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导致12岁女孩自杀的死亡游戏Momo,真相究竟是什么 在北京做导游的四川女孩是谁

导致12岁女孩自杀的死亡游戏Momo,真相究竟是什么

几天前,一个关于“新蓝鲸死亡游戏″Momo″席卷全球有12岁女孩自杀”的新闻,在微博、各自媒体上迅速发酵,甚至连网警都出来发表微博文章,警醒小朋友们千万不要受此游戏蛊惑。

这些文章和新闻里如出一辙,而网警的文章又最为详细:Momo是一个类似曾经引起巨大轰动的“蓝鲸”一般的自杀游戏,它会突然从屏幕里跳出来,挑衅你参加一项挑战。目前已有一名12岁女孩死亡,警方认为与这个游戏有关。

而大家也确实纷纷表示不会参与,因为对于这个叫Momo的游戏,大家第一反应不是别的,是这玩意儿看起来实在太吓人了,看了完全没有参与的胆量。

所以说这人不懂游戏设计。游戏一开场就设立这么高的门槛,那还玩个屁。

这个叫做Momo的东西究竟是何方神圣?

其实这张脸取自日本艺术家MidoriHayashi的作品鸟女雕像,该作品2023年在日本东京银座香草画廊(VanillaGallery)一次另类展览上展出,当时在展子上还挺热门。

其实也不是很丑,只要我们稍加滤镜,一切都可以很卡哇伊!

而它的原型,则是中国和日本古代传说中的“姑获鸟”。这种鬼怪是死去的孕妇化身,脱下羽毛成人,穿上羽毛成鸟,专门祸害小孩子。跟教唆孩子自杀的背景,倒确实非常相称。

然而这形象分明就是猫头鹰吧……

那么这样一个东西如何去教唆小朋友们?按照现有的说法,是通过

WhatsApp上的号码,让别人去主动添加它,然后它会发回一些暴力威胁信息,教唆你去做一些可怕的挑战,甚至泄露个人资料。

但这也太奇怪了……首先,死亡游戏的话,发起人这么不主动,等着别人送上门来,以为自己是千里飘香吗?

更奇怪的是,所谓的挑战,没有具体内容。而报道里称小女孩被要求上传一些视频到网上,这也是挑战之一,却没有说更具体的挑战是哪些。

这完全不合理。报道一直把Momo比作“蓝鲸”,但是蓝鲸有受害者图片,有受害者自残拍照的证据:

当时国内蓝鲸爆发的时候也有各种群留下的证据。

而且蓝鲸死亡游戏,可是被百度爱心劝阻的。最后蓝鲸的发起人也确实被抓捕了。

蓝鲸当时有个非常明显的特征:有详细的任务列表。50个任务交代的清清楚楚。

我还在外网查询了相关讯息,翻译过来基本是一致的。

相比较之下,Momo的所谓教唆自杀非常空洞,只有寥寥一些文字报道,所谓的聊天页面,网上传来传去都只有那么几张模糊的图片,根本看不太清里面的字,很多还是西班牙语,大部分人都不太懂。

这让我非常疑惑,这玩意儿……是真的吗?

为了解开心中的疑惑,我打开了狗哥。接下来的事情,让我吃了一惊。

根据狗哥搜索指数我们可以看到,Momo是在七月热起来的,到八月的时候,其实已经略有下降,随后又有所上升。也就是说事情是在七月热起来的,八月又升了一下。国内的媒体看来是八月的二次升温才结伴报道。

那么,我们就找一找七月发生了什么,尤其是12岁小女孩的自杀事件。

然而当我属于Momo进行查询的时候,出来的竟然是!

咳,这小瑟交还挺出名呢……

后来搜了半天,大部分的结果跟12岁小女孩毫无关联。照理说,如果这是真的,这件事情应该引起恐慌,在Momo关键词里应该占据高热度才对。

难道说,这又是一条谣言?

于是我使用suicide,12yearold等关键词进行了搜索。结果出现了。

这篇报道是我们所找到的最早一篇,正是国内报道中提到的阿根廷事故发生地,其当地小报。所谓12岁女孩受Momo影响自杀,这个小报便是源头。

但这篇报道里,也只是写了疑似女孩受到教唆,而一名18岁男孩跟事件有关,警方在追捕。警方目前在调查,她是不是受了Momo的影响。

更有意思的是,报道里写了,“起源于日本的”死亡游戏。

然而,如果你在Momo的搜索里加上日本的关键词,那么你屁都搜不着。

从这里再往前翻的时候,便根本找不到任何,所谓的Momo有教唆杀人的组织活动。

恐怕,这根本是个扯淡怪谈?

于是我和老学究同事并肩作战,一起查找资料。看看还有没有什么更早的关于Momo的线索,最后找到了时间上最早的,7月11日的一篇报道:

通篇西班牙语,只能狗哥翻译了一下。很难懂,但是能看个大概。不过有一些关键的地方被翻译出来了。我们能明显感觉到,文章对于Momo的态度,是“都市传说”,并非真实教唆杀人事件。

而所提到的凌晨3点打电话给它,不照做的话,也并不是通过现实威胁,而是“会收到可怕的诅咒”,妥妥的都市怪谈。

还有没有其他的报道呢?我又找到了一篇西语报道,图片很多,极为详细。

结果报道的是什么呢?是当初猎奇展览的那个展子,还有……拉面。

仔细想想,时间越往后推移,似乎报道的走向就越从都市传说向真实事件推移……也就接近我们现在看到的样子。

那么,有没有一个最确切的东西,能让我们看一看这一切的源头在哪儿呢?

万恶之源,就在这里:https://www.youtube.com/watch?v=1puPfOpa2K8

这是7月11号,一名西班牙语YouTube大博主所发的视频,在视频里讲了Momo这么一个都市怪谈。

注意,是都市怪谈,并不是真实教唆杀人事件,也就是所谓诅咒一类超自然的东西。

他同时还放出了的那些所谓“凌晨3点打电话”、“发短信会回复恐怖图片”的WhatsApp号码。

这个视频的量高达一千多万,标题就叫Momo,仅此一家,别无分店。所以Momo的名字怎么来的,大家也恍然大悟了吧。

如果你点开他的频道,会发现他有专门的栏目,就是都市怪谈方面,所以,Momo的性质,也已经不能更清楚了。

说起来视频还挺搞笑,里面说Momo有一个号码归属是日本,然后里面还有这么一句自我介绍:

L……这不是死亡笔记台词么。为什么你一个连夜神月都不放过的人……现在居然变性了?

他还展示了一些和Momo进行通信的聊天内容,表示Momo发了很多恐怖暴力的图片在聊天里,因为尺度大所以打码。

可是……打码打成这样,谁知道你原来的图片是什么呢?

所以Momo的真相,到此已经完全清楚了。这也不是什么起源于日本,而是西班牙语区自娱自乐的都市传说,后来火了而已。

不过正因为他放的这个视频,导致了后来的大规模娱乐主播挑战恶作剧。

其中就有这么一个傻缺老哥。这个傻缺老哥最厉害的地方在于,他能让都市传说里那些虚假的成分看起来很真。

他也玩了这个挑战,第一次他去打电话,但是没有接通……

第二次他就很强了,不仅电话接通了,还能跟他视频通话,对面的Momo是个嗓音低沉的可怕男子,让他用刀去割自己的脖子。

静止不动的就够恶心了,你还来个动态的……

其实也不是多吓人,跟“王尼玛”差不多。

在已经被证实Momo其实是一个雕像的情况下,这位老哥视频中的Momo居然动了起来并且可以说话,这显然是博主自己利用特效所制作的恶作剧。

没错,这个老哥也有一个自己的都市怪谈栏目,叫“凌晨三点挑战”

三点挑战系列……又是专门做都市怪谈挑战,这样说来,之前所谓的Momo挑战里的凌晨三点打电话,恐怕连一点个性都没有,只是都市传说的通常做法吧?

事实上,大家也确实都知道是玩笑。在老哥的视频评论下,有人问这是真的吗?结果是所有人都整齐地回复:No。偶尔还有特别皮的:“当然是真的,千真万确的……狗屎”。

还有的傻缺网友问的就更搞笑了,Momo是个妹子,为什么听声音是个莽夫呢?

——那是不是说Momo要是萝莉音,你就有一个大胆的想法了?

还有老哥直接就爆了:“我真是惊了个狗子的,到底多少人认为这是真的,脑子放放水啊辣鸡们”

大家都知道这是假的,都知道!这是8月2号的视频,Youtube上有75万次观看,够多的了。

而同样8月2号,我们这边放的消息,清一色是如临大敌。

现在真相大白了。Momo,是刚刚被造出来不到一个月的都市鬼怪传说,日本完全没人玩,只是西班牙语圈子比较流行的恶作剧。

4月20日晚,由国家旅游局与共青团中央等部门共同主办的第三届全国导游大赛总决赛暨颁奖典礼在北京举行。在演播大厅内,闪亮的灯光照射在卫美佑身上。

为期一个月的比赛,卫美佑从来自全国各地的60多名导游精英中脱颖而出,以最高得分一举夺得大赛金奖,同时还获得此次比赛最佳服务奖,这也是四川导游界的一次突破。

接下来,晚妹就带你走进这个广元妹↓

昨日,记者通过电话采访到卫美佑。电话中,这位1991年出生的女孩说话言辞流利,声音清脆嘹亮,谦逊的同时没有一丝拘谨。

卫美佑是四川广元人,高中就读于广元中学,2010毕业后考入成都职业技术学院导游专业。“我喜欢旅游,从小梦想去北京和伦敦,看天安门和哈利波特。”

她的导游生涯开始于成都,成都所有的景点她几乎都带过团。卫美佑目前主要在带出境团,往返于中东、非洲等地区。

卫美佑说,她非常喜欢自己的职业,当导游让她受益良多,打开眼界并和世界各国的游客成为朋友。“这些年,自己的语言能力、协调能力、情商智商,都有蛮大的提高。”

她几乎天天靠喝咖啡提神

当20日晚的比赛结束后,卫美佑终于松了一口气。回到宾馆,她终于美美地睡了一觉。“比赛的每一天都靠喝咖啡提神。”卫美佑说,这30来天她和其他参赛选手辗转安徽、山东、北京等各地的景区,步履不停。

“比赛的时候,主办方会实时考察选手,并派上一些神秘游客,设置一些突发关卡。”比赛中,她就“遭遇”了主办方安排的司机迟到、游客物品丢失等突发状况,但每一次她都处理得干净利落。

“在泰山的时候,一位‘神秘游客’突然丢失了自己的包,里面装有极为重要的物品。我一边安抚游客,一边联系景区寻找失物,因为耽误时间还要争取其他游客的理解。好在最终找回失物,顺利通关。”

除了一些基础的导游技能外,卫美佑还必须掌握

北京一导游热射病去世 同事:带的是研学团,感觉不舒服后坚持把学生带上大巴车

原标题:北京一导游热射病去世同事:带的是研学团,感觉不舒服后坚持把学生带上大巴车

北京市气象局7月2日中午12点20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天12时,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气温35-36℃,其中南郊观象台气温36.3℃,高温黄色预警持续中。

据北京新闻广播报道,也就是在这个中午,49岁的导游“龚哥”在带领一个研学团从颐和园结束行程后晕倒在了大巴车内,送医后抢救无效去世。医院证明显示,“龚哥”是因为热射病去世的。

7月3日,“龚哥”的同事告诉红星新闻记者,49岁的“龚哥”原本在带领研学团进入颐和园一小时后就已经感觉到有一些不舒服,但是他依旧坚持把团队的学生带上了园外的大巴车。目前,“龚哥”的同事还在和旅行社沟通“龚哥”善后事宜。

49岁导游35度高温下带研学团游览近两小时

“龚哥”是龚先生的老同事、老朋友们对他的习惯性称呼。

7月3日下午,“龚哥”的老同事刘先生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龚哥”今年49岁,从事导游工作已经有20多年了,之前一直在做欧洲国家的出境游带队导游工作,疫情期间他转接国内团,因为资历比较老,同事和朋友们都会喊他“龚哥”。

“我是2日下午接到朋友的电话,说龚哥去世了的。”刘先生说,等他赶到收治抢救“龚哥”的航天中心医院时,“龚哥”已经被医生宣布死亡,死亡原因上写的是“热射病”。

7月2日因热射病去世的导游“龚哥”生前工作照图片来源:受访者提供

刘先生事后了解到,7月2日上午10点左右,“龚哥”带领了一个学生研学团进入颐和园景区进行游览,中午12点左右从颐和园内出来,返回到大巴车上去饭店吃饭,在大巴车上时,“龚哥”就已经不太说话,到了饭店后,大巴车司机发现“龚哥”状态非常不好,已经昏了过去,便拨打120急救电话,送医之后“龚哥”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

“后来听团里的学生老师讲,在颐和园内讲解了一个多小时后,龚哥就有一点不太舒服的感觉,说的话也不太多了,但是他还是坚持把学生送到了大巴车上。”“龚哥”的另一位前同事刘女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说。

而据北京气象台7月2日发布的监测数据显示,当天中午12点左右,北京市大部分地区气温在35至36℃。

7月3日,刘女士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49岁的“龚哥”是独生子,一直没有结婚,生前是一个特别开朗和热心的人,“龚哥”去世后,是他生前的朋友在帮忙料理后事。

“龚哥的父亲今年80岁了,平时一个人生活,龚哥的母亲几年前患上了阿尔茨海默病,现在在养老院。”刘女士说,“平时去养老院看母亲时,都是龚哥开车拉着父亲一起去,我们今天去龚哥家,龚哥的父亲还说,以后儿子不在了,都不知道该怎么去养老院看望老伴儿,听得我们很难受。”

刘先生称,“龚哥”做导游有20多年了,之前主要带境外游团队,一年的收入在几十万元,还算比较宽裕。刘先生表示,疫情缓解后,“龚哥”就开始带国内游的团队,尤其是一些研学的团。

刘女士说,“龚哥”生前身体比较好,以前出境游的时候连着坐十几个小时的飞机,落地后又要带队、帮忙办手续都没有问题。也没听说他最近身体有什么不适,或者说去医院或者住院什么的。

如符合标准可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刘先生和刘女士告诉红星新闻记者,“龚哥”去世后,其所在的旅行社曾来到“龚哥”家里进行看望和沟通,但是后续事情该如何处理,还有待进一步的协商,“现在就是希望龚哥的父母未来生活能得到一定保障,毕竟龚哥也是在工作岗位上去世的。”

7月3日,红星新闻记者致电“龚哥”所在旅行社,一位工作人员表示,后续他们将积极跟进处理此事。

据北京日报7月3日报道,北京市应急局近期会同北京市相关单位对2023年7月份北京地区自然灾害风险形势进行分析后判断,7月份本市将进入自然灾害高发期,其中,极端高温热浪灾害风险不容忽视,“广大市民请关注高温预警,尽量避开正午时段外出,缩短户外停留时间,做好防晒保护。户外工作者可以提前服用防暑药物,注意劳逸结合,及时补充能量、水分;当出现头晕、乏力等轻微中暑症状,应立即离开高温作业环境,到阴凉通风处休息。”

刘女士说,虽然最近北京天气炎热,但是作为导游来说,大多数时候都不太敢停下手里的工作。“旅游是分淡旺季的,现在是暑期,对旅游来说就是旺季,旅行社给你安排团队,你是可以不接,但是导游和旅行社之间的关系挺微妙的,你一次两次不接可以,但是次数多了,到了淡季的时候旅行社可能就不给你派团,不派团就等于没有收入,所以大多数人都不太愿意拒绝旅行社的派团要求。”

刘女士还对红星新闻记者表示,现在由于很多景区是需要提前预约门票的,而一般像故宫、国家博物馆、军事博物馆等热门景点游客的数量是超过景点的放票数量的,这也就需要导游去提前订票。“很多景点的放票时间经常变动,有时候是中午,有时候又是半夜,几乎可以说现在导游工作都是24小时待命的。”

对于此事,河南泽槿律师事务所主任付建认为,导游因热射病去世,首先要做工伤认定,如果符合工伤认定标准,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到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职工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抢救无效死亡的,视同为工伤。

“尽管导游已经感觉不适,但为了履行管理团队职责,坚持把手中的工作完成,说明导游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并没有意识到个人的身体状况,而且热射病属于严重中暑,具有突发性,也是造成导游去世的主要原因。”付建说,导游与旅行社双方之间存在事实上的劳动关系,旅行社有义务为员工缴纳社会保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应当参加工伤保险而未参加工伤保险的用人单位职工发生工伤的,由该用人单位按照本条例规定的工伤保险待遇项目和标准支付费用。

近期,北京经历持续高温,曾创下连续3天最高温度突破40度的历史纪录,而北京的旅游市场也随着暑期到来急剧升温,提醒广大游客及户外工作者注意防暑降温。

国家气候中心介绍,今年以来,我国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全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具有出现时间早、影响范围广、极端性显著等特征。其中,6月华北、黄淮高温现象最为突出,北京高温日数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北、天津为次多。京津冀和新疆4省区、市6月平均气温均为历史同期最高。

今年以来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与常年同期相比,华北东部、华东北部、华南西部、西南地区南部及新疆南部、内蒙古西部等地偏多5~10天,局部地区偏多10天以上。

1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历年变化1961-2023年

2023年1月1日至6月30日全国高温日数距平分布图

今年以来,我国共发生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分别是5月28日至6月5日,6月6-12日,6月14-17日和6月21-30日。全国有301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事件标准,云南巧家44.4℃和元谋43℃、北京汤河口41.8℃、河北廊坊41.6℃等110站日最高气温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其中5月28日至6月5日,我国出现今年首次区域性高温过程,比常年偏早16天,主要影响上海、云南、四川、安徽、广东等15个省区、市。

6月以来截至6月30日,华北地区京津冀鲁豫,下同高温日数9.8天,较常年同期4.6天偏多5.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第4多。北京高温日数13.2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河北12.2天和天津10.2天为次多,山东7.7天为第五多。

6月14-17日和6月21-30日两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主要影响华北地区。6月14-17日,华北地区有44个国家站最高气温达到或超过40℃,35℃及以上高温覆盖面积达37.1万平方公里,其中40℃以上1.7万平方公里,影响人口超过2亿人。

6月21-30日,我国出现今年第4次区域性高温过程,为今年以来最强。华北地区高温极端性强,北京汤河口41.8℃、天津大港41.8℃等22个站达到或突破历史极值,有124个国家站超过40℃。22-24日,北京南郊观象台连续三天气温达到或超过40℃,城区高温时长超过40小时,22日南郊观象台最高气温达41.1℃。

近10年来2023-2023年,华北地区共发生10次区域高温过程。除了2023年和2023年外,近10年每年6月华北地区都有高温过程发生,但连续多次高温反复出现,实属历史之罕见。从多个指标综合来看,今年6月21-30日高温过程综合强度为今年以来最强,极端性也是近10年来6月最强。

中央气象台预计,7月上旬华北东部和黄淮北部等地仍多高温天气。其中:1-2日,华北、黄淮、汾渭平原等地有明显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可达40℃。5-8日,华北、黄淮等地还将出现一次持续高温过程。此外,6-9日,江南东部、华南东部有高温天气。

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盛夏7-8月,我国华北、华中中部和南部、西南地区东北部等地气温较常年同期偏高1~2℃,还将出现阶段性高温过程。

据央视新闻,近日,北方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部分地区最高气温超过40℃。国家疾控局此前发布的高温热浪公众健康防护指南指出,儿童、孕妇、老年人等敏感人群,慢性基础性疾病患者和户外作业人员是高温热浪健康防护的重点人群,建议加强自身健康防护。

中暑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中症中暑和重症中暑4个阶段。先兆中暑主要表现为头晕、乏力、大汗、口渴、注意力不集中。进入轻症中暑阶段,会出现体温升高、发热等症状,如此时不加干预,体温将持续升高,可达40℃至42℃的高热,并伴有四肢抽搐、意识障碍,则进入了中症中暑、重症中暑阶段。最严重的中暑是重症中暑,即热射病,通常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廖琨:轻度的中暑一般发烧38℃以上,看着脸特别红,但手脚特别凉,再严重点可能会出现血压下降,这时候脸就不是红了,可能就变得比较苍白了,心跳加快。重的就出现抽风、意识不清,各脏器的衰竭。

一旦发生中暑情况,专家建议要将患者转移到阴凉通风处,进行物理降温,出现危险症状及时就医。

中暑后,应立即远离高温环境,但不宜迅速转移到温度过低的空调房内,适宜的温度为22~25℃。要迅速用凉毛巾擦拭患者四肢皮肤,用冷水擦身时,注意开始时不宜过冷,过冷的水可使皮肤神经末梢因突然受到冷刺激后,造成血管收缩而不易于散热,且过于寒冷的刺激还可能导致患者虚脱。如果患者神志清楚,辅助患者多饮水来补水,最好是含有盐分的饮品。一旦患者出现意识障碍、昏迷、呼吸循环衰竭等危重症状,应立即拨打120,及时就医。

儿童活动量大、出汗多更容易造成中暑。在高温天气时,应尽量避免儿童在阳光强烈的时间段长时间进行户外活动,出门要做好防晒并及时补充水分。

专家提醒,临床中不少婴幼儿也发生中暑情况,即捂热综合征,大都是家长过度保护的结果。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廖琨:新生儿来说,他可能要裹个包被,所以这种的孩子也特别容易中暑,经常能看到包着来看病,结果来了以后就高烧,孩子还有惊厥等症状。

此外,家长应注意,高温天一定不要把孩子单独留在车中,后果非常危险。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副主任医师廖琨:密闭的环境下特别容易在狭小空间中产生高温,容易引起中暑。

专家提醒,可采用以下方法来预防中暑:

应选择浅色、轻薄、宽松的衣服,以利于汗液蒸发带走热量。

外出尽量避开中午高温时段,如果必须外出,一定要做好防护,如戴遮阳帽、涂抹防晒霜等,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物,如风油精等。

可以随身携带运动饮料或淡盐水,及时补充,还可饮用预防中暑的降温饮品,如山楂汤、绿豆酸梅汤等。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