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在线发布 泰国旅游业数据2020年报告

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2023在线发布

  报告系统梳理了2023年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出境旅游发展,分析了出境旅游客源地、目的地、相关市场主体和满意度等重要方面的形势和变化,并对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做出了回应。   疫情突然中断了出境旅游的平稳发展   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保持平稳发展。体现在发展速度上,也体现在目的地结构和客源地结构上。2023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规模达到1.55亿人次,相比2023年同比增长了3.3%。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2023年,我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38亿美元,增速超过2%。

  出境旅游的目的地结构依然保持稳定。2023年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依然以亚洲周边目的地为主,港澳台依然是最主要的目的地。总体来看,我国出境游客的结构占比中,赴港澳台游客占比高于出国游客的占比,但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我国出国游客的占比自2023年以来不断提升。

  我国出境游在洲际目的地结构占比中,亚洲继续在洲际目的地上占据首位,之后依次为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和其他地区。赴亚洲和欧洲的游客都有增长。2023年,中国内地出境旅游目的地前十五位依次为中国澳门、中国香港、越南、泰国、日本、韩国、缅甸、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柬埔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

  2023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变化依然明显,高峰集中,但是其高低峰值相较于去年有所不同。2023年的1月、5月和7月是出境游的旺季,9月、10月和11月则是出境游的淡季。2023年的出境游旺季则出现在7月、8月和12月,淡季出现在5月、6月和9月。

  在疫情冲击下,2023年的出境旅游发展基本停滞。自疫情爆发以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发布,建议个国民非必要不参与出入境旅游的建议,减少人员跨境流动。从大年三十开始,旅游系统的工作重心由“繁荣市场、保障供给”调整为“停组团、关景区、控疫情”,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线上旅游产品”和旅游团全部停止出行,所有旅行社暂停组团和地接业务。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暂停受理、审批、签发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团队旅游、个人旅游含深圳“一周一行”签注。至今也暂时未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

  受疫情的影响,出境旅游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23年、2023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皆为正数,而2023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皆为负数。

  可以看到,各省区、市客源地潜在出游力保持收敛态势,典型城市的出境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包括交通、签证、支付、语言环境等在内的出境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都有利于出境旅游的长期向好。

  目的地的竞争,通过中国出境游客的满意度的体现出来。2023年,目的地依然出现了更激烈的满意度竞争,这种竞争会在疫后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疫情下,出境目的地和相关市场主体都在努力   主要出境目的地一方面采取关闭边境、切断交通等方式防控疫情影响,一方面扶持和帮助旅游企业,这也包括以中国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旅游企业。同时,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联系和推广,力图在未来的中国市场竞争中保持更优势地位。这些措施与我国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一起,产生了多重作用,虽然目前以中国为客源地的出境旅游活动暂时失去了开展的基本条件,基本停止,但是出境目的地也在用行动表明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信心,力求为未来的中国游客到来做好准备。

  出境市场主体也在积极作为,保护游客、保存元气、保育未来。

  疫情下,中国出境旅游企业反应迅速,在保障游客生命和健康安全,维护游客权益的同时积极自救,谋划和准备未来。疫情爆发初期,第一时间启动安全保障机制,暂停业务经营,全力抗疫。推出免费退改,升级重大灾害保险等措施,全力保障旅客的安全。分布在世界各地,带团出境的领队、导游尽己所能在境外采购防疫物资,并采取自行托运或通过航空公司等方式,将境外生产、符合医用标准的疫情防护用品带回境内,缓解了当时防疫物资不足的问题。

  同时,出境市场主体尽力缩减成本费用支出,努力争取活下来。在复工复产阶段,积极修炼内功,培训员工,对各类业务的服务标准进行优化和升级。不仅力求维护好与目的地和资源方关系,通过直播、线上业务探讨、产品预售等形式保持竞争力。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业务市场,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一些市场主体尝试转战国内旅游市场,聚焦有潜力的业务模块。

  大型旅游集团、以出境旅行社和OTA为代表的旅行服务业、出境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投资商、资源商、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积极转型,探索疫后旅游业的新常态,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自救措施和互助行动。这些行动既包括资本和市场层面的举措,也包括广受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直播带货。可以看到,有的出境旅行社“在线”发力,瞄准网红经济新风口,推出线上商城,直播带货。有的借力海南自贸港,布局旅游合作项目。有的积极研究游客心智模式的变化,积极开发产品,强化培训员工,希望推出更有竞争力的出境旅游产品。

  不惧风雨,目的地满意度水平保持稳定   近年来出境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保持着持续改善态势。即便在2023年疫情冲击下,有抱怨情绪的出境游客比例依然呈下降态势。其中有出境游客的宽容和理解,也有出境目的地提升竞争力的努力和付出。

  2023年,出境游客出游时有抱怨情绪的占比为31.66%,无抱怨情绪的游客占比为68.34%。2023上半年有抱怨情绪的出境游客占比28.74%,无抱怨情绪的游客为71.27%,总体而言,中国游客对出境旅行较为满意。   对未来的判断和展望:未来依然好,行动正此时   从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不均衡性。有些得到了有效控制,有些依然在持续蔓延,还有的情况是已经缓解的疫情又突然加重。大部分目的地总体上依然持谨慎态度。即使开放,当前穿越边境的行政手续将比原来更复杂,安全检查也更严格。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不平衡,不能够满足安全的需求,因此我国当前暂时不开放包括出境旅游在内的跨境旅游。2023年10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暂不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未来我国出境旅游的恢复和发展,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疫情的防控形势、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有人们心智模式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进步。其中有根本性因素和长期因素,也有影响因素和短期因素,各种因素交织,共同发挥影响。

  必须注意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向好发展趋势没有变,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没有变,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这就意味着,出境旅游发展的根本逻辑没有改变。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依然很大,任何时候都需要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无论出境旅游还是入境旅游的重新开放,都取决于世界疫情的防控形势。   从疫情防控形势看,明年按此趋势可能稳中向好。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最好的时刻还未到来。主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恢复开放的心情迫切,但绝对不能在时机未成熟的时候冒无谓的风险。从长期看,出境旅游迟早会开放,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会改变出境旅游向好的势头   相向而行的意愿和更积极的行动

  出境游客的消费行为特征和对目的地满意度的看法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目的地的竞争力强弱。无论境外目的地,还是市场主体,或者是其他相关方,都存在着有所作为的空间。

  更需要各方拉手不放手。在相关领域保持密切沟通,分享经验,及时回应彼此关切。从客源地、目的地到市场主体,都应该

中国旅游研究院:2023中国出境旅游发展报告

报告系统梳理了2023年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的出境旅游发展,分析了出境旅游客源地、目的地、相关市场主体和满意度等重要方面的形势和变化,并对业内广泛关注的焦点话题做出了回应。

疫情突然中断了出境旅游的平稳发展

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保持平稳发展。体现在发展速度上,也体现在目的地结构和客源地结构上。2023年,我国的出境旅游市场仍然保持了增长态势,规模达到1.55亿人次,相比2023年同比增长了3.3%。2023年,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速度放缓。2023年,我国出境游客境外消费超过1338亿美元,增速超过2%。

出境旅游的目的地结构依然保持稳定。2023年我国出境旅游目的地依然以亚洲周边目的地为主,港澳台依然是最主要的目的地。总体来看,我国出境游客的结构占比中,赴港澳台游客占比高于出国游客的占比,但是这种差距正在逐渐缩小。我国出国游客的占比自2023年以来不断提升。

我国出境游在洲际目的地结构占比中,亚洲继续在洲际目的地上占据首位,之后依次为欧洲、美洲、大洋洲、非洲和其他地区。赴亚洲和欧洲的游客都有增长。2023年,中国内地出境旅游目的地前十五位依次为中国澳门、中国香港、越南、泰国、日本、韩国、缅甸、美国、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俄罗斯、柬埔寨、菲律宾和澳大利亚。

2023年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季节性变化依然明显,高峰集中,但是其高低峰值相较于去年有所不同。2023年的1月、5月和7月是出境游的旺季,9月、10月和11月则是出境游的淡季。2023年的出境游旺季则出现在7月、8月和12月,淡季出现在5月、6月和9月。

在疫情冲击下,2023年的出境旅游发展基本停滞。自疫情爆发以来,海关总署、国家移民管理局等单位联合发布,建议个国民非必要不参与出入境旅游的建议,减少人员跨境流动。从大年三十开始,旅游系统的工作重心由“繁荣市场、保障供给”调整为“停组团、关景区、控疫情”,1月24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下发关于全力做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暂停旅游企业经营活动的紧急通知,要求所有“线上旅游产品”和旅游团全部停止出行,所有旅行社暂停组团和地接业务。全国公安机关出入境管理部门暂停受理、审批、签发内地居民赴香港、澳门团队旅游、个人旅游含深圳“一周一行”签注。至今也暂时未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

受疫情的影响,出境旅游市场几乎处于停滞状态。2023年、2023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皆为正数,而2023年的1-6月份出境旅游人数的同比增长率皆为负数。

疫情使得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发展暂时中断,但是相关方的努力一刻也没有中断。文化和旅游部门积极作为,在坚决保障出境游客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维护合法权益的同时,还从产业端发力,先后推出了暂返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恢复省内旅游业务、景区预约开放、调整旅游发展基金使用方向等支持旅游企业的政策,指导地方旅游部门和旅游商会、协会等行业组织,积极协调和多方争取有利的财政、金融、产业、投资政策和稳岗补贴。这些政策和措施或直接、或间接地提升了出境旅游市场主体的信心、增强了生存发展的能力,有益于出境旅游的复苏和振兴。

出境旅游市场的长期因素保持稳定,出境旅游的发展基础依然强固

近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出境旅游市场的扩容。2010-2023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一直保持着持续增长状态,经济平稳。尽管2023年遭受了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国国民经济依然保持了强劲的韧性和坚定的增长态势。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0.7%,增速成功由负转正,主要经济指标呈现向好态势。这些表明出境旅游发展的经济支撑依然强固。

可以看到,各省区、市客源地潜在出游力保持收敛态势,典型城市的出境旅游市场保持稳定,包括交通、签证、支付、语言环境等在内的出境旅游发展环境持续优化,都有利于出境旅游的长期向好。

目的地的竞争,通过中国出境游客的满意度的体现出来。2023年,目的地依然出现了更激烈的满意度竞争,这种竞争会在疫后会表现得更加明显。

疫情下,出境目的地和相关市场主体都在努力

主要出境目的地一方面采取关闭边境、切断交通等方式防控疫情影响,一方面扶持和帮助旅游企业,这也包括以中国市场为主要目标的旅游企业。同时,坚持开展各种形式的联系和推广,力图在未来的中国市场竞争中保持更优势地位。这些措施与我国采取的疫情防控措施一起,产生了多重作用,虽然目前以中国为客源地的出境旅游活动暂时失去了开展的基本条件,基本停止,但是出境目的地也在用行动表明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信心,力求为未来的中国游客到来做好准备。

出境市场主体也在积极作为,保护游客、保存元气、保育未来。

疫情下,中国出境旅游企业反应迅速,在保障游客生命和健康安全,维护游客权益的同时积极自救,谋划和准备未来。疫情爆发初期,第一时间启动安全保障机制,暂停业务经营,全力抗疫。推出免费退改,升级重大灾害保险等措施,全力保障旅客的安全。分布在世界各地,带团出境的领队、导游尽己所能在境外采购防疫物资,并采取自行托运或通过航空公司等方式,将境外生产、符合医用标准的疫情防护用品带回境内,缓解了当时防疫物资不足的问题。

同时,出境市场主体尽力缩减成本费用支出,努力争取活下来。在复工复产阶段,积极修炼内功,培训员工,对各类业务的服务标准进行优化和升级。不仅力求维护好与目的地和资源方关系,通过直播、线上业务探讨、产品预售等形式保持竞争力。同时积极布局新兴业务市场,探索新的经营模式。一些市场主体尝试转战国内旅游市场,聚焦有潜力的业务模块。

大型旅游集团、以出境旅行社和OTA为代表的旅行服务业、出境旅游产业生态圈的投资商、资源商、供应商、分销商、代理商和合作伙伴,积极转型,探索疫后旅游业的新常态,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自救措施和互助行动。这些行动既包括资本和市场层面的举措,也包括广受行业和社会关注的直播带货。可以看到,有的出境旅行社“在线”发力,瞄准网红经济新风口,推出线上商城,直播带货。有的借力海南自贸港,布局旅游合作项目。有的积极研究游客心智模式的变化,积极开发产品,强化培训员工,希望推出更有竞争力的出境旅游产品。

不惧风雨,目的地满意度水平保持稳定

近年来出境旅游目的地满意度保持着持续改善态势。即便在2023年疫情冲击下,有抱怨情绪的出境游客比例依然呈下降态势。其中有出境游客的宽容和理解,也有出境目的地提升竞争力的努力和付出。

2023年,出境游客出游时有抱怨情绪的占比为31.66%,无抱怨情绪的游客占比为68.34%。2023上半年有抱怨情绪的出境游客占比28.74%,无抱怨情绪的游客为71.27%,总体而言,中国游客对出境旅行较为满意。

对未来的判断和展望:未来依然好,行动正此时

从当前全球疫情防控形势看,新冠肺炎疫情呈现出更加明显的不均衡性。有些得到了有效控制,有些依然在持续蔓延,还有的情况是已经缓解的疫情又突然加重。大部分目的地总体上依然持谨慎态度。即使开放,当前穿越边境的行政手续将比原来更复杂,安全检查也更严格。由于疫情防控形势不平衡,不能够满足安全的需求,因此我国当前暂时不开放包括出境旅游在内的跨境旅游。2023年10月21日,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秋冬季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正式发布。其中明确,暂不恢复旅行社及在线旅游企业出入境团队旅游及“机票+酒店”业务。

未来我国出境旅游的恢复和发展,取决于多重因素的综合作用。有疫情的防控形势、国际环境的变化以及经济的景气程度,也有人们心智模式的变化、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和科技的发展进步。其中有根本性因素和长期因素,也有影响因素和短期因素,各种因素交织,共同发挥影响。

必须注意的是,中国社会经济向好发展趋势没有变,中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力度没有变,中国人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没有变,这就意味着,出境旅游发展的根本逻辑没有改变。

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但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压力依然很大,任何时候都需要将人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无论出境旅游还是入境旅游的重新开放,都取决于世界疫情的防控形势。

从疫情防控形势看,明年按此趋势可能稳中向好。最坏的时刻已经过去,最好的时刻还未到来。主要目的地国家和地区恢复开放的心情迫切,但绝对不能在时机未成熟的时候冒无谓的风险。从长期看,出境旅游迟早会开放,当前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不会改变出境旅游向好的势头

相向而行的意愿和更积极的行动

出境游客的消费行为特征和对目的地满意度的看法依然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目的地的竞争力强弱。无论境外目的地,还是市场主体,或者是其他相关方,都存在着有所作为的空间。

更需要各方拉手不放手。在相关领域保持密切沟通,分享经验,及时回应彼此关切。从客源地、目的地到市场主体,都应该

2023年泰国入境旅游发展状况:中国入境游客推动泰国旅游强势发展

2023年11月以来银行对房企授信统计

截至2023年2月14日,银行对房企已披露的意向授信额度已超3.5万亿元,主要签约对象为全国性龙头房企。在“金融十六条”等政策指引下,我国已经有33家商业银行向224家次房企提供了超过3.5万亿元的意向授信额度,包括开发贷、按揭贷、并购贷、供应链融资、保交楼借款等。2023年04月04日

2023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现状及区域发展格局分析 一二线城市旅游需求更加强劲

1、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3年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2010年旅游总收入为1.57万亿元,2023年中国旅游总收入为5.97万亿元。结合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3年国民经济公报,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57251亿元,国际旅游收入1313亿美元,合计2023年中国旅游总收入约6.58万亿元。

2、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占总收入比重85%以上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10-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持续平稳增长;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50亿人次;2023年,全年国内游客60.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8.4%,首次突破60亿次。

结合收入情况来看,2010-2023年中国国内旅游收入稳步增长,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增加至5.73万亿元。2010-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占中国旅游总收入的比重始终保持在80%以上;其中,2013年达到历史最高值为89.1%,2023年,入境旅游市场从规模型发展向效益型转变,入境游收入显著提高,使得国内旅游收入占比下降;2023年后,国内旅游收入比重恢复稳步增长。

城镇居民仍然是国内旅游收入的主要贡献主体,且这一比重呈上升趋势;2023年,城镇居民对国内旅游收入的贡献度约83.0%,农村居民对国内旅游收入的贡献度约17.0%。这与国民收入息息相关,2023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9251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617元。

3、跨境旅游成为新热潮,2023年出境旅游人数首超入境人数

2023年,入境旅游市场稳步进入缓慢增长期,出境旅游市场快速发展。2010-2023年,中国入境旅游人数在130百万人次上下波动,而出境旅游人数一路飙升。

2023年开始,出境旅游人数首超入境人数,出境旅游成为新热潮。2023年,入境旅游人数14120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1.2%;出境旅游人数14972万人次,比2023年同期增长14.7%。

2023年,中国入境游客14531万人次,增长2.9%。其中,外国人3188万人次,增长4.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1342万人次,增长2.5%。国内居民出境16921万人次,增长4.5%。其中因私出境16211万人次,增长4.6%;赴港澳台出境10237万人次,增长3.2%。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显示,2023-2023年我国入境旅游收入逐年攀升,从2023年的1053.8亿美元增加至2023年的1313亿美元;但增幅显著下降,2023年增幅仅3.3%,远低于中国旅游总收入10.6%的增幅。

4、2023年中国旅行社数量超3.8万家

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达到45.97亿人次,同比增长8.8%,入境旅游人数10876万人次,同比增长4.7%,出境旅游人数11990万人次,同比增长8.5%。随着我国旅游业总规模实现稳步增长,旅游产业正在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旅行社数量也对应攀升。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2023-2023年三季度末,我国旅行社数量快速增长;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全国旅行社总数为38433家。

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旅行社数量情况未纳入统计,下同。

5、中国旅游行业区域发展对比分析

——2023年重点旅游城市旅游收入均上涨

我国正在从世界旅游大国走向世界旅游强国,我国旅游业也面临着产业转型升级的挑战。国内不少城市都提出了建设国际旅游城市的目标,城市旅游也从原来单一的景区建设走向综合性的旅游目的地打造,城市旅游的发展也将进一步拓展其社会功能。根据各城市的文旅局的数据显示,2023年北京市的旅游总收入达到6224.6亿元,重庆市的旅游总收入也突破5500亿元。

注:上海市的旅游收入仅为国内旅游收入。

——入境:广东省国际旅游收入占26.3%

根据国家统计部发布数据,中国各地区对境外游客的吸引力各不相同,2023年,广东省国际旅游收入约205亿美元,占全国比重高达26.3%;其次,上海市境外游客的吸引力排名第二,北京排名第三。综合考虑,广东、上海、北京等地区交通便利、国际航班较多;营商环境好,符合境外游客的商旅需求;文化较为多元,包容性强。

注:图中国家统计局统计口径与文旅部统计数据存在一定差异。

结合地图分布来看,我国各地区的入境吸引力差距更为显著。

——出境: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区潜在出境游力较强

从2023年的客源产出上看,经济增长是出境旅游的主要推动因素、中西部地区与二三四线城市市场活跃度进一步上升。除了签证便利度等因素的影响之外,客源地的国民收入水平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出游意愿与出游形式,研究显示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出境人次数的匹配程度高度相关。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的报告显示,2023年中国各省(区、市)客源地潜在出游力排名前五位的是上海、北京、江苏、广东、浙江,均为我国经济发展较好且人均可支配收入较高的地区。

——旅行社: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山东旅行社数量较多

从全国旅行社分布来看,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中国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中部地区及东北地区旅行社数量分别为19809家、8765家、6800家和3059家;分别占全国旅行社总量的51.5%、22.8%、17.7%和8.0%。

根据中国文化和旅游部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三季度末,旅行社数量在2500家以上的有5个地区,分别为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山东,数量最多的广东为3192家;1500-2000家的有3个地区,分别为上海、辽宁和河北;1000-1500家的有8个地区;旅行社数量在500-1000家的有11个地区;天津、海南、西藏、新疆兵团、宁夏5个地区旅行社数量少于500家,最少的宁夏为165家。

结合地图图示来看,东部沿海地区的旅行社数量显著高于内陆地区,福建的旅行社发展不尽如人意,作为沿海地区,旅行社数量仅1168家。

注: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的旅行社数量情况未纳入统计。

——旅行社:用户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下沉

2023年前三季度数据显示,中国旅行社组织旅游用户市场有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下沉趋势,湖北、湖南、四川、重庆等地区旅行社组织旅游市场也逐渐释放。而新疆、西藏、甘肃、青海等地,旅游人群更加偏向自由行,比如驾车行驶川西线、川藏线、阿里线等。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广东、江苏、浙江偏爱旅行社方式出游,这三个地区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人次都超过1000万人次;重庆、山东、湖北、上海、湖南、福建旅行社国内旅游组织人次在500-1000万人次之间,位于第二梯队。

——旅游景区:江浙地区5A景区集中

2023年年末全国共有A级景区11924个,全年接待总人数60.24亿人次,比上年末增长10.5%,实现旅游收入4707.5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7.8%。

2023年1月7日,文化和旅游部确定了22家景区为5A级景区,至此,除去已经摘牌的,我国5A级景区数量达到280家,其中江苏以24家的总量排名第一,浙江18家排名第二,河南、广东均为14家,并列第三名。

6、前瞻观点:旅游行业“一哥”难辨,各城市百花齐放

从收入来看,北京、广州、重庆、西安、杭州等重点城市旅游收入保持增长。从入境旅游来看,广东省国际旅游收入占26.3%;从出境旅游,上海、北京、江苏等地区潜在出境游力较强;从国内旅行社分布来看,广东、北京、江苏、浙江和山东旅行社数量较多,用户从东部地区向中西部地区下沉;从旅游景区来看,江浙地区5A景区较为集中。

旅游行业“一哥”难辨,北上广、西安、成都、杭州等地均有其独特的旅游文化和特色;但从需求来看,一二线城市普遍收入水平更高,旅游需求更强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旅游业发展最快、受益人口最多、辐射带动力最强的国家之一。中国旅游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从小众市场向大众化转变、从单一入境游向出入境旅游并重格局转变,旅游业发展面由局部扩展到全国,形成了国家与地方、政府与企业、社会共同推进的大格局。

未来30年,依旧是中国旅游业保持快速发展的黄金期。旅游研究院局长李金早表示,随着“旅游+”战略、“全域旅游”战略、“一带一路”旅游合作的进一步实施,中国旅游业将迎来提质增效的阶段,世界将充分分享中国旅游市场带来的巨大红利。

但由于2023年我国爆发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为防止疫情扩散,我国湖北省多城市实行交通管制,并且政府多次建议全国人民减少外出,居家隔离,人员出行的减少势必会降低我国2023年第一季度疫情期间的国内旅游人数。此外,随着国外几个国家疫情的发展,出入境旅游市场也会受到较大冲击。2023年,全球和中国旅游市场均面临较为严峻的局面。

以上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同时前瞻产业研究院提供产业大数据、产业规划、产业申报、产业园区规划、产业招商引资等解决方案。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

近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3,对国内旅游的市场规模、客源地、目的地和旅游流等进行了系统分析。报告表明,城镇居民和高学历人群是我国最主要的旅游客源市场,占比分别达到72.15%和42.27%。国内旅游呈现本地化、近程化特征,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且81%的省际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间的旅游流动。

报告显示,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2023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报告显示,本地游和周边游成为重要形式。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3年国内旅游的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明显收缩,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成为国内旅游的空间特征。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

报告还显示,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受到青睐。2023年在冬奥会的带动下,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滑草、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新兴玩法。2023年夏季国内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报告显示,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2023年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与此同时,14岁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增速较快。“一老一小”成了国内旅游的亮点和重点,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具有广阔前景。

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3

2023中国旅游集团化发展论坛于12月11-12日以线下线上相结合方式召开。论坛主题为“政策促进、产业创新与旅游复苏”,由中国旅游研究院和中国旅游协会共同主办,开元旅业集团和祥源控股集团协办。11日上午旅游市场数据和产业研究报告发布环节,我院规划与休闲研究所黄璜博士代表课题组发布了中国国内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23-2023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依托中国旅游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的旅游经济监测与预警数据、旅游客流数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数据、各省份旅游统计数据等资料,对国内旅游的客源市场、目的地市场、旅游流动特征等进行了研究。

一、国内旅游发展基础和成就

1.国内旅游人数较2023年快速增长

2023年,随着国内疫情形势的好转,旅游市场呈现积极复苏态势。国内旅游者出游32.46亿人次,比2023年增长12.8%。其中,城镇旅游者国内出游23.42亿人次,增长13.4%;农村旅游者国内出游9.04亿人次,增长11.1%。

图12011-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规模

新冠疫情仍然是导致国内旅游市场需求波动的最主要因素。从2023年的四个季度来看,国内旅游增长呈现出“波动明显”和“先急后缓”的特征。2023年第一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数达到10.24亿人次,占全年出游总人数的31.5%,而第四季度国内旅游出游人数为5.57亿人次,仅占全年的17.2%。

2.国内旅游收入超疫情前一半

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比2023年增加0.69万亿元,增长31.0%恢复到2023年的51.0%。。其中,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36万亿元,增长31.6%;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55万亿元,增长28.4%。

3.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接近疫情前水平

2023年国内旅游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99.28元,比2023年增加125.14元,增长16.2%,已接近疫情前2023年953.23元的水平。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1009.57元,比2023年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613.56元,比2023年增长15.7%。

二、国内旅游发展现状与展望

1.国内旅游经济景气指数下降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旅游经济运行课题组研究,2023年前三季度的旅游经济运行综合指数(CTA-TEP)分别为95.6、97.8、85.6,环比分别下降3.3、上升2.2、下降12.2,总体处于景气荣枯线(100)之下。

2.国内旅游市场小幅度收缩

根据国内旅游抽样调查统计,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人数20.94亿人次,比2023年同期减少5.95亿,同比下降22.1%。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旅游收入国内旅游总消费1.72万亿元,比2023年同期减少0.65万亿元,同比下降27.2%。

据中国旅游研究院预测,预计2023年第四季度国内旅游人数6.85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0.63万亿元。

图22023年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

3.节假日旅游市场平稳有序

2023年元旦、春节、清明节、五一劳动节、端午节、中秋节、国庆等节假日的国内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均比2023年有一定程度减少。各地文化和旅游部门严格落实常态化防疫要求,引导游客理性、安全、文明出游,保障了节假日旅游市场运行的平稳有序。全年节假日旅游呈现出稳开、低走、缓升的态势。

图32023-2023年节假日旅游人数和旅游收入

4.本地游和周边游成为重要形式

受新冠疫情多点散发、局部地区规模爆发的影响,2023年国内旅游的出游距离和目的地游憩半径明显收缩,近程旅游和本地休闲成为国内旅游的空间特征。国内旅游呈现出短时间、近距离、高频次等新特征,“轻旅游”“微度假”“宅酒店”等成为新亮点。

图42023年节假日出游及目的地游憩半径

5.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受到青睐

2023年在冬奥会的带动下,以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为代表的户外体育运动活跃,滑雪、露营、登山、徒步、骑马、滑草、漂流等活动成为人们亲近大自然的新兴玩法。2023年夏季国内多地高温,滨水休闲、生态康养、乡村田园、都市休闲、避暑旅居等旅游产品受到游客喜爱。

三、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特征

1.城乡客源市场呈二元结构

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居民仍然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2023年城镇旅游者国内出游23.42亿人次,占比72.15%;农村旅游者国内出游9.04亿人次,占比27.85%。在城镇居民国内旅游出游率持续提升和人口城镇化稳步推进的背景下,预计我国城镇旅游者占据国内旅游客源市场主体的特征还将长期持续下去。

2.东部地区客源市场超全国一半

综合考虑国内旅游者的出游次数和停留时间等因素,2023年东部地区占据了51.44%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西部地区占据了24.47%,中部地区占据了21.57%,而东北地区仅占2.52%。东部地区占据了一半以上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是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地和旅游市场营销的重点目标区。

分省份看,2023年浙江、重庆、广东、江苏、湖南等省市具有最大的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上海、重庆、浙江、北京、江苏等省市具有最高的国内旅游出游率。

图52023年国内旅游客源市场规模和国内出游率指数

3.中老年旅游者成为重要客源

2023年45岁以上的中老年旅游者合计出游11.94亿人次,占据了国内旅游客源市场的36.81%,成为了国内旅游市场的重要客源。与此同时,14岁及以下青少年旅游者增速较快,“一老一小”成为了国内旅游的亮点和重点,老年旅游、康养旅游、研学旅行等具有广阔前景。

图62023年国内旅游者年龄分布

4.国内旅游者呈现出高学历特征

我国国内旅游者呈现出高学历化的趋势。2023年,具有大专、大学本科、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国内旅游者占比为42.27%。如果仅考虑城镇国内旅游者,高学历旅游者所占比重则高达50.49%。

四、国内旅游目的地市场特征

1.东部旅游目的地收入占全国近四成

2023年,全国各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存在显著差异。其中,东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为57344.68亿元,占全国总收入的38.55%。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收入分别为38806.71亿元和44440.64亿元,分别占全国总收入的26.09%和29.87%。国内旅游收入最少的为东北地区,为8172.91亿元,仅占全国总收入的5.49%。

2.西部地区旅游接待人数逐步接近东部

2023年,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差距较小,分别为39.86亿人次和39.44亿人次。中部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为37.59亿人次。东北地区的国内旅游接待人数最少,仅为7.12亿人次。东北地区受到疫情影响严重且近两年恢复速度较慢,与其他三大旅游目的地的差距有进一步拉大的风险。

3.东部地区旅游人均消费大幅领先

2023年各地区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东部地区的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高,达到1438.81元。其次是东北和西部地区,国内旅游人均消费分别为1148.44元和1126.71元。而国内旅游人均消费最少的是中部地区,为1032.23元。

1.省内旅游客流占国内旅游客流八成

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调查,2023年国内旅游客流呈现出显著的本地化、近程化特征。近程的省内旅游客流占到了全部国内旅游客流的81.24%,而远程的省际旅游客流仅占18.76%。

2.省际旅游客流集中在相邻省份之间

省际旅游流动表现出相邻省份间互为客源地和目的地的特征。在2023年的全国前100条省际旅游客流中图7,有81条旅游客流为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仅有19条旅游客流为非相邻省份之间的旅游流动。

图72023年全国前100条省际旅游客流示意图

3.省内旅游客流集中在人口大省

2023年,全国省内旅游客流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北省、江苏省、安徽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四川省、陕西省。

4.全国前10大省际旅游客源地

2023年,按照省际旅游客流流出量计算,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际旅游客源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河北省、四川省、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贵州省、江西省。

5.全国前10大省际旅游目的地

2023年,按照省际旅游客流流入量计算,全国排名前10位的省际旅游目的地从大到小排序分别为江苏省、广东省、河北省、浙江省、四川省、安徽省、湖南省、山东省、河南省、湖北省。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