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 泰国旅游数据统计图

中国旅游研究院: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

报告指出,受疫情影响,2023年至2023年的中国出境旅游总体处于停滞状态,依然在底部盘整。由于疫情防控得力和政策协调顺畅,前往澳门的内地游客市场出现明显复苏迹象,成为出境旅游的亮点。尽管面临极大的困难,但是业界从未放弃信心,也没有消极等待,创业创新一直都在进行,出境旅游目的地也以积极的行动表达出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坚定信心。展望2023年,出境旅游市场的恢复步伐取决于全球范围内的疫情防控形势,部分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和疫情防控政策协调较为顺畅的目的地有望率先恢复。

一、2023-2023年出境旅游:全面停滞到艰难复苏

新冠肺炎疫情冲击下,2023年全年出境旅游人数为2033.4万人次,同比减少86.9%。2023年,预测出境旅游人数为2562万人次,与2023年相比同比恢复17%,与2023年相比,同比增长27%。相比疫情前过亿人次的出游规模,出境旅游依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从2023年1月24号开始,我国的出境旅游供给和需求两侧,产业和市场两侧都出现断崖式下降。2023年2月我国出境旅游人次从1月份的上千万人次骤降至不足60万人次。由于团队出境旅游完全停止,随后各月只有零散游客出游,整体出境旅游人次始终在极低水平徘徊。

从出境目的地结构上看,亚洲继续在洲际目的地上占据首位,占比为95.45%。之后依次为欧洲、美洲、大洋洲和非洲。总体上看,较近程目的地受疫情冲击的影响较小。赴亚洲、欧洲、大洋洲、美洲和非洲等地区游客同比减幅在70%和95%之间。其中亚洲减幅最小,大洋洲减幅最大。港澳台地区依然是出境旅游最主要的目的地,占据8成以上的份额。

排名前十五的出境旅游目的地依次是中国澳门、中国香港、越南、韩国、日本、泰国、柬埔寨、美国、新加坡、中国台湾、马来西亚、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印度尼西亚,其下降幅度在66%和98%之间。前往中国澳门的内地游客市场出现了明显的复苏迹象。

出境旅游持续承受全球疫情防控形势反复多变的压力。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境外疫情此起彼伏,境内疫情时有散发。我国仍处于疫情动态清零进程中,境外输入病例发生并没有停止,各地仍需严加防控,这些给未来的出境旅游复苏带来了不确定性。

从短期看,疫情防控形势与出境旅游的重启可能性直接相关。各国和各地区正在有序推进新冠疫苗接种,努力复苏旅游业。在疫情控制较好的国家和地区,人员流动和旅行开始尝试走向正轨。

从长期看,疫情及与之相关的防控措施对出境旅游产生直接影响并带来连锁反应。若全球疫情防控形势长期不确定,则出境旅游复苏前提难以充分,且会面临疫情反复冲击的风险和困难。

疫苗是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关键变量,疫苗的接种率和有效率影响着旅游业的复苏进程。当前,我国疫情防控措施已经常态化,包括接种疫苗、快速核酸检测、数字健康码、发放疫苗护照、佩戴口罩、避免人群聚集等措施,给未来出境旅游复苏提供了经验借鉴和技术准备。疫情常态化防控下的国内旅游逐步复苏也给出境旅游的未来重启带来了信心。

未来,疫情防控措施将成为常态化存在,中国出境游客对安全、健康和便捷将有更高要求,出境旅游产业正在力图通过技术和模式创新适应这种新环境。

二、出境旅游向国内旅游转移过程中业界的努力和创新

2023年,在国际国内“双循环”新格局下,国内旅游大循环对出境旅游的替代效应明显,以往的出境旅游需求将寻找境内的释放空间。这体现在市场习惯的养成上,

旅游史上最惨的一年2023年国际旅客骤减10亿人次

0分享至

中国文化和旅游部日前公布的2023年国内旅游数据显示,受疫情影响,去年国内旅游人数及旅游收入降幅均在五成以上。

分季度看,国内旅游人数呈现出降幅收窄的趋势,其中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95亿人次,同比下降83.4%;二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37亿人次,同比下降51.0%;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10.01亿人次,同比下降34.3%;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9.46亿人次,同比下降32.9%。

由此不难看出,国内旅游市场恢复趋势已渐趋明朗,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出入境旅游。

中国旅游研究院最新发布的报告预计,2023年我国全年入境旅游人数2720万人次,同比减少81.3%。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70亿美元,同比减少87.1%。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2023万人次,同比减少86.9%。出入境游市场愁云惨淡。

覆巢之下,岂有完卵。联合国辖下的世界旅游组织日前表示,新冠疫情危机令全球旅游业在2023年损失1.3万亿美元收入,并形容这是旅游史上最恶劣的一年。

世界旅游组织在

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2025年旅游人数或将突破100亿人次

2、城镇居民成旅游消费主力

旅游已融入城镇居民日常生活,而农村居民尚难言旅游大众化。按照文旅部的统计口径,我国旅游市场的主体大致可分为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其中,城镇居民由于收入水平高,人均出游率和人均旅游消费均大幅高于农村居民。

2012-2023年间,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出游人数都呈上升态势。2023年城镇居民41.19亿人次,增长12.0%;农村居民14.2亿人次,增长7.3%。

2012-2023年,城镇居民人均旅游花费和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也均呈增长态势。2023年,城镇居民花费4.26万亿元,增长13.1%;农村居民花费0.87万亿元,增长8.8%。

虽然文旅部暂未公布2023年数据,但可以根据2023-2023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变化情况判断,虽然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之比有所下降,但仍居于高位,2023年,城镇居民仍然是旅游消费的主力军。

3、预计2025年中国旅游人次或将突破100亿人次

总体来看,截至2023年,我国旅游行业的发展势头迅猛,市场运行情况良好。但2023年初,疫情爆发,疫情期间,人们的出行受到限制,大部分旅游景点关门,本该是旅游小高峰的春节节期却四下无人,对我国的旅游行业造成了一定的打击。旅游人数与旅游收入骤减。

当然,旅游市场上还是存在着一些乐观的声音,这些声音认为,由于疫情期间人们久居家中,在疫情结束后的出行需求将会得到释放,或将在暑期以及十一黄金周期间产生报复性旅行消费,从而对2023年全年旅游行业的紧张局势造成一定的缓解。

这样的说法存在一定的道理。但所谓报复性消费,其报复的程度还有待商榷。与疫情期间低迷的旅游市场相比,正常环境下旅游市场的运行均能被视为爆发性增长,且不考虑疫情之前旅游市场本身就处于高速增长的区间,所以无法简单判断这种爆发性的增长是属于常态运行还是报复性增长。

从2003年非典的情况来看,2002年我国旅游人次增长幅度就已经达到了11.99%,按这个增长率计算,2004年的旅游人次将达到11.01亿人次,和2004年我国实际旅游人次相差不到0.1%。如果2002-2004年在不受疫情影响情况下我国旅游人次增速为11.99%这个假设为真,那么2004年我国旅游人数的爆炸式增长就不能被认为是报复性旅游消费。

不过考虑到若按该假设运行,则2005年全国旅游人次的增速便出现了不符合增速变化趋势的下滑,所以可以简单认为2004年的旅游市场确实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报复性增长,但由于2005年的增速下滑幅度较小,所以就算报复性旅游消费存在,实际2004年的旅游市场受其影响也较为轻微。

若考虑对旅游市场影响较大的报复性消费行为集中在2003年疫情结束至2003年末的时间段,那么从2003年全国旅游人次的表现上可以初步判断这类报复性消费行为对旅游市场的拉升效应要远弱于疫情对旅游市场的冲击。

总的来说,我们不能否认在疫情结束后将出现报复性的旅游消费,疫情结束后旅游消费爆发性的增长也确实有助于旅游市场的复苏,但其对于疫情实际造成损失的挽回是有限的。

由此,前瞻产业研究院初步预测2023年全国旅游人次将会出现一定程度的下降,随后在2023年迅速攀升回正常水平,预计2023-2025年期间我国旅游市场将会继续迅猛发展,2025年全国旅游人次或将突破100亿人次。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相关产业专题可参考:旅游行业经济专题研究—https://bg.qianzhan.com/ztdetail/2023083090eed0b1.html返回搜狐,查看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根据中央编办复字〔2007〕98号文件,中国旅游研究院于2008年6月6日在京挂牌成立。2023年12月,经中央编办批准,加挂“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牌子,2023年1月被科技部列为中央级科研事业单位。2023年9月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办人发〔2023〕80号)文件,原国家旅游局数据中心改冠为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

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以“促进中国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和国际交流的政府智库、业界智囊、理论高地”为建设宗旨,主要承担旅游业政策和理论研究、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研究以及文化、旅游的统计和数据分析职责,具有独立事业单位法人资格。现有10个内设机构,分别为行政与人事部、国际交流与财务部宣传推广部、科研管理部、战略研究所、政策与科教研究所、产业研究所、规划与休闲研究所、国际研究所港澳台研究所、统计调查所、数据分析所。

2009年,获得旅游规划甲级资质。同年以来,连续执行节假日旅游市场统计和分析工作,开展文化和旅游统计数据分析研究工作;获准开展旅游科研项目立项、研究成果评选工作,2023年起开展文化和旅游宏观决策课题、文化和旅游优秀研究成果遴选工作。2013年8月,获准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全国首家依托旅游学科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023年,旅游经济实验室获认定为旅游行业首个重点实验室,2023年列为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2023年,国家旅游文献情报中心获批建设。建成旅游经济运行监测与预警系统、旅游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等若干基础研究工程。完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旅游工作重要论述的理论内涵及对新时代旅游业发展的指导作用研究、国民旅游休闲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起草研究、旅游业五年发展规划、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等课题。

聘任院内外文化和旅游学者组成学术委员会、学术顾问;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成立分院、研究基地;依托地方政府和企事业单位建立分中心、专题基地、观测站和联合实验室等数据合作网络。举办中国旅游科学年会、中国旅游集团发展论坛、中国避暑旅游论坛、中国冰雪旅游论坛、中国夜间经济论坛等品牌会议。

出版当代旅游发展理论丛书、旅游统计调查制度中国旅游经济运行与发展预测中国旅游住宿业发展年度报告中国旅行服务业发展年度报告中国旅游景区发展年度报告中国旅游集团发展年度报告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中国休闲发展年度报告。发行旅游内参中国旅游评论中国文化和旅游大数据等学术刊物。先后获得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尤利西斯政府创新奖、技术创新奖,国家发明专利等学术荣誉。

办公地址:北京市东城区建国门内大街甲9号文化和旅游部南区二号楼

邮政编码:100005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