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游客数量萎缩832%!泰国旅游业受创,GDP增速预期下调至18% 2020年泰国旅游收入如何

游客数量萎缩832%!泰国旅游业受创,GDP增速预期下调至18%

据彭博社周三6月23日最新报道,泰国央行宣布该国利率保持在0.5%不变,并且调低了今明两年的GDP增长预期,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由3%下调至1.8%,2023年的GDP增长预期则由4.7%下调至3.9%。另外,泰国央行对该国旅游业的前景也不看好,2023年的预测访泰游客由300万人次降至70万人次。

为什么泰国央行要下调该国的经济增长预期呢?那是因为泰国的旅游业一直是该国的主要经济支柱,但是自2023年疫情全面暴发后,泰国的旅游业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据泰国旅游协会数据,2023年泰国旅游业曾为该国创下巨额收入,高达2.2万亿泰铢折合人民币约4840亿元,占该国GDP总值的20%,到访泰国的游客多达3960万至3980万人次。据泰国旅游局数据,到了2023年,访泰游客总计只有670万人次,同比萎缩了83.2%,旅游业总收入为3320亿泰铢折合人民币约730亿元,同比大幅下降了84.9%。

对于泰国旅游业来说,数量庞大的中国游客一直是最大的商机。泰国当地的景区门票消费和免税店消费等等,大部分是来自于中国游客。据泰国旅游局数据显示,2023年泰国旅游业接待人次最多的外来游客就是中国游客,共有近125万人次,但这个数字同比下降了近800万。

为了尽快挽回旅游业的颓势,泰国加快推动疫苗接种,该国旅游局还将健康安全认证标志颁发给普吉岛300家旅游企业。今年6月17日,泰国总理巴育表示,该国将会在未来120日内重新对外开放,允许接种了新冠疫苗的游客访泰,他认为,这是最快令该国旅游业重新焕发生机的方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2023年文化和旅游发展统计公报

2023年,在党中央、国务院坚强领导下,全国文化和旅游系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严重影响,强化政策应对力度,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我国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取得积极进展。

2023年末,纳入统计范围的全国各类文化和旅游单位34.16万个,比上年末减少0.63万个。其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单位66555个,减少221个;从业人员69.98万人,增加0.46万人。

2023年,文化和旅游系统紧紧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推动舞台艺术和美术繁荣发展。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和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等关键时间节点,组织引导创作复排文艺精品力作,涌现歌剧红船同心结、舞剧英雄儿女骑兵、京剧奇袭白虎团、彩调剧新刘三姐、话剧三湾,那一夜等一批优秀作品。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文化和旅游部第一时间在“中国艺术头条”微信公众号推出“艺术战‘疫’”专栏,共发布30期291件艺术作品,阅读量近两亿人次,带动了全国文艺界以“艺”战“疫”的热潮。推出“文艺中国”快手号,累计点击量2.1亿。举办全国舞台艺术优秀剧目网络展演,观看互动人次超11.7亿;全国基层戏曲院团网络会演观看人次超8500万。组织国家京剧院及全国18家优秀京剧院团开展“京剧的夏天”线上公益展演,收看人数达7800万余人次。举办2023年戏曲百戏昆山盛典,展演116个剧种,演出大戏22台、折子戏组台20场,戏曲晚会1场,3年实现了348个戏曲剧种的“大团圆”。

2023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7581个,比上年末减少214个;从业人员43.69万人,增加2.44万人。其中各级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2060个,占11.7%,从业人员10.75万人,占24.6%。

全年全国艺术表演团体共演出225.61万场,比上年下降24.0%;国内观众8.93亿人次,下降27.4%;演出收入86.63亿元,下降31.7%。

全年全国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团体共组织政府采购公益演出13.38万场,比上年下降14.9%;观众0.86亿人次,下降27.9%。

2023年末,全国共有艺术表演场馆2770个,比上年末增加54个;观众坐席数187.98万个,增长3.4%;全年共演映58.84万场,比上年下降54.2%;观众6064.67万人次,下降51.7%。公有制艺术表演场馆2060个,比上年末减少72个;全年共演映27.74万场,比上年下降33.2%;观众人次1259.50万人次,下降58.4%。文化和旅游部门所属艺术表演场馆1111个,比上年末减少91个,全年共演映3.38万场次,比上年下降45.4%;观众人次1072.76万人次,下降58.7%。

2023年末,全国共有美术馆618个,比上年末增加59个;从业人员5467人,增加451人。全年共举办展览5988次,比上年下降17.6%;参观人次2186.76万人次,下降47.1%。

2023年,文化和旅游系统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图书馆法,配合全国人大开展公共文化服务保障法执法检查。开展全国“乡村春晚”集中展演暨网络联动活动,全国24个省区、市88场“乡村春晚”参加活动,线上参与人次达1320.5万。启动小康生活主题美术创作征集展示活动,实施“乡村网红”培育计划,引领乡风文明建设。持续实施“春雨工程”“阳光工程”等重大文化和旅游志愿服务项目,组织开展“央视频·文化志愿者专列”贫困地区文化和旅游资源推介等活动。推进旅游厕所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等国家标准制修订工作,全年新建、改扩建旅游厕所2.03万座,超额完成新三年行动计划目标任务,加快推进旅游厕所电子地图上线,14.5万座厕所已在手机APP进行标注。

2023年末,全国共有公共图书馆3212个,比上年末增加16个;从业人员57980人,增加184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人员7053人,占12.2%;具有中级职称人员18868人,占32.5%。

2023年末,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1785.77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12.2%;全国图书总藏量117929.99万册,增长6.1%;阅览室坐席数126.47万个,增长6.2%;计算机226234台,增加419台;其中供读者使用的电子阅览终端143714万台,减少2023台。

2023年末,全国平均每万人公共图书馆建筑面积126.49平方米,比上年末增加5.09平方米,全国人均图书藏量0.84册,增加0.05册;全年全国人均购书费1.60元,减少0.08元。

全年公共图书馆发放借书证10251.31万个,比上年增长18.8%;总流通人次54145.81万,比上年下降39.9%;书刊文献外借42087.15万册次,下降31.4%;外借人次17466.62万,下降34.4%。全年共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150713次,比上年下降23.0%;参加人次9279.33万,下降21.3%。

2023年末,全国共2397个县市、区建成图书馆总分馆制,406个公共图书馆组建理事会。

2023年末,全国共有群众文化机构43687个,比上年末减少386个。其中乡镇综合文化站32825个,减少705个。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从业人员185076人,比上年末减少4992人。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人员7075人,占3.8%;具有中级职称人员17969人,占9.7%。

2023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实际使用房屋建筑面积4677.45万平方米,比上年末增长3.5%;业务用房面积3387.89万平方米,增长2.8%。年末全国平均每万人群众文化设施建筑面积331.32平方米,增长2.67%。

全年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共组织开展各类文化活动192.65万场次,比上年下降21.4%;服务人次56327.04万人次,下降28.4%。

2023年末,全国群众文化机构共有馆办文艺团体9489个,演出12.08万场,观众6675.84万人次。由文化馆站指导的群众业余文艺团体45.46万个,馆办老年大学698个。

2023年末,全国共建成村级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575384个,2578个县市、区建成文化馆总分馆制,394个文化馆组建理事会。

2023年末,全国共有文化市场经营单位20.89万家,从业人员160.91万人,营业收入9967.49亿元,营业利润1699.70亿元。其中,娱乐场所6.54万个,从业人员53.23万人,营业收入419.25亿元,营业利润5.33亿元。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10.62万个,从业人员24.71万人,营业收入181.53亿元。演出市场单位2.23万个,从业人员49.52万人,营业收入2157.50亿元,营业利润351.15亿元。艺术品经营机构0.53万个,从业人员1.94万人,营业收入71.99亿元,营业利润9.29亿元。经营性互联网文化单位0.97万家,从业人员31.49万人,营业收入7137.22亿元,营业利润1331.13亿元。

根据31074家旅行社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旅行社营业收入2389.69亿元,营业利润-69.15亿元,直接从业人员32.25万人。

根据8423家星级饭店统计数据显示,全年星级饭店营业收入1221.53亿元,平均房价313.91元/间夜,平均出租率39.0%。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深入推进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改革,持续加强文化、文物、出版、广播电视、电影、旅游等各类市场综合执法,以整合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为重点,积极推进各项改革任务落实。省级层面,所有省区、市印发改革实施意见,所有省区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成立文化市场综合执法监督局处承担省级执法职责。市级层面,99.8%的市州、盟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与旅游市场执法队伍整合,85.5%的设区市整合区级执法队伍组建市级执法队伍,4.1%的设区市撤销市级执法队伍保留区级执法队伍。县级层面,95.9%的县市、区完成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队伍与旅游市场执法队伍的整合,深入落实“局队合一”管理体制。全年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培训25期,累计培训3万余人次。指导监督各地开展执法资格专业考试9场次,完成4239人执法资格和证件信息采集汇总。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全面加强文化和旅游市场执法,线下开展四轮文化和旅游市场“体检式”暗访评估,范围基本覆盖全国各省。配合网信办等部门开展网络直播行业专项整治行动,排查具有网络表演业务的手机直播应用软件。开展违法违规互联网文化活动查处,检查各类互联网文化经营单位,清理下线各类含有违规内容的网络文化产品。加强假日旅游市场执法,部署执法队伍巡查景区等47万余次,及时处置问题1100余个。部署严查“直播带货”旅游产品,查处违规旅行社和网店30余家。开展第一批旅游市场集中办案,集中查处一批旅游市场典型案件。开展重大案件评选,评选87件2023-2023年度文化市场综合执法重大案件。联合中央宣传部、公安部、最高检等部门督办42起社会影响恶劣的重大案件。推进全国文化市场技术监管与服务平台建设应用,全年通过该平台进行举报登记8827件、办结6725件;累计发起日常检查316.41万件,出动检查1088.94万人次;建议立案2.09万件,累计办结案件2.84万件。

2023年末,全国共有A级旅游景区13332个,比上年末增加930个。其中,5A级旅游景区302个,增加22个;4A级旅游景区4030个,增加310个;3A级旅游景区6931个,增加733个。

2023年,全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下降52.1%。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同比下降61.1%。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制定出台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联合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消费扩容提质加快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实施意见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积极培育新业态新消费新模式。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公布第一批15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示范城市、60个国家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名单。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新命名9家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授予18家园区创建资格。年末全国共有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19家。联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制定印发关于健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制度的若干意见。联合国家开发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遴选320个全国文化和旅游投融资项目,项目总投资额6194.1亿元。举办包括7期精品项目交流对接会、大运河重点项目投融资对接会在内的各类投融资对接活动,共推介项目452个,总投资额3405.9亿元。与中国工商银行签署协议,新增1000亿元纾困复产贷款授信额度。依托中国银联对2.4万家文化和旅游消费场所进行移动支付能力提升。举办“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论坛,与日本、韩国联合主办第13届中日韩文化产业论坛,征集遴选2023年“一带一路”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国际合作项目45个。

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23年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9851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2.2%。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完成“科技助力经济2023”国家重点专项、国家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工程项目、文化和旅游部重点实验室资助项目遴选工作。故宫博物院获批科技部第二批“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发布文化和旅游国家标准、行业标准13项。公布第四批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28个,2023年末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共有198家。加快推进一体化在线政务服务平台部省试点对接。立项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242项,加强对黄河文化、长江文化等选题研究。开展全国艺术职业院校“立德树人”校园艺术作品展等活动。

2023年,文化和旅游系统、文物系统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强文物保护利用改革的若干意见关于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2023-2023的意见关于加强石窟寺保护利用工作的指导意见,健全不可移动文物保护机制、文物保护工程管理制度体系,推进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和中国文化基因研究相关工作,启动南水北调东线二期考古和文物保护工程。国家文物局深入实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程,公布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共22个片区,涉及31个省228个市988个县。推动各地制定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专项规划、公布革命文物名录等,加强革命文物保护项目的组织实施,共批复国保、馆藏一级革命文物保护项目246个,推出“武汉革命文物线上展示月”“遵循先烈足迹”等主题活动。全国古籍普查完成汉文古籍270万余部。

2023年末,全国共有各类文物机构11314个,比上年末增加752个,其中,文物保护管理机构3373个,占29.8%;博物馆5452个,占48.2%。年末全国文物机构从业人员17.57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34万人。其中高级职称11072人,占6.3%;中级职称22165人,占12.6%。

2023年末,全国文物机构藏品5089.10万件/套,其中,博物馆文物藏品4319.09万件/套,占文物藏品总量的84.9%。

全年全国各类文物机构共举办陈列展览29347个,比上年减少1355个。其中,基本陈列16682个,增加1658个;临时展览12665个,减少3013个。接待观众61631.70万人次,比上年下降53.2%,其中未成年人13564.08万人次,下降57.1%,占参观总人数的22.0%。博物馆接待观众52652.35万人次,比上年减少53.1%,占文物机构接待观众总数的85.4%。

2023年末,全国共有国务院公布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1372项,共有文化和旅游部认定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3068名。全国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名册42项,位居世界第一。

年末全国共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2455个,从业人员16444人。全年全国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机构举办演出56117场,比上年下降22.0%;举办民俗活动12227次,下降28.0%;举办展览16174场,下降17.4%。

八、文化和旅游对外及对港澳台交流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举办“云聚荟”直播盛典、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丝绸之路文献展览等活动,全面深化双边合作机制,开展部级双边访问、召开高级别会议16次,推动与匈牙利、希腊等7国签署合作执行计划或谅解备忘录,举办与意大利、沙特等6国建交周年庆祝活动,开展对尼日利亚等非洲8国人力资源培训班等项目。参与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以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化部长网络会议等重要会议活动32次,稳步推进世界旅游联盟总部建设。

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提升“美丽中国”整体形象,举办“欢乐春节”活动近200场,组织参加线上日本旅游博览会、英国伦敦国际旅游交易会等国际展会,举办“丝路交响”云端音乐会、“意会中国”亚非当代音乐论坛等线上交流活动,统筹指导海外中国文化中心和驻外旅游办事处开展全球联动的“云·游中国”系列线上活动和“天涯共此时——中秋节”线上文化周,举办各类活动2200余项。

文化和旅游部持续深化对港澳台文化和旅游工作,印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召开“两岸旅游交流线上座谈会”“两岸文化交流线上座谈会”。举办“国家艺术院团澳门演出季”“金瓯无缺——纪念台湾光复75周年文献展”“艺海流金·美好安徽”“情系三江源·大美青海情”等活动。实施“港澳青少年知行计划”“台湾青少年春节习俗研习营”等青少年交流项目,举办港澳青少年游学推广活动暨内地游学联盟大会,不断做深做实对港澳台文化品牌。

2023年,在匈牙利、约旦、科威特新设3个海外中国文化中心。截至2023年末,在全球设有45家海外中国文化中心,20家驻外旅游办事处。此外,在香港设有亚洲旅游交流中心,在台湾设有海峡两岸旅游交流协会台北办事处、高雄办事分处。全年对外、对港澳台演出团体达947个团次,参与交流人员12552人。

2023年,文化和旅游部全年落实文化和旅游部部门预算59.51亿元,落实中央补助地方转移支付资金54.92亿元。运用全覆盖审计、绩效管理等手段,提高资金资产使用管理效能。国家美术馆工程、中国工艺美术馆工程暂定名、“平安故宫”工程等重大文化设施建设项目取得积极进展。

2023年,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1088.26亿元,比上年增加23.51亿元,增长2.1%;全国人均文化和旅游事业费77.08元,比上年增加1.01元,增长1.3%。

全国文化和旅游事业费中,县以上文化和旅游事业费500.98亿元,占46.0%,比重比上年下降2.5个百分点;县及县以下文化和旅游事业费587.28亿元,占54.0%,比重提高了2.5个百分点。东部地区文化和旅游事业费491.62亿元,占45.1%,比重提高了0.2个百分点。中部地区文化和旅游事业费269.78亿元,占24.8%,比重降低了0.1个百分点。西部地区文化和旅游事业费301.64亿元,占27.7%,比重提高了1.6个百分点。

全年全国文物事业费400.20亿元,比上年减少15.21亿元,下降3.7%。

41名中国游客就能打开泰国旅游的大门谈回血还太太太早了

0分享至

随着秋冬季来临,疫情二次爆发的风险让各国考虑收紧对入境游客的管制,而泰国最近却反其道而行之,一个月内却多次放宽限制。

10月16日泰国在有限度的对外国游客开放,并表示如果没有新的疫情出现,中国游客将不必接受强制隔离,可以用病毒检测和追踪软件代替。10月20日按照泰国的长期旅游签证计划,首批中国游客抵达曼谷,紧接着,第二批中国游客也接连到达泰国。10月26日泰国又一次放宽,准备将隔离方式改为“酒店房间隔离7天+在酒店附近隔离7天”,不仅如此,还提前假设了如2023年疫情稳定,入境游客将只需检疫2次即可在泰国旅游。

如此积极的一波操作,让泰国重新登上了微博热搜。在经历了沉船、反华辱华、“奶茶联盟”等一系列令中国游客反感的事件后,泰国从最爱目的地一落成为了受抵制的国家,加上疫情的爆发,泰国旅游业接二连三的收到重创,就连泰国最引以为傲的大象,也因大象园的接连闭营被“流放”回了森林。

泰国是最早向中国游客开放的境外游国家,从1988年至今,中国游客赴泰游人次不断刷新纪录,到了2023年虽然因为沉船等事件有所下降,但接待游客3587万人次,旅游营业收入达1.74万亿泰铢的数据也相当可观。2023年年底,每日泰国接待国际游客14万人次,2023年全年到访该国的游客约达3960万至3980万人次。其中中国赴泰国游客人数约为1098万人次,同比增长4.2%。

看着一年比一年增长的旅游人数,泰国内阁曾批准了18项措施助力旅游业发展。早在2023年年末,为迎接2023年泰国旅游局成立60周年,泰国还曾举办了为期一周的旅游行动计划会议。泰国旅游局局长巴萨当时表示2023年的目标是将2023年的旅游总收入提高10%,并将旅游收入保持世界前六名、亚太地区忠诚度指数保持前三名。

从泰国旅游局对自家旅游十足的信心不难看出,泰国的旅游业满足了游客对度假游、亲子家庭游、海岛游、康养旅游等各种类型的旅游需求,不仅消费低廉,还能充分体验异域风情,文化接受度非常高。近几年泰国也确实成为了中国游客的心头爱。在中国旅游研究院、携程曾发布的2023出境旅游大数据报告显示,2023年980万人次中国人赴泰国旅游,占泰国接待全球游客数的28%,从在线旅游者的搜索、预订大数据看,有20%出境游客选择了泰国。不仅如此,曼谷蝉联最受中国游客青睐国外城市的冠军、普吉岛成为中国游客预订出行人数最多的人气海岛。

泰国旅游业的崛起,让很多中国商人也盯上这个国家。“阿伟”是一名从事泰国地接的华人,毕业后便在泰国普吉岛生活工作,成立属于自己的小型创业公司,至今已有6年之久。他告诉新旅界LvJieMedia,疫情爆发,泰国旅游完全处于停业状态后,包括自己在内,所有在泰从事旅游的华人朋友基本都处于零收入吃老本儿的状态。阿伟表示,自己的公司并不算大,但在泰国旅游火爆时期,仅仅是散客报名的一日游,最多一天就能达到200个订单,更别提拥有规模更大的旅行社,又或是在泰拥有酒店民宿的华人收入有多可观。

当提到近期赴泰的两批中国游客有没有给他一丝希望的时候,阿伟认为现在说泰国旅游恢复还为时太早,先不论中国是否允许出入境旅游,光看费用方面,目前国内出境机票昂贵,签证费、隔离费都不是小数目。泰国旅游局发放的特殊签证办理手续要求严格并且流程十分繁琐,两批抵达泰国的“中国游客”完全不能称的上是真正的游客。他还表示,泰国政府政策变化快没有公信力,所以对这次中国游客抵泰消息并没有太关注。目前阿伟已经回国,就职于一家国内景区。

这里简单科普一下,泰国此前宣布自10月起给外国游客发放的特别旅游签证简称STV,它是针对除泰国籍之外的其他外籍游客入境的签证类别,允许外国游客入泰后停留90天,并可在签证到期后申请续签两次,每次90天,也就是最长可待270天。虽然听着很好诱人,但看看办理签证所需要的流程和材料:

不得不感叹申请特殊签证最需要的还是家里有矿。

就向阿伟同学所说,2023年泰国政府不断发布各类政策,试图恢复旅游业。4月才刚刚全面关闭了普吉岛,5月便分发泰国旅游套票,以优惠券的形式降低40%-50%的住宿费用,明确了4000亿泰铢的贷款框架。7月就取消了疫情相关的商业禁令、放开省际旅行与国际旅行,短短几个月便完全解禁。

但不怪泰国政府着急,2023年旅游业产业占据泰国GDP的18%。数据显示,这其中中国游客每年在泰国的消费总额能达到1080亿人民币,平均日消费额为1352元人民币,比欧洲游客平均日消费额880元人民币高出53%。按照原本的发展态势,2023年预计突破20%,疫情按下暂停键后,泰国的旅游总收入预计损失110亿人民币以上,餐饮、购物、航空运输等各行各业都受到影响,尤其是和旅游业息息相关的景区、餐饮、购物和酒店损失最惨重。

同在泰国从事旅游行业的大平与阿伟不同,大平的家人已经定居泰国无法再回国发展。他回忆,最早因为朋友多就租了度假村,连续带几个朋友玩便成了地接,慢慢摸索创立了自己的旅行社,接待越来越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旅行社团队,最后在这一行业根深蒂固。疫情原因,目前大平已经放弃了度假村,赔偿了部分房租费用后改行做了电商。“大部分来泰的华人没什么可做,只能做旅游,并且在泰国,旅游是最好做。”大平告诉新旅界LvJieMedia。不只是华人,泰国全国从事旅游业的人就占10%以上,清迈、普吉岛、芭提雅等旅游城市更是全民旅游。虽说电商平台也是朝阳产业之一,但当问到大平,泰国恢复旅游后还会继续做旅游人吗,大平非常坚定的表示一定会。对于泰国当前现状,大平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从各个角度来看,泰国旅游定会恢复甚至是爆发性的反弹,所以也许是投资者抄底的好机会,无论是房产地产都有可能在疫情后收获颇多。

近日,泰国国家旅游局预测2023年整体旅游趋势,提出三个假设:受到新冠疫情严重打击后,第一种是最坏的可能,2023年旅游收入最低为6,757亿泰铢,相对2023年旅游收入最糟糕的可能结果7,425亿泰铢将萎缩9%;相对2023年旅游总收入30,100亿泰铢将萎缩75%。最乐观的假设是,明年旅游收入最高可达15,200亿泰铢,比今年的预估值增长105%。

相比2023年的预测显然缺了一些底气,眼看2023年马上就到了,泰国旅游业能否如泰国旅游局所说重新回到正轨,我们拭目以待。

开放出境旅游后,泰国会在你的目的地列表里么?

泰国去年旅游业损失3448亿!现普吉岛正式开放:迎来首批国际游客

至于赴泰旅游的人数。据业界梳理,过去近10年,赴泰旅游的人数一直在稳定快速增长,2011年,赴泰旅游的国际游客为1909万人,到了2023年,这一数字已超过3900万。值得一提的是,每年赴泰旅游的国际游客中,中国游客都占较大比重,例如2023年有约1100万中国游客造访泰国,给泰国带来约17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174亿元收入。

因此,2023年8月在计划重新开放时,泰国国家旅游局苏梅岛办事处主任还表示,期待中国游客的到来。据悉,苏梅岛与普吉岛“齐名”,每年有约40万中国游客光顾,仅次于欧洲各国游客的总和。

去年旅游业损失3448亿!泰国智库:2023年泰国GDP增长或为1.9%

回归到问题上,重开旅游业对泰国而言意味着经济复苏加快。要知道的是,由于泰国经济长期以来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过度依赖旅游及出口,国内消费驱动严重不足,在去年全球各国需求大幅减少的情况下,该国经济可谓遭受重创。

泰国官方公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泰国GDP萎缩6.1%,创22年以来最低;其中,旅游业损失了500亿美元约合人民币3448亿元,同比大降82%。

在6月初时,泰国智库暹罗商业银行经济中心还下调了泰国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从2%下调至1.9%,原因是旅游业难以重启、出口情况未恢复、国内许多经济活动停止导致消费低迷。该智库还预测,2023年来泰旅游的人数将为40万人左右,与此前预测的150万人差距较大。

尽管机构对泰的经济前景持悲观态度,但泰国政府一直在为经济复苏想尽办法。例如,为了重振旅游业,在“沙盘计划”推出前,政府就推出了“酒店住宿1晚1美元”的计划,覆盖普吉岛7万间酒店房间。而“沙盘计划”的顺利开启,也给了泰国政府提振旅游业的信心。

文|李银苏题|林嘉图|卢文祥审|吕佳敏返回搜狐,查看

活久见!从普吉岛的回归看后疫情时代旅游业的未来

实际上,选择继续运营的酒店,并不会收到多少客人。酒店的朋友告诉搜狐旅游,经常一天只有一两间房,所以自助餐是不会开的,需要客人提前单点;泳池也不会全部开放。

想想偌大一个游泳池只有你一家人的时候,那种感觉也挺瘆人的……

所以说,即便酒店真的是1美元1晚的地板价,游客的“捡漏错峰”体验却未必佳,心酸总是难免的。员工:各谋生路,打开新世界

疫情一年来如此众多歇业、半营业的酒店,员工该怎么办呢?

搜狐旅游了解到,泰国政府2023年起给受疫情影响的人员发放济难保险金,4月开始可以领90天、相当于薪资62%的保险;之后是可以领70%工资收入的保险金。所以对员工来说,基本生活是够的。

有业内分析认为,未来泰国旅游业恢复需要5年的时间。从业员工会做何选择?

普吉是旅游岛,员工大都不是本地人,大部分员工都选择回乡务农、再就创业了。

疫情后,泰国的橡胶等农副产品都在涨价,有人选择回乡务农采橡胶、菠萝蜜,本身他们能领到因酒店停业的政府救济,再加上自己务农的收入;而且回到家乡,不用愁吃住,所以收入方面并没有明显的减少。

还有一些酒店餐厅的员工,他们本身自带厨艺,回家乡做起了糕点餐饮小生意。他们烹饪的蛋糕、饼干、烤鱼、快餐,在家乡很受欢迎。

我们听到最“正能量”的例子,是一家酒店的厨师疫情回到家乡卖烤鱼。她从路边随意搭的小亭子开始做起,一只烤鱼+青菜卖99泰铢相当于20元,后来一个月固定可以卖掉100只。算一算反而比在酒店上班挣的还要多!半年后,她已经有了自己的餐厅,还买了一部新车。她自己也说:“没有这次疫情,真不敢想象自己能当老板!”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留下来,在岛上寻找着各种生存机会:有的开出租,有的卖杂货,还有的做抛售客栈和二手别墅的中介生意……

所以说,疫情为人们关上了一扇门,也为积极肯干、有能量的人打开了另一扇窗。疫情让旅游业遭受了重创,但同时也创造了很多老板。从普吉的回归看旅游业的未来

在通往芭东的路口有一块大牌子,写的是“PatongNeverGiveUp”芭东永不言弃。在这片高度依赖旅游业生存的土地上,人们已经经历过海啸、SARS等旅游意外事件,只是这一次的新冠疫情持续时间更久、更严峻。

在旅游人的记忆中,2002年的SARS是很短暂的,只停滞了几个月的时间,而之后的复苏带来的成长量和收益是之前从未有过的。

因此,坚持——是经历“至暗时刻”的普吉岛、乃至中国和全球每一位旅游从业者的关键词。

其实7月,并不是泰国旅游传统意义上的旺季,此次作为试点的普吉,是泰国政府的试水之举,10月后才是泰国真正的旅游旺季。而泰国其它旅游城市:芭堤雅、清迈等都在关注普吉岛,希望这次普吉的开放不负众望。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经历疫情后的普吉肉眼可见地变美了!

随着海滩游客人数的减少,海龟都开始来这里筑巢,据说发现的龟巢数量,已经创泰国20年来新高。

无论作为旅行者还是旅游从业者,辩证地去看待疫情,大自然得到更好的修复,沙滩、植物和动物都变得漂亮和活跃起来。

我们祝福这个星球上所有美丽的天堂,盼望着后疫情时代游客能早日安全、顺畅出行,期待未来有更美好的观光环境和纯粹的旅行体验。返回搜狐,查看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