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文旅融合: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规划” ——旅游所主场月学术沙龙 北京旅游规划图

“文旅融合:颐和园世界文化遗产的旅游规划” ——旅游所主场月学术沙龙

01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

张晓光总首先就三山五园地区整体保护规划,对颐和园地区发展背景做了阐释。“三山五园”在历史上是指从康熙朝至乾隆朝陆续在北京西郊一带修建起了一系列皇家行宫苑囿,形成了全盛时期的三山五园格局。现在的“三山五园”指的是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颐和园、圆明园、畅春园。

规划从问题出发,总结了三山五园地区面临的六方面现实问题:历史格局体系不完善、生态功能有退化现象、景观风貌特征正消失、外来人口倒挂仍存在、服务保障水平待提升、多种类交通叠加干扰。

现状问题为何长期难以有效解决?规划认为,三山五园地区发展需要达成价值观的共同目标和广泛共识,从区域的核心价值、区域的根本特征出发,确定区域的整体定位。通过文化价值、生态价值、政治价值、社会价值的综合分析,规划认为,三山五园地区的历史文化价值完全可以与北京老城区比肩。

规划提出保护、体验、融合三大策略,从价值保护、价值体验、价值融合三个方面入手,推动三山五园打造海淀龙头,围绕“国家历史文化传承的典范地区,国际交往活动的重要载体”功能定位,依托三山五园地区优异的本底资源禀赋,塑造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生态环境与国家形象相得益彰,集中体现首都四大核心功能的重要地区。

本次三山五园规划,依托多年的研究积淀和系统的文化脉络梳理,是第一次将三山五园作为一个整体开展的深度系统全面规划,具备重大的意义。专家们进一步针对三山五园大景区如何实现、颐和园入口节点在三山五园中的定位展开了深入讨论。

赵晓燕,颐和园管理处研究室主任

赵晓燕主任从颐和园园林植物历史变迁、园林植物营造的景观意境、颐和园常见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及习性三个方面,针对颐和园园林植物做了系统的分析介绍。

2.1颐和园园林植物历史变迁

颐和园自元代修白浮翁山河伊始,共经历了四个阶段:元明天然山水时期、清清漪园时期(1750--1888年)、清颐和园时期(1888--1928年)、现代颐和园公园时期(1928年后,公开开放期)。

2.2颐和园园林植物在景观意境营造中的作用

赵主任指出,颐和园延续了历代皇家园林“一池三山”的传统格局。一池三山指的是神话中东海有瀛洲、方丈、蓬莱三座仙山,是神仙居住之地。

为了打造“神仙居住之地”,颐和园的植物配置通过五种手法,提升了造园水平:分隔、联系空间、装点、衬托景物、隐蔽、遮挡背景、幽辟、开敞景观、独立、组合配置。

2.3颐和园常见园林植物的文化内涵及习性

清代内工则例记载有70余种花、木名称,其中松、竹、柳、荷是主要的园林植物,此外,银杏、玉兰、梧桐、胡桃、山楂、黄栌、牡丹、梅花、桂花、芍药等在颐和园均有种植。另外,据历史文献记载,一些南方花卉如棕榈、苏铁、夹竹桃等也有盆栽。不同的植物营造了不同的环境气氛,例如柏树营造庄严肃穆、清幽的气氛,楸树象征权贵,牡丹寓意荣华富贵、国色天香,芍药意为爱情之花。赵主任对颐和园的各类植物的文化内涵和习性做了系统阐述。

专家们进而就现代园林设计和传统园林设计的区别、传统园林在空间和种类上如何体现皇家园林的磅礴大气展开讨论。

03颐和园旅游总体规划

潘运伟,旅游所文旅室主任工

旅游所文旅室主任工潘运伟从目标定位、遗产活化、疏堵分流三个方面,和大家分享了颐和园旅游总体规划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

3.1目标定位:寻找新时代颐和园的发展坐标

规划通过对历史和时代的分析,确定了颐和园的目标定位。通过对颐和园在历朝历代历史文化的梳理,整合出颐和园从离宫御苑到政务中心、再到公园景区、世界遗产的身份变迁历程。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背景下,颐和园面临文化自信、优质旅游、四个中心建设、三山五园规划四个方面的时代要求。在历史发展和时代需求下,规划确定了颐和园世界遗产保护典范、中外文化交往窗口、国家优质旅游标杆三大核心定位。

3.2遗产活化:让古典园林文化生动鲜活起来

作为世界文化遗产,颐和园在遗产的活化利用方面面临重重困难。规划对颐和园特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对国际优秀案例进行对标借鉴的基础上,提出了时空拓主题、观景通视廊、文化深体验、遗产融生活四大遗产活化利用方式。

3.3疏堵分流:让游客舒心让世界遗产有尊严

目前,颐和园面临游客量超载、短时超容量等时空分布不合理的现实问题。

针对这些问题,规划提出了四大疏堵分流策略,并提出了“一核两轴多节点双环四区颂颐和”的空间结构。

04颐和园客流大数据分析

常雪松,旅游所项目经理

以往的园林规划主要依赖发放问卷等传统方法收集游客数据,存在样本量有限、成本高、耗时长等问题。旅游所项目经理常雪松介绍了本次规划如何利用大数据方法,实现了园林规划数据处理的创新实践。本次规划选取了14种数据来源,涉及POI、LBS、UGC、OD、GPS、手机信令等多种类型数据,使用了空间分析、语义分析、情感分析等多种数据分析方法。在此数据基础上,通过对供给、需求的分析,进一步通过对波士顿矩阵四个维度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4.1游线组织与游客轨迹分析

通过对涵盖了携程、马蜂窝、去哪儿、同程、穷游、猫途鹰等5000余篇约300万字全网游记的抓取,并进行了轨迹密度分析、关联力分析、轨迹聚类分析,得出游客的园内轨迹分布和园外到访其他景区的情况。

4.2需求挖掘与满意度分析

通过对游记的语义分析以及各专项的语义分析、满意度分析,深度分析了游客需求特征。

结合大众点评、百度地图API,对餐饮、公共服务各类设施服务进行分析,提出颐和园旅游服务存在的问题。

4.4文创商品在线销售分析

通过对淘宝平台上颐和园文创商品的大数据抓取,深度分析了颐和园文创商品存在的问题,并深度挖掘国内文创商品大IP故宫文创,指出了颐和园文创商品发展的方向。

最后,通过波士顿矩阵方法,对颐和园发展提出打造真正意义上的“智慧颐和园”的建议。

分享过程中,大家针对园外交通、手机信令数据的应用、如何协调游客市民需求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会议最后,王彬汕所长进行了总结。颐和园在历史上皇家园林的功能,与现代需要服务人民的需求,从根本存在较大冲突。在这种角度下,如何找到文化遗产活化的合适路径,仍然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文化遗产的利用要按照本身的机理,不能植入过量的功能。同时我们从除了要回顾历史,也要看到未来,三山五园历史上是皇家园林、古典山水的典范,现在是和旧城同等高度的文化区域,被赋予了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