群众精神力量。

加强对中华文明的发掘研究和阐释。实施中华文明探源、著录等保护工程,深入开展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城文化、殷商文化、周易文化、根亲文化等研究阐释,梳理、汇编文化图谱和精神谱系;加强“甲骨文”“红旗渠精神”等文化品牌的时代化、标志化阐释与推广,创新文旅融合宣传设计理念,打造城市文化符号和文化形象,延续历史文脉,弘扬时代价值;讲好安阳故事,鼓励全民阅读,探索多种文化新体验,增强群众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活跃社会文化生活。

专栏1:社会文明促进和提升工程

打造城市文化品牌:挖掘“殷商文化”“红旗渠精神”与新时代需求相呼应的文化元素,推出“六个一”系列推广载体,即一个标识、一句口号、一部宣传片、一套VI系统、一组特色文创、一本文化图谱,营造文化氛围,提升城市文化知名度。

讲好安阳故事:深入研究安阳历史文化内涵及价值,挖掘安阳历史名人和新时代模范人物事迹,推出“安阳历史文化故事”100讲、“红旗渠畔的感人故事”100讲、“安阳党史人物故事”100讲、“安阳人民讲老家故事”100讲等。

二构建新时代艺术创作与生产体系

聚焦中国梦时代主题,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创作理念,围绕“活力古都·出彩安阳”现实题材加强创作生产。实施文艺作品质量提升工程,推出反映时代新气象、讴歌人民新创造的文艺精品,推动文艺事业繁荣发展。

1.引导和培育精品力作。

坚持党管意识形态原则,牢牢把握党对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围绕百年党史、红旗渠世纪工程、乡村振兴等重要时代命题,推出一批反映人民美好生活、传承红色记忆的文艺精品;结合安阳文化资源和历史名人事迹,创作舞台艺术精品剧目;加强戏曲、曲艺保护传承,弘扬发展“崔派”艺术;不断完善艺术作品的创作生产、演出演播和推广机制,加大对编剧、导演、表演、作曲等原创性作品和优秀创作人才的资助,明确新时代文艺高质量定位,开拓文艺新表达形式,引导新兴文艺类型健康发展。

2.提高文艺团体发展能力。

加强对国有文艺院团的扶持,探索开展文艺院团评估定级,建设一批重点文艺院团,全面提升院团创演质量、管理水平、服务效能;开展国有文艺院团社会效益评价考核工作,每年对国有文艺院团演职人员业务技能开展考核,树立文艺院团改革发展典型,加强示范引领;完善院团剧目生产表演的有效机制,优化剧场供应机制,支持团场合作、以团带场、以场带团;探索文艺院团与高等院校的合作共建,加大戏曲艺术研究、创新、宣传和校园普及力度。加强对民营文艺表演团体的支持、规范、引领,推动民营文艺表演团体高质量发展。

3.推动优秀作品演出演播。

定期举办安阳市戏剧大赛、安阳市小戏小品曲艺大赛、安阳市青年戏剧演员大赛、安阳市专业舞蹈大赛、安阳市专业声乐器乐大赛等,及时发现和推出优秀原创文艺作品,突破文艺创作局限,建立文艺种子孵化工程;健全优秀作品演播、展演机制,大力推进文艺作品的现代网络传播;加大政府购买公益性文艺演出力度,持续开展文艺惠民演出活动,推进艺术普及工作,丰富基层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文艺精品创作项目:结合重要时代命题和安阳文化资源,创作大型舞台剧目和小型实景演出剧。重点围绕殷墟景区,打造反映殷商文化的舞台剧目;围绕红旗渠精神,提质升级大型音乐舞蹈剧走近红旗渠、大型话剧难忘红旗渠等剧节目;围绕岳飞庙、羑里城、扁鹊庙景区,打造提升反映“三圣文化”的实景表演类节目。

艺术传承普及项目:弘扬和发展“崔派”艺术、安阳县淮调、内黄落腔、滑县大平调、大弦戏、二夹弦等,建立安阳优秀剧目名录,推进珍贵艺术文献和传统剧节目数字化保存与传播;持续推进“舞台艺术送基层”、百场文艺惠民演出、戏曲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

三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加强安阳优秀传统文化资源的保护性开发,创新表达形式,丰富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起来,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1.推动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云技术等手段,加强对原始资料的深度整理和收藏保护,做好信息标注、著录、考释;成立殷商文化研究院,运用“河南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甲骨文艺术传承活动推广基地”等平台载体,加强对黄河文化、大运河文化、长城文化、殷商文化、周易文化的研究利用,培养一批专业人才和跨学科人才;加强数字博物馆和智慧遗址建设,增强文化及遗址展示场景的观赏性、参与性、互动性;结合重大节日庆典,举办印象系列文化艺术观赏活动,推动开展“姓氏寻根”“汉字听写大会”“梅花拳”“岳家拳”“汤阴跑帷子”等传统文化体验活动。

专栏3:优秀传统文化活化利用

打造殷商文化品牌:重点围绕殷商祭祀文化,甲骨文和金文、书法绘画、音乐舞蹈、文学、教育等人文文化,青铜器、陶器、玉器、车辆等器物文化、建筑文化、农耕文化、商业文化、周易文化等传承创新,打响安阳殷商文化品牌。

甲骨文活化利用:推进中国文字博物馆续建工程和汉字公园建设、中国语言文字博物馆建设、甲骨文媒体互动推广计划、甲骨文展示游览提升计划、甲骨文文艺作品创作展演计划、甲骨文赛事活动体验计划、甲骨文识读新解普及计划、甲骨文文创产品培育计划、甲骨文传承人培育计划。

周易文化保护利用:加强周易文化的研究转化,挖掘周易文化内涵,结合新时代发展需求创造性转化,提炼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度契合点,凸显易经对道家、儒家、佛家、兵家、农学、医学、建筑学、数学、物理学、天文学等的影响,展现易经“群经之首”的永固地位。

2.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历史文脉。

加强非遗保护研究。建立市、县市、区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工作机构,完善非遗保护管理工作队伍,利用大数据等技术,建立非遗数字化档案,推进建设非遗智库,提高非遗记录研究水平;深入挖掘我市特色小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中的非遗资源,积极做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名录名册申报工作。

加强非遗传承项目及传承人认定和管理。开展非遗传承项目认定工作,探索认定非遗传承项目工作新模式,做好非遗传承项目与非遗传承人有关工作的衔接配合;建立四级非遗传承人名录体系,通过授予传承人称号、鼓励带徒传艺、举办传习班等方式支持非遗保护传承;发挥非遗保护研究会作用,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力量。

促进非遗展示与合理利用。结合安阳古城保护整治复兴工程建设,规划建设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建设非遗传播队伍,创作一批非遗品牌传播项目;支持非遗资源丰富的村镇、街区建设非遗展示馆、非遗传习所,开展丰富多彩的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鼓励文化馆站、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非遗馆,结合“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等重大节日,整合优质非遗资源,持续开展非遗培训、展览、学术交流、公共教育等活动。挖掘非遗内容与文旅的融合、与乡村振兴的产业对标,实现非遗融入现代生活,开发“非遗+N”产业新内容。

专栏4: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提升培育计划:组织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参加研修培训,提高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技能艺能;支持非遗传承人成立“非遗传习所”,择优申报一批国家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示范展示馆传习所;拓宽人才培养渠道,鼓励支持高校毕业生参与非遗保护传承和志愿工作。

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展示活动:重点推进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所在地建立非遗展示馆传习所,结合重大节日庆典,开展跑帷子和吕村战鼓等非遗展示公共文化活动。

非物质文化遗产+N的产业融合:探索发展潮品文创、研学教育、体验工作坊、特色民宿、乡村振兴产业融合。

四推进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优化城乡文化和旅游资源配置,统筹加强文化和旅游公共设施软硬件建设,以主客共享理念打造文化和旅游服务新空间,创新实施文化和旅游惠民工程,不断完善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文化和旅游现代公共服务体系。

1.加强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建设。增加公共图书馆数量,推动尚未达标的公共图书馆和文化馆站达到国家建设标准,优化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和区域布局,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共建共享;推动剧院、体育场馆、青少年活动中心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提质增效;推进历史文化遗址公园和文化主题公园建设。

专栏5:重大文化基础设施项目

安阳市文化中心大剧院、音乐厅、文化馆、科技馆、多功能厅,红旗渠公共服务中心科技馆、城市规划展览馆、档案馆、会展中心、演播中心、青少年活动中心、大剧院、会议中心、政务中心、老干部活动中心等,安阳文化会客厅。

2.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一体化建设。

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制定安阳市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实施标准,推动县市、区结合实际制定本辖区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和服务目录;实施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和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达标建设和规范管理,开展“美好公共文化空间”评选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县、乡镇、村创建工作,健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标准体系。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文旅公共发〔2023〕2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财政局:

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任务,也是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满足对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为在新的形势下更好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实现高质量发展,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把握时代发展新趋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完善制度建设,强化创新驱动,努力推动文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公共文化服务,使城乡居民更好参与文化活动,培育文艺技能,享受文化生活,激发文化热情,增强精神力量,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坚持正确导向,推动品质发展。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强化政治引领,提升人民文明素质,切实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

坚持统筹建设,推动均衡发展。加强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推动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

坚持深化改革,推动开放发展。深化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管理方式,扩大社会参与,形成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体系。

坚持共建共享,推动融合发展。在把握各自特点和规律的基础上,促进公共文化服务与科技、旅游相融合,文化事业、产业相融合,建立协同共进的文化发展格局。

三深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建设。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在保障国家基本标准落实到位的基础上,推动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区实际制定地方标准,地市、县区制定目录。要加强事前论证和风险评估,控制在财政承受范围以内,不得脱离实际盲目攀高,确保财力有保障、服务可持续。进一步完善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和村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等建设和服务标准规范,健全公共数字文化标准规范体系,根据工作实际,适当提升有关指标,发挥引导作用。依托行业组织,加强公共图书馆、文化馆评估定级工作。以省区、市为主体,开展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评估定级。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评估标准体系,进一步完善评估定级结果运用机制,鼓励地方通过经费分配、项目安排等方式,加大奖优力度。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