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鄂尔多斯旅游业发展现状 西北地区旅游业现状调查分析

鄂尔多斯旅游业发展现状

摘要:鄂尔多斯在全域旅游以及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号召下,凭借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优越的自然景观,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胜地,通过发展区域旅游,在经济层面,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经济竞争力;在社会文化层面,继承发扬民族特色文化,把鄂尔多斯文化推向世界。

鄂尔多斯在全域旅游以及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号召下,凭借浓郁的民俗风情以及优越的自然景观,着力打造休闲度假旅游胜地,通过发展区域旅游,在经济层面,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转型,提高经济竞争力;在社会文化层面,继承发扬民族特色文化,把鄂尔多斯文化推向世界。

一、鄂尔多斯的旅游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在“结构转型,创新强市”的战略实施下,鄂尔多斯加快产业转型的步伐,提出“大旅游”的发展战略,围绕“成吉思汗长眠地,鄂尔多斯蒙古风”的城市旅游形象,主打“天骄圣地、大漠风光、民族风情,休闲避暑”四大旅游产品,着力构造“五区二线一中心”的旅游发展格局,贯彻实施“区域合作、提升五区、构造一带、放飞两翼”的旅游产品空间布局的建设原则,力图把鄂尔多斯建设成为北疆富有特色的旅游目的地。

伴随1984年响沙湾和1985年成吉思汗广场相继开放,鄂尔多斯的旅游业拉开帷幕,从此,鄂尔多斯旅游高举“发展”的大旗,不断开发自然旅游资源的同时,充分挖掘民族文化资源。在众多发展战略及政策的引导下,形成了以鄂尔多斯草原风光和响沙湾沙漠风情为主的自然资源,以成吉思汗蒙古文化和鄂尔多斯婚礼民俗文化为主打的人文旅游资源。在资源数量的表现形式上,截止2023年底,全市共有国家A级景区和工农业示范点47家,其中,包括成吉思汗陵和巴图湾两家国家AAAAA级景区和21家AAAA级景区、4家工农业示范点。

随着旅游市场及交通运输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出行方式的选择日益多元化,旅游交通也呈现新态势。对于小交通来说,鄂尔多斯市内交通不断完善,2023年5月,举办了“旅游专车”启动仪式,保证了每条旅游干线的安全畅通的同时,实现了旅游专车线路的全覆盖,及各景区间的通畅度。在大交通方面,截止2023年,鄂尔多斯为潜在旅游者提供了客车、火车、动车及飞机等出行工具的选择。

随着经济日益繁荣,鄂尔多斯市市委、市政府实施政府主导和社会联动的发展政策,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使民间资本参与旅游,调动社会对旅游的积极性。截止2023年,全市共有星级饭店33家,其中,五星级饭店1家,四星级饭店8家,共有98家旅行社,包括5家国际社,旅游直接从业人员有3万多人。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旅游形象进一步提升,旅游产业不断壮大,主要客源地有北京、上海、广州、西安等一二线城市。2023年,全市接待旅游者751.2万人次,同比增长15.4%,其中入境旅游者31059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97.1亿元,同比增长29.3%。2023年,预计接待游客905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55亿元,预计占全市GDP的5.7%。“十二五”期间,全市接待旅游者3406万人次,年均增长15.6%,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825亿元。

二、鄂尔多斯市旅游发展的优势分析

旅游资源是发展旅游的基础,资源的质量和数量直接决定客流量的多少。鄂尔多斯特殊的地理位置及悠久的文明历史,造就了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鄂尔多斯位于北纬39°,依托21度的夏天,打造休闲避暑旅游产品。鄂尔多斯西、北、东三面都被黄河环绕,丰富的原生态旅游资源,集峡谷、沙漠、草原、湖泊于一体。有平原、高原、和丘陵,丰富的地貌类型孕育了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有广袤的库布其大漠风光、“会唱歌的沙子”——响沙湾、休闲生态度假地——恩格贝生态旅游景区、辽阔的鄂尔多斯草原旅游区、排列似北斗七星的七星湖景区、霸气磅礴的黄河峡谷等。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是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早在旧石器时代,古老的人类“河套人”就在萨拉乌苏河流域繁衍生息,创造了著名的“萨拉乌苏文化”,是华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遗留至今。秦统一全国后,秦始皇修筑了中国古代的第一条高速公路——秦直道,纵横鄂尔多斯。汉元帝时期,汉朝和匈奴的和亲,宫女王昭君经鄂尔多斯嫁入匈奴,后来在黄河渡口边有了昭君坟。元朝时期,鄂尔多斯作为皇室封地,至今流传着许多元朝文化,成吉思汗去世后,鄂尔多斯部落的达尔扈特人作为守陵人,诞生了现在的成吉思汗陵旅游区。

鄂尔多斯灿烂的历史孕育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构成了浓郁的民俗风情。充满神秘色彩成吉思汗祭祀和浪漫的鄂尔多斯婚礼等民俗旅游资源也有待开发。

交通是发展旅游的决定性因素,旅游目的地的可进入行越强,游客的出游率越高。鄂尔多斯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腹地,地理位置优越,交通方便,是西北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之一。借着煤炭经济繁荣时期,鄂尔多斯市大发展交通,完善交通网,构建交通体系。

现如今,市境内共有10个长途汽车站,可到达324个城市,共有733条长途汽车时刻表,全市高级公路总里程2213公里,占全区总里程的1/5以上。市内有3个客运火车站,铁路运营总里程1770公里,占全区的1/7是全国铁路通车里程最长的地级市。鄂尔多斯站于2023年5月15正式运营,从呼和浩特到鄂尔多斯站的“和谐号”标志着鄂尔多斯告别“无动车”时代,两组4趟动车方便了“呼包鄂集”四地之间的人员往来与经济交流,衔接了到成都、杭州等二线城市,为鄂尔多斯添加了与全国对话的窗口。

2007年,鄂尔多斯有了自己的机场,2008年机场扩建,迈向国际化,2023年初,鄂尔多斯机场荣升为4E级国际机场,开通国内航线41条,同年4月,开通首条通往韩国的国际航线,标志着鄂尔多斯迈出从“空中通道”走向世界的第一步。据了解,鄂尔多斯机场下一步还要开通去往伊尔库茨克、乌兰巴托、香港等地的航线,力图把鄂尔多斯建设成祖国北方重要的航空枢纽。

报告指出,疫情影响下,2023年,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67亿,增长12.8%。国内旅游总消费2.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69万亿元,增长31.0%。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持续增长的大众旅游需求没有改变,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不止是挑战更是机遇。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观念的改变,旅游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空间巨大。到“十四五”末期,将会形成一个百亿人次、十万亿元消费的国内旅游大市场。到2035年,按照发达国家居民每人每月出游一次的频率,城乡居民现在每个季度才出游一次的频率,国内旅游市场规模至少有三倍左右的成长空间。

01旅游行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中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为促进国民经济有关部门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2010-2023年国内旅游行业对GDP的贡献率呈现增长态势,从2010年的3.05%增长到了2023年的5.8%。2023年国内旅游行业受到疫情影响,冲击较大,根据2023年旅游收入估算,中国旅游业每停滞一天,损失可能超过170亿元。中国旅游行业对GDP贡献度比重降到了2.19%。伴随着2023年国内高效防控疫情和经济复苏,疫苗普及化,虽然局部地区疫情仍旧有反弹的压力,但整体得到有效控制,旅游经济呈阶梯型复苏、波动式回暖态势。2023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2.55%,较2023年增长0.36%。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观念的改变,旅游市场在未来十年内还将继续平稳增长。

2010-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对GDP贡献度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具体来看,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满足国内居民精神消费追求,还能促进餐饮及运输行业发展,带动就业等作用。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22023年中国旅游市场运行分析

2.12010-2023年国内旅游总人次

2010-2023年中国旅游总人次稳步增长,2023年疫情逐渐缓解,旅游总人次上升至32.46亿人次,同比增长12.75%。截止至2023年6月我国旅游总人次为14.55亿人次。

2010-2023年6月中国旅游总人次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22010-2023年6月城镇居民旅游人次

2010-2023年中国城镇居民旅游人次稳步增长,2023年疫情逐渐缓解,旅游总人次上升到了23.42亿人次,同比上升至13.41%;截止至2023年6月中国城镇居民旅游人为10.91亿人次。

2010-2023年6月中国城镇居民旅游总人次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32010-2023年6月农村居民旅游人次

2010-2023年中国农村居民旅游人次稳步增长,2023年疫情逐渐得到缓解,旅游总人次上升到了9.04亿人次,同比上升11.06%;截止至2023年6月中国农村居民旅游人次为:3.64亿人次。

2010-2023年6月中国农村居民旅游总人次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42010-2023年国内居民出游率

2010-2023年中国居民出游率呈现增长态势,2023年疫情逐渐缓解,居民出游率上升至了229.79%,其中城镇居民出游率256.17%;农村居民出游率181.4%。

2010-2023年国内居民出游率趋势图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52010-2023年中国居民旅游花费情况

2010-2023年中国居民旅游花费稳步增长,2023年疫情有所缓解,旅游花费整体上升至了29200亿元同比上升31.02%;2023年1-6月中国居民旅游花费为11700亿元。

2010-2023年6月中国居民旅游花费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观知海内信息网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究分析报告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报告针对旅游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产业链、生产模式、商业模式、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做了详细分析。

2.62010-2023年中国城镇及农村居民旅游花费情况

2010-2023年中国城镇及农村居民旅游花费稳步增长,2023年疫情缓解,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上升至了23600亿元,同比增长31.36%,2023年1-6月中国城镇居民旅游花费为9400亿元;2023年农村居民旅游花费上升到了5500亿元,同比增长27.32%,2023年1-6月中国农村居民旅游花费为2300亿元。

2010-2023年6月中国城镇居民旅游花费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010-2023年6月中国农村居民旅游花费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72010-2023年中国居民旅游人均花费情况

2010-2023年中国城镇及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稳步增长,2023年1-6月受到疫情影响,城镇居民旅游人均花费下降到了861.59元/人,农村居民人均旅游花费下降到了530.4元/人。

2010-2023年6月中国居民旅游人均花费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010-2023年6月中国城镇居民旅游人均花费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010-2023年6月中国农村居民旅游人均花费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82010-2023年中国居民分季度旅游人次走势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国内居民出游从季度上看,1季度是旅游旺季。其次是3季度。

2010-2023年6月中国城镇居民分季度旅游人次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010-2023年6月中国农村居民分季度旅游人次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旅游统计年鉴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92023年旅游行业经济指标

2023年6月全年国内旅游人数为14.55亿人次;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2万亿元。2023年入境旅游人数2720万人次,同比减少81.3%。实现国际旅游收入170亿美元,同比减少87.1%。2023年中国公民出境旅游人数2023万人次,同比减少86.9%。

2010-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经济指标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3旅游产业链发展分析

旅游产业链不仅包括旅行社、交通部门、餐饮、酒店、景区景点、旅游商店、旅游车船以及休闲娱乐设施等旅游核心企业,还关联到农业、园林、建筑、金融、保险、通讯、广告媒体以及政府和协会组织等辅助产业和部门。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3.2上游产业——旅游景区发展现状

截至2023年7月底,全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4196个,比上年末增加864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06个,增加12个。截至2023年7月15日,文化和旅游部共确定了318个国家5A级旅游风景区。

2010-2023年7月中国5A级旅游景区数统计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2023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截止到2023年7月,全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4196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18个;4A级旅游景区超过4000个;3A级旅游景区超过7000个。

2023年7月中国5A级旅游景区数全国分布情况

资料来源:中国文化文物和旅游统计年鉴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3.3中游产业——旅游社发展现状

2010-2023年,我国旅行社数量呈现上升趋势,其中2023年涨幅最大,数量从29717家迅速增长至37309家。2023年,我国旅行社总数增长至42432家,同比上升4.3%。超过2000家的旅行社省有: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山东,其中数量最多的广东为3592家。

2010-2023年中国旅行社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近年来,旅游业迅猛发展吸引了众多企业加入,旅行社数量增加,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当前,我国旅行社主要品牌有中国国旅、中青旅、春秋旅游、广之旅、众信旅游、康辉旅游、广东中旅等。2013年旅行社行业收入3599.4亿元,到2023年增长到了7103.38亿元,2023年在疫情影响下,下滑至1857.16亿元。

2013-2023年中国旅行社营业收入及增速走势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3.4下游产业——饭店发展现状

近年来,国内旅游饭店法人企业数量呈现持续增长态势,2023年受到疫情影响下,企业数量仍增长。2023年我国旅游饭店法人企业数量达到了12538家。

2011-2023年中国旅游饭店法人企业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信息网

旅游饭店是以旅游接待设施为依托通过向旅游者及所在社区提供住宿、餐饮、娱乐等综合服务来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企业。近几年,国内旅游饭店营业额维持在3000亿元,2023年受到疫情影响下滑至2814.43亿元,同比上升20.13%。

2011-2023年中国旅游饭店营业额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客房收入和餐费收入是旅游饭店的主要收入来源。近几年,国内旅游饭店营业额细分收入情况如下:

2011-2023年中国旅游饭店细分营业额情况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4房车旅游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4.1房车旅游背景简介

目前,全球房车市场大致由三部分构成:一是北美市场美国、加拿大,二是欧洲市场,三是目前规模现状虽小但销售网络成熟的亚太房车市场澳大利亚、日本、南非、新西兰、中国。在美国和欧洲,经济型和平民化的消费定位使房车的保有量和普及程度都非常高。国外房车的生产和销售主要集中在美国、欧洲、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

2023年全球疫情仍然焦灼,国内则已进入后疫情时代,常态化疫情防控或将持续数年,以放松休闲为主,基于自驾、自助方式的家庭及亲友休闲娱乐产品成为市场需求热点。中国已经成为继北美、欧盟、澳大利亚之后的世界第四大房车市场,同时也成了亚洲第一大房车市场。

2023年自驾游承继多年来的趋势,保持了稳定增长,自驾游比例达到64%。2023年3月以来,多地省内游陆续恢复,国内旅游市场逐步进入复苏期。截止至2023年6月,国内旅游出游14.55亿人次,同比下降22.23%,其中自驾游客占比70%以上。

观知海内信息网发布的2023-2028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调查及投资趋势研究分析报告涵盖行业最新数据,市场热点,政策规划,竞争情报,市场前景预测,投资策略等内容;报告针对旅游行业产品分类、应用、行业政策、产业链、生产模式、商业模式、行业发展有利因素、不利因素和进入壁垒做了详细分析。

2023年-2023年6月国内旅游及自驾游情况统计图

资料来源:文化和旅游部、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4.2国内房车旅游数据

据统计2023年我国房车旅游出行次数为9.07万次,2023年我国房车旅游出行人数为71.81万次,2023年受疫情影响,在整体旅游业出现大幅度下滑的情况下,我国房车旅游市场依旧保持快速增长,年度出行次数为96.22万次。

2023-2023年我国房车旅游出行次数统计图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我国房车旅游市场分为自有房车旅游及房车租赁旅游市场两大类别,2023年我国自有房车旅游出行为上升至64.81万次,同期租赁房车旅游出行次数下降至7.00万次;2023年我国自有房车旅游出行增长约88.64万次,同期租赁房车旅游出行次数上升到7.58万次。

2023-2023年我国房车旅游细分市场出行次数统计图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5旅游行业热点——网红旅游

网红旅游就是“网红+旅游”的模式,是利用网红带红旅游景点的商业形式,利用网红直播等,进一步扩大景点优势,提升品牌影响力,带动区域旅游经济发展。

网红变现方式有“网络红人”、“网红奶茶店”、“网红商品”、“网红城市”、“网红景点”等形象,通过打造“物”的网红影响力来直接变现。

火爆的网红旅游景点是近年来旅游业迅速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业态,为旅游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2023年中国十大网红旅游景点排行版

5.2网红旅游与网红关系的本质

网红旅游通过对旅游地资源和旅游者需求的深度挖掘,获得了广泛的关注,辅以短视频、直播等网络媒体,带来惊人的流量以打造网红旅游地、网红旅游产品,吸引来一大批旅游者进行游览参观、体验休闲、网红打卡等旅游模式,从而实现旅游产业的变现。网红旅游所具有的特征符合当下大众猎奇、从众、追求新鲜感的心理,激发了旅游者强烈的旅游动机,为旅游者提供了一个“打卡游”范式,其本质上网红旅游是网红经济产业链的衍生物。

2023年网红对网红旅游的影响框架模型

5.3网红旅游失序行为及治安治理对策

不同于经过多年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管理模式的传统知名旅游景区,网红景点往往不具备有效应对游客量激增的能力,因此,伴随游客到来的还有各种旅游失序行为,存在的治安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网红旅游失序行为:

1.客流量大,人员混杂,侵财类案件频发。

2.责任意识弱,旅游服务差,治安纠纷常见。

二、网红旅游失序行为的治安治理对策:

1.严厉打击景区依靠“网红”滤镜开展虚假宣传的行为,保证宣传内容的符合景区实际。

2.建设科学的景点运营体系,发掘自身旅游特色,不能为追求经济效益盲目开发景点,注重景点的长远发展、可持续化发展道路。

3.引进科技智能的安保设施,加强景点的治安防范宣传创新警民联合的旅游警务模式,发动景点当地商户、居民和景点经营者共同参与景点的治安维护。

5.4网红旅游打卡地的营销策略

网红旅游打卡地的策略营销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传统的旅游营销方式,已经很难吸引新一波年轻人,尤其在移动化、碎片化阅读时代。以上案例在创意上,融合了旅游、IP、跨界等元素,同时传播载体上,借助互联网、视频直播、新媒体的创新营销形式和内容,打造了新的爆点,吸引社会聚焦关注,面向越来越年轻化的主流客群,网红旅游营销推广上,起到四两拨“千金”的效果。

5.5网红旅游发展建议

一是开拓自身新媒体阵地,构建移动互联网传播体系;二是利用新媒体营销,形成网民打卡参与传播的浪潮;三是以疫情为“契机”,推动旅游业数字化升级;四是拓展线上业务,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第五,注重舆情监测和舆情应对,维护景区网络形象;第六,保证景区质量,创造适当的饥渴效果。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6疫情影响下旅游产业投融资情况

在新冠肺炎的打击下,国内企业停工停产,企业面临诸多压力,而行业巨头抓住时机扩张,抢占市场份额,创业环境恶劣,市场竞争加剧,部分中小企业被迫退出市场,据人民法院公告,截至2023年6月,以百程网为例的近百家旅游企业宣布破产。在新冠疫情和行业垄断的双重打击下,我国旅游业创业环境艰苦,发展困难。

企查查数据显示,近十年旅游行业投融资事件共2974起,披露融资金额近8000亿元。2023年受到疫情影响投融资事件降为123起,投融资金额1267.6亿元,成为2023年以来新低,资本市场对于旅游行业的“热情”整体而言也有所降温。

企查查数据显示:2023年酒店领域相关企业融资事件有32起,占比26%;民宿领域相关融资事件有20起,占比16%;旅行社企业相关融资事件有22起,占比约18%;线上旅游平台相关融资事件有8起,占比约1%;B端服务企业有18起,占比约15%。

企查查数据显示:已披露的投融资事件显示,融资金额过亿的共有40起、融资金额超千万级共有31起、融资金额超百万级共有6起。这其中融资过亿的头部企业有KLOOK客路旅行、道旅、泊心云舍、携住科技等。

2011-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投融资情况

资料来源:企查查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7疫情下旅游产业发展热点——文旅地产

旅游地产是以旅游度假为目的的房地产开发、营销模式,其开发项目全部或部分实现旅游功能,旅游地产的开发对象是旅游物业。

旅游地产上游主要是土地、材料供应商、建筑公司等,下游主要是居民自主、养老居住、度假居住、商务等。

2023年旅游地产产业链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旅游地产参与主体主要是三类企业,一类是传统的房地产开发商,代表企业有万科、万达、富丽等。二类是传统的旅游企业,代表企业有中旅、国旅、港中旅、华侨城等。三类是传统制造企业,代表有金杯、联想、用友等。

现今随着旅游和地产两大行业的不断发展,以旅游吸引物及其配套服务设施为导向,结合文化、休闲与度假等多功能。新型“文化+旅游+地产”开发模式形成,文旅地产是未来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大趋势。

2023年新冠肺炎疫情对各行各业影响巨大,文旅产业更是首当其冲。但与此同时,我国文旅产业在危机中孕新机,在“战疫”中悄然巨变。文旅产业数字化进程大幅加快,数字文旅产业异军突起逆势上扬。相较于国际消费而言,我国国内文化旅游市场率先复苏,引领消费大规模回流,推动形成以经济内循环为主的文旅新格局。

据数据显示:2023年文旅投融资事件新增549起,较2023年增长3.61%;文旅地产行业整体投融资总金额11435.53亿元,较2023年下降29.25%。投融资行业主要集中在文旅综合体、景区、酒店等。文旅制造领域投融资数量及金额大幅攀升,投资总额同比增长28.4倍,成为新型投融资新导向。而旅行社、在线旅游等领域投资金额大幅缩减。

2012-2023年中国文化旅游地产行业累计项目数量统计

资料来源:新世界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2023-2023年中国文化旅游地产行业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新旅界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根据2023年文旅投资项目分布情况来看,云贵川渝板块为文旅投资的重点集中地。2023年重点文旅项目数量排名前五省直辖市分别为:四川、海南、重庆、云南、江苏。其中重庆市是重点文旅项目数达129个,以总投资8995亿元位居全国第一。

2023年各地重点文旅项目数量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从文旅地产的区域发展格局来看,文旅项目的分布主要集中在北部湾、粤港澳、长三角、环渤海、中部、云贵川渝这六大区域。每个区域依托其独一无二的气候、山海、生态等自然资源,以及人文、经济等社会生活形态,对置业消费者构成了独有的吸引力。其中,旅游资源丰富且游客知名度较高的地区集聚了大量文旅项目,如长三角、云贵川渝、粤港澳及海峡西岸。随着北部湾自贸区建设、中部经济大发展、环渤海冰雪经济的持续带动和影响下,其也必将是文旅投资高地。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08后疫情旅游产业发展趋势分析

后疫情时代是指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在基本控制的基础上人类进入的新时代。所谓基本控制,意味着疫情时起时伏,随时都有间断散发的小规模流行和暴发,从国外回流或季节性发作。在这一特殊阶段,随着中国人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旅游消费观念、消费行为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国内旅游产业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具体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一、国内旅游市场热度将高于境外旅游

我国已进入疫情防控常态化的新阶段,旅游消费需求在不断释放,境外游受限的局面短期内难以改善,国内游成了中国旅游行业中占比最大且发展趋势最好的市场。

二、短途游、散客旅游快速增长

一面对疫情,旅游者表现得非常谨慎,基于对自身健康的考虑和各地疫情管制政策变动的担忧,短途游将是国内旅游的首选。

短途游即在周边游、近郊游、省内游。短途游时间短、花费少,可以迅速决策,迅速实施。人们通过短途游暂时走出熟知的环境,融入大自然,有利于获得身心愉悦,满足心理需求。因此,城市本地游、周边游包括乡村游会发生明显增长,区域内场也将最大限度地被激发。

二为保持安全社交距离,散客自由行、小团化、定制化也将成为主要趋势。相比于跟团游,人们更愿意单独行动,或带上家人和朋友,自主选择旅游线路和活动,或定制旅行社更小的团队进行出游。由于安全系数高,自驾游、亲子游、家庭游、私人订制游将是大众旅游的主要模式。

三、“云旅游”成为拉动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复苏的“优选项”

1.文化和旅游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深化“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要求,改善“互联网+旅游”环境,有效整合旅游互联网线下旅游的市场资源、需求和信息技术,推动“互联网+旅游”的深度融合,推动旅游行业与各行业的融合,培育新型的旅游互联网线下旅游服务龙头企业,扩大产业效应,加强在信息科技技术方面的创新,增添互联网技术的动力,构建旅游相关产业的综合大数据服务平台,促进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2.疫情对国内旅游价值链的固有结构及其价值创造过程均产生了巨大的冲击。疫情之前,旅行社在价值链结构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它决定了旅游产品的性质、特征以及中下游营销渠道的选择。疫情暴发后,旅行社作为旅游活动中间商与团体旅游产品生产者的角色被强烈弱化了,旅行社需要在旅游价值链重构的过程中对其功能与市场角色进行再次定位。此外,疫情暴发后,单体酒店的生存空间将被进一步压缩,抗风险能力更强的连锁酒店将获得更为快速的发展;国内航空公司重组,新的航空公司联盟出现;数字内容与平台的共建等也导致了国内旅游价值链的认知革新。

后疫情时代国内旅游价值链重构的内生驱动路径模型

3.5G时代+VR引发直播新革命,大幅度提升用户的观看体验。“云”旅游的实现离不开5G、VR、AI、数字化技术。数字技术有助于推动实体产业转型,是带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创新战略力量。数字技术为旅游企业赋予了新的发展空间,促使旅游企业转型以便更好服务旅游者,更好应对时代挑战,助力旅游产业形成新的商业模式,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二“云旅游”的独特优势

“云旅游”,说法有很多,较为普遍的观点是游客通过基于云计算的旅游应用体验,对旅游资源、旅游经济、旅游活动、旅游者等方面的信息智能感知、方便利用,更为充分地享受个性化旅游活动及个性旅游定制服务。它融合了现代高科技技术的智能化旅游系统,包含了导览、导购、导游和导航四个基本功能。与传统旅游活动相比,“云旅游”把旅游活动从实地体验上升为“在云端”的一种体验,突破了地理和时间的限制,通过云计算的功能,让游客可以通过一个或多个终端设备,随时随地地享受旅游的乐趣。借助数字技术发展起来的云旅游形式,为消费者搭建了实现对美的渴望的平台,架起了通向“诗”与远方的桥梁。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三文旅企业的“云旅游”实践

疫情期间,多家文旅企业结合自身的特点和优势,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云旅游”探索活动。

后疫情下的“云旅游”活动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信息咨询整理

通过“云旅游”这类“无接触”旅游,是适应当下新冠疫情及之后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式,满足了旅游者的需求,维持了企业在旅游者面前必要的“出镜”率,为后疫情时代旅游业复苏集聚了能量。

四“云旅游”对传统旅游行业的冲击的思考

“云旅游”对旅游行业的冲击

资料来源:观知海内咨询整理

责任编辑:陈小利

塞上江南如何融入大西北旅游圈宁夏旅游业发展前景分析「图」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二、宁夏旅游资源分布情况

宁夏是中国最小的内陆省份,面积6.64万平方公里,属于典型的大陆性半湿润半干旱气候。平均海拔1100—1200米,一年四季阳光充足、日照时间长,气候较为温和适合旅游业的发展。宁夏旅游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既有贺兰山、六盘山等山岳型风光;也有沙湖、沙坡头等独具特色的沙水组合型景区;还有西夏王陵、水洞沟、中卫髙庙等历史遗迹类景区。全区旅游发展呈现北高南低的特点,其中银川是全区旅游业中心。宁夏北部地区自然地理条件优越,旅游资源丰富,有贺兰山国家森林公园、镇北堡、西夏王陵、黄沙古渡等一批高等级A级景区。而南部地区在交通、景区知名度、经济发展水平方面虽然偏弱,但是近年来自驾游、避暑游、农家乐等多种形式的旅游活动拉动了南部旅游业的发展。

资料来源:2023年宁夏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从旅游规划上来看,宁夏旅游的规划主要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陕西作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起点”,甘肃则是"黄金段",宁夏、青海为“战略支点”。随着大西北旅游概念的兴起,宁夏也开始向甘肃、陕西、青海等省共同发展跨省旅游业。其中宁夏北部依托福银高速公路、青银高速公路、河东国际机场等交通设施,给该地区旅游发展带来积极影响。开发较为成熟的旅游城市如银川市、沙坡头区、青铜峡市旅游效率最优,这几个地区旅游资源数量多、种类齐全、知名度高,旅游投资环境好。但是宁夏面临的问题在于距离兰州、西安等重要旅游节点的距离较远,无法形成集聚效应,如何融入大西北旅游品牌是未来宁夏旅游业发展面临的问题。

资料来源: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相关报告:华经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23-2025年中国宁夏旅游行业市场全景调研及投资战略研究

宁夏旅游面临的最主要问题依然是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一直到2023年宁夏依然无法通过高铁直接与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城市直达,导致在高铁时代宁夏旅游的知名度没有能够随着高铁向西北以外地区扩散。而且银川作为全省重要旅游节点距离西安、兰州距离较远导致无法形成规模集聚效应,而相比于西安而言银川本身的吸引力依然不够,导致长途游客的旅行意愿较低。根据宁夏旅游相关部门的统计,2023年宁夏旅游业的客源中48.51来自本省,而其他西北各省游客占比达20.14%,对于全国主要客源地华东、华南地区的游客而言宁夏旅游的优先级依然不高。但是随着未来银川到西安、兰州等地高铁的建成,有望改善宁夏交通建设相对落后的现状,并且宁夏面积较小,只需要少量高铁就能够实现全区高铁高覆盖度,极大推动旅游开发程度偏低地区的发展。

资料来源:2023年宁夏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四、宁夏旅游的机遇与挑战

宁夏旅游的优势在于其拥有独特的旅游资源且距离中部东部地区较近,如最具垄断性的西夏文化和回族文化以及得天独厚的葡萄酒旅游资源,其拥有的沙漠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高,产业发展较为成熟。根据对宁夏旅游游客的调查显示,超过50%的游客对宁夏当地的山水风光感兴趣,另外还有43.97%的游客对于当地特色餐饮感兴趣。未来宁夏旅游业发展中,自然景区应成为重点突破方向,而特色美食、餐饮住宿是打开全国旅游市场的一张名片。因此未来宁夏旅游在进一步完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吸引物品位的基础上,还需打造主题街区、主题酒店、主题餐饮、主题娱乐、主题购物等系列化主题业态开发,将文化融入到旅游业态中。在融入大西北旅游圈的同时深挖垄断性潜在旅游资源,全力推进宁夏旅游从点状发展向全域旅游构建的转变。

资料来源:2023年宁夏旅游经济发展统计公报;华经产业研究院整理

华经情报网隶属于华经产业研究院,专注大中华区产业经济情报及研究,目前主要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包括传统及新兴行业研究、商业计划书、可行性研究、市场调研、专题报告、定制报告等。涵盖文化体育、物流旅游、健康养老、生物医药、能源化工、装备制造、汽车电子等领域,还深入研究智慧城市、智慧生活、智慧制造、新能源、新材料、新消费、新金融、人工智能、“互联网+”等新兴领域。

返回搜狐,查看

中国第一本乡村旅游绿皮书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23在京发布

12月23日,红色旅游蓝皮书2023和乡村旅游绿皮书2023发布会暨中国式旅游现代化研讨会在北京成功举办。会上发布了乡村旅游绿皮书: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23。该书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王金伟副教授和华南理工大学旅游管理系吴志才教授统筹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发行。业内人士表示,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23是国内第一本乡村旅游绿皮书,全景式梳理了中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演进历程及主要成就,对中国乡村旅游理论研究和产业实践有着重要的标志性意义。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23立足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结合国家共同富裕远景目标、乡村振兴战略思想、“十四五”文旅产业发展思路等背景,详细阐述了新时代以来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就与现状,总结乡村旅游发展的成功经验,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乡村旅游价值和功能发挥的基本思路,以助推乡村旅游实现高质量发展。

一、乡村旅游市场复苏势头强劲

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数及收入2011-2023年

资料来源:乡村旅游绿皮书2023课题组根据国家历年旅游业统计公报、媒体公开报道等资料整理而成。

2023年游客出游类型统计图

资料来源:乡村旅游绿皮书2023课题组

二、乡村旅游富农兴民效果显著

三、助推美丽乡村建设取得新进展

四、乡村旅游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五、乡村旅游全面提质增效成果丰硕

2023年乡村旅游整体满意度情况

资料来源:乡村旅游绿皮书2023课题组

2023年乡村旅游满意度情况

资料来源:乡村旅游绿皮书2023课题组

六、乡村旅游发展“浙江领跑全国”

中国乡村旅游发展报告2023综合评估了全国乡村旅游发展指数表1。结果表明,我国乡村旅游发展整体向好,地域特征明显。分地区来看,华东地区乡村旅游总体发展处于全国领先水平,区域GDP、国内外旅游人次和旅游消费水平与其他地区相比具有较大优势。西南地区在旅游开发与接待水平、旅游生态与环境保护、政府推动与监督管理、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等维度均表现良好。华北地区在旅游经济与居民收人的表现上最为优异。华中地区旅游生态与环境保护、政府推动与监督管理、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偏中等水平。华南地区乡村旅游发展各项指标较为均衡,其中旅游经济与居民收入具有相对优势。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分别在旅游开发与接待体系、文化资源与群众文化和乡村旅游生态与环境保护方面表现良好。

七、乡村旅游网络热度“宏村最高”

乡村旅游绿皮书2023课题组,对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进行网络大数据的采集分析,得到2023年重点乡村旅游目的地热度排行TOP20表2。结果显示,黄山市黟县宏村热度最高,排行位于榜首。松原市查干湖屯排名第二,漯河市南街村、滁州市小岗村和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十八洞村分别排名第三、第四和第五位。

表2重点乡村旅游目的地热度TOP20

资料来源:乡村旅游绿皮书2023课题组

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分析 未来5年旅游收入或将近10万亿元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这三部分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1、国内旅游市场稳步增长

根据中国文旅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突破60亿人次,达到60.06亿人次,较2023年同比增长8.43%。

2010-2023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1.57万亿元,2023年国内旅游总收入为6.63万亿元,创历史新峰,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了17.36%,较2023年同比增长11.06%。

2、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大小则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2023年,中国旅游业对GDP的综合贡献为10.94万亿元,占GDP总量11.05%,达到2023年以来的历史新高。从2023年的10.39%到2023年的11.05%,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

中国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稳中有升,一方面反映出中国旅游业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并进,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旅游业为内需拉动经济提供动力。

注:2023年占GDP总量比重为10.39%。

3、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市场分析

根据中国文旅部发布的国庆节假期八天的旅游市场数据,2013-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国内旅游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速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2023年旅游收入突破6000亿元,达到6497.1亿元,同比增长8.45%。2023年全国共接待国内游客6.37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79.0%;实现国内旅游收入4665.6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恢复69.9%。

从各地国庆假期接待游客数量来看,2023年,河南省接待游客数位列全国第一,全省共接待游客7234.98万人次,与2023年同期增长了9.09%;江西接待游客6809.75万人,全国游客数量排名第二;山西接待游客5246.89万人次,全国排名第三。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疫情受损最严重的湖北旅游业恢复较快,2023年10月1日至8日,全省共接待游客5228.59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48.29亿元,分别恢复到去年国庆假期的82.74%和72.26%。

从各省旅游收入来看,2023年国庆假期期间,江苏、江西及贵州三省旅游收入排名全国前三,分别实现旅游收入512.55亿元、398.81亿元以及367.21亿元。

4、中国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预计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次将负增长15.5%,全年同比减少9.32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负增长20.6%,全年旅游收入减少1.18万亿元。到2023年底,预计全国游客人数下降至50.74亿人次,全国旅游收入降至4.55万亿元。

但未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以及消费主体和消费观念观念的改变,旅游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旅游业的发展前景广阔可观。因此前瞻预测,至202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突破83亿人次,旅游收入接近10万亿元。

以上数据及分析来源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IPO募投可研等解决方案。

中国海南省旅游业发展现状分析及投资战略研究预测

随着上述政策的落地,海南旅游行业得到了快速复苏,根据海南省旅游和文化广电体育厅-阳光海南网发布的旅游统计数据,2023年1-10月海南省共接待游客4,610.44万人,比上年同期相比下降29.40%;实现旅游总收入601.60亿元,同比下降27.60%,降幅较2023年1-6月明显收窄2023年1-6月海南省接待游客量同比下降49.00%,旅游总收入同比下降53.60%。

6海南旅游业的竞争格局:海南旅游产业规模的逐步扩大,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游客接待量不断提高。2023年全年,海南接待游客8,311.2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0%。其中过夜游客6,824.51万人次,增长7.8%。实现旅游总收入1,05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1.3%。从游客构成看,国内游客8,167.6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9%。入境游客143.5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6%。

截至2023年10月底,海南省拥有2A级及2A级以上景区67个,其中5A级景区共有6个,而发行人呀诺达雨林文化旅游区是其中之一。

海南5A级景区情况分析

近年来,海南省不仅在发展旅游业中逐步整合优化传统的观光旅游项目,而且根据旅游资源特点和不断变化的市场需求,精心营造旅游热点,突出发展休闲度假、会议旅游、节庆活动等能充分体现海南自然、文化历史特色的各种专项旅游产品,有效提升了旅游产品竞争力。

2023-2027年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现状分析及赢利性研究预测报告

第一章海南省旅游行业概述

第一节海南省旅游行业定义

第二节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历程

第三节海南省旅游产业链分析

第二章我国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现状

第一节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概述

一、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历程

二、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面临问题

第二节我国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状况

一、2023-2023年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回顾

二、2023-2023年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情况分析

三、2023-2023年我国海南省旅游市场特点分析

第三节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市场规模分析

一、2023-2023年中国海南省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二、2023-2027年中国海南省旅游市场规模预测

第三章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区域市场分析

一、2023-2023年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二、2023-2023年市场规模情况分析

三、2023-2027年市场需求情况分析

四、2023-2027年行业发展前景预测

五、2023-2027年行业投资风险预测

第四章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与发展前景分析

第一节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情况分析

一、2023-2027年总体投资结构

二、2023-2027年投资规模情况

三、2023-2027年投资增速情况

四、2023-2027年分行业投资分析

五、2023-2027年分地区投资分析

第二节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一、海南省旅游投资项目分析

二、可以投资的海南省旅游模式

三、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投资机会

四、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投资新方向

第三节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前景分析

一、海南省旅游市场发展前景分析

二、我国海南省旅游市场蕴藏的商机

三、海南省旅游市场发展前景

四、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市场面临的发展商机

第二部分市场竞争格局与形势

第五章海南省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第一节海南省旅游行业集中度分析

一、海南省旅游市场集中度分析

二、海南省旅游企业集中度分析

三、海南省旅游区域集中度分析

第二节海南省旅游行业主要企业竞争力分析

一、重点企业资产总计对比分析

二、重点企业从业人员对比分析

三、重点企业全年营业收入对比分析

四、重点企业利润总额对比分析

五、重点企业综合竞争力对比分析

第三节海南省旅游行业竞争格局分析

一、2023-2023年海南省旅游行业竞争分析

二、2023-2023年我国海南省旅游市场竞争分析

三、2023-2027年国内主要海南省旅游企业动向

第六章2023-2027年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形势分析

第一节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概况

一、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特点分析

二、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三、海南省旅游行业总产值分析

第二节2023-2023年海南省旅游行业市场情况分析

一、海南省旅游行业市场发展分析

二、海南省旅游市场存在的问题

三、海南省旅游市场规模分析

第三部分赢利水平与企业分析

第七章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整体运行指标分析

第一节2023-2023年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总体规模分析

第二节2023-2023年年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财务指标总体分析

第八章海南省旅游行业盈利能力分析

第一节2023-2023年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利润总额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利润总额比较分析

第二节2023-2023年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销售利润率

二、不同规模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销售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三节2023-2023年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总资产利润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总资产利润率比较分析

第四节2023-2023年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产值利税率分析

二、不同规模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三、不同所有制企业产值利税率比较分析

第九章海南省旅游行业重点企业发展分析

第十章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策略分析

第二节行业投资形势分析

第三节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一、2023-2023年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状况分析

二、2023-2023年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效益分析

三、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方向

四、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建议

第四节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策略研究

一、2023-2023年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策略

二、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策略

第十一章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第一节影响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二节海南省旅游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一、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市场风险预测

二、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政策风险预测

三、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经营风险预测

四、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技术风险预测

五、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竞争风险预测

六、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其他风险预测

第五部分中金企信国际咨询及业内专家发展趋势与规划建议

第十二章海南省旅游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第一节2023-2027年中国海南省旅游市场趋势分析

一、2023-2023年我国海南省旅游市场趋势总结

二、2023-2027年我国海南省旅游发展趋势分析

第二节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产品发展趋势分析

一、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产品技术趋势分析

二、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产品价格趋势分析

第三节2023-2027年中国海南省旅游行业供需预测

一、2023-2027年中国海南省旅游供给预测

二、2023-2027年中国海南省旅游需求预测

第四节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规划建议

一、海南省旅游行业“十三五”整体规划

二、海南省旅游行业“十四五”发展预测

三、2023-2027年海南省旅游行业规划建议

第十三章海南省旅游企业管理策略建议

一、海南省旅游价格策略分析

二、海南省旅游渠道策略分析

第三节提高海南省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一、提高中国海南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对策

二、海南省旅游企业提升竞争力的主要方向

三、影响海南省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因素及提升途径

四、提高海南省旅游企业竞争力的策略

第四节对我国海南省旅游品牌的战略思考

一、海南省旅游实施品牌战略的意义

二、海南省旅游企业品牌的现状分析

三、我国海南省旅游企业的品牌战略

四、海南省旅游品牌战略管理的策略返回搜狐,查看

后疫情时期绍兴旅游业情况调研报告

新冠肺炎疫情,给不少行业带来沉重打击。文旅产业,首当其冲。为了解绍兴旅游业受疫情影响程度以及恢复情况,绍兴调查队对3家旅行社、2个景点以及相关部门开展了实地调研,发现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政府出台不少扶持旅游业复苏政策、企业推出各种自救措施,目前全市各大旅游景点人气逐渐回暖,迎来后疫情下的生机。 

一、新冠疫情对绍兴旅游业影响 

一旅行社营收锐减,规模缩小。 

疫情暴发后,旅游客流全面阻断,旅游业基本停顿,旅游经济业绩断崖式下降,传统的“春节”旅游旺季几乎颗粒无收。虽然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旅游业逐步回暖,但前期影响依旧深远。所调研的3家旅行社1-10月份营业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0%、70%和80%。营收锐减加上疫情期间营销等成本以及其他运行维护成本无法回收,还有员工工资、偿还贷款、先期支付与退款等问题,企业规模普遍缩小以节省运营成本,少则减少5名员工,多则减少了30余名员工。 

二旅游景点客流量大幅下降。 

自1月25日开始,绍兴市景点景区全部停止开放。直到2月18日,绍兴沈园、兰亭、东湖等景点才恢复开放,但开放后景点游客人数稀少。随着防疫形势好转,54个景点景区有序开放,各景点景区客流量和门票等各项营收才有所回升,但仍远低于去年同期。以绍兴著名景点“鲁迅故里”和“沈园堂”为例,疫情期间,景点客流量不足去年的20%,三季度游客数量快速回升,与二季度相比两个景点分别上升92%和20%,但仍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两个景点“国庆黄金周”游客人数仅有去年同期的4成和6成。 

三消费者更改出行计划。 

在疫情较为严重的一季度,消费者大多取消了出行计划,根据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统计,今年1月21日至1月31日,游客数仅为去年同期的2%左右,2月份几乎归零,3月份约为去年同期的10%。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者主要以周边游为主,出省游客人数大幅下降。据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表示,虽然出省游已在7月份恢复,但出游人数没有明显的增加,8-10月份同比下降90%,想要恢复至往年正常水平还需一段时间。 

二、绍兴旅游业恢复情况 

一全市已恢复往年80%人流量。 

3月15日开始绍兴50个国有A级景点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此举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周边的旅游市场,吸引了嘉兴、宁波、萧山等地游客纷至沓来。进入后疫情时代,绍兴的旅游市场已进入了缓慢攀升的阶段。据文广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重点景区已经恢复到往年70%的人流量,国庆中秋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次574万人,恢复占比83%同比下降17%;实现旅游总收入52.7亿元,恢复占比82%同比下降18%。 

二乡村旅游业复苏回暖。 

在绍兴市政府消费券、职工疗休养等一系列的政策影响下,绍兴乡村生态游出现了明显的回暖。“五一”假期以及“国庆黄金周”民宿预订均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如柯桥区王坛镇一天接客量超过1000人,夏履镇莲东村越马拓展中心以及平水若耶山居等许多民宿预订也十分火爆,部分“网红”民宿预订更是排到了年末。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民宿和农家乐也收到了比较多的订单,已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60%以上。 

三旅行社盈利压力较大。 

进入三季度后,绍兴旅游业恢复速度加快,所调研的3家旅行社三季度接待团队数量和散客数量基本在二季度的一倍以上,2家旅行社“国庆黄金周”旅游入住人次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1家旅行社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虽然客流量已经恢复,但由于今年疫情影响,游客消费能力明显下降,3家旅行社“国庆黄金周”营业额仅有去年同期的50%-70%,营收恢复缓慢导致旅游社盈利压力巨大,负责人纷纷表示今年不亏本已是比较好的结果。 

三、绍兴恢复旅游业措施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绍兴,损失巨大,为了尽快让文旅业重拾信心、重振旗鼓,市文广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一是2023年旅游发展专项经费中,切出10%专项补助疫情防控期间损失较重的旅游及直接相关的餐饮、宾馆等企业;二是暂退全市145家旅行社2728万元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三是协助旅游企业享受省、市各项支持政策,在税收减免、社保金缓缴等方面进行集中辅导和统一办理;四是全市推出1000万元的旅游消费金额,用于召开旅行商大会及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专项活动,刺激疫后旅游消费,提振市场信心;五是与交通银行绍兴中心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银行授信300亿给绍兴文旅企业,对接担保公司成立一个亿的文旅专项担保额度。 

二景点发展新型旅游自救。 

为了尽快消除疫情影响,绍兴各景区景点也积极危中求机,努力破局。一是50个国有A级景点上半年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如东湖景区在做足乌篷船、山水盆景体验之外,努力挖掘东湖文化,包括景区的古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等,打造研学游产品。又如门票收入与其他收入比例已达到1:1的沈园景区打造了舞台剧“沈园之夜”这样的文化产品,接下来将努力拓展景区的夜游文化;三是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取暖”,如统筹推进文创大走廊和浙东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三带”建设,有效串起柯桥、越城、上虞、嵊州、新昌,整合各地资源,实现抱团取暖。 

四、促进旅游业发展意见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1.进一步下大力气推进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可以充分发挥绍兴故事多、文化底蕴深的优势。建议针对性地创意、策划、打造一批新的项目和产品,促进供给侧改革,更好地适应变化后的市场需求,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中国文化品牌,不能让绍兴丰富的文化资源停留在观光旅游上。 

2.推进旅游智能化发展。智慧旅游作为新的服务和治理手段,在保障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方面将会成为新趋势。建议进一步强化大数据应用、提高旅游信息化管理程度,做好旅游APP运营管理,集中发布景区最大承载量、气象、交通等旅游动态信息,开展旅游消费、投诉、目的地介绍等各类在线服务,推介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推广平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一网式”服务。 

二旅游企业开拓创新,化危为机。 

1.适应新变化,优化经营策略。做好新的发展行动计划,与专业的人士和专业的公司重新梳理项目定位,优化产品结构;思考新项目投入,进行项目提升和产品升级。加强网络营销,针对特定群体、特定旅游产品,制订个性化、针对性的旅游营销方式,如可以与电视方言节目、汽车频道等合作,以职工疗休养、研学旅行为重点,加强旅游淡季产品营销。 

2.增强业务素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景区内休憩小站等设施建设,为游客游览提供便利。进一步强化景区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景区承载量,强化应急演练,开展游线安全评估,加强对大型游乐设施、栈道等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从以往的粗放、单一化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立体化管理转型,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一旅行社营收锐减,规模缩小。 

疫情暴发后,旅游客流全面阻断,旅游业基本停顿,旅游经济业绩断崖式下降,传统的“春节”旅游旺季几乎颗粒无收。虽然随着疫情得到控制,旅游业逐步回暖,但前期影响依旧深远。所调研的3家旅行社1-10月份营业总收入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50%、70%和80%。营收锐减加上疫情期间营销等成本以及其他运行维护成本无法回收,还有员工工资、偿还贷款、先期支付与退款等问题,企业规模普遍缩小以节省运营成本,少则减少5名员工,多则减少了30余名员工。 

二旅游景点客流量大幅下降。 

自1月25日开始,绍兴市景点景区全部停止开放。直到2月18日,绍兴沈园、兰亭、东湖等景点才恢复开放,但开放后景点游客人数稀少。随着防疫形势好转,54个景点景区有序开放,各景点景区客流量和门票等各项营收才有所回升,但仍远低于去年同期。以绍兴著名景点“鲁迅故里”和“沈园堂”为例,疫情期间,景点客流量不足去年的20%,三季度游客数量快速回升,与二季度相比两个景点分别上升92%和20%,但仍不及去年同期水平,两个景点“国庆黄金周”游客人数仅有去年同期的4成和6成。 

三消费者更改出行计划。 

在疫情较为严重的一季度,消费者大多取消了出行计划,根据绍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的统计,今年1月21日至1月31日,游客数仅为去年同期的2%左右,2月份几乎归零,3月份约为去年同期的10%。疫情得到控制后,消费者主要以周边游为主,出省游客人数大幅下降。据一家旅行社负责人表示,虽然出省游已在7月份恢复,但出游人数没有明显的增加,8-10月份同比下降90%,想要恢复至往年正常水平还需一段时间。 

二、绍兴旅游业恢复情况 

一全市已恢复往年80%人流量。 

3月15日开始绍兴50个国有A级景点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此举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周边的旅游市场,吸引了嘉兴、宁波、萧山等地游客纷至沓来。进入后疫情时代,绍兴的旅游市场已进入了缓慢攀升的阶段。据文广旅游局统计数据显示,清明小长假重点景区已经恢复到往年70%的人流量,国庆中秋期间全市累计接待旅游总人次574万人,恢复占比83%同比下降17%;实现旅游总收入52.7亿元,恢复占比82%同比下降18%。 

二乡村旅游业复苏回暖。 

在绍兴市政府消费券、职工疗休养等一系列的政策影响下,绍兴乡村生态游出现了明显的回暖。“五一”假期以及“国庆黄金周”民宿预订均出现了“一房难求”的现象,如柯桥区王坛镇一天接客量超过1000人,夏履镇莲东村越马拓展中心以及平水若耶山居等许多民宿预订也十分火爆,部分“网红”民宿预订更是排到了年末。到目前为止,大部分的民宿和农家乐也收到了比较多的订单,已经达到了去年同期的60%以上。 

三旅行社盈利压力较大。 

进入三季度后,绍兴旅游业恢复速度加快,所调研的3家旅行社三季度接待团队数量和散客数量基本在二季度的一倍以上,2家旅行社“国庆黄金周”旅游入住人次已接近去年同期水平,1家旅行社甚至超过了去年同期。虽然客流量已经恢复,但由于今年疫情影响,游客消费能力明显下降,3家旅行社“国庆黄金周”营业额仅有去年同期的50%-70%,营收恢复缓慢导致旅游社盈利压力巨大,负责人纷纷表示今年不亏本已是比较好的结果。 

三、绍兴恢复旅游业措施 

疫情防控期间,作为全国优秀旅游城市的绍兴,损失巨大,为了尽快让文旅业重拾信心、重振旗鼓,市文广局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一是2023年旅游发展专项经费中,切出10%专项补助疫情防控期间损失较重的旅游及直接相关的餐饮、宾馆等企业;二是暂退全市145家旅行社2728万元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三是协助旅游企业享受省、市各项支持政策,在税收减免、社保金缓缴等方面进行集中辅导和统一办理;四是全市推出1000万元的旅游消费金额,用于召开旅行商大会及打造最佳旅游目的地专项活动,刺激疫后旅游消费,提振市场信心;五是与交通银行绍兴中心支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银行授信300亿给绍兴文旅企业,对接担保公司成立一个亿的文旅专项担保额度。 

二景点发展新型旅游自救。 

为了尽快消除疫情影响,绍兴各景区景点也积极危中求机,努力破局。一是50个国有A级景点上半年向全国游客免费开放;二是从“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型,寻找新的营收增长点,如东湖景区在做足乌篷船、山水盆景体验之外,努力挖掘东湖文化,包括景区的古运河文化、名人文化等,打造研学游产品。又如门票收入与其他收入比例已达到1:1的沈园景区打造了舞台剧“沈园之夜”这样的文化产品,接下来将努力拓展景区的夜游文化;三是从“各自为战”到“抱团取暖”,如统筹推进文创大走廊和浙东运河文化带、浙东唐诗之路文化带、古越文明文化带“三带”建设,有效串起柯桥、越城、上虞、嵊州、新昌,整合各地资源,实现抱团取暖。 

四、促进旅游业发展意见建议 

一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 

1.进一步下大力气推进文旅融合。文旅融合可以充分发挥绍兴故事多、文化底蕴深的优势。建议针对性地创意、策划、打造一批新的项目和产品,促进供给侧改革,更好地适应变化后的市场需求,积极促进“文化+旅游”,促进旅游高质量发展,打造国内领先的文化旅游产品,打造中国文化品牌,不能让绍兴丰富的文化资源停留在观光旅游上。 

2.推进旅游智能化发展。智慧旅游作为新的服务和治理手段,在保障旅游市场平稳有序方面将会成为新趋势。建议进一步强化大数据应用、提高旅游信息化管理程度,做好旅游APP运营管理,集中发布景区最大承载量、气象、交通等旅游动态信息,开展旅游消费、投诉、目的地介绍等各类在线服务,推介旅游资源,打造旅游推广平台,为游客提供“一站式”“一网式”服务。 

二旅游企业开拓创新,化危为机。 

1.适应新变化,优化经营策略。做好新的发展行动计划,与专业的人士和专业的公司重新梳理项目定位,优化产品结构;思考新项目投入,进行项目提升和产品升级。加强网络营销,针对特定群体、特定旅游产品,制订个性化、针对性的旅游营销方式,如可以与电视方言节目、汽车频道等合作,以职工疗休养、研学旅行为重点,加强旅游淡季产品营销。 

2.增强业务素质,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建议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加强景区内休憩小站等设施建设,为游客游览提供便利。进一步强化景区安全生产,科学管理景区承载量,强化应急演练,开展游线安全评估,加强对大型游乐设施、栈道等的安全管理工作,并强化从业人员安全教育。从以往的粗放、单一化管理向科学化、精细化、立体化管理转型,全面提高管理服务水平。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