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怎样才能成为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 怎样报旅游团旅游

怎样才能成为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

    正值毕业季,一边是高中毕业生选专业,另一边是高校毕业生找工作。在社交媒体平台上,不少在校大学生专门开设“在线答疑帖”,为想要报考所在学校的毕业生解答专业设置、在校生活等相关问题。一些“过来人”分享自己的求职和工作经验,给毕业生们提供专业就业信息和求职思路。

    其中,旅游相关专业成了重点。

    当就业赶上毕业压力

    在某平台一篇劝告高考生:千万别选旅游管理专业的帖子下面,有人吐槽说,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就是“去酒店端盘子、做前台”,认为旅游行业的工作不够“高大上”,而工资较高的导游岗位,则需要能吃苦耐劳,不怕雨淋日晒、不怕“007”指工作时间从0点到0点,一周7天不休息。

    一位旅游管理专业的网友陈述了其面临的就业现状:“我同学里十个有九个都转行了,包括我自己”,他因此劝告想要选择旅游管理专业的高考生“要慎重”。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吕宁在接受笔者采访时介绍,就我国高校的旅游专业来说,就业对口率能接近30%就已算是很不错的数据了。

    本科、硕士都选择了旅游管理专业的赛妍嫣刚刚结束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目前她正在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高考填报志愿时,赛妍嫣觉得旅游管理专业听起来很有意思,就将湖北某大学的旅游管理专业填入了第四志愿的第一个专业,最后她被该专业录取。

    因为想在旅游管理专业继续深造,本科毕业后,赛妍嫣又选择了一所离家不远的“211”高校,学习旅游规划与开发专业的硕士课程。升至研究生三年级后,赛妍嫣身边的同学在备考公务员,或是准备转行、实习,她也开始感受到了就业压力。

    赛妍嫣感到压力最主要是因为“感到迷茫”,没有找到比较明确的就业方向。

    因为硕士毕业要求有一篇毕业论文加上发表一篇期刊论文,所以毕业前,赛妍嫣“所有的时间基本上都用在跟写论文相关的事情上了”,并没有精力关注行业动态。赛妍嫣说,研究生阶段的教学更侧重论文选题和学术研究,接触的多是传统的旅游岗位,缺少针对旅游行业的就业指导课,也没有人告诉她要提前去培养哪些相对应的技能。

    当完成论文再回到就业市场,赛妍嫣说,“已经晚了”,因为那些新兴的岗位早已被“思维更敏捷、更活跃的人”占领了。

    当毕业遇到行业变化

    工作难找,但赛妍嫣对于整个旅游行业抱有希望。她感受到,得益于巨大的市场规模,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我国旅游行业恢复迅速。现在,赛妍嫣放平了心态,细化了自己的求职方向,她瞄准硕士期间深度研究过的、最近热门的“研学旅游”,继续在这一领域寻找相关工作机会。赛妍嫣也会不时地在社交媒体上分享求职经历、讨论求职困惑,以便敏感地把握就业和行业信息、获取求职技巧。

    旅游行业快速变化,不仅是对求职者,也对旅游专业的学科建设提出了高要求。

    吕宁介绍,“旅游管理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交叉学科”,在本科阶段主要让学生学习管理类的通识技能,例如管理学、会计、财务管理等,以及一些旅游学的技术,这让课程设置显得有些庞杂。但“真正成为旅游行业的人才需要非常广博的知识”,将旅游专业污名化是不可取的。

    旅游专业大类包括旅游管理、酒店管理、会展经济管理、旅游教育等基本专业,都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应用性。吕宁说,当调整培养方案得到许可后,行业已经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因而总是存在课程与行业脱节的现象,“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当下旅游行业处在一个非常态化的过程中,资本也正在向新业态靠拢。吕宁强烈建议老师们要和产业紧密结合,获取一手的行业信息,不断更新课程内容,跟上行业的变化。

    而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能只局限于“跟着课程学习”,更要对旅游这个学科产生兴趣,才能更加投入地了解旅游行业。“在生活中用心观察,了解现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供对策建议,这都是很容易做到的。”吕宁说。

    24岁的张浩彬今年6月入职国内某知名OTA在线旅行商,目前她在公司的酒店业务部门轮岗。

    最初基于自己高中在美国的交流生经验,以及对旅游行业的热爱。高中毕业后,张浩彬选择在美国夏威夷大学学习旅游管理专业。在她看来,夏威夷旅游资源非常丰富,专业设计也令她心动。张浩彬说,本科期间的学习体验很不错,学校也提供了许多实习机会,“既满足了自己体验不同文化的兴趣点,也学习到了一些商科的内容。”

    在学习过程中,张浩彬时刻关注行业趋势,和老师沟通、阅读行业相关公众号,关注OTA平台、行业内大机构的近况和未来趋势,甚至酒店集团发布的信息,都是她获取信息的渠道或方式。

    本科临近毕业时,遇到了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夏威夷当地旅游行业遭受重创,找不到实习机会的张浩彬提前体会到了“求职难”,这也给她敲响了警钟。

    张浩彬观察到,因为具有“无接触”的优势,数字智能科技可能会在未来代替掉一些传统岗位,所以互联网旅游成了她的职业规划方向。为了拓宽就业方向,本科毕业后,张浩彬结合自己对于媒体营销的爱好,又继续前往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学习数字资产与媒体管理专业,将自己打造成了“数字+旅游”的复合型人才。

    当就业面临职业要求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4月,我国16~24岁青年失业率首次超过20%;6月份,这一数据攀升至21.3%,处于较高水平。青年就业事关民生,我国教育系统正在为青年就业做出积极努力。

    据中国青年报近期我们该怎么帮助年轻人就业的报道,与青年就业情况一同出现的还有招聘者求贤若渴的情况。这样的矛盾状况也存在于旅游行业。

    34岁的徐晗正在经营一个国外深度游的旅行品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后,徐晗迅速反应,早早启动了产品运营。但令她苦恼的是,截至目前,“招人招了半年,还是非常缺人才。”徐晗坦言,一些应届毕业生“离行业太远”,做工作需要从头一一去教。

    在徐晗看来,旅游是一个载体,旅行、度假其实有超过旅游线路本身的丰富内容,“比如对当地生活方式的体验和感受”。

    最初,徐晗发现,市面上的旅游产品并不能很好地传递出旅行目的地美好、小众、特别的文化。于是,徐晗结合自己在英国的留学体验,快速设计了一条英国旅行路线,没想到“意外地”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徐晗也由此误打误撞地进入旅游行业,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

    相对于市面上的其他旅行产品,徐晗觉得自己的品牌概念更加新颖和潮流。她的感受是,目前“旅游行业缺乏想象力”,也更需要跨界复合型的人才加入。徐晗介绍,自己团队成员的背景就十分多元,有设计专业,甚至还有导演专业。徐晗说:“旅游看似门槛很低,但是在人才的综合素质上,从旅游基本功、行业理解、人文积累,到对内对外的沟通能力上,要求都是比较高的。”

    那么,怎样才能成为旅游行业需要的人才?

    吕宁说,旅游行业的人才需要具备深厚的学习能力、机敏的反应能力、较强的社交能力,更重要的是要通过专业复合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

    其实“旅游专业可以与很多学科和专业融合”,吕宁认为,旅游专业学习及就业需要思维灵活、“格局打开”,才能抓住机会和市场。吕宁建议同学们通过辅修、双修等方式,将旅游专业和自己所在院校最有优势的专业结合。以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为例,旅游可以与外语复合;农业学校则可以侧重乡村旅游,信息学院则可以侧重旅游商业数据,政法类学校则可以兼修旅游法学……

    吕宁也提醒同学们,“在一线才能真正了解这个领域,才能做管理”,切忌眼高手低。她建议旅游专业学生要积极地参与到实习当中,了解行业情况、建立合作关系、了解企业的运作以及在市场主体中的角色。同时,在学习阶段要和导师产生

云南旅游团遭遇黑导游:不买东西就下车合同竟然有这样的条款!

李女士是一位爱好旅游的上海白领,今年春节期间,她报了一个7200元的云南八日游团,本以为费用这么高,就可以跟着导游好好观赏云南的美景,却没想到遇到了一场噩梦。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女士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不幸?我们将为你揭露云南旅游团的真相和隐情。

7200元的旅游团竟然是个坑?

李女士说,她报名时看到行程安排上写着每天都有三个景点要去,而且都是云南最有名的地方,比如大理古城、丽江古城、玉龙雪山、泸沽湖等等。她觉得这样很划算,就毫不犹豫地交了钱。

可是等她真正参加旅游团后才发现,事情根本不是她想象的那样。每天到景点的时间只有三个小时左右,剩余时间都是进店买东西。导游每次都说这些店里卖的都是云南特产,而且价格很优惠,还有返利。如果不买东西就会影响导游的收入和评价。

李女士觉得这样太不合理了,她花了那么多钱来旅游,不是为了买东西,而是为了看风景。她就向导游投诉了这种安排,并表示自己不想进店,只想多待一会儿在景点。结果导游竟然说:“不买东西就给我下车!”

李女士听了导游的话,气得浑身发抖。她觉得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和欺骗。她问导游,为什么不买东西就要下车,这是什么规定?导游却说,这是旅游团的规定。

带团人说:你们来了这里之后,你们报了多少钱的团,不知道吗?7200元,除了吃喝住,有机票,团费都不够5000元。我们这里团费不够5000元,根本就没有钱赚。所以你们就应该想好了,到了这里肯定是要买东西的,而不是来这里骗吃骗喝骗玩的。

李女士觉得这太荒唐了,她觉得自己被骗了,就要求导游给她退钱,并表示自己要投诉他。

导游却不以为然,说:“你爱投诉就投诉,反正你也没证据。我们这里每天都有很多人来旅游,都是按照这个规定走的,你一个人闹也没用。你要是不想跟团,就自己打车回去吧。”

李女士在网上曝光了这件事情,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遭遇,她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也提醒其他游客不要上当受骗。

事后李女士打电话投诉,当地文旅局工作人员联系了她,称接到投诉后已暂停该导游接客,并进行90天的重新上岗培训,也支持她将强迫购买的东西退还。

很快,李女士的事情就引发了网友们的热议。有人表示同情和支持,有人表示愤怒和谴责,也有人表示无奈和调侃。以下是一些网友的评论:

@小白兔兔兔兔:太过分了!这种导游简直是法外狂徒张三!他们就是利用游客的无知和软弱来敲诈勒索!支持楼主投诉到底!

@老王卖瓜:这种事情太常见了,我去年去云南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导游每天都带我们去一些黑店买东西,还说什么有返利啊、有优惠啊、有保障啊之类的鬼话。我一看就知道是骗人的,就拒绝了。结果导游就对我态度很差,还说我不尊重他们的工作。我真是服了。

@花花世界看清楚:楼主太天真了,你以为7200元就能玩遍云南吗?你知道云南的景点门票多贵吗?你知道云南的交通费多高吗?你知道云南的住宿费多昂贵吗?你花这么点钱,还想享受高品质的服务?你也配?

@小丸子:我觉得楼主很勇敢,敢于站出来揭露这种黑心旅游团的真相。我也是一个爱旅游的人,但是每次去旅游都会选择自由行,因为我不喜欢被导游牵着鼻子走,也不喜欢被迫买东西。我觉得旅游的意义就是自由自在地享受风景和文化,而不是为了给别人赚钱。希望楼主能够得到公道,也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强对旅游市场的监管,杜绝这种现象的发生。

从法律角度看,李女士有没有理?

根据旅游法第三十六条规定,旅行社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提供旅游服务,不得强制或者变相强制旅游者购物或者参加另行付费的旅游项目。如果旅行社违反了这一规定,旅游者有权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并可以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诉讼。

既然约定中没有买东西环节,那么在行程当中,就不应该安排有这样的环节,一旦安排有这样的环节,李女士完全有权拒绝参加购物活动,也不需要支付任何费用。导游威胁她下车,就是对她的合法权益的侵犯。

李女士作为一个消费者,享有知情权、选择权、公平交易权、安全保障权等基本权利。她应该勇敢地维护自己的权利,不要被旅游团欺负。同时,她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消费意识,在签订合同时要仔细阅读合同内容,并要求对方给出详细的行程安排和服务标准。

云南旅游团到底怎么了?

李女士的事件并不是个例。近年来,云南旅游市场上出现了很多类似的问题。

有些旅游团以低价吸引游客报名,然后在旅途中强制游客购物或者参加额外收费的项目,如果游客不从,就会遭到威胁或者暴力。

有些旅游团甚至还会故意安排游客住在偏远的地方,或者把游客带到一些没有人的地方,然后强行收取高额的费用,如果游客不付,就会被困在那里,无法离开。

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云南的旅游形象和声誉,也损害了广大游客的利益和感受。

为什么云南旅游团会出现这么多的问题?有哪些原因和隐患?有哪些应对和改进的措施?这些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探讨。

作为一个旅游爱好者,我对李女士的遭遇感到非常同情和愤慨。我认为这种旅游团是对旅游业的一种污点,也是对云南的一种侮辱。

云南是一个美丽而多元的地方,有着丰富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它应该是一个让人流连忘返的旅游目的地,而不是一个让人心生恐惧和厌恶的旅游陷阱。

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加大对旅游市场的监管力度,打击和惩治这种黑心旅游团,维护正规旅游团的合法权益,保障广大游客的合法权益。

我也希望广大游客能够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和消费意识,选择正规的旅游渠道和服务,避免上当受骗。我更希望云南能够展现出它真正的魅力和风采,让

云南旅游团遭遇黑导游:不买东西就下车合同竟然有这样的条款!

0分享至

李女士是一位爱好旅游的上海白领,今年春节期间,她报了一个7200元的云南八日游团,本以为费用这么高,就可以跟着导游好好观赏云南的美景,却没想到遇到了一场噩梦。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李女士为什么会遭遇这样的不幸?我们将为你揭露云南旅游团的真相和隐情。

网友们怎么看?李女士在网上曝光了这件事情,详细地描述了自己的遭遇,她希望能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也提醒其他游客不要上当受骗。事后李女士打电话投诉,当地文旅局工作人员联系了她,称接到投诉后已暂停该导游接客,并进行90天的重新上岗培训,也支持她将强迫购买的东西退还。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