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乡村旅游规划设计 北京旅游设计理念展示会官网

开发运营阶段是乡村旅游项目的最后一节阶段,也是项目开发成功与否的最后检验。这一环节,决定了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是前功尽弃还是完满成功。在此阶段,应着重考虑项目的融资招商、建设开发、营销推广、人才团队、日常管理与可持续发展六个方面。

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主体不尽相同,资本实力也大不相同。这就不可避免的需要考虑如何融资,何时融资、去哪融资、寻找怎样的投资伙伴,采取怎样的融资方案是门学问,值得专项探讨。

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项目,招商是不可回避的问题,招什么样的商,采取怎样的合作模式都需根据项目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通过融资解决了资金问题、通过招商合作确定了合作伙伴、明确了职责分工,自然项目的开发建设就可以有序展开,这时只需以合理的价格找到具有专业施工能力的施工主体,在规划指引下准确施工即可。

营销推广是乡村旅游项目运营十分必要的一项工作。“酒香也怕巷子深”,项目开发出来了必须要推广出去。而向谁推介、采取多少预算、采取怎样的方式、利用什么样的推广渠道与工具更值得研究。具有一定规模的乡村旅游项目应设立专业的市场营销推广团队专门负责,亦或寻找第三方专业营销推广机构进行负责。

乡村旅游项目的运营最终还是要落实到团队落实到人身上,所以专业的人才显得格外重要。这里同样也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是利用自己现有的人才团队,聘请专业的培训机构进行培训;二是委托给专业的运营团队管理。

乡村旅游项目的日常管理,是一个系统化工程,且不可胡子眉毛一把抓,更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它需要制定系统化的管理模式与流程,由专业的人才团队来执行。乡村旅游项目的日常管理不可忽视。

至此,很多人认为乡村旅游项目的开发总算结束了,其实不然。一个项目的成功,还需要不断地探索、研究,随着市场环境的变化,在原有基础上不断调整、优化,以保证乡村旅游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甚至通过品牌输出,进行价值扩张。

“十四五”时期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十四五”时期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

一“十三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总结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一)立足需求,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1.落实总规要求,加快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2.实施惠民工程,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

3.发挥功能区作用,拓展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4.推动机制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二)文化为魂生态为底,赋能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

1.坚持文化片区引领,推动历史传承融入城市建设

2.聚焦“博物馆之城”建设,打造丰台特色文化空间

3.构建文物管理体系,增强文物保护、利用能力建设

4.推进非遗保护,彰显区域戏曲特色文化

(三)打造城市文旅地标,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1.构筑首都红色文旅发展新典范

2.拓展首都文旅休闲消费新空间

3.打造区域城市文化的精气神

(四)提升功能要素品质,促文旅融合多元化发展

1.推进住宿业品质发展

2.提升旅游行业质量和能级

4.培育文旅融合消费业态

5.构建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体系

(五)提升行业治理能力,融入区域协同发展

1.强化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

2.加强文化和旅游安全管理

3.融入京津冀交流合作网络建设

4.开展文化和旅游对口帮扶

一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和实施细则

三加强规划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

一“十三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总结

“十三五”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牢牢把握丰台区功能定位,公共文化事业繁荣向好、文化遗产保护初见成效、旅游产业发展稳中有进。

“十三五”时期,丰台区深刻把握文旅融合时代机遇,积极稳步推动区域文化和旅游发展。但仍存在公共文化服务效能不足、文物资源转化利用程度不高、文旅业态单一融合度不强、资源整合利用力度不够、文旅市场治理水平不高等问题。

二“十四五”时期面临的发展环境

“十四五”时期是丰台区文化事业、旅游产业强根基、提质效的关键阶段,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与“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两区”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城市更新行动”相结合,文化和旅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求相结合,开启文旅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关键阶段,丰台区文化和旅游发展面临重大机遇,也将迎来诸多挑战。

疫情防控常态化、突发公共事件等给文化和旅游发展带来不确定性,如何转变观念、有效应对,形成文化和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良性环境,面临巨大挑战。区域间同质化严重,竞争日益激烈,如何增添文化亮色和旅游魅力,树立特色,形成在区域竞争中的优势,面临巨大挑战。区域内发展不均衡、不充分,如何补齐河西地区公共文化、旅游服务配套设施短板,形成河东河西均衡发展的良好局面,面临巨大挑战。文化和旅游产品供给与群众需求尚未有效匹配,如何打造小而精、活而新的新型文化空间供给、挖掘文化内涵特色,提高旅游产品附加值,形成全域旅游“串珠成链”的合力,面临巨大挑战。

坚持服务区域发展。紧紧围绕首都和丰台区功能定位,把握好全局上位与自身定位之间的关系,主动服务和融入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全面提高文化和旅游领域“四个服务”水平。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握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带来的新特征新要求,着眼于提供更加充实、更加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努力推出多元文旅产品,促进满足文化需求和增强精神力量相统一,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守正创新。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尊重规律、传承优秀、开展实践。做好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和整体性推进。坚持文旅发展服务融入“四个中心”建设大局,注重工作质量、发展速度和管理效能,兼顾发展与安全。将改革创新作为文旅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泉,促进全方位优化提升。

坚持开放协同。加大公共文化和旅游资源、设施、项目、资金向河西地区和薄弱环节的倾斜力度,更好地保障人民群众享有均等化、便利化服务的权益。坚持开放合作、资源统筹、优势互补,主动参与区域间文化和旅游合作,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新活力、增添新动能、拓展新空间。

坚持系统观念。坚持从全局上、源头上、根本上研究谋划,抓住关键,用系统的思维方法统筹发展质量、发展效益、发展速度、发展安全,实现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统一,积极应对风险挑战,不断增强发展的安全性,促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人民群众,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到2025年,实现文化和旅游全面高质量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彰显,分布合理、高效惠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区域文化和旅游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文化和旅游现代化治理体系逐步完善,区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工作迈上新台阶,文化引领的活力丰台、休闲之区得到充分彰显。

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河东河西公共文化设施分布不均衡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区内公共文化资源配置不断优化;按需供给、菜单式配送的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模式初步形成;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运营初见成效;新型文化空间多点开花;文艺创作、展演展示不断释放活力;群众文化生活进一步繁荣;文旅产品供给更加丰富多元;旅游服务更加规范、便利。

文化和旅游特色影响力进一步增强。文旅资源得到充分挖掘提升、整合利用;文旅资源向优质文旅产品的转化不断加大;旅游产业发展贡献度逐步提高;丰台区作为国家抗战纪念地、首都红色旅游目的地、北京建都起源见证地和戏曲文化发祥地的地位进一步突显;丰台区作为活力之区、休闲之区的城市文化特质得到彰显。

文化和旅游治理能力进一步提升。文化和旅游发展“市场自治、行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共治格局得以逐步构建;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不断强化;营商环境进一步得到优化;安全生产监管体系更加稳固高效;文旅领域“接诉即办”向“未诉先办”有效延伸。

文化和旅游区域合作进一步紧密。与房山区及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合作进一步深化,资源推广、交流互鉴的机制进一步完善,文化旅游一体化水平显著提升,基本形成各具特色、资源共享、东西平衡、南北互通的区域文化旅游圈。

到2035年:进一步建成文化引领的活力丰台、文旅融合的中心城区。居民文化生活更加丰富,覆盖全区、便捷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高水平建成,文化影响力与旅游美誉度显著增强,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大幅提升,成功培育若干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区域文旅品牌,为未来丰台实现全面跨越式发展奠定基础。

丰台区“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目标指标体系

文物保护单位数量国家、市、区级项

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四有”工作完成率%

区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安全防护措施

非遗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累计参加人数人

国家级、市级代表性传承人记录累计数量人

人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面积平方米/人

街镇、社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有率%

街镇、社区两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达标率%

年人均新增文献入藏量册件

每10万人拥有博物馆数量处

区属群众文化机构组织文化活动次数场次

区属群众文化机构年服务人次万人次

国家级全域旅游示范区镇创建

丰台区历史文化资源遗存丰富、特色鲜明,有着许多在国家层面具有极高价值及特色的文化遗产片区。未来五年内,将全方位构建“一轴一带三区十景”的文化发展空间布局,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轴一带领三区,一廊融合串十景,红绿交织贯两岸,文化多点联万家”的文化和旅游产业发展新格局,建立文化特色、文化脉络和文化资源的关联融合机制。

继续强化“一轴”、“一带”:“一轴”,即首都南中轴丰台段。配合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全面提升南中轴丰台段文化功能与国际交往功能,打造古今交融的文化展示平台。“一带”,即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丰台段。依托区域内重要文物资源、红色旧址、革命旧址、民俗遗址、历史街区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与价值精神,展现古都今韵,传承人文精神,在全区文化和旅游资源空间布局中的统领作用。

形成“一廊”:即在“三区”的基础上,串联永定河丰台段东西“两岸”的丰富文旅资源,以文化为魂,生态为底,以点连线,以线带面,构建联动全区、优势互补、贯穿东西的融合发展连廊。充分利用各类景区公园绿地空间的串联,建设连通全区的骑行、步道等环线,设置“景观步道”、“历史步道”、“休闲步道”,联系通达“三区”“十景”等各类文化资源,实现可游性、增强体验度、提升获得感。

附图丰台区“十四五”期间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空间格局示意图

(一) 立足需求,建设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的工作理念,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制机制,优化公共文化设施规划布局,稳步提升公共文化服务能力水平,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扩大优质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持续拓展新型公共文化空间,充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1.落实总规要求,加快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建设

织密基层文化服务设施网络,实现文化服务身边化。结合行政区划调整,坚持规划引领,充分利用各级财政拨付的文化类资金和各类社会力量,新建一批、升级改造一批街镇级文化设施,逐年推进未建有综合文化中心的街镇实现建有率达标率,已建有未达标的综合文化中心实现提档升级。结合“疏整促”金钥匙重点攻坚,整合腾退空间资源,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和分类指导,聚焦未建有文化室的社区村,采用新建、改扩建、合建、租赁、利用现有公共设施或引入社会力量参与建设等多种方式,完成建设任务。加大新建居住区文化配套设施的建设移交和投入使用。

到2025年,人均公共文化服务建筑面积提高到0.39平方米,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科技馆、美术馆、剧场、电影院及融媒体中心、基层文化中心、实体书店等文化设施覆盖面更广、使用效能更高。

重点项目:三级公共文化设施优化布局建设工程

区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推动区综合文化中心、河西文化分中心新建项目前期,区档案馆建成,完成现区级文化中心优化提升,文化馆实现达标二级。街镇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推进区划调整后新成立街镇文化中心建设,新建花乡街道综合文化中心、五里店街道综合文化中心项目;街镇级文化设施提档升级项目:东高地街道文化中心、长辛店街道现北宫镇红山郡社区文化活动中心街镇级项目、宛平文化广场改建工程项目。社区村级综合文化室项目:右安门街道亚林苑一社区、二社区文体活动中心、西铁营村图书室项目等;社区村级综合文化室预达标项目。

2.实施惠民工程,丰富高质量文化供给

组织好惠民文化活动。持续办好“我们的节日”“我的丰台我的家”“书香丰台”等系列文化惠民活动,创新开展各类扎根基层、贴近群众的文化活动。加大扶持群众文艺创作的力量,促进优秀文艺作品的创作与生产,以“群星奖”、“六个北京”等为载体,打造原创文艺精品,反映时代和区域发展新风貌。推动全民艺术普及,实施“活力丰台”精品艺术下基层。

重点项目:丰台区精品文化内容建设工程

“我们的节日”、“我的丰台我的家”、“书香丰台”“周末场演出”“百姓周末大舞台”“文化四进”“三下乡”系列文化惠民活动;“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中国戏曲文化周”品牌文化活动;“相声乐苑”品牌;数字文化馆建设项目配送平台升级改造项目;“活力丰台”精品艺术下基层项目;推动区内国有文艺院团深入社区“结对子、种文化”计划。

3.发挥功能区作用,拓展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

重点项目:新型公共文化服务空间拓展工程

中央芭蕾舞团业务用房扩建项目、国家自然博物馆项目、首都规划馆项目、中央档案馆项目,丽泽现代文化艺术中心项目、方庄文化艺术中心项目。

4.推动机制创新,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

充分发挥文化馆、图书馆理事会作用,增强总馆活力和辐射力,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效能。强化总分馆体系机制,形成“1+1+26+N”的三级服务网络一个文化总馆、一个图书总馆、26个街镇分馆,N个社区村文化室,推动区文化馆、图书馆与各街镇文化中心协调联动,推动区、街镇文化资源下移,互通互连,共建共享,提高资源使用效率,推动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和均等化。鼓励支持“一街镇一品牌”“一社区村一品牌”特色发展,丰富“六个十”示范项目机制和内涵。就图书服务配送、基层文化辅导、传统文化非遗传承等工作,构建便捷高效的配送体系。

加强街镇、社区村公共文化设施标准化建设、规范化运行。以“亮身份、亮功能、亮形象、亮服务”为内容,着力解决基层文化设施标识不清、免费开放不规范、信息公开不足等问题,强化“13520”标准化体系建设即1套标识系统、3个空间要素、5项基本公示和20项服务内容为核心要素。持续开展街镇级文化设施第三方效能评估,巩固提升群众满意度。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机制,实现延时错峰开放,提升文化服务水平,提高场馆免费开放水平。探索推广“订单式”“点单式”精准化服务模式,保障好老、幼、残等特殊群体文化权益。

加强数字文化产品开发。充分利用市区级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开展文化演出、艺术普及、展览展示、非遗保护等云端服务,结合区公共文化配送平台改造升级项目,打造丰台区数字文化馆。整合文图馆数字资源,持续实施“家庭书房”阅读推广,优化“智慧丰图”信息化系统,建设5个以上特色数字阅读资源库,实现公共阅读“一站式”智能服务。

完善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机制,搭建多元化社会主体参与文化服务的平台,鼓励文化类社会组织依法依规积极参与公共文化服务,扩大参与面,提升公共文化资源使用效能。

重点项目:公共文化服务提升工程

总分馆体系机制建设工程;强化“13520”标准化体系建设;第三方效能评估项目;“六个十”示范项目;铁营村0501—628地块室内文化活动中心项目;区公共文化配送平台改造升级项目;图书馆特色阅读数字资源库建设;丰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数据库建设。

(二) 文化为魂生态为底,赋能现代化中心城区建设

牢牢把握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和丰台区功能定位,充分发挥丰台区革命文物资源优势,三大文化片区建设有力推进,革命文物集中连片保护,在赓续红色血脉、传承红色基因中发挥重要作用。加强重点文物的保护利用,在全市率先实现数字化保护全覆盖,持续提升文物保护利用水平。结合地区城市更新改造和首都“博物馆之城”建设,推动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形成提振区域文化活力的新引擎。金中都遗址公园建设扎实推进,地下文物埋藏片区的重点项目建设与文物保护利用共促共进,古都魅力更加彰显。

1.坚持文化片区引领,推动历史传承融入城市建设

重点项目:卢沟桥-宛平城-长辛店片区保护提升工程

红色文化精品工程;卢沟桥-宛平城抗战主题片区保护利用工程;宛平城、卢沟桥维护、保养、安全、修缮工程;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的维护、保养、修缮工程;长辛店老镇有机更新工程;长辛店二七大罢工旧址整体保护利用工程。

重点项目:莲花池-金中都片区保护提升工程

金中都遗址考古数据提取与分析;金中都城遗址公园建设工程。

重点项目:南中轴-南苑片区文物保护提升工程

南苑森林湿地公园建设项目;松梅禅林修缮工程;中顶庙修缮及环境整治工程;推动大红门东门房文物修缮;推动南中轴地区博物馆群选址落地。

2.聚焦“博物馆之城”建设,打造丰台特色文化空间

加强博物馆公共服务能力建设,统筹区内不同层级、不同属性、不同类型博物馆协调发展。推动国家自然博物馆等中央单位将新建博物馆落户丰台。通过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整体提升,形成与抗日战争纪念馆、二七纪念馆功能互补,拓展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实现历史文化展示、公众教育服务、参观游览体验等功能的融合,促进地区整体功能提升,丰富地区人文价值和城市魅力,彰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承接国家纪念活动,开展国际交往和文化传播等拓展新空间。

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丰富博物馆类型。加强分类指导,鼓励行业博物馆、高校博物馆等新型博物馆建设,将区域内社区乡村史馆、长辛店老物件博物馆、插花艺术博物馆等具有博物馆功能,但尚不符合博物馆备案要求的类博物馆,纳入行业指导范畴。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利用文物建筑、腾退建筑、工业遗产、空置厂房等引入博物馆文化功能,做好孵化培育。

进一步提升博物馆服务水平,推动辖区内有条件的博物馆延时开放,打造文博系统“夜丰台”。推动博物馆实体展览、虚拟展览进入城市公共空间,融入市民生活。鼓励博物馆利用“5.18”国际博物馆日及“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开展主题活动,凝聚民族情感,厚植国家情怀。

重点项目:建设丰台特色文化空间

卢沟桥历史博物馆整体改造提升项目;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博物馆;“5.18”国际博物馆日宣传活动。

3.构建文物管理体系,增强文物保护、利用能力建设

夯实文物资源管理基础。完善文物“四有”档案,提升文物管理基础工作效能,保障“十四五”期间,区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范围与建设控制地带划定完成率达100%,开展全区不可移动文物现状评估数据更新工作。

重点项目:文物保护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工程

继续推进丰台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数据采集与动态管理项目;区内不可移动文物保护修缮工程。

4.推进非遗保护,彰显区域戏曲特色文化

重点项目: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保护工程

探索成立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专门管理机构;完善相关评估制度与动态调整机制;推进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建设;实施非遗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计划。

(三) 打造城市文旅地标,塑造城市文化形象

围绕文旅高质量发展目标,打造城市文旅地标,提升文旅产业核心竞争力。整合提炼丰台文化旅游资源,塑造城市文化内涵气质,加强文化交流推广,彰显丰台城市文化形象,提升区域文化影响力。

1.构筑首都红色文旅发展新典范

重点项目: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核心区建设项目

打造集参观、教育、体验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重点项目:“北方红星长辛店”红色文化展示平台建设项目

分阶段推进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打造北方红星长辛店旅游线路,推动文旅商融合发展。

2.拓展首都文旅休闲消费新空间

重点项目:王佐全域旅游小镇建设项目

2025年王佐镇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初见成效。

开展南苑森林湿地公园4A景区创建。完善“吃、住、行、游、购、娱”消费链条,构建集城市休闲、文化体验、户外拓展、家庭游憩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活力消费空间和多元活力空间,成为首都南部结构性生态绿肺、享誉世界的千年历史名苑。完善旅游服务配套建设,通过增加区域文化资源的多样性、可游性,以及产品创新,丰富的供给,形成首都“北奥森、南南苑”的生态空间格局。

重点项目:南苑森林湿地公园4A景区创建项目

2025年南苑森林湿地公园4A景区创建初见成效。

重点项目:北京园博园-城市微度假休闲旅游目的地建设项目

引入社会资本参与园博园整体提升和文旅项目建设。

重点项目:丰台科技园区-文化旅游消费聚集区建设项目

按照“高端化、精品化、场景化、特色化”思路,围绕“吃、住、行、游、购、娱”要素,推出文旅融合业态,提升文旅活动,打造精品线路,完善旅游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丰富消费链条。

3.打造区域城市文化的精气神

持续塑造“晓月卢沟千年韵”为核心的区域城市文化形象。完善宣传品载体,充分发挥“发现新丰台”新媒体的行业宣传引领作用,整合各类和各部门的宣传平台和宣传渠道,加大宣推力度,通过开展经常性宣传,让“晓月卢沟千年韵”城市文化形象得到固化和提升,持续提升丰台文资源的影响力,关注度及品牌形象和美誉度。

重点项目:丰台“文化十景”城市文化标识建设项目

运营好“发现新丰台”新媒体。结合功能区、活力中心、治理类街道、疏整促、城市微更新等,通过持续打造“百姓家门口好去处”,分阶段围绕“丰台文化十景”进行内容诠释、要素导入、载体提升、景观塑造和传播推介。

加强文化对外交流推广。开展文旅推介、举办文化研讨、论坛深化文化对外交流推广。紧抓南中轴发展重大战略契机,服务好中央芭蕾舞团等国市级公共文化设施落地丰台,鼓励区内文化设施发展与国际知名文艺院团的交流与合作演出项目,推动文化影响力再上新台阶。支持鼓励区内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北京园博园等文旅企事业单位参与或主办文化交流活动,彰显区域城市文化风采。

(四) 提升功能要素品质,促文旅融合多元化发展

提升文旅业功能要素水平,持续开展旅游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多元发展,丰富文旅产品供给,激发消费潜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促进。

1.推进住宿业品质发展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推动旅游住宿向规模化、精品化、主题化、设计化方向发展。支持中低星级酒店走主题化、品质化、国际化道路。支持社会旅馆转型升级。落实疏解非首都功能和人口规模调控任务要求,对社会小旅馆严控增量,削减总量,提升住宿业服务品质。以丽泽金融商务区、丰台科技园区、首都商务新区等为重点,加快布局和引入国际化高星级、高档型酒店,积极开展宾馆酒店评星晋级工作,不断提升住宿设施接待档次和能力。

重点项目:丰台旅游住宿业品质提升项目

调整优化存量资源,严控市场准入,实施社会旅馆转型升级;十四五期间,限额以上住宿业规模得到持续扩大。

2.提升旅游行业质量和能级

促进行业提高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对标市民游客需求,提升服务质量水平,完善旅游配套服务设施,持续深化景区“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鼓励景区引进和完善旅游功能性项目。支持区文旅集团采取市场化手段有效整合区内旅游资源,带动区内旅游业规模化、集团化运营。支持具有资金、产品和品牌优势知名的大型文旅企业参与区内文旅项目建设,促进行业规模得到壮大,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质量效益进一步提高。

重点项目:提升旅游行业质量及能级项目

促进景区提高规范化、标准化和现代化管理水平;深化“旅游厕所革命”,实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提升改造-完成20座旅游厕所、3个游客服务中心改造提升任务;优化景区产业链,提升景区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充实完善全区文化旅游信息电子地图,实现在全区图书总、分馆、主要旅游场所、咨询站点旅游信息互动终端设置。支持景区提供智能旅游服务,实现智能导游、电子讲解、在线预约、信息推送等功能。提升行业智慧化管理。推进景区可视化管理,充分利用实时热点地图和智能监测客流量系统,有效控制景区承载量。完善旅游行业监管体系,整合各类基础信息资源,建立健全安全应急与管理系统平台,推行智慧化监管标准。运用5G互动直播、VR/AR交互娱乐等信息技术,引进一批体验感较强的“云旅游”“云展览”“云演出”项目,培育线上文化娱乐消费业态。

重点项目:丰台智慧文旅建设项目

升级完善丰台文旅电子地图;实现全区图书总、分馆、主要旅游场所、咨询站点旅游信息互动终端设置全覆盖;开发建设文旅安全应急与管理系统平台;培育线上文旅消费业态;支持景区开展智慧旅游服务建设。

4.培育文旅融合消费业态

积极组织区内文旅企业参评北京市文化和旅游体验基地、北京市旅游休闲街区、北京市文旅科普体验资源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展现区域文旅特色,培育融合型新消费业态,满足市场多元化消费需求,提升消费潜力。

重点项目:培育文旅融合消费业态项目

二七厂1897科创城二期;永乐文智园;南中轴文化科技园;花乡青旅科创园。

5.构建特色鲜明的节庆活动体系

鼓励特色节庆活动发展。持续培育花卉大观园艺菊展、世界公园环球世界风、欢乐水魔方嬉水乐园海啸节、南宫旅游景区温泉养生节等具有地域特色,以及示范性和代表性的品牌旅游节庆活动,通过系列节庆活动的不断举办、打造、提升,形成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区域节庆活动品牌体系。

重点项目:构建节庆活动体系项目

中国戏曲文化周成为传统文化活起来的首都范本;“花开丰台端午文化游园会”;“卢沟晓月中秋文化活动”。

打造百姓家门口的好去处,引导休闲旅游消费体验。培育文化夜市,引导企业持续打造和推出“环球风情消夏夜”、“仲夏狂欢夜”、“国潮夜游节”、“新春、元宵节灯会”等夜赏丰台活动,鼓励景区景点和具备条件的文化机构设施根据公众需求延长夜间开放时间,释放消费潜能,满足多元化的休闲旅游消费需求。

充分调动景区、文化机构、消费者等多方积极性,围绕消费节点,开展“踏青、消夏、赏秋、冬游、过大年”文旅宣传推广,创新和丰富游览内容,推出自驾、亲子、休闲、观光等主题精品旅游线路,满足市场供给和需求,促进区域文化旅游消费。

重点项目:释放文旅消费潜力项目

丰台区四季旅游宣传推广项目;开发主题精品旅游线路

(五) 提升行业治理能力,融入区域协同发展

稳步提升文化和旅游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对接“平安北京”“平安丰台”建设,以防范化解影响安全稳定的突出风险为重点,大力推进平安文旅建设工作,创新监管机制,提高服务质量,建立公平、公正、诚信、守法的经营环境,营造安全、文明、有序的市场环境,打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提升文旅品牌区域影响力与国际影响力,保证区域文化和旅游协同发展工作上新台阶。

1.强化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

强化文化和旅游市场治理。遵循市场化、法制化、国际化原则,继续深化构建“市场主体自治、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政府监管”的旅游业与文娱行业社会治理格局。

2.加强文化和旅游安全管理

加强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意识形态安全。严格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依法依规进行对演出、展览等内容的审核和对参与活动人员的审查,严把各项活动的内容关、思想关、政治关;进一步完善非法出版物、信息和活动的查处机制,守好意识形态安全底线,开展相关专项行动,做好“七节”“两会”等安全保障。共同维护首都政治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文化安全;树立阵地意识,引导群众文艺创作、公共文化服务和活动、群众自发文化活动的正确方向。

3.融入京津冀交流合作网络建设

深化京津冀交流合作网络建设,提高区域文旅合作水平。扩大丰台区与其他市、区在京津冀层面进行合作,加强京津冀“八区三市”推进文化旅游一体化发展合作协议落实,在文化旅游共享体系构建中把握丰台文旅发展新机遇。参与共同构建西山永定河文化带,加大与大兴南苑相关历史文化资源联动,深化与房山区文化和旅游资源共建共享。积极融入“房山-丰台-北京老城”首都第二条国际旅游线路打造,开展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的互动交流、宣传推广,推进文化旅游优势互补,形成共建共享、合作共赢协作格局。自觉将丰台文化和旅游发展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共同促进西山-永定河文化带休闲旅游产业协同发展。

4.开展文化和旅游对口帮扶

继续深入落实丰台区对口内蒙河北青海“三县一旗”扶贫工作的要求,大力实施文化对口援助,促进旅游对口支援,做好市总队下达的文化执法帮扶。继续深入实施文化对口援助,在文化人才培养、文化活动相关资源支持、文化交流活动协同举办等方面深化合作。继续深入旅游业对口帮扶。依托区内旅游资源合作平台和首都旅游资源交易平台,创新拓展线上线下旅游产品营销渠道,鼓励文化和旅游志愿者积极开展相关对口扶贫工作。

一建立健全文化和旅游工作协调推进机制

建立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理念下的协同协调机制,坚持区域统管、部门统筹、多位一体的原则,加强全区文旅发展的统一领导、统筹协调、产业促进和行业管理,联合规划、财政、农业、民政等部门,建立全区文化和旅游联席工作会议制、项目督察考核制,完善重点功能区的文化和旅游联动推进机制,形成区域文化和旅游持续健康发展的合力。

完善区文旅集团国有资本布局的具体举措,弥补区域文旅产业发展短板,提升丰台文化软实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的机遇、奠定坚实基础。以区域文旅发展空间结构为支撑,探索通过资源整合、资产经营、资本运作以及产业投资带动丰台区文旅融合迈向新台阶。

二完善各项扶持政策和实施细则

完善针对文化和旅游的各项扶持政策,积极探索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的新举措、新方法。完善区级财政对公共文化、文物保护和旅游发展的投入机制,加强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深化文旅产业政策研究,加大产业发展扶持力度。

加强扶持公益文化惠民项目和保障各级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投入。探索设立文化和旅游重点功能区资金,加强绩效评估,进一步保障重点文旅融合发展区、全域旅游小镇、重大文旅项目、公共文化服务项目的建设实施。创新资金投入方式,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和旅游建设,通过政府服务购买、项目补贴、以奖代补等方式,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和服务,推动形成以政府引导,社会、企业共同参与丰台文化和旅游建设的格局。

三加强规划保障和人才队伍建设

将文化和旅游专项规划纳入丰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中,将规划理念与思路深入落实。加强多规合一,与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和街区指引、控制性详细规划进行充分衔接,科学安排文化设施用地、旅游项目用地。以规划为指引,科学落位区域重点项目建设,带动区域文化和旅游资源高效整合、动能释放,健全重大文化和旅游建设项目联动审核机制,保障重点项目按时达标完成。

加强文化和旅游人才队伍建设,努力提升文旅从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制定全区文化和旅游人才培训计划,提升景区管理人员及企业管理人员素质。加强基层一线文物保护管理、行政执法人员等素质培训,引进文物保护修复、文物展览策划、考古研究、法律政策研究等紧缺人才,形成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适应文博事业发展需要的专业人才队伍。加强基层文化组织员队伍建设,提升活动策划、文化管理、群众组织的能力。注重创新型文旅人才的引进,制定吸引人才优惠政策,进一步优化文旅人才队伍结构。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文件、党的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博物馆条例(国务院令第659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在城乡建设中加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的意见、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2. 中共北京市委第十二届第十五次会议文件、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23年-2035年)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中长期规划(2023年-2035年)、北京市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文物博物馆事业发展规划

3. 北京市丰台区分区规划2023-2035北京市丰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

4. 党和国家、北京市、丰台区有关文化和旅游发展的重要文件和政策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