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旅游业损失超2500亿!泰国放宽入境限制,从业者:中国游客是关键 泰国旅游业损失多少亿人民币了

旅游业损失超2500亿!泰国放宽入境限制,从业者:中国游客是关键

美媒的报道曾指出,由于疫情时不时反弹,旅游业的困难时刻远未结束,2023到2023这两年间,旅游业的衰退将使全球经济损失超过4万亿美元;而由于各国疫苗接种率不同,部分以旅游业为经济支柱的发展中国家将“最受伤”。

虽然该媒体并没有“点名”,但作为东南亚著名旅游国家,泰国显然在最受伤的名单中,所以为了重振旅游业,泰国可谓想尽了办法。

媒体11月1日报道,继10月21日宣布46个国家完整接种疫苗的游客可以入境免隔离后,10月30日泰国政府再次宣布,入境隔离名单已经更新至63国及地区。据悉,截至11月,泰国已“封国”18个月。

分析指出,泰国政府着急开放边境,是想要加速旅游业复苏,从而提振经济。要知道的是,旅游业作为泰国的经济命脉,约占该国GDP的21%2023年;而疫情暴发后,由于国际游客的暴跌,该国去年旅游业损失高达375亿美元平均汇率,约合人民币2587亿元。

经济命脉遭到重创,泰国2023年GDP数据也难言乐观,萎缩幅度达到6.1%,创22年来最低。泰发改委年初还表示,即使是最乐观的情况,2023全年国际游客也不会超过320万人,低于更早前的预测值500万人。

渣打银行10月初的报告则指出,尽管放宽了入境限制,但考虑到疫情仍未稳定,以及游客需在本国/地区隔离,泰国旅游业复苏至少需要3年。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泰国的国际游客不到8万人,而这已是政府推出多个旅游业复苏计划后取得的成绩,例如今年3月的“数字游艇隔离”项目、今年7月的“沙盒计划”。对比疫情爆发前的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近4000万,带来的收入超过6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暴发前,中国游客一直是泰国海外游客的“主力军”,占比约为27%。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约有1100万中国游客赴泰旅游,为当地创造了约170亿美元平均汇率,约合人民币1172亿元的收入;泰国旅游局负责人还表示,每年约有40万中国游客赴苏梅岛旅游,这个数字已相当于欧洲各国游客的总和。

为此,泰国旅游业协会负责人还指出,尽管泰国已对中国开放边境,但在后者还未能实现自由出境游的情况下,旅游业不可能完全恢复。简单来说,“没有中国游客,就没有恢复”。

实际上,除了旅游业复苏缓慢,高通胀、供应中断等也威胁着泰国经济复苏。通胀方面,以油价为例,今年9月该国油价已涨了7次,10月11日汽油价格达到38.92泰铢/升;分析指出,高油价通胀压力下,泰国出口也将面临短期购买力下滑的压力。

在诸多挑战下,今年8月,泰国国家银行还将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1.8%下调至0.7%。

文|李银苏题|林嘉图|卢文祥审|李泽钚

东南亚旅游受重创:泰国损失高达110亿人民币

每天1000多名游客,分别乘坐5到7次航班从武汉飞往泰国,在那里吃住游购一周,这个历史平均数据在2023年要重新书写了。

随着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和传播,数以亿计的中国人无法外出和旅行,不仅国内餐饮业和旅游业全部暂停,也让全球旅游业遭受沉重打击。

其中,受创最严重的当属泰国――春节期间最受中国人欢迎的境外旅游目的地。在过去一年里,有1099万中国人来到泰国旅游。

泰国官员预估,这次疫情导致的旅游人数减少,让泰国损失高达110亿人民币。

春节是中国最重要的节日,也是最大的旅行季节。

对郑州旅行社老板李鹏来说,本来应是一年中最拼的事情,却成了一个漫长的假期。春节前拼团的游客,不得不临时取消订单。

泰国旅行,是李鹏公司最重要的境外旅行业务,也是中国最重要的境外旅游目的地。

2023年,涌入泰国的游客总共3980万,其中中国游客有1099万――如果不是疫情,泰国政府预计将轻松完成2023年接待4180万游客、收入2.2万亿泰铢的目标。

泰国的旅游人数和收入双双在持续增长。泰国老百姓能够轻易达成一个共识:曼谷街头或购物中心,中国游客数量越来越多。

曼谷大型购物中心,中国游客买掉了20%的物品。现在,中国游客人数明显减少。

中国暂停所有外游旅行团,努力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爆发,泰国利润丰厚的旅游产业收入严重衰退,迎来一个漫长的旅游淡季。

泰国普吉岛上300多辆旅游巴士停泊已将近一个月。普吉岛州长PhakaphongTavipatana:“每天都有160班航班飞往普吉国际机场。通常,在中国春节期间,这些航班中有40班来自中国,每天约有8000名游客。现在航班取消,这一数字已经下降到每天约2000个。”

“平均每月约有80万中国旅客来泰国,每季度约240万人。现在我们预计其中约有70%将在今年第一季度从泰国市场消失,”泰国旅游局局长YuthasakSupasorn表示。

泰国酒店业协会会长SupawanTanomkieatipume给出了酒店业的下滑数据,2月酒店预订量仅为30%。

泰国旅游局局长YuthasakSupasorn表示,“由于担心疫情爆发,来自印度、韩国、日本和东盟成员国的人们也不想旅行。”

YuthasakSupasorn认为,虽然这次疫情不会比2003年的SARS严重,但泰国需要至少三个月的时间来重振旅游业。

泰国旅游业委员会称,中国禁止游客离开城市,新型冠状病毒危机使泰国损失至少500亿泰铢的旅游收入――约等于110亿人民币。

泰国北部清迈湄安区的餐馆老板WaraphatThapiang,两周前在餐馆外写了一张告示:不欢迎中国人进入。

这张照片很快在互联网上传播,泰国警方来访并告诉她不妥:可能会“影响国家安全”,并希望她把这句话改为“我们的食物已经用完”。

33岁的Waraphat表示,“我写那个告示,是因为我不知道在餐厅吃饭的哪个中国顾客被感染了。”

泰国是继中国、日本和德国之后,第4个有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国家。疫情引起公众的关注甚至恐慌情绪。

“我不是医生,但是我已经照顾了自己50多年,”在疫情刚发生时,泰国高级卫生部长AnutinCharnvirakul试图淡化日益增加的公众焦虑感:“这只是一种流感,我认为这是一种流感……”

不过,当这位部长表态说考虑对中国游客停签,旅游部长跟媒体“辟谣”没有停签。在泰国官方媒体上,出现了两个针锋相对观点。

一些泰国网友评论,这是关于“要钱还是要命”问题的不同观点。

在不久曼谷一名出租车司机感染上新型冠状病毒后,AnutinCharnverakul的态度不再模糊,取消了中国游客抵港签证。

在社交媒体上,有言论呼吁禁止中国人入泰,敦促企业拒绝向华人提供服务。也有政府官员、企业主和“群众代表“聚集在一起,呼吁“武汉加油”。

2月19日,外交部长王毅在老挝万象会见泰国外交部长唐・普拉穆德韦奈。中国和泰国表示,将共同对抗新型冠状病毒。

泰国总理PrayutChan-o-cha较早前对其国内媒体表示,不必担心这种病毒,因为政府仍然可以控制局势。

PrayutChan-o-cha甚至拍摄并发布了一段视频,表达了他对武汉人民的支持。毕竟,中国旅游暂停一个月,对于泰国经济来说都是巨大损失。

2023年泰国旅游业收入超过570亿美元,赶超日本,在亚洲国家排名第一、位居全世界旅游收入最多国家第4名。

去年中国游客在泰国花费了180亿美元,占所有外国旅游收入的30%。泰国旅游业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为21%

“每年全球1800万游客中,有300万中国游客访问了芭堤雅。”芭堤雅市长SonthayaKhunpluem透露了一组数据。

这300多万人到芭提雅,会入住在这座城市的275家酒店25000个客房,一晚花费10美元到80美元不等。

从1月1日至28日,来自中国的930965名旅客中,20271名是从湖北武汉市出发的。这是在中国疫情结束前,最后一波中国游客。

李鹏在郑州家里待到大年初七,实在无聊,受朋友之邀,去泰国看看当地的房地产市场。

在他看来,尽管旅游业受到重创,但是泰国的经济趋势是没有任何问题的,正好趁这段“空闲时间”好好发掘下这个国家所蕴藏的潜在商机。

芭堤雅一些政府官员、知名人士、社区领袖和企业主,则显现出巨大的焦虑感,不久前聚集在侬律热带植物园开了会,讨论新型冠状病毒对当地旅游业的影响以及将损害最小化的方法。

侬律热带植物园是泰国知名景点,每天有3000到5000名游客。负责人说,公园有一个重要的后备计划:依靠大幅折扣甚至免费门票。

芭提雅游客大幅减少,“就连芭提雅的红灯区的游客都少了80%“。

李鹏告诉猎云网记者,往年春节期间他组织的泰国6天5晚行程比较多,入住的旅游目的地的酒店通常被旅行圈内称之为“网评五星”或“当地五星”,有大量客房,但还是会常常爆满。

他所熟悉的一家有着400间房的酒店,每天都会消耗掉800个鸡蛋。现在酒店基本停业,800个鸡蛋的需求也就没有了――泰国的农业供应链也受到波及。

新冠病毒对泰国经济的长期影响,还需等待和观察。但过往历史表明,泰国旅游业很能“抗事”。

几天前,李鹏和泰国航空总局的朋友一起吃饭,聊起恢复旅行的话题,泰国的朋友建议他的旅行业务计划,从暑期开启。

猎云网,

疫情产业影响分析丨旅游业预损3万亿,全行业资金链吃紧

旅游产业是一个高度环境敏感性行业,这种敏感表现在非常容易遭受境内外突发事件的冲击和影响,从而导致严重的衰退和滑坡,形成旅游危机。按照危机事件的学术分类,此次全国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事件属于“流行性传染病”,一级分类为“自然及人为灾难”。旅游行业中几乎所有细分领域均涉及人群聚集与社交,不同于其他危机事件仅对某具体细分市场影响,例如国际关系仅影响出入境客流,而流行性传染病窗口期无疑会对旅游行业构成全面的冲击。

一、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我国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重要。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至2023年旅游业对GDP综合贡献占GDP比例分别为10.39%、10.2%、11.0%及11.04%。

2023年我国旅游业对中国GDP的综合贡献为9.94万亿元人民币,对全球GDP的综合贡献居世界第二,旅游业贡献的就业岗位数为7991万个,居世界第一。可见中国旅游业对国民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作用。旅游业对国民经济越重要,说明国民经济受其影响也越大。

二、此次疫情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

本次疫情对旅游行业的影响最为严重,远超2003年SARS疫情的影响。不仅因为这次疫情持续的不确定性,还因为十七年来中国的经济结构改变,消费尤其是旅游消费占据更高比重,经济周期也处在不同的位置,因此对旅游业的影响也非SARS期间的影响可比。且本次疫情正好发生在春节期间,涉及的旅游企业节后复工也被迫推迟,对旅游业直接间接的影响体现在春节旅游黄金周、第一季度甚至是全年上。

11、对春节旅游黄金周的影响:各大机构预测2023年春节出游人次将突破4.5亿,较2023年春节增加8%,约为5550亿元的市场规模。由于疫情的突然爆发,该预测值瞬间化为泡影。目前虽然没有黄金周旅游业的全面统计,但可从如下数据看出其影响:

1交通数据:交通运输渠道旅客人次大幅下滑:据交通部的数据显示,1月10日-31日,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共累计发送旅客12.58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20.6%。其中铁路发送旅客下降10.7%;道路发送旅客下降22.1%;水路发送旅客下降34.0%;民航发送旅客下降14.4%。

2黄金周出行人数除夕-大年初六:如果细究今年春节黄金周期间的数据,降幅更大。除夕到大年初六这七天,原本是春节出行人数最多的一周,2023年的春节黄金周2月4日到2月10日七天的出行人数高达4.21亿人次,而今年春节黄金周,1月24日至1月30日,全国出行人数总共才1.52亿人次,同比大降63.9%。

从旅游供给端来看,旅游业整体受到波及。目前全旅行社业的人都处在失业状态,旅行社出现全面亏损,中小旅行社面临歇业、关闭;酒店遭遇暂停营业,短期内出租率大幅下滑,营业收入受到重创,很多企业甚至处在基本停业状态;航班取消或者停飞,入境旅游严重受创;景区也被要求全部关闭,无法创造收入,且疫情结束后可能也无法马上迎来客流反弹;旅游板块股票市值大幅下跌,景区、旅行社、餐饮等子行业股票大幅度下跌;旅游行业从业人员工资大幅缩减。

从需求端来看,由于疫情的严峻形势,游客出游意愿锐减。其实在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通知发布前,已经有不少消费者主动取消了春节期间及节后的旅行计划,最大程度避免人群聚集与外出活动。

因此,在全国人民抗击疫情的紧要关头,国内旅游产业面临着空窗期,甚至是一场空前的行业危机,整个产业链都将承受巨大的亏损。

疫情对旅游行业的间接影响反映时间较长,旅游行业的业绩最低值出现在疫情爆发后两个季度。集中表现为,疫情对旅游业业绩影响持续时间长、具有一定滞后性,表现出消费者出游意愿较难在短期内恢复。出境游、入境游或将经历一段时间低迷,影响程度取决于疫情控制速度以及境外管控措施、旅游重振计划的实施。长期间接影响具体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

11、旅游市场开始萎缩,会议会展等相继延期或取消;

22、旅游心理发生变化,公众恐惧担忧心理,在一定程度上动摇了消费者信心、出游的意愿。

整体来看,此次疫情对于中国旅游产业、产业链各个环节参与者、国际旅游合作都会带来挑战,主要可归纳为收入损失、应对现金流难关、处理善后工作、密切国际合作等方面。

国内旅游市场主要就靠3个时间段赚钱:春节假期、暑假以及国庆假期。由于疫情的关系,春节假期的旅游营收大大减少,等于全国旅游行业直接损失了1/3的收入。根据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主任吴必虎对21世纪经济报道分析:“如果按照乐观估计三个月绝收期减少60%,三个月恢复期减少30%来计算,全国旅游业预计今年损失接近3万亿元。”

2.现金流难关对于旅游企业,除了业务收入的亏损,现金缺口也是疫情引发的一大挑战。

短时间内的订单取消使得包括上游供应商,如航空公司、旅游产品供应商,中游分销商如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代理商等,乃至整个行业的现金流都很紧张。

若实力不足以应对难关,前期或许会选择裁员或减薪,但如果国内旅游市场持续低迷3个月以上,就意味着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大多中小旅企将很难再维系经营,只能面临资金链断裂和破产。

疫情发生后,海量退订使得各环节面对巨大的处理压力,如在线旅游平台与航空公司需在短时间内重建免费退票系统、中游环节难扛巨大的订单处理量、上下游矛盾与旅游合同纠纷、国际合作等。

此次疫情构成不可抗力,由于游客行程调整特别是退团退费旅游企业外,还涉及到多个行业、多个领域,甚至是多个国家或地区,对于什么是合理诉求、游客和旅行社根据合同及相关法律协商解决后续问题的理解肯定会存在差异。因此,后续可能引发的矛盾和合同纠纷是潜在的衍生问题。

此外,旅游有天然的国际性,受疫情影响,需要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合作。出于安全考虑,全球多个国家或地区已对中国游客采取入境管理措施,国际航班等信息也随时变动。如何保障数百万出入境游客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还要防止疫情的扩散,需要在签证、航空、移民、海关、公安和旅游部门各领域密切互动,需要大量的双边和多边合作。

针对疫情对旅游业的冲击、挑战,中国旅游业应从如下方面采取应对措施:

1.政府、旅游行业方面

1抓好旅游行业的防治工作

继续加强对全行业的指挥调度,各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成立专门的应对疫情领导小组,及时调整工作部署,抓好旅游行业的防治工作。如要求每个旅游经营单位,严格进行清洁消毒,做好科学防控,在旅游接待的各个环节上确保国内外旅游者及旅游行业工作人员不受感染。并专门组成督导检查组,分赴各地检查

落实情况。高度重视入境旅游的外国游客的健康安全,与民航、海关等相关部门一起做好防治工作。

22对旅游企业给与专项补贴、扶持

在疫情的影响下,旅游业损失惨重,加上一些免费退改的政策等,许多企业造成了巨大的亏损和现金周转困难,政府应当帮助旅游业尽快恢复,避免大批中小旅游企业的倒闭,稳定旅游就业,对旅游业给予专项拨款,增加旅游发展基金,甚至是贷款计划。

33制定旅游业重振计划

政府应积极制定促进旅游业的振兴计划,旅游业的防治与营销宣传要双管齐下,尽快让民众生活回复正常状况。疫情一旦结束,迅速实施旅游重振计划,从国内旅游信心恢复、到全球的宣传造势、吸引入境旅游者等,重振中国旅游经济。

建议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如国家旅游局制定如下旅游业整体的重振计划:

1“安全中国-SafeChina”计划

一旦疫情得到控制,国家旅游局就要联手其它相关行业如民航、饭店、旅行社等着手迅速展开该项旅游推广计划,以消除此次疫情对国内外游客的心理影响,重塑中国安全旅游目的地的形象。传染性病毒是一种安全隐患,对人们的心理会造成较为长久的影响,危机过后也会在人们心里留下较长时间的后遗症。政府一方面要督促旅游企业落实所有预防工作,以提供安全的旅游环境,另一方面应通过透明的信息发布渠道和沟通方式来恢复民众信心,刺激旅游消费。针对入境旅游,还可提高旅游安全保障方案,如在中国旅游阶段,若旅游者在当地感染到本土性的传染病都可获得相应的医疗赔偿,期望借由保障方案,建立旅客赴中国旅游信心。

推出并实施该计划,以鼓励国民走出户外、走向全国,从而恢复国内旅游元气。疫后要加大媒体宣传力度,加强旅游精品建设,恢复和刺激国内旅游消费。

在疫情过后,政府可以通过实施例如景点免费或半价等措施,抑或可以和旅行社、在线旅游平台、酒店等合作,提供消费补贴,在刺激旅游消费的同时,带动旅行社、交通、餐饮业等行业的营收。

3“美丽中国-BeautifulChina”计划

相较于重振国内旅游业,刺激入境旅游则更加困难。此次疫情在全球造成的恐慌可以从各国对来回中国航班的限制、包机至武汉接送自己国家公民遣返,甚至是中国留学生在德国被殴打凸显出。在短期内,各国居民对中国疫情的印象不会那么容易消失。在中国境内旅游业重振后,可以针对入境旅游旅客的吸引因素,来刺激入境旅游。

首先,国际旅游宣传要讲好中国故事,在全球旅游推广计划上串连多项中国旅游特色与盛事,以推动入境旅游复苏。其次,旅游企业可提供:更定制化的行程安排,增加其行程的满意度;更便利的服务,包括机票、饭店、景点、餐厅、签证、退税手续等;更具有吸引力的价格等方式,吸引入境旅游的旅客。国家旅

游局可拟定一套奖励办法,以鼓励旅游企业推广“美丽中国”旅游计划。旅游产业链上的相关企业可合作、联手,针对主要客源国联合推出促销、奖励旅游方案,如优惠飞行及旅游套餐行程,以及各种酒店、饭店、门票等价格优惠。还可针对非旅游族群的旅客,以吸引

疫情带来万亿损失,旅游业或在2023年迎来恢复性增长

评论疫情带来万亿损失,旅游业或在2023年迎来恢复性增长特约评论员程超功:06

短期看需求,长期看供给。

【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程超功新冠肺炎疫情是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这是国家层面对此次疫情规模和影响范围的界定。

疫情的规模、传播速度、影响范围决定了其对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影响深度和广度,首当其冲的自然是出行及休闲旅游行业。整个疫情期间旅游业的损失会有多大?疫情过后行业将如何复苏以及复苏的力度能有多大?这是笔者试图分析的问题。

疫情造成的损失保守估计可能超万亿

2003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4882亿元,较2002年下降了684亿元,降幅12.3%。如果没有非典疫情,按当年的增长轨迹,2003年的旅游总收入应该在6100亿至6300亿元之间,总收入实际减少了1300亿元左右,损失率大约为20%。在此,我们保守估计,按照20%的损失率计算,2023年的旅游总收入损失大约在1.4万亿左右。

复工潮和春运返程“堰塞湖”释放成为短期复苏“引擎”

2月10日前后,除湖北外全国各地陆续复工复产,由此产生了相对刚性的交通及差旅需求。

以住宿业为例,来自酒店PMS服务商住哲的数据显示,进入2月份以来,全国酒店行业的营业率进入缓慢上升区间,尤其是2月18日之后的上升趋势最为明显,至2月底的营业率逼近50%,个别省份超过了70%。

在供给端逐渐复工的同时,消费端也在恢复中。笔者对主流OTA平台1月份以来的酒店搜索量进行抽样调查,可以看到消费端的活跃度已经走出了疫情初期的急速下跌阴霾,尤其是在2月16日之后出现了显著的回升,已有触底回升迹象。

同程艺龙2月23日的清明机票搜索量在一周内实现了138%的增长,飞猪、去哪儿等平台的机票搜索量也出现了类似的增长。随着防疫政策向防控与保增长并重转变,各行各业纷纷开启“极限生存”模式,逐渐形成了疫情下的特殊运行模式。

2月下旬以来,全国旅游景点陆续开放,恢复开园的比例大约在40%左右,无一例外地采用了限流、现场防控、线上售票等措施。

住宿行业也在各地陆续复工复产后做了一系列适应性调整,携程、美团点评、同程艺龙、飞猪等主流平台及各大酒店集团相继推出了安心取消保障、“安心房”、“放心住”、“安心住”等保障计划,对供应链合作伙伴提出了严格的防疫防控要求,对于消除消费者的后顾之忧、提振消费信心很有帮助。

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国内一度大范围采取“封路”举措,春运返程时间被大大拉长,尽管春运已经按原计划结束,但依然有大量返程需求积压形成返程“堰塞湖”。

交通运输部公布的2023年春运数据显示,在为期40天的2023年春运里,全国铁路、道路、水路、民航累计发送旅客14.76亿人次,比去年同期下降50.3%。

其中,铁路发送旅客2.10亿人次,下降47.3%;道路发送旅客12.11亿人次,下降50.8%;水路发送旅客1689.1万人次,下降58.6%;民航发送旅客3839万人次,下降47.5%。

若不考虑非刚性出行需求,从2月下旬开始,将有10亿至15亿人次的客流量陆续出行以春节滞留人员返程为主,周期最长预计可达1个月,即持续至3月下旬。

春运返程“堰塞湖”的释放将在未来一个月内拉动民航客运的快速回升,4月份之后将由差旅和春游客流逐渐接棒。

相比来看,2003年非典疫情初期对于旅游业的影响相对微弱,当年度2月份2月初正处于春节黄金周民航客运量仅仅是增幅下滑,直到4月份疫情形势恶化后才出现了25.6%的大幅下滑,到当年度6月份开始反弹,7月份即出现了2.3%的增长,实现了一个“V”字型翻转。

而根据钟南山院士的预测,预计到今年4月底全国疫情将基本得到控制。因此,笔者预计2023年5月份,民航、铁路、公路等客运部门的客运量将有明显回升,6月份反弹趋势进一步明朗,如无意外,7月份借助暑期的出行出游需求旺季,将有望实现正增长。

同时,需要持续关注中国之外的全球疫情的发展。从2月27日开始,除中国外的全球新增病例数已经超过中国,伊朗的病死率甚至远超中国,韩国、意大利、日本的疫情也相当严峻。外围疫情形势的恶化也将会迟滞国内旅游业的复苏进程。

疫情过后的行业复苏,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都存在

随着疫情形势缓和,大家开始关注旅游业中长期的复苏。笔者在此把非典时期的总体形势与当前做了一个简单的对比,以分析此次疫情过后旅游业复苏的影响因素。

与十七年前的非典疫情相比,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面临的外部经济环境、发展阶段以及旅游业发展情况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对于疫情过后中长期的旅游业恢复肯定会有影响。从全球范围来看,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一个新景气周期的底部,且正在贸易战频发、单边主义盛行等诸多不利因素影响下艰难爬升,此时爆发新冠肺炎疫情可谓“雪上加霜”。

从国内经济发展阶段来看,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阶段已经进入到中低速增长阶段,受贸易战等不利因素影响,经济结构调整和增长动能切换正处于关键时期。

对于旅游业等服务业的恢复而言,当前最大的有利因素可能在于中国国力的提升,政府层面可以综合采用大规模减税降费以及配套金融政策等为旅游企业提供支持和帮扶,这在十七年前是很难实现的。

从旅游业发展阶段的对比来看,当前我国旅游业已经从高增长阶段进入了高质量增长阶段,而当年的非典疫情期间,国内旅游业正处于高增长的早期阶段,疫情过后的报复性增长存在较大的惯性和势能。

这方面有利的因素主要在于,当前旅游产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水平与非典时期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旅游+互联网”等已实现产业化发展,旅游企业的腾挪空间大大提升,而且行业集中度大幅提升后,大型企业的生存能力大大提高。

另外,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举措空前严厉,初期几乎所有的旅游服务设施都停止运营,部分企业已经因此面临破产或重组,造成部分领域的产业链受到冲击,疫情过后的产业恢复速度可能因此受到影响。

宏观形势和客观因素有利有弊,剩下的就是信心问题和政策扶持力度的问题了。

增长阶段切换,2023年旅游业恢复性增长的可能性更大

对于此次疫情后旅游业的复苏,是否会有当年非典过后的报复性增长可能是各方最为关注的。数据显示,2003年的非典疫情造成了当年度旅游总收入同比下降了12.3%,非典疫情结束后的第二年2004,中国旅游总收入实现了40.1%的报复性增长。

2003年的非典疫情过后报复性反弹的情况也出现在民航客运领域。2003年全年国内民航客运量仅增长了1.9%,但在来年2004年则实现了38.4%的报复性增长,反弹幅度将近40个百分点。

那么,如果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得以完全控制,2023年能否再次出现如此力度的反弹呢?笔者认为,如果疫情能够在2023年彻底结束,2023年必然会有反弹,但力度很可能不是报复性的,而是恢复性的,这是因为中国旅游业的内外部条件都发生了变化。

首先从时间上看,非典疫情全面爆发的时间点出现在2003年的4月份,对1月份的春运及2月上旬的春节黄金周均没有产生重大冲击。而2023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则发生在春运期间,随之而来的全国一级响应则彻底摧毁了本年度的第一个“黄金周”。

因此,当前的新冠肺炎疫情对交通旅游住宿餐饮业的短期冲击要远远大于非典。我们看到,这次疫情全面爆发以来,几乎所有的旅游景区、度假区、餐饮店、主题公园、民宿等全部停止营业,旅行社业务全部停摆,这是非典时期所没有的。

空前严厉的防控措施,一切旅游服务设施被按下“暂停键”,对旅游业造成的短期及中长期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不仅体现在短期收入上,对整个产业链也造成了一定的破坏。业务一夜归零,必然会有一批经营者因现金流问题被迫退出,产业链的修复需要一定的时间。

综合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与2003年的非典疫情相比,新冠肺炎疫情过后的旅游业复苏速度可能相对缓慢,而且也不太可能出现类似2004年的报复性反弹超过50个百分点的反弹,复苏的总体基调很可能是恢复性增长,但2023年的增长速度依然有较大概率超过最近五年来的平均水平。武汉疫情景区OTA航空公司程超功

程超功先生,同程研究院首席研究员、环球旅讯特约评论员,拥有多年在线旅游从业经历,长期从事旅游行业及旅游消费行为的研究工作。程先生拥有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管理学学士、江南大学管理学硕士学位。chaogon已发表文章20篇©以商业目的使用环球旅讯拥有版权的内容,请遵循环球旅讯版权

新冠肺炎疫情对旅游业的影响及应对策略

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了系统性的负面影响,旅游业遭受重创。从另一个角度看,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为新常态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解决旅游供需错配、产品结构失衡、重复低效投资等问题,提供了一个“去无效产能、调产品结构、提发展质量”的缓冲期,能否将危机转化为机会,关键在于疫情结束后能否围绕旅游者多元化、个性化的现代旅游和休闲需求建立有效的旅游供给体系。

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导致2023年春节假期旅游业几乎颗粒无收。“非典”暴发17年后,我国工业化进程进一步加快,产业链更加完善,产业之间高度依存,我国经济从高速发展期进入新常态,这些因素都使得此次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负面冲击成倍放大,基于此,旅游学界业界人士一致认为,本次疫情对我国旅游业乃至全球旅游业造成的负面效应将远超2003年暴发的“非典”。如能像钟南山院士所期望的,疫情能在4月份结束,那么就意味着2023年第一季度旅游业出现了一个空档期。日前,中国旅游研究院就疫情对旅游经济的影响进行了乐观、基准和悲观的仿真测算,基准结果显示: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3年全年我国旅游总人次将较上年减少9.8亿人次,旅游总收入减少约1.55万亿元,而2003年全年的旅游总收入才不到5000亿元。从旅游市场复苏的空间结构来看,疫情控制较好的地区将率先回暖,从而使得旅游业的恢复呈现空间不均衡性特征。另外,三大市场复苏的时间节点也不一致,根据旅游市场发展的规律,往往国内旅游先回暖,其次是出境旅游,最晚的是入境旅游。

1.对三大旅游市场的影响

旅游业是2009年金融危机后率先复苏的行业,2003年“非典”发生时旅游业短期受到重创后很快就出现报复性反弹态势。根据以往经验,从较长周期而言,疫情对三大旅游市场不足以形成长期持续的负面效应,但三大市场回暖的时间周期不同。一旦疫情结束,压抑的出游需求将带来国内旅游市场的报复性增长,其次是出境旅游,复苏难度最大、最晚的是入境旅游。

1国内旅游市场。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受疫情影响尤其显著,对暑期旅游产生的影响仍需根据疫情发展走向进一步判断。根据交通运输部的初步统计,2023年春节假期10天,全国铁路、道路、水路共发送旅客约1.9亿人次,比去年春运同期下降近73%。全国范围开展疫情防控之后,航空铁路、在线旅游企业、旅行社和酒店经历了退票、退订潮,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旅游企业几乎全面停摆。根据当前疫情发展的形势研判,旅游市场的惨淡局面极有可能持续到清明和五一假期,从而导致上半年国内旅游市场大幅缩水。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仿真测算基准数据,受疫情影响,2023年一季度国内旅游人次和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56%和69%,全年减少9.32亿人次,减收1.18万亿元。

2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市场。来华旅行警告、航空客运暂停、他国入境管控和我国出团禁令等措施,使得疫情不仅对中国入境旅游市场造成重创,我国出境旅游市场也因此大幅缩水,使增速放缓的全球国际旅游市场雪上加霜。首先,从中短期来看,疫情将对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产生直接的负面效应,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公布的数据,从全年来看,入境旅游人次和国际旅游收入分别负增长34.7%和40.6%,较上年减少5032万人次和534亿美元。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我国入境旅游市场一改长期以来的高速增长态势,每年的同比增长率不超过5%,甚至多个年份出现负增长,此次疫情过后,入境市场要恢复到之前水平并实现持续增长,将面临巨大挑战,需要在目的地营销和完善入境旅游供给链等方面作出

第一批出境游客:放弃三亚改东南亚,计划5万玩仨月

0分享至中新经纬1月14日电“现在曼谷的唐人街已经有过年的氛围了,到处都开始卖对联、灯笼,街上也开始有舞狮人了。”来自吉林省白山市的范先生早在1月6日就从中国长沙飞往泰国曼谷,今年春节他打算在泰国度过。当前,中国游客出境游的需求正在迅速反弹,不少游客都迫不及待地趁着春节去“周游世界”。马蜂窝数据显示,政策较为宽松、距离较近的亚洲地区国家率先迎来第一批中国游客。

泰国在机场拉起“永远欢迎中国家人们”中文欢迎横幅来源:受访者提供放弃三亚,改去东南亚2023年10月时,范先生就开始计划2023年春节出去旅游,起初他打算去三亚。“那时出境游条件还不允许,我想三亚各方面性价比不错,但到2023年12月防疫政策优化后,三亚无论酒店还是机票性价比都不如泰国,于是就决定去泰国。”范先生曾是一个“背包客”,在大学时已经把中国国内大大小小的城市走遍,疫情前也曾去过泰国,在出入境政策优化调整后,他第一个想到的就是泰国。用他的话说,“去泰国比较丝滑,没有过多的限制措施,而且还暖和。”马蜂窝北极星攻略专家介绍,“‘各国入境政策’‘核酸证明’‘新冠保险’等与能否顺利入境息息相关的问题是目前游客关注的重点。对中国旅客入境较为友好的泰国则是近期游客咨询最多的国家,占中国出境游总咨询量超过50%。”随着出入境防疫新政策落地,叠加国际航班等各类旅游产品的持续恢复,中国游客出境游的需求也迅速反弹。根据携程数据,2023年12月27日以来,从中国内地用户预订来看,热度攀升最高的跨境航班目的地有曼谷、新加坡、吉隆坡、金边等。

泰国芭提雅的沙滩来源:受访者提供来泰国一周时间,范先生最不适应的就是需要用现金,“在国内已经好多年没用过现金了”,范先生说。来自携程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27日以来,内地旅客在携程上预订入住时间超20天的酒店订单中,泰国的酒店订单几乎占了半壁江山,占比达44%。泰国旅游局近日还发布预测称,2023年到访泰国的中国游客预计将达到500万人次,而在刚刚过去的2023年,这个数字是27.4万。不仅泰国,亚洲多国正“抱团”欢迎中国游客的到来。马来西亚方面日前预计,2023年将接待150万至200万中国游客。新加坡相关业者则估计,中国旅客的回流将会给新加坡全年带来额外的20亿新币收入。“当前,泰国等多国大使馆、旅游局均表态欢迎中国游客到访旅游,中国旅客的‘回归’对全球任何一个目的地来说,都是值得期待的。尤其是对于最近的亚洲市场,将起到明显提振作用。”携程研究院战略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沈佳旎表示。(

东南亚旅游重启,海南三亚再迎挑战

0分享至沉寂已久的出境游近日迎来强劲复苏的信号。根据国家移民管理局发布的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优化移民管理政策措施的公告,1月8日起有序恢复受理审批中国公民因出国旅游、访友申请普通护照,恢复办理内地居民旅游、商务赴港签注。

经济命脉遭到重创,泰国2023年GDP数据也难言乐观,萎缩幅度达到6.1%,创22年来最低。泰发改委年初还表示,即使是最乐观的情况,2023全年国际游客也不会超过320万人,低于更早前的预测值500万人。

渣打银行10月初的报告则指出,尽管放宽了入境限制,但考虑到疫情仍未稳定,以及游客需在本国/地区隔离,泰国旅游业复苏至少需要3年。

数据显示,今年前8个月,泰国的国际游客不到8万人,而这已是政府推出多个旅游业复苏计划后取得的成绩,例如今年3月的“数字游艇隔离”项目、今年7月的“沙盒计划”。对比疫情爆发前的2023年,全年接待游客近4000万,带来的收入超过6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疫情暴发前,中国游客一直是泰国海外游客的“主力军”,占比约为27%。以2023年的数据为例,约有1100万中国游客赴泰旅游,为当地创造了约170亿美元平均汇率,约合人民币1172亿元的收入;泰国旅游局负责人还表示,每年约有40万中国游客赴苏梅岛旅游,这个数字已相当于欧洲各国游客的总和。

为此,泰国旅游业协会负责人还指出,尽管泰国已对中国开放边境,但在后者还未能实现自由出境游的情况下,旅游业不可能完全恢复。简单来说,“没有中国游客,就没有恢复”。

实际上,除了旅游业复苏缓慢,高通胀、供应中断等也威胁着泰国经济复苏。通胀方面,以油价为例,今年9月该国油价已涨了7次,10月11日汽油价格达到38.92泰铢/升;分析指出,高油价通胀压力下,泰国出口也将面临短期购买力下滑的压力。

在诸多挑战下,今年8月,泰国国家银行还将2023年GDP增长预期从1.8%下调至0.7%。

文|李银苏题|林嘉图|卢文祥审|李泽钚返回搜狐,查看

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出境游客中,前往泰国的几乎占半数

疫情前,中国连续多年成为世界最大出境游市场。2023年,我国居民出境人数达1.69亿人次,位居世界第一;居民国际旅游支出占全球旅游总支出的近五分之一。

中国重启出境游,令三年来受到疫情严重影响的全球旅游业者倍感振奋,众多国家期待中国游客的“回归”能够提振本国旅游业发展,促进疫后世界经济复苏。

曼谷当地时间1月9日12时17分,厦门航空MF833航班搭载269名旅客在曼谷素万那普国际机场落地。这是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后,前往泰国的首批中国游客。

“欢迎来到泰国!”泰国副总理兼卫生部长阿努廷、交通部长萨沙扬以及旅游和体育部长皮帕组成的“强大阵容”,在机场对刚刚落地的中国游客致以热烈欢迎,并亲手将精美的小礼品赠送给“久违”的中国朋友。

翘首以待中国游客“回归”

1月8日零时起,我国取消入境核酸检测和集中隔离、优化内地与港澳人员往来等政策正式生效。在因新冠疫情关闭近三年后,出境旅游有序恢复。

机构数据显示,1月8日出行的出入境机票订单量同比增长628%,创下了2023年3月以来的纪录。旅游资源丰富的泰国是中国游客出境游的首选目的地之一。机构统计显示,目前中国出境游客中,前往泰国的几乎占到半数。

泰国方面对中国游客的“回归”翘首以待。疫情前的2023年,赴泰国旅游的中国游客超过1000万人次,占当年入境泰国外国游客总数的四分之一。赴机场迎接中国游客前,阿努廷公开发表

泰国旅游或损失84亿,副总理再次道歉:我也有华人血统

【文/观察者网徐乾昂】本周末15日,随着最后一具落水遗体被成功打捞,泰国普吉游船翻沉事故的“善后工作”算是告一段落。至此,事故中47名中国遇难者的遗体全部找回。

当地时间15日约18时30分,沉船事故中的最后一位遇难者遗体上岸图自新华社

然而回放事故的全过程,泰国政府“能力不足”、“态度不好”问题突出,让其深陷舆论围攻之下;另一方面,中国游客的“反制力度”大大超出泰方想象,此前“7300套酒店退房”实则“冰山一角”,泰国或将面临420亿泰铢的损失。事件远远没有结束。

压力之下,早前指责“中国人自作孽”的泰国副总理巴逸日前再次郑重致歉,称自己也有华人血统,“向来尊重华人”。而少了“衣食父母”的泰国旅游业界人士也开始向曼谷施压,表示需要整改的是当地政府,而不是中国旅行团。

从“中国人自作孽”到“我也有华人血统”

16日,泰国副总理兼国防部长巴逸上将接受了当地华文媒体泰国头条新闻社的专访,就之前的不当言论再次郑重致歉。他表明自己“也有华人血统”,向来尊重华人,并希望此次误会不要成为两国往后合作的阻碍。

“中泰两国一直互帮互助,在很多事上都始终站在一起。我之前说错了话,我在这里向中国朋友诚恳道歉,我并不是故意伤害你们。如果我说了什么让中国朋友产生误会的话,我道歉,我也有华人血统。”

72岁的巴逸PrawitWongsuwan身兼泰国副总理和国防部长两职。由于其姓氏“Wongsuwan”和中文拼音很像,巴逸甚至会被泰国人误认为是“中国移民”。

推特上泰国网民的调侃:我在叶问3里找到了巴逸上将!!!

但根据公开资料显示,巴逸是土生土长的泰国人,其姓氏也和中文毫无干系。目前在泰国的华裔人数约850万人,占总人口的12%;而像巴逸这样的“华人血统华裔后裔”则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