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简析我国旅游业发展演变历程 泰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

简析我国旅游业发展演变历程

一、中国旅游业发展的简要回顾

一从“事业型”到“产业型”的转变

我国旅游业发展虽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举世瞩目。改革开放前,旅游业以外事接待为主,只具备产业雏形,不完全属于产业范畴。1978年转换机制,发展产业型旅游业。

1984年中央提出国家、地方、部门、集体、个人一齐上、自力更生与利用外资一齐上的旅游建设方针,揭开了全方位发展旅游产业的序幕。1986年国务院决定将旅游业纳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正式确立其国民经济地位。

1992年中央明确提出旅游业是第三产业中的重点产业,之后,中共中央提出的关于制定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建议,旅游业被列为第三产业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序列的第一位。1998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此后,国家计委把旅游项目列入国债项目,铁路部门及时开行了数百列旅游专列。中央和国务院的支持为旅游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发展阶段来看,1980年以前,旅游产业总体规模较小;“六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提高,国内旅游开始起步;“七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继续发展,国内旅游有较大发展;“八五”计划时期,入境旅游有较大发展,国内旅游迅猛崛起,这一时期是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九五”计划时期,产业基础夯实,稳步发展;2001年受世界旅游业整体负增长的形势影响下,中国的旅游业是在困难中继续前进,但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2年中国旅游业是整体回升,四项旅游经济指标增速均超过10%。

总之,我国旅游业借改革开放之力,20多年持续快速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产业形象日益鲜明,产业规模不断壮大,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速度最快的行业之一。

二从旅游小国到旅游大国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业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之一。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接待人数180万人仅为世界的0.7%,居世界41位;2002年接待海外旅游者达到9791万人次,跃居世界第五大旅游吸引国、亚洲首位旅游大国。1978年中国国际旅游创汇2.6亿美元仅占全球的0.038%,居世界第47位;2002年增至204亿美元,占全球的4.4%,成为世界第五大旅游创汇国。2002年,中国公民出国(境)人数达1660.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6.84%,成为亚洲地区令人瞩目的新兴客源输出大国。2002年中国国内旅游人数达到8.78亿人次,成为世界上数量最大、增速最快、潜力最强的国内旅游市场。

中国的旅游产业规模也不断扩大。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中国旅游涉外饭店11000家,其中,已评定星级饭店8018家;各类旅行社超过10000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300多家;中国旅游业固定资产值达7000亿元,共有各类旅游企事业26万个;旅游业直接从业人员598万人,间接从业人员约为2980万人;共有开办旅游教育的院校1152所,在校生34万人。

三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随着中国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其综合性、关联性很强的特点表现得越来越充分,在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扩大国内需求,增强经济活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发挥了日益重要的作用。

2002年,我国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4%,占到第三产业的16%强,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

旅游业日益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成为中国第三产业的主要支柱之一。全国已有24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将旅游业定位为支柱产业,其余省区市则分别将旅游业定位为重要产业或优势产业。

二、中国旅游业发展的机遇与前景分析

首先是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推动旅游业再上新台阶。21世纪前10年,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速度仍将保持7%以上,综合国力将进一步提高。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对外开放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全面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都将推动旅游业发展。

其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所带来的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十几亿人民将向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迈进,旅游需求必然会随之不断增长,旅游消费成为小康的标志和特征之一。我国“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但就是在这种小康水平下,已经形成了全世界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和发展最快的出国旅游客源市场。

第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将使西部不少世界级的旅游资源得到开发,从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而不断提高我国旅游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发展后劲,形成我国旅游业新的增长极。

第四,加入WTO以后,旅游业及其相关产业都将加快与国际接轨的步伐,发展环境将进一步优化,同时也将促进国际商务旅游的增长。

第五,中国是世界上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国。美国“9.11”事件和美伊战争爆发导致全世界旅游下滑,但因为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以及中国政府所实施的一系列重大举措,反而强化了中国作为最安全的旅游目的地形象。

第六,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北京申奥成功、上海成功申办世博会、杭州成功申办2006年世界休闲博览大会以及2003年10月世界旅游组织大会将首次在北京召开,表明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对推动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供需双向互动作用下,中国旅游业前景辉煌。

随着人民富裕程度的提高,闲暇时间和可支配收入的增多,将推动国内旅游需求以较高的速度增长。我国是世界上第一位人口大国,有着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无与伦比的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2002年,相当于13个中国人里面就有8人进行了一次旅游。我国从1995年5月1日起实施每周40小时工作双休制,1999年开始实施“五一”、“十一”、春节的七天假期,目前中国公民每年所能享受的法定休息日的总量是114天,居民闲暇时间越来越充足。同时,消费结构正从温饱型转向小康型,消费由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和发展型的方向发展,恩格尔系数逐年下降,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由1995年的49.9%和58.6%降至2002年的37.

7%和46.2%的水平。住房、购车、通讯等消费将逐渐得到满足,而作为精神和物质结合的旅游需求,则会反复产生。根据国际经验,当人均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旅游消费将呈现大众化、普遍化的态势,成为生活要素之一。到2023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按每人每年出游两次计算,届时的国内旅游人数可高达30亿人次左右。

中国国土广袤、山川秀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民族众多,漫长的历史和辽阔的国土形成了无比丰厚的旅游资源。据研究表明,我国自然类和人文类的旅游资源类型居世界第一位的数目超过美国、西班牙、法国等旅游强国。目前,全国已拥有15000多处旅游景区点,涵盖了自然景观、历史文化、改革成就和社会生活等各方面,其中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28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51处,国家地质公园44处,国家自然保护区197个,国家森林公园439个,国家历史文化名城99个,国家4A级旅游区点360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137个,还有1269处部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类博物馆2000余座。各具特色的风土人情、多姿多彩的城市风光,雄伟壮观的建设工程等等,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和基础。

3.从旅游大国到世界旅游强国

按国家旅游局制定的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基本思路,到2023年,中国海外旅游人数将超过21000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80亿美元以上。国内旅游将达到29亿人次以上,旅游收入将达20400亿元人民币以上。旅游业总产出将达到2.5万亿元人民币以上,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将提高到8%左右。国内外学者一致看好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前景,中国将成为世界旅游强国。包括世界旅游组织WTO在内的权威性组织均认定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旅游首位旅游目的地国见表2。世界旅游理事会则预测,到2023年,中国旅游业总产出将占国内生产总值的8.64%,旅游消费将占总消费的6.79%,旅游投资将占投资总额的8.61%,接近世界平均水平。

三、进一步发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带动作用

一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到2023年将基本实现工业化,国土资源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建设达到新的水平,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的城镇化进程大见成效,西部大开发战略取得突破性进展,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大大提高,这个历史进程,将从各方面和旅游业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保持经济增长的三个主要方面,旅游业在这三个方面都能发挥重要的作用。从宏观来看,旅游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保持了较高的投入产出率。国际上普遍认为,旅游业是最优秀的出口产业,就地出口风景,具有换汇成本低的优势。国家推行了多项政策刺激内部需求,例如实施西部大开发、调高公务员薪酬、增加基础设施开支等。在这些政策的基础上,还应借鉴发达国家发展旅游休闲产业的成功经验,采取措施,大力刺激旅游休闲消费,推进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英国在工业化进程中,制定了相应的方案和政策,促进了以产品为中心的工业社会向以服务为中心的后工业社会的转型。可以大胆的预测,在众多政策中,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能起到较好的成效。

为此,需要彻底改变长期以来对旅游业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清理过去一些限制性的消费政策和一系列歧视和限制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法规,明确旅游业作为我国的优势产业地位,实施旅游经济发展战略,全面建设世界旅游强国。

二充分发挥国内旅游拉动内需的作用

2001年末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扩大内需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2003年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八个方面的重点工作提出了建议,其中第一项就是“扩大和培育内需,促进经济较快增长”。在当前严峻的国际经济形势下,实现经济较快增长的根本之策,是扩大国内需求,进一步形成消费和投资的双重拉动。政府工作报告将旅游列为扩大消费的第二个领域,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旅游业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特点,旅游业包含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旅游消费不仅与交通、住宿、餐饮、商业、景区景点等行业直接相关,还与工业、农业以及信息、金融、保险、医疗、咨询、环保等产业关联,其直接和间接影响的细分行业多达100余个,因此其拉动经济的作用十分明显。相对于住房、汽车等消费水平,旅游消费涵盖的价格区间从几元钱的旅游纪念品至上万元乃至数万元的旅游线路,产品的可生产性极强,可消费性也极强。2001年中国居民旅游消费支出仅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5.97%,离11%的世界平均水平还有较大距离,发展国内旅游的余地还很大。

因此,在大力发展入境旅游的同时,要把国内旅游放到更重要的位置,推动国内旅游向广度和深度发展。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引导国内旅游消费,推行带薪休假制度。要积极指导旅游新产品的规划和开发,积极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维护消费者的正当权益。

三积极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

旅游业是一个产业关联度比较大的产业,有利于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经济结构的升级。旅游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经济现代化和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其发展状况预示了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演变的方向。按照“十五”计划的要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适当快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要由2000年33.2%提高到36%。进一步加快发展旅游业对于保持整个服务业的增长速度,提高其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至关重要。应将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核心产业和牵动产业,破除各种思想障碍,进一步扩大产业面、拉长产业链、形成产业群。

因此,应尽快出台国家旅游产业政策,将扶持旅游产业的方针政策予以明确。同时,政府要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大对旅游业的导向性投入,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重视旅游资源保护,积极支持旅游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进一步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部门之间的协作等。

四充分发挥旅游业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先导作用

旅游资源是西部突出的优势资源,旅游业是西部具有强竞争力的优势产业。西部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吸引力。西部大开发确定的五个重点方向都是与旅游业发展紧密相关,又互为促进的。

旅游业具有特殊的低重心启动经济的先导性和高度关联的辐射带动功能。这对于旅游资源丰富,但经济基础薄弱,城乡经济二元结构突出的西部经济的启动,进而循产业链直接、间接地全面带动相关行业,滚动发展,最终促进西部经济繁荣,具有“突破口”意义。大力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提高西部人民的经济收入和社会福利水平,有利于改变地方财政的“输血经济”的模式,也有利于增强西部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联系与协作,招商引资。旅游业的发展必然带来客流、人才流、资金流、商品流、信息流的快速增长,使域外流入购买力扩大。也必然会带动餐饮业、旅馆业、商业的发展,促进交通运输和通讯设施的改善。而这些正是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金必须做好的前期工作。

因此,旅游业应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在条件适宜地区,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

五充分挖掘旅游就业的潜力

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的旅游就业具有增速快、容量大、潜力大等特征。2001年,我国旅游间接就业人数2980万人,旅游就业总人数达3578万人。在20世纪最后10年,我国第三产业新增就业的7740万人中,旅游新增就业占到38%,达到2940万人。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由1989年的52万人增长到2001年的598万人,增长了12倍。

旅游促进就业容量大、机会多,不少旅游就业岗位门槛低,对各种层次的劳动力都有很大需求,多数就业岗位对文化素质和年龄要求并不苛刻,特别适合于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旅游业已成为创造城镇就业岗位、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主渠道。

从增长潜力来看,2001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占全部就业人数的比重仅0.8%,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其增长的潜力还很大。根据国家旅游局和国家计委共同提出的关于发展旅游扩大就业的若干意见,未来10年,我国旅游业要继续保持适度快于GDP的增长速度,新增就业岗位约4000万个,年均增加旅游直接就业约70万人、带动间接就业350万人左右。到2010年我国旅游直接就业人员占全社会就业人员的比例约为1.7%,而届时世界平均水平为3.3%,旅游就业仍有很大的增长余地。

为此,当前应充分挖掘旅游就业潜力,以产业规模扩张为基础,实现旅游就业大增长;以加大旅游产品开发为着力点,广泛形成扩大就业的增长点;以改革创新和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实现就业人数与企业素质的双提高。

六大力发挥旅游的扶贫功能

我国许多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旅游资源的富集度与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地区有很高的重合性。截止到2001年,全国592个重点贫困县中拥有100多座部级森林公园,仅西部的307个重点贫困县中就有78个县拥有部级、省级自然保护区,34个县拥有部级风景名胜区。公务员之家

我国的财力现状和贫困地区的现实情况决定了我国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靠强力投入来改变贫困地区的面貌。因此,如何利用有限的投资激活当地经济发展的活力,就成了开发性扶贫的关键所在。找到一种与当地资源联系紧密,低投入、影响面广、受惠面大的产业,是解决问题的最佳途径。在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并有一定市场条件的贫困地区,旅游业无疑成为优选产业。这方面,已有不少地方取得了成功经验。

因此,国家相关部门应积极探讨旅游扶贫的新模式,在旅游潜力大的贫困地区设置并培育一批部级旅游扶贫试验示范区,给予必要的外部支持,以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带动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农民的脱贫致富。

旅游行业发展历程与趋势

0分享至

A澳门蓝皮书安徽蓝皮书安徽社会建设蓝皮书

B北京蓝皮书北部湾蓝皮书保健蓝皮书

C产业安全蓝皮书创意城市蓝皮书长三角蓝皮书

D东北蓝皮书电子政务蓝皮书低碳经济蓝皮书

F法治蓝皮书房地产蓝皮书发展和改革蓝皮书

G广州蓝皮书贵州蓝皮书甘肃蓝皮书

H河南蓝皮书湖南蓝皮书黑龙江蓝皮书

J金融蓝皮书经济蓝皮书经济蓝皮书春季号

K科普蓝皮书科学传播蓝皮书口腔健康蓝皮书

L辽宁蓝皮书拉美黄皮书旅游绿皮书

M民营经济蓝皮书煤炭蓝皮书民间组织蓝皮书

N女性生活蓝皮书能源蓝皮书农村绿皮书

Q气候变化绿皮书企业蓝皮书区域蓝皮书

R日本蓝皮书日本经济蓝皮书人才蓝皮书

S上海蓝皮书陕西蓝皮书深圳蓝皮书

W文化蓝皮书温州蓝皮书武汉蓝皮书

X西部蓝皮书信息化蓝皮书休闲绿皮书

Y亚太蓝皮书越南蓝皮书扬州蓝皮书

Z中国省域竞争力蓝皮书中部蓝皮书宗教蓝皮书

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分析:70年发展历程分析 已发展成为中国战略性支柱产业

中国旅游业70年发展历程分析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中国旅游业主要是“外事接待阶段”。

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是新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

11月,中国民用航空局成立。

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成立,负责访华外宾的衣食住游等事务。

成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为国家旅游局前身。

一般认为,以1978年作为现代中国旅游发展元年,随着国家开放政策的实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得到应有的重视。在一系列旅游方针政策指引下,通过不断改革,突破了我国旅游业长期以来基本属外事接待的模式,旅游业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经济事业的性质得到肯定。

国务院主持制定了旅游业第一个发展规划,在5年后列入国家第七个国民经济发展计划。

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总局更名为国家旅游局。

入境游快速发展,国内游初露端倪,1985年国务院批转国家旅游局关于当前旅游体制改革几个问题的报告,提出要从只抓国际旅游转为国际、国内一起抓,为发展国内旅游扫除了政策上的障碍。

全国国内旅游工作会议提出积极稳妥发展国内旅游的方针。

2月起开始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出境入境管理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被旅游法列入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

开放中国公民自费赴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旅游。

中国公民的出境游和国内游,国民旅游快速发展,1995年开始实施双休日制度,刺激了国内游需求。1999年黄金周假日制度极大推动了国民旅游的发展,旅游功能也日益多元化,创汇不再是发展旅游业的唯一目标。旅游业在拉动内需、扩大就业优化地区产业结构方面显现重要作用。

我国开始实行双休日制度。

国务院制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境入境边防检查条例。

我国旅游业创汇102亿美元,突破100亿美元大关。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旅游业明确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我国开始实施黄金周政策,提出到2023年把我国由亚洲旅游大国建设成为世界旅游强国,使旅游业真正成为国民经济支柱产业的目标。

中国经济发展出现了强劲增势,虽然经历“非典”低谷,但在2004年中国旅游业全面复苏,旅游人数和收入都创历史新高,并推动了旅游企业多元化发展。

旅游业总收入达到1.09万亿元,首次突破1万亿元,此后一路快速增长,连年上万亿级台阶。

2009年,我国旅游业进入转型升级阶段。国务院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提出,“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人民群众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我国旅游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标志。

国务院发布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3年),显示了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及国民生活的重要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开始施行。

旅游业全面融入国家战略体系,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旅游现代治理体系初步建立。

“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首次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规划,旅游规划被列入国家重点专项发展规划,属史上首次。

全国乡村旅游人数25亿人次,旅游消费规模超过1.4万亿元。全国旅游总收入突破5万亿,国内旅游人次突破50亿,是1993年的12倍。

2012-2023年中国旅游总收入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大力发展全域旅游”,全域旅游上升为国家战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见日前正式发布,乡村旅游作为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领域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根据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组建文化和旅游部,不再保留文化部、国家旅游局。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夜经济”成为国家层面促进消费的20条意见之一。

202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突破1.48万亿元,相较于2023年的1.17万亿元,同比增长26.3%。

2013-202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统计及增长情况预测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1997年华夏旅游网的成立,开创了我国旅游网站的先河。

●1999年携程、艺龙等在线旅游企业相继成立,标志着中国在线旅游业的开端。

●2003年携程在美上市。

●2003年至2008年中国几大主要在线旅游网站如同程网、遨游网、穷游网、去哪儿网、途牛网、马蜂窝等相继成立。

●2023年携程先后收购艺龙、去哪儿网,在线旅游市场的混战格局逐渐走向寡头格局。

民宿作为共享经济新业态,在10年前还是新鲜事物,随着互联网程度提高,民宿也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阶段。

●1998年国家旅游局推出“华夏城乡游”旅游活动,农家乐兴起。

●2008年奥运人家成为我国城市民宿最早的代表。

1950年,国内航线只有7条,通航8个城市,1955年始有国际航线1条;2023年底我国共有定期航班航线4945条。国内航线4096条,其中港澳台航线100条,国际航线849条。

●1987年民航业进行以航空公司与机场分设为特征的体制改革。组建国航、东方航空、南方航空等6家国家骨干航空公司。同时,组建了六个地区管理局以及北京首都机场、上海虹桥机场、广州白云机场等机场。

●1997年中国东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民航第一家在香港、纽约和上海三地上市的航空公司。

●2002年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

●2011年鼓励政策加强,出现了途家、蚂蚁短租等民宿预订平台。

●2023年国家旅游局发布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成为民宿行业首个国家级行业标准。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发布新版旅游民宿基本要求与评价,确立了民宿星级评定制度。

截至2023年末,全国共有A级景区11924个,全年接待总人数60.24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707.54亿元。

●1982年建立国家风景名胜区制度,同年国务院审定了第一批44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85年加入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公约。

●1987年我国第一批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项目为6个。

●1997年黄山旅游登陆上交所,成为“中国旅游第一股”。

●2004年我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划分为五级。

●2006年风景名胜区条例正式实施,条例明确规定,景区门票不能作为上市主体的收入。

●2013年凤凰古城“门票新政”事件引发景区高额门票争议。

●2023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要求重点国有景区门票降价。

在30余年内,我国主题公园从无到有,多家主题公园跻身全球主题公园单园游客接待量前25名。预测显示,到2023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主题公园市场。

●1984年为拍摄电视剧红楼梦,北京大观园建设成立,成为主题公园的萌芽。

●1989年深圳锦绣中华正式开业,成为国内首个真正意义上的主题公园。

●1997年-2008年宋城、欢乐谷、方特等主题公园陆续诞生。

●2013年12部委联合下发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发展的若干意见,对主题公园进行规范。

●2023年北京环球主题公园及度假区项目正式签约,预计2023年正式开园。次年上海迪士尼正式开业。

●2023年发布关于规范主题公园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对拟新增立项的主题公园项目要科学论证评估,防范“假公园真地产”项目。

仅用了短短13年我国便成为全球第二大邮轮旅游市场。2023年,中国邮轮游客的数量已达到219万。

●2006年歌诗达邮轮实现以上海为母港的首条邮轮航线,中国邮轮行业自此起步。

●2008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促进我国邮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2011年上海吴淞口国际邮轮港开港,被誉为“东方之睛”,目前已成为亚洲第一大国际邮轮母港。

●2023年首艘由中国人自主经营、自主管理的邮轮中华泰山号首航。

●2023年十部门发布关于促进我国邮轮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加快实现首艘大型邮轮建造。

●2023年中国首艘大型豪华邮轮年内开建。

40年来中国酒店业百花齐放,生机勃勃,也成为国民休闲度假的一种生活方式。

●1978年之前我国带卫生间适合接待境外客人的酒店只有137家。

●1979年在上海锦江饭店召开第一次全国饭店会议。

●1982年北京建国饭店开业,成为中国第一家合资性饭店。

●1988年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评定旅游涉外饭店星级的规定。两年后首次评定3家五星级酒店,分别是广州白天鹅宾馆、广州中国大酒店、广州花园酒店。

●1996年上海锦江集团旗下的“锦江之星”作为中国第一个经济型酒店品牌问世,之后相继诞生了如家、7天、汉庭、格林豪泰等一大批经济型酒店品牌。

1995年,全国旅行社数量只有3836家;2023年,旅行社数量已达27621家。

●1949年厦门华侨服务社成立,是新中国的第一家旅行社。

●1980年我国旅行社形成了中国旅行社、中国国际旅行社和中国青年旅行社三足鼎立局面。

●1985年国务院发布旅行社管理暂行条例,是我国旅游业第一部全国性、正式的旅游行政法规。

●1997年中国青年旅行社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是我国旅行社行业首家A股上市公司。

●2009年颁布和实施旅行社条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