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 北京旅游产品设计招聘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 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

标  题: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发文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发文字号:文旅资源发〔2023〕12号来  源: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公文种类:通知成文日期:2023年02月08日标       题: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发文机关:文化和旅游部发展改革委体育总局发文字号:文旅资源发〔2023〕12号来       源:文化和旅游部网站主题分类:商贸、海关、旅游旅游公文种类:通知成文日期:2023年02月08日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文旅资源发〔2023〕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发展改革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

为推动我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2023北京冬奥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研究制定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2月8日

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决策部署,以2023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到2023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3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冰雪旅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推出一批滑雪旅游度假地,冰雪旅游参与人数大幅增加,消费规模明显扩大,对扩内需贡献不断提升。促进冰雪旅游发展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

一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

推动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和景区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冰雪景观独特、产品服务优质、冰雪风情浓郁的冰雪主题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一批冰雪主题A级旅游景区,引导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度假区和A级旅游景区探索发展夏季服务业态。鼓励冰雪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冰雪产品和服务一流的地方打造冰雪主题的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景区,促进境外旅游消费回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出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结合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以京津冀为带动,东北、华北、西北三区协同,南方多点扩充,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突出资源环境和冰雪文化特色,发挥消费潜力和人才技术优势。引导各地加大冰雪旅游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产品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运动培训、文化体验一体化的滑雪旅游度假地。

支持冰雪旅游线路和基地建设。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冰雪旅游资源,推出一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建设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自驾、露营、非遗体验、冰雪文化展示等多种文化和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高品质、复合型的冰雪旅游基地。

发挥冰雪赛事带动作用。以2023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依托滑冰、冰球、冰壶和滑雪等观赏性强的冰雪运动品牌赛事,推动冰球职业联赛,引导培育冰雪运动商业表演项目,打造冰雪赛事旅游目的地,以高水平冰雪赛事和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带动,扩大冰雪赛事旅游参与人口。

推动乡村冰雪旅游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冰雪旅游,推动建设雪乡、雪村、雪庄、雪镇,丰富冰雪旅游供给,开展滑雪橇、滑爬犁、看冰灯、打陀螺、雪地摩托、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钓等民间民俗冰雪娱乐活动,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各地开发冰雪主题的乡村民宿产品,生产销售具有冰雪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

二深挖冰雪旅游消费潜力

培育消费理念。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开展宣传、展览等冰雪文化活动,发展“大众”冰雪运动,推动具备条件的旅游景区举办群众性特色冰雪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冰雪健身需求,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参与冰雪运动的习惯。抓住冬奥会、全国冬运会以及各冰雪单项赛事的契机,支持形式多样的冰雪主题文艺创作,推广冰雪文化,培育并扩大冰雪旅游消费人口,树立正确的冰雪旅游消费观。

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推动冰雪设施与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打造冰雪旅游服务综合体。支持各地开发夜间冰雪旅游产品与服务,延长冰雪场馆开放时间,研究补贴奖励政策。积极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冰雪旅游企业,鼓励各类中小微冰雪旅游企业、俱乐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优化消费环境。鼓励各地创新举措,促进冰雪旅游消费,落实带薪休假,扩大节假日消费,探索设立各具特色的地方“冰雪日”。支持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推进冰雪旅游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便利支付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完善线上预订、网络支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冰雪旅游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加强品牌建设。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塑造冰雪旅游品牌。依托“心灵四季·美丽中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品牌以及北京冬博会、哈尔滨冰雪节、吉林雪博会、新疆冬博会等,应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宣传和展示,打造一批知名冰雪旅游品牌,形成浓厚的冰雪旅游文化氛围,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冰雪旅游活动。推进冰雪文化产品创新发展,建设国际知名冰雪旅游博览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冰雪旅游活动。

三推动冰雪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

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融合。深入挖掘各地传统冰雪文化资源,加强冰雪文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作用,丰富冰雪旅游文化元素,支持创作生产冰雪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冰雕雪雕、群众摄影、数字文化等。利用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资源,丰富节假日冰雪活动,建立以“全国大众冰雪季”等品牌活动为主线,以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节、冰雪嘉年华、欢乐冰雪季、冰雪马拉松等冬季旅游节庆活动为支撑的冰雪文化旅游季。

促进冰雪旅游与教育融合。大力推广青少年冬季冰雪运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应在冬季开展冰雪运动项目学习;鼓励南方地区大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开展冰雪运动项目学习。各地可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研学旅游和冬令营发展。

促进冰雪旅游与装备制造融合。依托强大国内冰雪旅游消费市场,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支持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与滑雪场、度假区等联合开发推广一批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物美质优的冰雪场地设备设施、运动装备器材、维修维护装置、应急救援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

促进冰雪旅游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冰雪旅游”,推动冰雪旅游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结合,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优化信息咨询、线路设计、交通集散、赛事订票,创新商业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四提升冰雪旅游公共服务

完善冰雪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加强冰雪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冰雪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推动滑雪板等体育器材装备的公路、铁路、水运、民航便利化运输。推动国家级、省级冰雪旅游风景道与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围绕冰雪旅游目的地打造自驾游营地。

健全安全应急和风险管理体系。指导各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社会、企业、游客共同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冰雪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冰雪旅游市场主体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运营、诚信经营,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提示和培训。鼓励保险机构推出全面的冰雪旅游保险服务,围绕场地责任、设施财产、人身意外等开发保险产品,鼓励市场主体和个人购买责任险及运动伤害、旅行救援类保险。引导保险机构加强事前风险管理,提供第三方安全评估、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等综合风险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和救援体系,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安全宣传教育,大力普及冰雪运动安全知识,提升个人安全防范和风险规避能力。

五夯实冰雪旅游发展基础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冰雪旅游院系,培养冰雪旅游专业人才。鼓励相关行业人才参与冰雪旅游的发展,培养复合型冰雪旅游人才。支持冰雪专业教练员、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投身冰雪旅游,完善以各级各类体校、体育学院为主,以大中小学校和社会机构为辅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建设冰雪旅游学校,加强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加快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化工作对冰雪旅游市场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开展冰雪旅游器材装备、冰雪旅游设施设备、冰雪旅游场地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标准引领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文化和旅游、体育、发展改革、财政、教育、自然资源、银保监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冰雪旅游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据本行动计划,开展冰雪旅游资源调查,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冰雪旅游发展规划,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冰雪旅游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各地区要落实相关政策,推动优化冰雪运动用地政策,按照现行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冰雪场地的房产、土地符合体育场馆减免税条件的,可以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鼓励通过谈判协商参与市场化交易等方式,确定冰雪运动使用电、气价格。

加强对冰雪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做好对冰雪旅游重点地区资金保障。支持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冰雪旅游发展,将符合条件的冰雪旅游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冰雪旅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冰雪旅游和相关产业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冰雪旅游场地设施、商业性冰雪旅游度假区、景区建设和旅游创意产品研发。

加强对冰雪旅游度假区、景区监督管理,开展冰雪旅游满意度调查。强化冰雪运动场所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对发生重大安全管理或市场秩序问题的地区和单位,依法依规给予通报、问责处理。强化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加强冰雪旅游数据库建设,推动建立冰雪旅游数据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及时、全面、准确的冰雪旅游数据定期发布机制。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关于印发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的通知文旅资源发〔2023〕1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发展改革委、体育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文化体育广电和旅游局、发展改革委:

为推动我国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助力2023北京冬奥会,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研究制定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

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体育总局2023年2月8日

冰雪旅游发展行动计划2023—2023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和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冰雪运动和冰雪产业的决策部署,以2023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加大冰雪旅游产品供给,推动冰雪旅游高质量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冰雪旅游消费需求,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到2023年,推动冰雪旅游形成较为合理的空间布局和较为均衡的产业结构,助力2023北京冬奥会和实现“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目标。冰雪旅游市场健康快速发展,打造一批高品质的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推出一批滑雪旅游度假地,冰雪旅游参与人数大幅增加,消费规模明显扩大,对扩内需贡献不断提升。促进冰雪旅游发展同自然景观和谐相融。

一扩大冰雪旅游优质产品供给

推动冰雪主题旅游度假区和景区建设。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支持各地建设一批交通便利、基础设施完善、冰雪景观独特、产品服务优质、冰雪风情浓郁的冰雪主题省级旅游度假区。建设一批冰雪主题A级旅游景区,引导以冰雪旅游为主的度假区和A级旅游景区探索发展夏季服务业态。鼓励冰雪资源富集、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完善、冰雪产品和服务一流的地方打造冰雪主题的国家级和世界级旅游度假区和景区,促进境外旅游消费回流,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出国家级、省级滑雪旅游度假地。结合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以京津冀为带动,东北、华北、西北三区协同,南方多点扩充,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突出资源环境和冰雪文化特色,发挥消费潜力和人才技术优势。引导各地加大冰雪旅游设施建设力度,提升产品服务水平,推动建设健身休闲、竞赛表演、运动培训、文化体验一体化的滑雪旅游度假地。

支持冰雪旅游线路和基地建设。鼓励各地结合自身冰雪旅游资源,推出一批兼具民俗风情和冰雪文化特色的冰雪旅游主题精品线路,建设一批融滑雪、登山、徒步、自驾、露营、非遗体验、冰雪文化展示等多种文化和旅游活动为一体的高品质、复合型的冰雪旅游基地。

发挥冰雪赛事带动作用。以2023北京冬奥会为契机,大力拓展冰雪竞赛表演市场,依托滑冰、冰球、冰壶和滑雪等观赏性强的冰雪运动品牌赛事,推动冰球职业联赛,引导培育冰雪运动商业表演项目,打造冰雪赛事旅游目的地,以高水平冰雪赛事和群众性冰雪赛事活动带动,扩大冰雪赛事旅游参与人口。

推动乡村冰雪旅游发展。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大力发展乡村冰雪旅游,推动建设雪乡、雪村、雪庄、雪镇,丰富冰雪旅游供给,开展滑雪橇、滑爬犁、看冰灯、打陀螺、雪地摩托、雪地拔河、雪地足球、冰钓等民间民俗冰雪娱乐活动,提升服务水平。鼓励各地开发冰雪主题的乡村民宿产品,生产销售具有冰雪特色的文化和旅游创意产品。

二深挖冰雪旅游消费潜力

培育消费理念。鼓励各级各类媒体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运动健康知识和赛事活动的宣传,开展宣传、展览等冰雪文化活动,发展“大众”冰雪运动,推动具备条件的旅游景区举办群众性特色冰雪体育活动,满足群众冰雪健身需求,引导人民群众养成参与冰雪运动的习惯。抓住冬奥会、全国冬运会以及各冰雪单项赛事的契机,支持形式多样的冰雪主题文艺创作,推广冰雪文化,培育并扩大冰雪旅游消费人口,树立正确的冰雪旅游消费观。

培育市场主体。鼓励和引导各地结合本地市场需求,推动冰雪设施与文化、商业、娱乐等综合开发,打造冰雪旅游服务综合体。支持各地开发夜间冰雪旅游产品与服务,延长冰雪场馆开放时间,研究补贴奖励政策。积极培育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知名冰雪旅游企业,鼓励各类中小微冰雪旅游企业、俱乐部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强化特色经营、特色产品和特色服务。

优化消费环境。鼓励各地创新举措,促进冰雪旅游消费,落实带薪休假,扩大节假日消费,探索设立各具特色的地方“冰雪日”。支持国家体育消费试点城市、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示范城市,推进冰雪旅游消费机制创新、政策创新、模式创新,便利支付手段,支持企业发展完善线上预订、网络支付,发挥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冰雪旅游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

加强品牌建设。面向国际和国内两个市场,培育塑造冰雪旅游品牌。依托“心灵四季·美丽中国”国内旅游宣传推广品牌以及北京冬博会、哈尔滨冰雪节、吉林雪博会、新疆冬博会等,应用新技术手段,加强对冰雪旅游、冰雪文化和冰雪运动的宣传和展示,打造一批知名冰雪旅游品牌,形成浓厚的冰雪旅游文化氛围,引导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冰雪旅游活动。推进冰雪文化产品创新发展,建设国际知名冰雪旅游博览会,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冰雪旅游活动。

三推动冰雪旅游与相关行业融合

促进冰雪旅游与文化融合。深入挖掘各地传统冰雪文化资源,加强冰雪文化相关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人作用,丰富冰雪旅游文化元素,支持创作生产冰雪主题的文艺演出展览、冰雕雪雕、群众摄影、数字文化等。利用中国传统节庆文化资源,丰富节假日冰雪活动,建立以“全国大众冰雪季”等品牌活动为主线,以冰雪旅游节、冰雪文化节、冰雪嘉年华、欢乐冰雪季、冰雪马拉松等冬季旅游节庆活动为支撑的冰雪文化旅游季。

促进冰雪旅游与教育融合。大力推广青少年冬季冰雪运动,推进冰雪运动进校园,有条件的北方地区中小学应在冬季开展冰雪运动项目学习;鼓励南方地区大中小学积极与冰雪场馆或冰雪运动俱乐部建立合作,开展冰雪运动项目学习。各地可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支持学校与社会机构合作开展冰雪运动。推动冰雪研学旅游和冬令营发展。

促进冰雪旅游与装备制造融合。依托强大国内冰雪旅游消费市场,搭建产需对接平台,支持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等与滑雪场、度假区等联合开发推广一批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物美质优的冰雪场地设备设施、运动装备器材、维修维护装置、应急救援装备,培育一批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企业。

促进冰雪旅游与科技融合。大力发展“互联网+冰雪旅游”,推动冰雪旅游与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5G等新技术结合,支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优化信息咨询、线路设计、交通集散、赛事订票,创新商业模式,提升管理水平,提高服务质量。

四提升冰雪旅游公共服务

完善冰雪旅游公共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各地加强冰雪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冰雪旅游公共交通服务,推动滑雪板等体育器材装备的公路、铁路、水运、民航便利化运输。推动国家级、省级冰雪旅游风景道与服务体系建设。支持围绕冰雪旅游目的地打造自驾游营地。

健全安全应急和风险管理体系。指导各地依照有关法律法规,明确各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建立健全政府、社会、企业、游客共同参与的风险管理体系,完善冰雪旅游安全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高峰期大客流应对处置机制。冰雪旅游市场主体要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要求,制定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方案,切实履行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运营、诚信经营,加强对游客的安全提示和培训。鼓励保险机构推出全面的冰雪旅游保险服务,围绕场地责任、设施财产、人身意外等开发保险产品,鼓励市场主体和个人购买责任险及运动伤害、旅行救援类保险。引导保险机构加强事前风险管理,提供第三方安全评估、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等综合风险管理服务。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和救援体系,加强对游客的引导和安全宣传教育,大力普及冰雪运动安全知识,提升个人安全防范和风险规避能力。

五夯实冰雪旅游发展基础

加大人才培育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冰雪旅游院系,培养冰雪旅游专业人才。鼓励相关行业人才参与冰雪旅游的发展,培养复合型冰雪旅游人才。支持冰雪专业教练员、运动员、社会体育指导员投身冰雪旅游,完善以各级各类体校、体育学院为主,以大中小学校和社会机构为辅的人才培养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试点建设冰雪旅游学校,加强冰雪项目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建设。

加快标准化建设。发挥标准化工作对冰雪旅游市场发展的支撑作用,持续开展冰雪旅游器材装备、冰雪旅游设施设备、冰雪旅游场地建设、管理和服务等各方面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以标准引领冰雪旅游产品和服务质量不断提高。

各地要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由文化和旅游、体育、发展改革、财政、教育、自然资源、银保监等相关部门参与的冰雪旅游协调机制,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确保各项措施落到实处。有条件的地方要依据本行动计划,开展冰雪旅游资源调查,结合本地实际抓紧制定本地区冰雪旅游发展规划,因地制宜、优化配置,充分发挥冰雪旅游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作用。

各地区要落实相关政策,推动优化冰雪运动用地政策,按照现行体育场馆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政策,冰雪场地的房产、土地符合体育场馆减免税条件的,可以享受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优惠。鼓励通过谈判协商参与市场化交易等方式,确定冰雪运动使用电、气价格。

加强对冰雪旅游发展的资金支持,做好对冰雪旅游重点地区资金保障。支持地方财政资金投入冰雪旅游发展,将符合条件的冰雪旅游项目纳入地方政府债券支持范围。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对冰雪旅游企业提供金融支持,引导社会资本加大对冰雪旅游和相关产业投资力度。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冰雪旅游场地设施、商业性冰雪旅游度假区、景区建设和旅游创意产品研发。

加强对冰雪旅游度假区、景区监督管理,开展冰雪旅游满意度调查。强化冰雪运动场所安全管理和疫情防控,对发生重大安全管理或市场秩序问题的地区和单位,依法依规给予通报、问责处理。强化投诉处理和服务质量监督,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维护市场秩序和游客合法权益。加强冰雪旅游数据库建设,推动建立冰雪旅游数据工作机制,基本形成及时、全面、准确的冰雪旅游数据定期发布机制。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2023北京礼物旅游商品及文创产品大赛“激情冬奥”冰雪主题榜单

冰雪运动人形冰箱贴拼图系列

冰箱贴以活灵活现的冰雪运动员的抽象造型为主体,选用冬奥、冰雪、运动、春节等元素,融合皮影、刺绣、剪纸、社火等中国传统文化彩绘图案,像穿了一身“彩衣”。

本设计以2023北京冬奥会速滑馆“冰丝带”为灵感来源,将冰与火统一在一个时空中。通过香味与器型的设计,实现了嗅觉与视觉的高度融合,是为消费者喜闻乐见的高品质文创产品。

通过巧妙构思将冰雪运动元素与北京特色美食文化、民俗文化以及地标性建筑元素相融合,印于杯身之上,让老北京文化和冬奥文化走进生活,走进大众,展现了冬奥会冰雪运动的魅力。

将中国传统文化与奥林匹克精神相融合,在贵金属上完美呈现。钥匙柄部呈吉祥如意锁状,四周环绕着祥云纹饰,寓意对北京冬奥会的期盼和祝福。

黑色连帽卫衣,选取毛圈布材质,采用数码直喷印花工艺,将冰雪项目抽象印花图案巧妙地设计在衣兜的位置,美观且实用,具有别样的运动美感。

以溜冰运动为设计出发点,紧扣冰湖及山体特征以及冬季冰雪美景,使此系列茶器更接近自然。洁白的冰雪质感,加上沉稳厚重的黑色瓷以及简朴高雅的金色提手,给此作品增加了现代时尚气息。

国家高山滑雪中心文创系列

通过将国家高山滑雪中心巡逻救援队员形象进行卡通化的呈现,拉近了高山滑雪运动与广大消费者的距离。OKILA的名字取自“OK啦”的谐音,展现冬奥山地运行团队不畏艰险,自信向上的形象。

灵感源于冬奥吉祥物运动造型——冰球。冰墩墩身着透明材质的冰晶外壳,既真实还原运动造型,又凸显冰晶质感。雪容融在全面罩冰球头盔的保护下,手持冰球杆坐在冰橇上打冰球,活泼可爱。

回不去的童年,忘不掉的情怀。回忆年少时北京的光影,情景再现,细节生动,采用高浮雕工艺,手工上色,创意巧思精妙展现记忆中的冬日胡同生活。

中国体育70周年纪念徽章

本套徽章采用锌合金镀金工艺,经防氧化处理,色彩持久靓丽。圆形铭牌可翻转,画面生动,细节表现丰富。全面展示了新中国体育70周年发展历程,是值得珍藏的重量级佳作。

运动员像飞鸟一样融入自然,表现了果敢、无畏的精神。艺术化呈现北京冬日的美丽的画卷,用传统的掐丝珐琅技法,采用水晶树脂封面,显现出晶莹剔透的质感。在设计中还融入了钟表等实用功能。

该笔筒结合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和陶瓷工艺,通过转心瓶的形式来表现北京冬奥冰上运动,将吉祥物与北京运动场馆相融合,通过转动,体验其中的无穷趣味。

食盒整体分为五个部分,与仙鹤、鹿、锦鲤图案组成为“福禄寿”造型,搭配祥云图案,使得产品有飘逸的气质。白色的部分为陶瓷材质,两层铜食盘采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景泰蓝工艺精制而成。

以“冬奥”文化为主题,圆形的图案是由张家口赛区场馆“雪如意”的俯视图演变而来;戒指圈部分类似滑雪赛道,又有滑雪板的意象,环绕着“雪如意”,别具匠心。

南京六朝文化旅游产品开发设想与产品设计的研究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

文旅融合趋势下,旅游文创产品如何开发与运营

九华山、张家界、长白山、丽江旅游等多家上市的山岳型景区,主要收入来自索道、旅游客运、酒店、旅行社等,旅游商品销售收入占比因过小而没有单独公布。

▲丽江古城中国经济网资料图魏金金/摄

是中国游客没有消费能力或者不愿购物吗?据商务部原部长高虎城在2023年2月23日举行的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透露,2023年我国境外消费1.5万亿元人民币,其中至少7000亿至8000亿元用于购物,购物比例已过半。根据尼尔森和支付宝联合发布的2023中国境外旅游和消费趋势白皮书,中国游客在海外消费的前三类是购物25%、住宿19%和餐饮16%,中国游客每人平均购物消费为762美元,远远超过非中国游客486美元。其中,免税店是最受中国游客欢迎的购物场所,占62%,其次是百货公司47%和超市47%。

中国游客拥有强大的购物消费能力,对旅游购物有着巨大的需求,为何不愿购买国内的旅游商品呢?

直观来看,是国内绝大多数景区的旅游商品同质化严重,缺乏创意和个性,质量和品质不高,让游客不愿消费。

深层次来说,是旅游景区和目的地没有及时了解和发现消费者的购物需求变化,没有针对购物需求变化及时调整旅游商品供给,也没有形成成熟的旅游商品开发与运营模式。

▲由地方非遗泥塑做成的潍坊礼物中国经济网记者邵希炜/摄

二、消费升级时代的旅游购物需求变化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人口接近14亿,人均GDP接近1万美元,中等收入群体数量已经超过4亿人,中国拥有全球最大的中产阶层群体,也是全球最具潜力的消费市场。

根据波士顿咨询公司数据,中国消费市场在未来5年内将有2.3万亿美元的增量,其中65%都将由80后、90后、00后带来,这批人也是旅游文创产品最大的消费者。

随着中产阶层带动的消费升级,年轻客群成为消费主力军,中国旅游正在进入品质消费时代,其核心是在满足功能性消费基础上,满足日益增长的内心情感需求。情感触动、情感体验、情感认同、才能最终促发情感消费。

首先,消费群体总体方面,旅游文创商品购买者是年轻且中高消费力的消费者。从阿里数据的分析内容可看出,如图1所示,在中国旅游客群中,男性以51%的占比,略高于女性。以24-40岁的年轻人群为主,占比高达76.4%,且85.7%的客群具有中高级消费能力。

▲图1中国旅游客群分布图数据来源:阿里数据

再者,在整个文创消费客群中,旅游文创商品购买者女性高于男性,90后高于80后。如图2所示,80后-95后占整个文创消费客群的74%的比重,其中女性占了近7成的比例。

▲图2文创消费客群分布图数据来源:阿里数据

再者,就文创商品的消费动机来看,大部分游客将购买文创商品作为回忆和证明行为,女性更愿意作为礼物。根据陕西省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的研究成果陕西旅游纪念品消费导向研究阶段成果表明,消费动机对消费行为具有显著的影响,一般认为消费动机是消费行为的前兆和预言。

除了特殊的旅游专用品,游客对旅游商品的消费动机主要归纳为三类:礼物动机、回忆动机、证明动机。根据研究表明,游客消费动机对消费行为贡献度的高低,依次为证明动机、礼物动机、回忆动机。

32%的男性和17%的女性认为旅游商品可以很好的引发话题;

32%的男性和34%的女性认为旅游商品可以帮助他们证明自己曾经的旅游经历。

13%的男性和27%的女性考虑将旅游商品作为一般礼品赠送;

3%的男性和27%的女性将其作为特殊节日礼品赠送。

22%的男性认和39%的女性认为旅游商品,可以在未来帮助他们回想起当时的经历和体验。

▲南京先锋书店的文创产品中国经济网记者邵希炜/摄

三、对旅游商品与文创产品的再认识

旅游商品如何开发和经营,既是国内旅游景区的短板,也是文化变现的巨大价值洼地。以往我们对旅游商品的认知,仅仅停留在工艺品、纪念品、农副产品的层面,随着市场的变化,传统的旅游纪念品、工艺品销售逐年下降,而文创商品、文创美食、创意生活用品、文创体验产品等成为主流发展方向。

旅游文创商品是近几年随故宫文创火爆之后兴起的热词。旅游商品向旅游文创转变,旅游文创向大文创产业转变,“文创+旅游”成为旅游消费发展的大趋势。但文创商品概念目前仍未有明确的定义,因此,在开发与运营文创商品前,需要先加深对文创商品的认知。

1.文创商品=文化+创意+商品

文创商品是指依靠人的创意智慧、技能和天赋,借助于现代科技手段对文化资源、文化用品进行创造与提升,通过知识产权的开发和运用,而生产出的高附加值商品。景区文创商品挖掘属地区域的文化,融合地域历史与文化因素,将景区特色活灵活现地展现在游客面前。旅游产业包罗万象,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将有无限可能,文创商品将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