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井冈山游记 井冈山导游联系电话号码是多少

昔上井冈山,革命得摇篮。

适逢建党90周年庆,我们赶上了一趟“红色旅游的列车”,上了一回井冈山。

井冈山,位于江西省西南部,地处湘赣两省交界的罗霄山脉中段,东边江西泰和、遂川两县,南邻湖南炎陵县,西靠湖南茶陵县,北接江西永新县,是江西省西南的门户。井冈山山高林密,沟壑纵横,层峦迭峰,地势险峻。其中部为崇山峻岭,两侧为低山丘陵,从山下往上望,巍巍井冈就如一座巨大的城案堡,五大哨口是进入“城堡”必经的“城关”,把守此地,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

井冈山很多的革命人文景观,是土地革命初期中国工农红军革命遗址最集中的地方。保存完好的革命旧居旧址有几十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井冈山的自然景观同样令人叹为观止。景区内峰峦叠嶂,峪壑幽深,溪流澄碧,林木蓊郁。主要景观的类型有:峰峦、山石、瀑布、溶洞、气象、高山田园风光、次原始森林和珍稀动植物、温泉等八类。具有雄、险、秀、幽、奇"的特色。可以春赏杜鹃、夏观云海,秋眺秀色,冬看雪景。尤以雄险的山势、奇特的飞瀑、磅礴的云海、瑰丽的日出、烂漫的杜鹃花而蜚声中外。一个融革命传统教育与风景旅游揽胜为一体的新型旅游区已经形成。

这自然景观说得如此玄乎其玄,我们有同样是丘陵地形地貌形成的太姥山丛峰石蛋云海日出、九鲤溪瀑漂流等的景观做参照,不比从平原地区来的或是高楼夹缝里出来的城市人那样的甚以为然。作为“红色的圣地、革命的摇篮”的井冈山,才是我们心向往之的地方!

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摇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奠基石,被朱德同志称为“天下第一山”。1927年10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建了中国革命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第一次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第一次实现了我们党工作重点由城市向农村的伟大转折;积累了党的建设、军队建设、政权建设、发动群众工作的宝贵经验。

这段后来终成“燎原之势”的“星星之火”最初是如何被点燃的,我倒是很希望能从当地的导游那里听到一些更新更细的说词。我们并没有失望。

早餐是在井冈山景区总站的餐厅里吃的。这顿自住餐,微咸稍辣的非常合口,也许是肚子实在饿的结果,大家都吃撑着了。后来的旅程中大家始终赞不绝口、念念不忘的,后面上了庐山,王校长还特地向酒店老板郑重推荐,建议他派大厨上井冈山进修恶补一下厨艺!同时我们还总结出外出时伙食操办的一丝经验:除非万不得已,不要轻易让导游给大厨就口味提要求,这样往往容易把菜样搞成既无地方特色又不能很好的适合我们的口味的“两不像”!

在后面的行程中,我胸前的“共产党员”的徽章意料不到地惹眼起来,其他人看到了觉得很好,很羡慕,问我哪里买来的,我就教他从那一整套的徽意中找到抠出来。王校长也认为很好,要我专门就这个徽章买一些给每位党员分发一个。后来就在一个店里花了8元买了20枚分给大家挂起来。我也认为这是一种很好党性教育方式,建议以后回学校作为我们党支部的一个特色——党员挂党徽。

久有凌云志,重上井冈山。            

我们的井冈山红色之旅在7月5日的早餐之后正式开始。我们的旅游车只能停驻在景区总站,这总站与各景点之间有公交车,由导游与站点专门的站务员联系安排车次。关于景区这样子成规模的管理模式,我们觉得我们的太姥山景区的管理与之相比还是比较落后的。而我认为,发展是要有个过程的,我们的管理以后也会走上这样的规模的,当然有些东西,不可能想有就会有的,比如30公里以内飞机场,所以从质量等级4a到5a,也不是想有就会有的。

我们游览的第一站是笔架山,现在叫杜鹃山,可惜现在不是杜鹃开花季节,否则“十里杜鹃长廊”是很好看的。我们此行能成是大家乐于多花每人150元的缆车费,去坐一趟近几年新开发的导游所说的亚洲第一长的索道缆车。

公交车到站下车后,我们看到一处漂流点,由于我们有九鲤溪漂流的经历,所以这处一点都不能吸引我们。倒是水也像赤溪水一样的清澈活泼,值得我们照一张相。

我们开始拾级而上,周围树木茂密,虫鸣阵阵,曲径通幽的感觉特别明显。阶梯旁边钢筋仿造的木头栏杆,几可乱真。每隔一段距离的路程,会有个“党员责任区”标志牌,上面写着该党员的名字、电话号码。经导游解释,每名党员要负责景区内相应责任区的卫生及财物管理等工作。这令人感觉“革命圣地”有着一种不同于别处的“红色”味道。

接着,我们走上了悬空栈道,由于我们走过太姥山上的悬空栈道,所以没多少觉得此处栈道的凶险。但我们还是不断感叹:这里的栈道下的山沟比太姥山上的深得很,建造难度也一定大得非常多!一路上看到了多种杜鹃树名,种类繁多,可以想见,杜鹃盛开的时候“十里杜鹃长廊”的盛景。可惜,我们时间有限,只走到2号观景台,以著名的五指峰为背景照几张相,就匆匆离开了,可谓走马观花,却又无花可看,为之奈何!

回程的时候,在栈道中遇到一胖老兄,手死死抓着栈道内侧的石缝,寸步难行。我们明白这一仁兄犯有“恐高症”,想上前帮一把,却遭拒绝:“别扶我,会真的摔倒的!我自己慢慢来!”真是又可笑又可叹。回头看看2号观景台,确实挺凶险的,悬空伸出悬崖10多米,台底还是用透明钢玻璃制成的,可透过玻璃看到深深的峡谷底,估计敢上台照相的只占游客总数的极少部分。

回到半山腰等缆车时,大家鼓动周宗露老师到快照点租红军军装扮毛主席,袁碧松老师见状也要装扮,嘿!挺绝的像“毛”、“邓”一对领导人!大家纷纷上前与这对“领导人”合影留念,一路上还反复“鼓励”周宗露今后一定要走上“特型演员”的演艺道路!为此,我们坐车时的欢笑中又多了一份谈资!

坐景区的公交车回到了总站,再换车向小井出发。导游告诉我们,井冈山上的五个村庄,以井命名:大井、小井、上井、下井、中井。我们先去小井吃午饭,看小井红军医院——中国红军第一所正规医院,然后游览龙潭景区。接着再去五大哨口之一的著名的黄洋界,再到大井去瞻仰伟人故居。

导游安排我们在小井红军医院对面的一家餐馆吃午饭,还是抱着不错的用意的:由于现在是旺季,可能客人很多。若是坐不下,就先参观医院。刚好我们到站的时候,客人少,就先吃了午饭,然后去参观红军医院。在简陋但又齐整的医院病房里的墙壁上的图片展里,我认识了当时几乎与朱德、陈毅同等重量级的红军指战员——张子清,他负伤住院时,在缺医少药时,为了省下每天用于消炎的盐包给其他战友用,自己却病重身亡,又敬又佩,又万分遗憾!

我们离开红军医院,瞻仰过136名烈士纪念碑,光顾了一家毛姓老俵的面饼店后,就到达了龙潭景区。虽有缆车,但这只能乘坐两个人的小缆车我们已无兴致乘坐,拾级而下。如此,五级瀑潭,我们只能看到第一瀑——青龙瀑、第一潭——碧玉潭。在瀑下潭边,感受到水雾扑面、凉意绕身,甚是惬意!再在潭中三洗手,把好运都带走。

原路返回站点,乘公交车向黄洋界进发。

历史总是以惊人的相似在循环反复,但成功绝不允许简单复制!

黄洋界是进出井冈山的五大哨口之一,因发生过“黄洋界保卫战”和“朱德的扁担”挑粮等故事而著名。当车一开进地头,导游让我们往左看时,我们就看了黄洋界的险要:两边高高的山峰夹着一条长长的峡谷,黄洋界就在这峡谷尽头的高山上,放眼往下看,谷底一条蜿蜒小路通向远处的一个村庄,当年红军挑粮去的就是那个村庄,走的就是那条蜿蜒小路。这条小路走到近处,就得沿着陡峭的山坡盘旋而上。现在近处的小路已经掩映在密林里了,是下车后导游指给我们看到的。当年进攻的敌人,也须往这条小路上来,红军在这上边把守,真的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当然前提是弹药粮草充足。

当我们走进黄洋界展示大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大大的“黄洋界保卫战”油画,内容显示的战斗尾声的关键时刻的情形:画面右边是两个险峻山头夹着一个豁口,豁口中可以看到远处蜿蜒的小路和山下黑压压的敌军。山头上的红军子弹已经快要用光,开始启用大石头。画面中间是几位战士在摆弄着迫击炮,准备开出那决定胜负的关键一炮。画面的左边,是群众将点燃的鞭炮放进铁桶里,冒充枪炮的响声,迷惑敌人。

整个图画展示出了战斗的激烈、危急和红军战士们的机智、勇敢。

据导游介绍,看完3d黄洋界保卫战的电影后,有一位毛主席的特型扮演者会和大家一起合照,我们想,我们自己有很成熟的“特型演员”大露哥,大家都伤不起呀!所以我们3d电影也不看了,和特型演员某老师的合影也免了,继续向哨口营房和各类工事进发。最后来到了纪念碑前,在朱德同志题写“黄洋界”三个大字碑前照了一张集体合影,柯导给我们拍照的时候,应我们的要求按了三次快门,而他按快门之前为了大家作表情的需要分别问了三个问题:

当时照完了之后,我还一直遗憾,应该让他再拍一次,看看他有什么说词。后来的一次集体照的时候,他还有两个说词:

然后他承认没别的说词了。

看完了黄洋界的哨口营房、战壕工事、纪念碑、迫击炮模型后,我们就向大井出发了。

据导游讲,大井有三宝:三棵神奇树,两棵军民树和一个读书石。

我们来到大井后,首先看的是三棵神奇树,导游先跟我们讲右边两棵树与共和国、毛主席息息相关的生死经历,令人称奇。然后说最左边一棵是自己新长出来的,代表党和国家的新生代。我查阅网上资料,至XX年11月的有关井冈山“神奇树”的文章来看,都只提到两棵树,未见有后一棵新生树,可见后一棵新树估计是今年“红色旅游”发热之际栽种的,因为它自己长出来的绝对没这么大。

这三棵神奇树就长成毛主席的故居后边,我们转到前面去,就瞻仰到主席故居。这是两幢比较经典的客家建筑,经导游讲解,我们认识了天井和名堂,知道了“财水”与“肥水不流外人田”的道理。这里边除了毛主席的故居,还有彭德怀、朱德和陈毅三位元帅的故居。

伟人们的故居非常简陋,革命战争年代方方面面的条件的艰苦那是一定的。但看镶嵌于复建的故居新墙里面的那段残墙,以及残墙上弹痕累累,可以想见战争年代革命先辈们生命朝不保夕的残酷!

出了故居,走到房前宽敞的院子里,环顾四周,感觉四面青山围起来的大井确实宜居怡情。就在这故居的院子里,我们看到了军民树,本来是两棵却神奇地扭在一起长成了一棵树,真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是“军民一家亲”的生动写照。树前有一块读书石,是毛主席当年读书和阅读文件所坐的石头,我们纷纷上前试坐一下,顺便拍照留念。搞笑的周庆团老师,刚上去试坐的时候还夸张地跌了一摔,表示这主席坐过的读书石,常人不是那么容易坐得住,引得我哄堂大笑,却也深有感触。

至此,一天的井冈山之行就要结束了。由于晚上我们还要赶回吉安食宿,所以我们只能意尤未尽地离开了。虽然,我们只领略了井冈山的一小部分的景点、瞻仰了一小部分的“红色遗迹”,但我们带走的是满满的回忆与思考,一路上我们都在头脑中反复酝酿、不断沉淀着,相信这必将为我们今后的道路带来波波坎坎、绵延不绝的启迪和启发!

再见了井冈山,我一定会再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