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旅游接待人数全国第一!兔年新春5300余万人次游四川 四川旅游接待

旅游接待人数全国第一!兔年新春5300余万人次游四川

本报驻四川记者 付远书

2023年9月开始营业的都江堰融创文化旅游城“雪世界”,已累计接待游客超450万人次,成为西南地区又一旅游新地标。成都文广旅局提供

2023年12月29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首批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名单,全国15座城市入选,四川成都位列其中。作为目前全球游客最向往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成都更加任重而道远。其示范效果如何体现?在现有文旅业态上,如何以创新激发消费?哪些经验值得推广?记者就此进行了相关采访。

政策先行构建清晰文旅消费格局

为激发文旅消费潜力,促进文化和旅游消费设施更完善、消费结构更合理、消费环境更优化,国务院办公厅于2023年8月印发关于进一步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潜力的意见简称意见。意见提出,到2023年,建设30个示范城市、100个试点城市,形成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体系。

在西南地区,就文旅消费的产业提能升级来看,成都作为示范试点,与其强有力的支持政策密不可分。

近年来,成都把文化名城建设摆在城市发展的全局位置,通过出台关于弘扬中华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加快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定,成立世界文化名城建设工作领导小组,以天府文化为灵魂、以公园城市为本底,引领文化消费产业提能升级;印发关于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意见等系列文件,将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更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纳入城市战略发展目标;印发成都市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化消费试点工作方案2023—2023成都市发展周末文化旅游经济促进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发展全市夜间经济促进消费的实施意见等系列文件,明确了激发文化和旅游消费、促进经济发展的具体举措和安排部署。

坚持政策先行、系统设计,成都构建了清晰的文旅消费格局。过硬的基础框架让成都文旅行业即便在2023年的疫情下,也表现出了强大韧劲和巨大潜力。

记者了解到,2023年2月以来,成都在保障企业安全复工复产、切实降低企业经营成本、强化财政精准纾困的同时,帮助55家文旅企业达成1.3亿元的贷款融资意向,并通过发放共计约2亿元的消费券补贴、公布100个夜间经济示范点位的形式推动文旅消费,重振文化旅游信心。

中国文化产业协会秘书长金鹏认为,在后疫情时代,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文旅消费新格局将成为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对此,成都也一直在探索如何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将文旅行业的低频消费向高频转化。

2023年,成都举办了2023天府古镇旅游节、2023天府绿道休闲旅游节、首届成都夏季熊猫冰雪节、首届天府芙蓉园国际灯彩节等一系列文旅推介活动,不仅带来新一轮的文旅产业增长,也成为成都实践“内循环”激发国内城市间文旅深度融合的有效尝试。

此外,成都把握疫情带来的新变化、新趋势,大力发展乡村游、生态游、定制游、研学游等新产品、新线路,打造了一批A级林盘景区和乡村旅游体验地。如邛崃市茶兰景区椒兰山房,2023年上半年接待游客3.4万人次,同比增长240%;都江堰市川西音乐林盘,2023年上半年接待游客20万人次,同比增长66.67%;鱼凫湿地的“心语星宿·泡泡屋”民宿2023年7月出租率达到100%。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1月至9月,成都全市接待游客13295万余人次,旅游总收入1784亿余元,分别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列第一、第二。

双轮驱动凸显城市文旅消费辨识度

2023年元旦期间,成都音乐坊热闹非凡,“音曜天成”青年乐队献上经典摇滚串烧;“市事如意”元旦主题集市上,磁带唱片、复古手作、文创好物等特色产品琳琅满目;“2023中国成都国际汉服节”为广大游客带来一场天府古镇·平乐汉服国潮视觉盛宴……各具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结合新潮音乐、时尚巡演等多种方式,开启了新一年文旅消费浪潮。

如果说政策引领文旅消费发展新航向,那么成都深厚的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则让城市的文旅消费辨识度与美誉度愈发凸显。

据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成都紧紧围绕“三城三都”建设,因地制宜、因势利导,构建多处代表性文旅消费新场景,提升成都文化旅游吸引力。其中,主要以夜间经济、周末经济为“双轮驱动”的模式,全面激发居民文化旅游消费需求,显著提升了消费增长潜能。

“和前几年相比,不仅有大熊猫、都江堰、武侯祠等网红打卡地,夜晚也多了很多好去处。”第二次来成都旅游的西安游客李兴成表示。如今在成都,白天,游客可以在太古里观时尚之潮,在大慈寺品千年烟火;夜幕降临,望江楼、安顺廊桥、琴台路、锦江两岸景观照明勾勒出美丽的蓉城之夜,游客还可乘画舫夜游锦江,感受成都的历史与诗情。

此外,成都从12个方面营造“自然生态·怡情养心”周末休闲度假地消费新场景,推出实施周末文旅消费优惠制等7条优惠措施,打造新型文化消费品;在影视、动漫、直播、游戏等多领域发力,释放消费潜力。尤其是咪咕音乐,疫情期间用户规模快速上升到1亿,较疫情前增长46%,产值同比增长75.9%;完美世界文创园携手中国电信打造全国首个“5G+VR+云”线上公益演唱会,仅2023年上半年就开展了100余场线上演艺活动。

为引导文旅消费年轻化,成都还组建了中西部首只文创产业发展投资基金,成立西南首家文创支行,引育阿里文娱、可可豆等全国知名企业和团队,涌现了哪吒之魔童降世和“王者荣耀”等一批“成都造”现象级文创IP,还以重要音乐演艺品牌为牵引,大力促进和带动音乐文旅消费,吸引知名音乐人在蓉设立工作室,推动成都影视硅谷、中国电影小镇等重大影视载体相继落地。2023年,成都文创产业增加值1459.8亿元,同比增长24.5%;音乐产值达481亿元,同比增长21%。

根据第三方数据,成都在假日旅游人气榜上排名全国第二、在年轻游客最关注的旅游目的地城市中排名全国第一、夜游热度排名全国第一。

激发热情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

买图书、看电影、逛文博景区、购文创产品……成都市民只要打开手机App完成线上支付,就能获得积分返还用于再消费。早在2023年初,成都就推出了全国首个文化惠民消费线上支付平台——“文创成都”App。注册用户下载并完成实名注册后,即可获得10个文创积分,1个积分等值于1元人民币。该平台上线初期就吸引了剧目展演、图书、电影、文创产品、文博景区门票五大类近百个商家作为试点商户入驻,线上销售文化类商品达300余种。

“让文旅消费更便利、享受政府补贴更精准,是我们打造‘文创成都’的目的。”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互联网+金融”这一创新模式,将发放文化惠民消费券卡或直接补贴商家等方式,变为线上支付、实时完成的“消费+补贴”新途径,让市民的消费选择更具自主性,从而激发消费热情。

不仅如此,2023年5月14日18:00,成都通过微信、支付宝、云闪付3家平台企业发放消费券“红包雨”的形式,向报名成功的消费者随机派发消费券包,涵盖餐饮、百货、旅游、住宿、文创、娱乐、体育等文旅生活服务类企业。当晚,市民王林根据消费券提供的文创类商家信息,来到一家位于成都市长顺上街、名为“钢铁月球流行幻想”的书店购买图书。据他透露,在书店收银台等醒目位置,均摆放着消费券的提示牌,或悬挂、张贴了“成都新消费用券更实惠”的活动海报。在店员的帮助下,王林通过消费券购买了原价68元的畅销书反脆弱,最终消费48元。

“除了书店,本次消费券中的演艺、非遗体验等项目对我而言都非常实用。”王林表示,自己从事写作工作,经常需要体验文化生活。疫情期间,他只能通过线上阅读保持工作状态,消费券不仅为他提供了出门消费的动力,还优化了消费体验,“感觉钱总算花在了刀刃上”。

成都通过先行先试,交出了“以建设世界文化名城和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为统揽、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目标”的满意答卷。

为满足人民文旅消费需求,成都大幅提升文创载体供给。截至2023年底,成都建成文创园区面积超过880万平方米、文创街区社区、村落178条个、文创空间1000余个、博物馆158家,培育规模以上文创企业2098家,文创企业营业收入达6348.7亿元。平均每万人拥有电影银幕超过0.61块,县级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超过1.1本,实现文创产业增加值1459.8亿元,居民文化消费支出占消费支出比重达到10.4%,位居中西部城市前列。

从旅游载体能级看,截至2023年,成都建成国家A级旅游景区91家、国家省级旅游度假区14家、国家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13家,实现旅游接待总数2.8亿人次同比增长15%,旅游总收入4663.5亿元同比增长25.6%,位居副省级城市前列,初步形成了5000亿级的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有力助推成都经济社会的高质量发展。

经过近几年的探索、实践,成都逐渐形成了以“三城三都”为引导,以满足游客和市民日益增长的需求为导向,以夜间经济、周末经济和新经济为引擎,以多极多点文化消费活动为支撑,以“文化旅游+”和“文化旅游融合+”为核心的综合型消费模式。

关闭本页

2023四川旅游总收入超万亿元 同比增长147%

中国网1月17日讯17日,四川省召开2023年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会议指出,2023年四川省预计实现旅游总收入11594.32亿元,同比增长14.7%;接待国内旅游人数7.51亿人次,同比增长7%,接待入境游客414.78万人次,同比增长12.4%。

2023年,四川在全国省级层面率先筹备召开文旅发展大会,制定出台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等“1+1+2”系列重要文件,开展了天府旅游名县等文旅品牌的评选创建,成功承办第七届国际非遗节、第二届四川艺术节、第五届国际旅游投资大会和第六届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等重大活动,组建名县、名镇、名企、大九寨、大熊猫、大遗址、创意产业、国际友城等文旅联盟,打造文旅经济“一核五带”和十大文旅品牌。

会议指出,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定点帮扶的3个贫困县、11个贫困村顺利实现脱贫摘帽目标,四川文旅战线硕果累累,各领域工作亮点纷呈。

伍策楠雪

成都市政务服务网 服务要闻 成都大熊猫基地游客接待量增长超4倍

元旦假期“三九大”景区持续受热捧

元旦假期,全省文旅市场整体呈现回暖复苏态势,实现“开门红”。全省纳入统计的661家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623.86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5347.73万元,与2023年纳入统计的637家重点景区同口径比较,接待人次增长8.84%、门票收入增长3.84%。

元旦假期,15个5A级旅游景区累计接待游客31.50万人次、实现门票收入1176.09万元,与2023年同口径比较,接待人次增长12.13%。其中,“三九大”等王牌景区持续受热捧。三星堆博物馆累计接待游客17977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156.19%,门票收入80.89万元;九寨沟接待游客4106人次、门票收入28.94万元;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接待游客35346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401.43%,门票收入139.15万元。

元旦假期,游客出行主要以短途游、城市周边游为主,出行方式以家庭组合或朋友组合的自驾自助游为主,名城古镇、近郊景区成为首选地。成都国色天乡乐园、建川博物馆聚落等景区吸引众多周边地区游客前往游览。

同时,各地把乡村旅游发展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亲子体验、乡村徒步、采摘体验、品农家饭、购土特产广受游客喜爱,推动了乡村旅游产品质量整体提升。成都市三圣花乡接待游客22.3万人次、洛带古镇接待游客11.24万人次,保持较高热度。记者王嘉

昨日,2023年第一个小长假结束。同程旅行发布2023元旦假期旅行消费数据报告,报告显示,周边游和中低风险地区的省内游成为元旦出游的主流,假日期间本地酒店订单占比近五成。

随着冬奥会的临近,元旦假期冰雪主题旅游增长迅速。年轻人钟爱的“跨年”仪式感,也在寒冷的冬季掀起了夜间旅游热潮,跨年夜当晚0点-2点的同程用车平台订单达到周末同一时段的10倍。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元旦期间,出游热度最高的5个省份分别为广东、四川、海南、江西、广西。

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今年元旦出游人群中,女性占比约为46%,男性旅客达54%,相比之下,男性的返乡及商务出行需求较多。在年龄分布上,90后出游人群占比33%,00后出游人群占比也迅速增长,达到16%,二者共同占据整个出游市场的半壁江山。80后仍是出游占比最高的人群,占比为38%。

值得关注的是,新一代旅行者不断涌入旅行消费市场,他们的消费习惯也深刻地影响着旅行消费方式的变化。数据显示,近两年酒店、景区门票等旅行产品的线上预订周期显著缩短,今年元旦假期期间酒店平均预订周期缩短至1.7天,景区门票当天预订占比超过八成。

冬季的冰雪旅游成为元旦最火的出游主题。同程旅行大数据显示,元旦期间与冰雪旅游相关的酒店、景区均有大幅增长。其中,滑雪场周边酒店预订量环比增长140%,滑雪场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110%,冰雪世界类景区门票预订量环比增长220%。冰雪世界和滑雪,都进入了元旦假期景区热门出游主题的TOP5。

酒店预订方面,元旦假期酒店预订热门目的地分别为深圳、南昌、广州、成都、上海、南宁、长沙、重庆、三亚和北京。很多游客选择前往本地酒店度假和跨年,元旦本地酒店订单占比达到48.7%。预订本地酒店的游客中,亲子游客占比最高,为31%。

机票方面,元旦假期机票平均价格同比上涨12%,这一方面是由于出行需求有所恢复,另一方面是燃油费恢复增收、航司提价导致机票平均票价有所上浮。数据显示,国内机票热门出发城市分别为上海、成都、北京、广州、重庆、深圳、郑州、杭州、武汉和贵阳。

火车票方面,元旦假期的热门火车票热门线路以省内线路和2小时内的高铁圈为主,广州和深圳、苏州和上海、重庆和成都之间的往返线路均登上热门榜单。记者王嘉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唱支山歌给党听”大家唱群众歌咏活动启动仪式暨首届巴蜀合唱节开幕式在南充举行。

2023年3月31日,2023“春回天府·安逸四川”文化旅游季活动在四川博物院启动。

100多年前,法国博物学家阿尔芒·戴维在雅安市宝兴县邓池沟科考时惊喜发现“白熊”踪迹。从此,匿居荒野的大熊猫正式进入人类文明视野,“萌萌”的形象风靡世界;

40多年前,著名林学家吴中伦对九寨沟进行了全面考察,就此翻开九寨沟保护与利用、成功申请世界自然遗产的新篇章;30多年前,三星堆发现一、二号祭祀坑,古蜀文明“一醒惊天下”。今年5月,三星堆第二轮考古发掘再次出土数百件珍贵文物,实证华夏文明多元一体,古蜀文明“再醒惊天下”。

天府三九大,安逸走四川。穿越百年,这张靓丽名片已蜚声海内外。声名鹊起,文旅产业规模也不断壮大:从1983年到2023年,四川接待入境游客数量从54839人次跃升至413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数量从1400万人次激增至7.4亿人次。1979年,四川旅游收入仅有635万元,到2023年已突破万亿大关,成为西部首个文旅产业规模达到万亿量级的省份。这些热气腾腾的数据表明,“安逸四川”的独特魅力与强大引力,为“安逸四川”的万亿产业发展密码留下最好注解。□文旅图片由省文化和旅游厅提供

成都以北100多公里,坐落着一座县级市——江油。50多年前,发电厂、钢铁厂、矿山机械厂……遍地的机械和不绝于耳的轰鸣声是这座城市的产业支撑。这里是四川省三线建设投资最多的“建制县”。

如今,孩子的欢笑声、李白诗词的诵读声代替了轰鸣声。刚刚过去的端午小长假,超过10万人次到李白故居、方特乐园观光旅游。

从“工业老城”到“旅游城市”,转变就发生在最近几年。让当地敢于走出工业发展“传统地带”舒适区,探寻文旅产业新天地的,是3年前四川省委抛出的一枚“石子”——评选天府旅游名县。省委决定,每年在全省评选出10个天府旅游名县,并配套土地、资金、项目、人才等一系列奖励政策。

一石激起千层浪。3年之后,竞争天府旅游名县的浪花已漫向全省。

据统计,全省183个县市、区中,已有超过150个参评天府旅游名县,超过30个将文旅产业作为“首位产业”。青羊区为老城区打造新业态提供了经验样板,长宁县围绕一根小竹子做出农林文旅融合大产业,广安区做好“红”“绿”两篇文章……

顶层设计谋划,基层应声而动。被形象地称为“赛马”机制的天府旅游名县创建机制,彻底搅活了以文旅产业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

2023年,首批10个天府旅游名县、30个候选县中,新增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3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1个,实现旅游收入4811.6亿元,占全省183个县市、区的41.5%;接待游客3.83亿人次,占全省的50.7%。10个天府旅游名县,文旅经济对当地税收贡献率达到15%以上,文旅产业对当地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25%。

“赛马”机制的成功并非“孤例”。纵观近年发展历程,善谋与善为历来是四川文旅的一大特质。

抗击疫情,分秒必争。全省文旅系统迅速建立联防联控机制,紧急关停省内景区及文娱场所,数万名滞留在川的湖北籍游客得到妥善安置;进入疫情常态化防控时期后,四川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复工复产,减免税收、保证金等文旅企业复工复产“十条措施”迅速实行,启动“春回天府·安逸四川”文化旅游季等系列活动,提振文旅消费信心。2023年10月全省旅游总收入即实现自疫情发生以来首次转正。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旅游工作,四川积极推动“诗和远方”走到一起,文旅融合发展拉开大幕——

2023年4月起,省委开展“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文化、旅游发展成为重要课题;6月,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确定加快建设文化强省和旅游强省的目标;12月,省委十一届四次全会明确把文化旅游发展作为2023年省委重点抓好的两件大事要事之一。

重磅文件密集出台:建设文化强省中长期规划纲要(2023-2025年)关于大力发展文旅经济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意见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开展天府旅游名县建设的实施意见,文旅融合发展的四川路径指向明确。

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契机,四川围绕加快打造具有国际范、中国味、巴蜀韵的世界重要文化旅游目的地目标,积极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签署了成渝地区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协同发展合作协议等一系列协议,启动开展“巴蜀文化旅游走廊自由行”等活动,成立“巴蜀世界遗产联盟”“巴蜀文化旅游推广联盟”,为巴蜀文旅高质量发展开启新篇章。

2023年9月25日上午9点,第六届中国四川国际旅游投资大会、第七届四川国际旅游交易博览会大幕正式拉开。四川省文旅吉祥物“安逸”首次露面,从三星堆、九寨沟一路走来,走到埃菲尔铁塔,走过巴黎歌剧院,向世界游客带去充满活力的问候。

远在英国的多洛雷斯·凯莉——英国巨人之路的景区代表赞叹:“在充满挑战的时代背景下,能够举办这样一场充满活力、极具前瞻性的盛会,着实令人期待!”当天,共有64个文旅项目签约,总金额1224亿元。这是四川在这项活动上连续第3年揽获千亿元级投资。

2023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让世界文旅业踩下急刹车,按下暂停键。仅仅几个月后,四川文旅便宣告加速复苏。今年“五一”小长假,四川再次交出亮眼答卷:全省接待游客5658.34万人次,旅游收入388.32亿元,两项数据均位列全国前列。其中,成都以占全国8%的游客接待量创造出占全国15%的旅游收入,令人惊叹。

破悲情,立信心,一路上扬的曲线,折射出四川文旅产业的韧性与活力。

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让巴蜀大地满目疮痍。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直接指挥下,四川省旅游行业发扬抗震救灾精神,把救助游客作为首要任务,成功将649个在川旅游团队共1.1万余名游客、4.5万余名散客安全转移,完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旅游史上灾情最重、数量最多、分布最广、难度最大的万名游客生死大营救。

正是在这场灾难中,四川积累了应对突发状况的宝贵经验——分区分阶段有序恢复市场。当年“十一”黄金周,全省文旅市场主要指标即恢复至前一年同期水平,极大鼓舞了市场信心。

百年历程,有荆棘坎坷,也有高光时刻。唯破才能立。

为加快旅游市场开放步伐,四川在全国率先进行旅游管理新机制的探索与实践。1998年,以“碧峰峡模式”为标志,按照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的原则,大胆创新投融资体制,成为我国旅游资源管理体制上的一次重大革新。

2003年,四川首届旅游发展大会在乐山举行。高规格开旅游大会,通过办会全面提升旅游发展水平,这种方式为全国首创。在阿坝州、雅安、宜宾、攀枝花等地,文旅大会将当地旅游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和城市建设向前推进了5至10年。

这是方式方法的破与立。2023年,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召开。会上提出,大力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加快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顺应文化旅游发展大势,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提出要用好文化这个最好的旅游资源、激活旅游这个最广阔的文化市场,在文旅融合发展中提档升级。

这是发展理念与顶层设计的破与立。2023年,四川在全国率先完成全省文化和旅游资源大普查,新发现优质文旅资源8.54万个,居全国首位,建成全国文旅资源普查智慧样板工程——四川省文化和旅游资源云。同年,“智游天府”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开启“一机在手,畅游全川”智慧旅游时代。

这是技术支撑的破与立。“夜游锦江”“夜游三江”等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不断涌现,漂流主题营地、森林康养营地、自驾车营地等29家吸引客流。四川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全国第三大动漫游戏产业中心。2023年四川音乐产业全年总产值为763.10亿元,同比增长4.26%,总产值位居全国第三。

这是业态与产品的破与立。破立之间,四川文旅产业从粗放走向精致,从文旅“两张皮”走向融合发展,从需求驱动走向投资、科技、创意多元驱动,转型升级在巴蜀大地全面铺开。

时间的指针再次拨回到100年前。上世纪20年代,当时国内最权威的旅游杂志旅行杂志梳理绘制出一份四川旅游资源地图:巴掌大小的地图上,围绕着成都周边,标记着十余个景点,其中包括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等。

如今,大大小小的景点遍布四川全域,纵横交错的高速公路、铁路、航空线路串联,构成了成都文化旅游经济发展核心区、环成都文化旅游经济带、川南文化旅游经济带、川东北文化旅游经济带、攀西文化旅游经济带、川西北文化旅游经济带“一核五带”产业发展新格局。

数据对比更加直观:2007年底,全省共有A级景区107家,其中5A级3家、4A级31家。到2023年,四川A级景区数量已超过700家,其中5A级15家,4A级超300家,是全国4A级景区数量最多的省份。

旅游收入的增长则更为明显:1999年,全省旅游收入为222.3亿元,2007年首次突破千亿元规模。从2023年起,四川旅游综合收入每年增加1000亿元,到2023年已突破万亿大关。在2007年到2023年的10年间,四川旅游总收入增长了10倍,成为四川增长最快的产业之一。

有量也有质。2023年四川旅游总收入达到4891亿元,全省旅游业增加值占全省GDP的比重由2013年的7.2%提升到7.8%,四川农民从旅游发展中得到人均纯收入704.5元,旅游业在全省稳增长、促销费、惠民生大局中的作用已经凸显。

特别是“十三五”以来,全省旅游系统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文旅经济保持高位增长: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从2023年1141.21亿元增加到2023年1844.28亿元,年均增速超10%;全省旅游总收入从2023年6210.57亿元增加到2023年11594.32亿元,年均增速16.9%。

高质量的另一个表现是后劲足。从投资看,2023年,全省旅游投资项目总计473项,完成实际投资952.8亿元。到了2023年,仅全年在建文旅重点项目就达到414个,完成投资1564.8亿元,投资完成率112.36%,同比增长18.27%,有效对冲疫情影响。

不少项目已见成效。在成都市都江堰,融创雪世界项目的开放让游客一年四季都能够体验冰雪,仅这一个项目的年游客接待量就超过不少知名景区,让都江堰过夜游客天数从2.5天延长至4天。

高质量更体现在老百姓的幸福生活里。十三五期间,四川文化产业和旅游业吸纳超过1000万人就业,累计带动100万贫困人口脱贫奔康。四川在全国率先开创流动博物馆,用大篷车把文物拉到“三区一基层”,满足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百舟竞渡迎端午”“千龙千狮闹新春”“万人赏月诵中秋”传统节日重大群众文化活动蓬勃开展。“城市书房”、24小时阅读书屋竞相开放,公共图书馆、文化馆实现省、市、县三级“全覆盖”。

众多艺术精品也迎来高光时刻。舞剧努力餐和舞蹈永远的诺苏获第十二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达160个,成立四川艺术基金,2023年启动申报、立项资助86项,艺术创作有规划、有项目、有资金、有组织的“四有”格局已初步形成。

风劲正是扬帆时。踏上“两个一百年”交汇的历史新起点,四川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旅游强省的战略目标,努力打造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文旅资源普查“摸清家底”,天府旅游名县“赛马”机制激活县域经济一池春水,新项目新场景新业态层出不穷,乡村旅游、公共服务遍地开花……一个更加活力满满的“安逸四川”正敞开怀抱,迎接八方游客。

关闭本页

2023年四川旅游共接待游客近7亿人次,旅游收入8900亿元!

原标题:2023年四川旅游共接待游客近7亿人次,旅游收入8900亿元!

中国健康网盟小编获悉,昨日,四川旅游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召开,调查显示,去年四川共接待国内游客近7亿人次,达到6.69亿人次,旅游总收入超过8900亿元。

数据显示,2023年,四川共接待国内游客6.69亿人次,接待入境游客336.17万人次,同比增长9.9%,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4.47亿美元,同比增长16.7%。四川省旅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从区域来看,成都平原经济区旅游总收入超过5700亿元,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一半多。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的旅游总收入占全省比例均超过15%。

健康旅游经济带动脱贫攻坚成效明显,数据显示,去年四川省实现乡村旅游收入2283亿元,同比增长13.3%,省级旅游发展资金重点支持86个县实施健康旅游产业扶贫,占全省有扶贫任务县的54%,计划摘帽县14个,509个旅游扶贫重点村退出,带动3.7万户贫困户12.6万贫困人口受益,占全省108.5万脱贫人口的11.6%。

中国健康网盟小编据了解,截至去年12月31日,四川共拥有104条国际地区航线,通达全球五大洲。泰国依旧是前往最多的旅游目的地,其次为越南和日本。据统计,2023年前11月,超过41万人通过跟团的方式前往泰国旅游,同比增长11.5%,平均每月有近4万名川籍游客赴泰。

此外,数据显示在排名前十五的出境游目的地中,有6个国家和地区同比出现跌幅,其中韩国跟团游跌幅最高,同比跌近八成。

健康网盟官网健康旅游/河南旅游景点:http://www.zgjkwm.com/a/lvyou/

健康网盟原文阅读:http://www.zgjkwm.com/a/zhuantibaodao/110264.html返回搜狐,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