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制约 泰国旅游业存在什么问题和困难

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制约

第五,提升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在本质上推动旅游业的发展转型。和传统的旅游强国比,我国旅游业在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方面仍有较大差距,如与美国相比,我国的入境旅游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幅度与其相差14%。进一步分解,中国入境旅游业的技术进步和美国不相上下,说明中国旅游业在新科技的采用或新产品的发明方面已经有了很大进步,但技术效率和规模效率均为负增长,拖累了整体技术效率的发挥。特别是规模效率的不足,说明中国旅游业在组织和管理大企业的能力及知识方面仍有缺陷。提升旅游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将全面转变旅游业的增长方式,带来产业面貌的全面改变。

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面临诸多结构性问题制约

我国旅游业尽管有较大的高质量发展空间,但也深受一系列结构性问题制约,要构建高质量的产业体系,亟待改革和创新。

第一,发展动能的结构性支撑不足。在发展红利上,前一阶段支撑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关键要素,包括人口、投资、资源等,正在相继发生变化,人口红利在明显减弱,资金成本在明显上升,资源开发约束日益增强,旅游业的整体运行成本在抬升;在发展机制上,体制性、结构性、时效性障碍同步存在,多因素相互缠绕,资源、用地、价格、金融等多方面的改革处于深水区;在发展动力上,旅游产业的总体附加值不高,增长主要依赖资源的投入,以融合和创新为核心的新动能仍未能建立。

第二,旅游消费的结构性深化不足。旅游消费虽然形成了较大规模,但关键结构上的深化不足,在消费规模上,出游率与主要发达国家仍有较大差距;在消费人群上,既难以满足日益庞大的中产阶级乃至高净值人群的需求,导致消费大量流出,也较为忽视低收入人群的旅游需求,令旅游的人群覆盖性依然较低;在消费内涵上,旅游业的文化附加值依然较低,没有建立起有深度的消费习惯;在消费支出上,门票经济一枝独大,消费链上的延伸性消费严重不足,令产业链缺乏纵深;在消费目的地上,没有形成分工和梯度,高层次和国际化的消费目的地较为缺乏。

第三,可持续发展的结构性平衡不足。在国际层面,出境旅游远远大于入境旅游,面临出入境旅游发展显著不平衡的问题;在区域层面,区域间、城乡间的发展水平均有待平衡;在投资层面,政府投资和市场投资存在边界不清的问题;在环境层面,可持续的旅游业发展机制仍未完全形成,与旅游紧密相关的环境问题日益凸显,影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三、建立高效均衡的机制,解决旅游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要从高质量提升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必须以效率提升为突破口,进一步深化旅游领域的改革和开放,建立高效均衡的发展机制,全面提升产业运行质量,其核心是五个机制的建立。

第一,市场化的产业运行机制。1要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改革和开放两个领域的前驱作用,以改革政府和市场关系为核心,理顺政府、市场、社会的边界关系,推进政府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政企分开,减少政府对微观事务直接干预,强化政府旅游公共服务职能,优化企业发展环境;2要放宽旅游市场准入门槛,消除旅游市场各种机制障碍,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健全旅游市场规则,营造统一、公平、竞争的旅游市场体系,激发市场活力和创造力;3要通过价格改革,有限降低产业发展面临的用地、能源、融资等多方面的高成本问题,令旅游业的整体发展建立在合理负荷之上;4要建立综合性旅游协调机制,整合政府资源、市场资源、社会资源,创新立体化、多部门、全过程、全口径的旅游市场综合监管机制,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旅游市场体系。

第二,高流动的基本要素体系。要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开放先导的作用,移除旅游业运行过程中游客、资本等的流动障碍,推动高质量国际合作关系的建立。1在游客流动层面,要进一步优化出入境旅游签证政策,争取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2”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方式,即:5天在城里上班,2天周末在郊区田园生活。这种模式,给我们的休闲农业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乡村旅游不仅为城镇居民“5+2”的生活模式提供了主要通道,还与“生态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产业、城乡统筹”等社会热点息息相关。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

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渐进成熟,但仍存阻碍

中国的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最初只是简单的垂钓、采摘、农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渐进成熟。但从全国来看,还没有摆脱自发式发展的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大部分乡村来说,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旅游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一方面是供水、供电、安全、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餐饮、厕所等方面的卫生问题,导致游客入住率下降,重游率下降,严重制约了旅游发展。

2、追求城市化,失去乡村本色

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就是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但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去农化”倾向,盲目追求城镇化、洋化、高档化,表现生硬,与主题不和谐。加之接待设施的大规模高强度建设,以“生态、绿色”为核心的吸引力逐渐弱化。

3、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缺少精品

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要么都是农家乐,要么都是垂钓,极易形成同质化竞争,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当下乡村游存在一定程度的简单、低档等初级阶段特征,如接待设施呈现破败之相等,难以适应人们“追求返璞归真与简朴,但不接受乡村生活环境简陋与陈旧”的市场需求变化。

4、定位不明确,主题不突出

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并没有深入的挖掘当地文化内涵,从而没有自己的特色。农业、温泉、采摘等旅游产品虽多,但缺乏核心的主题整合,给人大而杂的感觉。

5、运营管理人才缺少,研发服务能力弱

乡村旅游的项目,融合了农业种养、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康体娱乐服务等多种业态,此类综合型人才缺乏,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后,产品和服务跟不上,经营困难,更无力升级。

五大方面,聚焦乡村旅游提升

要想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农民扶贫、城乡统筹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升级。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提升思路

深挖当地文化内涵,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发展主题

山美景美的乡村到处都是,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留住乡愁,成为乡村旅游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核心吸引力。

通过文化梳理、文化挖掘,寻找最能代表和体现旅游项目本质的文化要素,并通过旅游的手法提炼、重构,为项目形成一个特制的、不可复制的主题,最终注入到旅游项目中。

做好综合开发,形成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

如今,乡村旅游的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和农业,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地产、商贸、等三个以上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结合体。它是产业模式升级(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到泛休闲农业产业化)、产品模式升级(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土地开发模式升级(从传统住宅地产到休闲综合地产)”三大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涉及农业、农民、农村、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往往需要协调政府、建设运营商、合作伙伴、农民和客户五个方面的核心利益和诉求,形成一个一体化方案。如何系统、全面、合理的配置规划要素;如何解决投资商的投资与融资问题;如何安排投资商的盈利结构;如何实现资源导入,引入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安排政府的支持因素;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商业化运营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策划规划方案。

根据不同乡村旅游项目,进行针对性产品提升

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观光农业,向与休闲农业、乡村度假三者并存的阶段发展。因此,需要改善旅游产品及业态的布局,加快旅游要素由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变。

观光农业的自然资源属性最好,其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比较接近,如水果采摘、花卉观赏等。在市场占据主流,但需根据市场需求,对其游憩方式和附加值进行提升。

休闲农业是由一系列消费构成的一种业态结构,专项性、主题性更强,重游率较高。此类项目更侧重于农产品加工、衍生农产品和农趣手工艺品DIY制作和农耕文化体验等方面的附加增值产品,可进一步开发为综合旅游度假场所。

乡村度假是持续性消费,涵盖了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乡村田园旅游、村庄民俗休闲村落等,生活性更强。此类项目基于大农业资源,更侧重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安全健康农产品定制的发展方向。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游客快乐、安心游玩的基础。

对于乡村来说,大到整个村子的生态环境,小到厕所,卫生建设要渗透到乡村旅游吃、住、行的各个方面。厕所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要结合全国开展的“厕所革命”,重点解决厕所问题。

改善乡村水电结构,积极解决游客过多带来的供水供电问题。

合理开发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问题,对于部分有条件的乡村,尽量提供无线wifi等。

专业团队,实现精细化管理。

首先,要培养一批懂农业(保障农业主题及景观延续、农产品生产等)、懂旅游(保障旅游产业有效运转)、懂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

其次,要有产品研发专职专业团队,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及升级,摆脱同质化;

最后,还要有一批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品牌、进行营销、日常管理、设计专属销售渠道、连锁经营等等。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手牵着农民,一手牵着市民;一手托着农村,一手托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三产,不仅关系到全国6.7亿农业人口福祉,还关乎7亿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更是大力支持。这正是我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的主体发展的好时机。

光影侠: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原标题:光影侠: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博物馆旅游作为博物馆业与旅游业的结合物,是指游客出于接受教育、增长见识或是求新、求奇、求异等目的前往博物馆进行审美和体验的短暂停留过程,是一种更具文化内涵的旅游类型。近些年来,我国的博物馆旅游有了长足的发展,然而从总体上看,博物馆旅游开发还较落后,资源优势还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一我国博物馆旅游存在的问题

1、展览手段落后,缺乏吸引力

目前,我国的博物馆尽管展厅面积不断扩大,展示内容日益丰富,但总体来看展示手段仍较为落后。多数展馆仍采用传统的展示方式,在玻璃窗里放上几张图片,摆上几件文物一展就是几十年;在展厅内经常会看见诸如“保持肃静、严禁拍照、不准触摸”等禁语,让人敬而远之,增加了游客的审美距离。而且馆内普遍较少采用科技手段,在展示上融入声、光、电、影的较少,展示效果缺少创意、动感和互动。而现代游客早已不满足于隔着橱窗看,跟着讲解员走的参观模式,要求旅游的参与性,希望得到更新奇独特的体验,因此我国的博物馆旅游无论从展出内容还是形式看,都缺少与游客的参与交融和娱乐性,自然不能使游客产生再次参观的欲望。

2、导游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服务内容单一

博物馆是一个地区历史文化的缩影,它汇聚了当地长期积累的诸多先进文化成果,具有深邃的文化内涵。然而对于大众游客来说,它所包含的大量信息并不是馆内陈列的几张图片和几行文字所能表达的,需要靠专业人员的帮助来进行解释破译。但是我国博物馆现存的导游人员一般难以具备全面系统的专业知识,提供的服务过于程序化,且普遍缺乏与游客互动的能力,无法很好地引导游客在博物馆氛围内去欣赏和感受。

3、门庭冷清,经济效益差

据国家文物局统计,绝大多数博物馆都门庭冷清,游客寥寥无几,门票收入有限,经济效益极差,依赖国家财政拨款才能勉强维持基本开支,甚至不得不靠出租场地,搞与博物馆文化无关的副业来生存。

二我国博物馆旅游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经营意识单薄,思想观念保守

实际上,我国很多博物馆对自身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位,亘古不变的“非赢利”宗旨已经根深蒂固,呆板的“等、拿、靠、要”模式还长期存在。更严重的是,依靠国家输送给养的博物馆思想观念保守,缺乏经营意识。尽管有的博物馆游客稀少,门庭冷落,但他们并不去反思自身的问题,不在经营管理方法上找原因,而是将问题归结于公众的素质低,一味地抱怨老百姓不懂文化,加深了博物馆与广大公众之间的隔阂。

2、产品类型单一,宣传促销滞后

尽管我国的博物馆类型丰富,综合性博物馆、历史、民俗、地质博物馆及其他专项博物馆层出不穷,但形成的产品类型单一仍是不争的事实。观光、观光,再观光,我国现有的博物馆大都属于这样的旅游模式,博物馆旅游本应产生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不能够最大体现。同时,很多博物馆管理人员普遍缺乏营销意识。表现在多数博物馆根本不通过大众传媒进行宣传,只是等客上门;博物馆与各旅游相关部门也没有紧密联系,各大旅行社和酒店里很少能见到博物馆发放的各种宣传资料,甚至当地居民对博物馆推出的各项展览活动都知之甚少。这种现象实际上造成了博物馆业与旅游业“双输”的局面。展开全文

3、资金不足,筹资困难

由于我国博物馆经费来源单一,国家的财政拨款至多只能维持基本开支,加上博物馆缺乏商品意识,筹资困难,博物馆的生存常常举步维艰,更谈不上很好的去谋求发展。即便如此,市场理念也未能渗透进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博物馆本着“有多少钱,办多大事”的思路,博物馆的运营缺乏生机,而在这种环境包围下的员工思想亦变得保守和停滞不前,不敢也不愿去开拓市场,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博物馆自身的发展。

三我国博物馆旅游开发的对策探讨

我国博物馆要面向市场,积极改革,以取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针对以上问题和原因,笔者尝试就如何进行博物馆旅游开发提出以下对策:

1、创新展览方式,增强参与性和娱乐性

目前我国多数博物馆给游客带来的只是表层体验,游客只能走马观花的欣赏,这与当前旅游业发展的潮流是背道而驰的。博物馆旅游应遵循以游客体验为中心的开发原则,积极开拓具有较强参与性、娱乐性和体验性的项目。此外,博物馆要重视举办临时展览,以不断吸引游客和当地居民前来参观;博物馆还要多种现代化手法,如声、光、电和模拟电影、场景复原等实现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

2、加快人才培养,深化内部管理

当今社会,企业间的竞争归根到底都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博物馆要加快人才的培养与引进,要将精通博物馆、旅游、经济管理市场营销、公共关系等人才纳入企业的培养计划,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复合型团队,这样才能在今后的发展中占得先机。在内部管理过程中也要始终贯穿人文关怀的理念,不仅关注游客的需求,对企业员工的需要也要予以关注,并通过组织激励、物质激励、员工培训等方式充分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以最优秀的服务赢得最广泛的客源。

3、树立营销意识,与旅游相关部门开展合作

博物馆要重视宣传和促销工作,主动利用各种新闻媒体和互联网进行广告宣传,发行一些设计精美、图文并茂的小册子、明信片和纪念品,不断加强对外促销。同时,博物馆还应积极主动地与旅游部门合作。博物馆可以把自己将要展示的内容、特色展览等信息及时的传递给旅游业,利用旅游业的经营者为博物馆开拓具有本馆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旅游市场。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尝试博物馆以行业协会的会员身份加入旅游行业协会,或者建立两者之间的协调机构,通过这种组织进行长期有效的合作

返回搜狐,查看

试析赣州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国际在线消息赵博通讯员 罗沪京贺婷:赣州是原中央苏区核心区域,具备发展红色旅游的优秀资源禀赋,近年来红色旅游产业发展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横向与井冈山、延安、遵义等地相比,赣州红色旅游的总量较小,知名度不高,差距还较大,尤其是红色旅游区作为赣州“一核三区”旅游发展战略中知名度最高的区域,未能发挥引领赣州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

  赣州旅游产业存在的问题

  红色旅游产业总量不大。赣州市、县两级红色旅游与国内主要红色旅游区遵义、井冈山等相比,接待人次差距较大,收入总量偏小。

  红色文化挖掘不够。赣州市定位为红色旅游区的瑞金、兴国、于都、会昌、石城、宁都、寻乌7个县市中,瑞金对中央苏区有关历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挖掘及展示;兴国县有几处相对完善的陈列馆、纪念园等对外开放;其他县对红色资源的发掘、利用较为单一,基本限于保护几处革命旧址,或者建一个纪念馆,不少旧址仍处于未开发利用状态。

  红色资源展示形式单一。各地对于苏区红色历史及精神的展示基本限于纪念馆、展览馆、旧居展示等传统方式,如果没有请讲解员,游客在游览的过程中,难以通过现有的展示形式深刻理解及认同苏区精神,导致我市红色景区对普通游客、尤其是年轻游客的吸引力较弱。

  红色旅游发展合力不足。赣州红色旅游区7个县市中,瑞金市对红色旅游产业发展较为重视,但因基础差、底子薄、投入不足、发展定位等原因,旅游产业还没有真正成为瑞金市的支柱产业。兴国县下力气发掘了“苏区干部好作风”“长冈乡调查”等红色历史,但定位在红色历史的挖掘,发挥资源优势成为旅游产业还需努力。于都县拥有“长征集结出发地”的金字招牌,但一直局限于一个纪念园。宁都县建设了反“围剿”纪念馆,但功能较为单一。其余县目前对旅游产业的发展重视程度逐渐在提升,但红色旅游产业的发展不在各地的重心上。

  经典红色旅游线路还未形成。鉴于各地对于红色旅游的资源发掘、开发利用、项目建设、重视程度的差别较大,大部分县市红色景区、景点尚不成熟,所以很难设计推出可以全面展示中央苏区红色历史的经典旅游线路,而线路产品的不够成熟完善,又导致在外进行市场拓展时竞争力较低。

  红色旅游配套要素不足。红色旅游区各县市目前仅瑞金、石城两地相对条件较好,具备一定的旅游团队接待条件;其他各地短板严重,交通、住宿、购物、餐饮、车队、导服等系列旅游配套条件较差。

  红色旅游知名度还较低。综上几个方面的原因,加上对外宣传推广及市场开拓不够,以及邻近的井冈山、古田等地知名度、市场份额不断提升,赣州市红色旅游发展空间受到一定的挤压,赣州红色旅游在在全国市场份额偏低。

  加快赣州红色旅游产业发展 主攻红色旅游项目建设

  红色旅游区各县市要把思想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狠抓旅游产业发展的战略布局上来,切实加快推进赣州市全域旅游行动方案中提出的各类项目建设,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完善配套设施,真正形成合力,共同发展红色旅游,让红色旅游成为赣州旅游的第一品牌。

  各地要充分挖掘红色历史,布局建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