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天坛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 天坛的参观指南(7篇) 游览天坛的感受

天坛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 天坛的参观指南(7篇)

心得体会是指一种读书、实践后所写的感受性文字。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对于天坛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一

天坛的主要建筑均位于内坛,从南到北排列在一条直线上。全部宫殿、坛基都朝南成圆形,以象征天。整个布局和建筑结构,都具有独特的风格。祈年殿是皇帝祈祷五谷丰登的场所,是一座三重檐的圆形大殿,高38米,直径32.72米,蓝色琉璃瓦顶,全砖木结构,没有大梁长檩,全靠28根木柱和36根枋桷支撑,在建筑的造型上具有高度的艺术价值。

天坛被两重坛墙分隔成内坛和外坛,形似“回”字。两重坛墙的南侧转角皆为直角,北侧转角皆为圆弧形,象征着“天圆地方”。外坛墙周长6553米,原本只在西墙上开辟祈谷坛门和圜丘坛门,1949年后又陆续新建了东门和北门,并把内坛南面的昭亨门改为南门。

天坛的内坛墙周长4152米,辟有六门:祈谷坛有东、北、西三座天门,圜丘坛的南面有泰元、昭亨和广利门。主要建筑都集中在内坛,南有圜丘坛和皇穹宇,北有祈年殿和皇干殿,两部分之间有隔墙相隔,并用一座长360米、宽28米、高2.5米的“丹陛桥”(砖砌甬道)连接圜丘坛和祈谷坛,构成了内坛的南北轴线。

圜丘坛是皇帝举行祭天大礼的地方,始建于嘉靖九年(1530年)。坛平面呈圆形,共分三层,皆设汉白玉栏板。坛面原来使用蓝琉璃砖,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建后,改用坚硬耐久的艾叶青石铺设。每层的栏杆头上都刻有云龙纹,在每一栏杆下又向外伸出一石螭头,用于坛面排水。圜丘坛有外方内圆两重矮墙,象征着天圆地方。圜丘坛的附属建筑有皇穹宇及其配庑、神库、宰牲亭、三库(祭器库、乐器库、棕荐库)等。站在圜丘坛最上层中央的圆石上面虽小声说话,却显得十分洪亮。因此每当皇帝在这里祭天,其洪亮声音,就如同上天神谕一般,加上祭礼时那庄严的气氛,更具神秘效果。这是因为坛面光滑,声波得以快速地向四面八方传播,碰到周围的石栏,反射回来,与原声汇合,则音量加倍。

圜丘坛又称祭天台、拜天台、祭台,是一座露天的三层圆形石坛,为皇帝冬至祭天的地方,始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年),清乾隆十四年(1749年)扩建。坛周长534米,坛高5.2米,分上、中、下三层,各层栏板望柱及台阶数目均用阳数(又称“天数”,即九的倍数),符""之尊。坛面用艾叶青石砌就。坛面除中心石是圆形外,外围各圈均为扇面形,数目也是阳数。每层都有汉白玉栏板望柱,均为9的倍数。顶层中心的圆形石板叫做太阳石或者天心石,站在其上呼喊或敲击,声波会被近旁的栏板反射,形成显着的回音。

古代中国将单数称作阳数,双数称作阴数。在阳数中,数字9是“阳数之极”,表示天体的至高至大,叫作“天数”。古人认为九是阳数之极,表示至高至大,皇帝是天子,也至高至大,所以整个圜丘坛都采用九的倍数来表示天子的权威。圜丘坛的栏板望柱和台阶数等,处处是9或者9的倍数。顶层圆形石板的外层是扇面形石块,共有9层。最内一层有9块石块,而每往外一层就递增9块,中下层亦是如此。三层栏板的数量分别是上屋栏板72块,中层108块,下层180块,合360周天度数。三层坛面的直径总和为45丈,除了是9的倍数外,还暗含“之尊”的寓意。

圜丘坛外有两重围墙,内圆外方,四面各辟棂星门一座。西南角有望灯台三座(南北二座只余遗迹),东南角有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东还有神库、神厨、宰牲亭、祭器库、乐器库和棕建库等附属建筑。

回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围墙。墙高3.72米,厚0.9米,直径61.5米,周长193.2米。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墙头覆着蓝色琉璃瓦。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极其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得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

祈年殿在天坛的北部,也称为祈谷坛,原名大祈殿、大享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是天坛最早的建筑物。乾隆十六年(1751年)修缮后,改名为祈年殿。光绪十五年(1889年)毁于雷火,数年后按原样重建。目前的祈年殿是一座直径32.72米的圆形建筑,鎏金宝顶蓝瓦三重檐攒尖顶,层层收进,总高38米。

祈年殿的殿座就是圆形的祈谷坛,三层6米高,气势巍峨。坛周有矮墙一重,东南角设燔柴炉、瘗坎、燎炉和具服台。坛北有皇干殿,面阔五间,原先放置祖先神牌,后来牌位移至太庙。坛边还有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走牲路和长廊等附属建筑。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是嘉靖年间放置的镇石。

天坛的主体建筑是祈年殿,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xx年)。每年皇帝都在这里举行祭天仪式,祈祷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祈年殿呈圆形,直径32米,祈年殿高38米,是一座有鎏金宝顶的三重檐的圆形大殿,殿檐颜色深蓝,是用蓝色琉璃瓦铺砌的,因为天是蓝色的,以此来象征天。

祈年殿在建筑上出色之处是,祈年殿用28根楠木大柱和36块互相衔接的榜、桷,支撑着三层连体的殿檐。这些大柱有不同的象征意义:中央四柱叫通天柱,代表四季;中层十二根金柱,代表十二个月;外层十二根檐柱,代表十二时辰;中外层相加二十四根代表二十四节气;三层相加二十八根,代表二十八星宿;加柱顶八根童柱,代表三十六天罡;宝顶下雷公柱,代表皇帝一统天下。其附属建筑有皇乾殿、祈年门、神库、神厨、宰牲亭、燔柴炉、瘗坎、具服台、走牲路及72间长廊等。长廊南面的广场上有七星石,石上镂刻山形云纹图案,是明嘉靖时放置的镇石。

神乐署原为天坛五大建筑之一,在圜丘坛西天门外西北,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1420xx年)。神乐署是管理祭天时演奏古乐的机关。明代叫神乐观,当时神乐观的乐舞官、舞生都由道士担任。

而现在的神乐署占地一万平方米,由三进大殿组成。演奏场是刚刚重建的———作为明清时期的最高乐舞学府,神乐署经过两年多修缮向游人开放。在专题展览室里,游人还可以亲自敲打编钟,感受古乐的魅力。凝视殿里,木廊柱下,现代灯光交织辉映,照亮了30位身穿古代华服的乐师———头戴垂绦冠,身穿黑锦衣,肩头、前襟和袖口绣着红黄织锦图案。他们是国内音乐界的古乐演奏家、民乐指挥家、音乐史学家。

雅乐是中华仪式音乐的代表,指皇家宫廷在进行祭祀等仪式时演奏的音乐。乐队的排列是琴瑟在中,笙箫在侧,钟、磬合围三面。雅乐的节奏较为舒缓,乐师一边演奏,一列歌者在旁配合演唱古文歌词。还有不配歌词的琴瑟合奏曲,以及诗经?国风的独唱。六支雅乐结束后,余音绕梁,台下掌声经久不息。一位首次弹奏“瑟”的乐手说,“瑟”之音比古琴清亮,比古筝柔和,百年不闻于世,实在可惜。

南神厨院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位于圜丘东,座北朝南,院门南开,主要建筑有神库、神厨、井亭,是圜丘冬至祭天大典之前制作圜丘坛各种祭品的场所。院门外有走牲道与圜丘东棂星门相连,祭时临时搭设走牲棚以运送祭品。建筑规整庄重,是我国祭祀建筑中仅存的几座神厨之一。

1420xx年,明永乐皇帝朱棣用工十四年与紫禁城同时建成了天坛。这个巨大的祭天神庙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也许和那个时候还保留着一些相似,南城在今天仍是京城中比较后发展的区域。拜后发展之赐,南城鲜有鳞次栉比的高大建筑群用来遮天蔽地,从长安街中心地段往南即使是步行也不需要很久,就可以张望到高撑空中盖笠一样的祈年殿鎏金宝石蓝琉璃顶或是绵亘数公里素朴的灰砖围墙之一隅。

北方的园林不比江南建造的细巧雅致,多是宏大叙事,动辄占地数百公顷。有一种说法,天坛当年的设计者们顾忌天坛是祭天之所,皇帝既然自称是天之子,“老天”的居所自然要大过“天子”,因此天坛的占地面积比故宫要大两倍。大概出于同样的顾忌,天坛的主体建筑都以深蓝琉璃瓦敷顶,不敢僭越使用本属皇家园林专用的明黄色琉璃,而每年度的祭天大典开始前皇帝更要到丹陛桥东侧专设的具服台临时将黄袍换成蓝袍以向上天演示他虔诚的敬畏和顶礼膜拜。这样的祭典在这里延续了数百年,直到上个世纪的1920xx年,史称窃国大盗的袁世凯当上皇帝的时候又声势浩大地操办了一次之后就正式拉上了帷幕。

其实对于把天坛当作自己生活空间向户外延展的市民来说,天坛的华美建筑只是他们在这里活动的一个大背景,更大的吸引力来自这是城区独有的森林公园。明清以来天坛广植松柏,至今已成森然巨林。对于天坛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二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小李。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1920xx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对于天坛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三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认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朋友,在游览期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的请大家直接和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力而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好的游览经历。今天我们的路线安排是自南向北走,沿着南北轴线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东门出去。

现在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20xx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是通称,它实际有两个坛组成,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扇门是北天门,沿着这里进去就是著名的圜丘坛了。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我们现在从皇穹宇的西面出来,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是国家著名的古树之一,树干扭结纠屈,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大家看上面挂着的红色的标志牌,这种标牌的颜色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标志红牌表示一级古树,标志绿牌表示二级古树(100以上国内外稀有的或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所以挂红牌来展现它的价值。

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

沿着丹陛桥继续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对于天坛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四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到天坛公园,很荣幸认识大家,更荣幸为大家导游。我代表**旅行社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我叫郭玉萍,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成为朋友,在游览期间有什么需要帮忙的,或是我们有什么地方做得不够的请大家直接和我们提出来,我们将尽力而为,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有一次美好的游览经历。今天我们的路线安排是自南向北走,沿着南北轴线依次是圜丘,皇穹宇,祈年殿等。然后由东门出去。

现在我先简单给大家介绍一下天坛.

天坛,位于北京城区的东南部,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祈谷的圣地,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大的祭天建筑群,建于明朝永乐四年至十八年(1406~1420),与紫禁城(故宫)同时兴建。耗时14年,距今已有580多年历史。其占地273公顷,比故宫大3.7倍,略小于颐和园。天坛是通称,它实际有两个坛组成,南为圜丘坛,北为祈谷坛。历代封建皇帝对祭天活动都极为重视,每年要两次亲临天坛祭天。第一次是在农历正月十五日,至祈年殿举行祈谷礼,第二次是在冬至,至圜丘坛禀告五谷业已丰收,感谢天帝的保佑之恩。

现在我们面前的这扇门是北天门,沿着这里进去就是著名的圜丘坛了。

此刻在我们眼前的是圜丘坛,俗称祭天台,它建于明嘉靖九年(1530),清乾隆十四年(1749)扩建,是一座四周由白石雕栏围护的三层石造圆台,通高五米,明、清两代,每年冬至日皇帝亲临的祭天礼仪,就在此坛举行。圜丘坛在建筑形式上,有着许多神奇有趣的说法。各项建筑材料的数学计算均极其精确,其中包含"九"的含义与运用深为中外广大游人所赞叹与称奇。

心石,当你站在圆心石上轻声说话时,自己听起来声音很宏大,有共鸣性回音之感。但站在第二、三环以外的人,则无此种感觉。为什么呢?相信大家懂得这是一种声学现象:由于坛面十分光洁平滑,声波传到周围等距离的石栏围板后,能够迅速地被反射回来。说话者根本无法分清它的原音和回音,所以站在圆心石的人听起来,其共鸣性回音就格外响亮。封建统治者则把这种声学现象说成是"上天垂象",是天下万民对于朝廷的无限归心与一致响应。大家不妨站到上面去亲身体验一下。

好,现在我们继续往前走,这座殿宇就是皇穹宇,它距今已有四百多年历史。殿高19.5米,底部直径15.6米。砖木结构,整个殿宇用八根檐柱支撑,顶无横梁,由众多斗拱层层上叠,天花板层层收缩,组成美丽的穹窿圆顶式的藻井。殿内正中的石台宝座,是放置皇天上帝神牌的地方;宝座前左右的石台,是放置皇帝历代祖先牌位之处。殿外的东西配殿,为供奉日月星辰和云雨风雷诸神牌位之所。进到这里后不知道大家有没注意我们周围的这圈围墙?这就是颇负盛名的回音壁。围墙周长193.2米,直径61.5米,墙高3.72米,厚0.9米。它的奇特之处并不是在它的外观上,而是在于同刚才的天心石相似的声学现象。如果两个人分别站在院内东西配殿后的墙下,均面部朝北对墙低声说话,可像打电话一

样互相对话,极其奇妙有趣,这就是回音壁得名的由来。大家有兴趣的就去试试吧。

我们现在从皇穹宇的西面出来,在这里有一株古柏,名为九龙柏,是国家著名的古树之一,树干扭结纠屈,宛如九条盘旋而上的蟠龙,故此得名。大家看上面挂着的红色的标志牌,这种标牌的颜色其实也是有讲究的,标志红牌表示一级古树,标志绿牌表示二级古树100以上国内外稀有的或是具有历史意义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据传这棵古柏生长于建坛之前,已有近千年历史,所以挂红牌来展现它的价值。

我们现在脚下的路叫做丹陛桥,这明明是一条笔直坦荡的大道,为何又称"桥"呢?因为在道路下辟有一个券洞,与上面的大道正好形成立体交叉,故称为桥。这是一条南北走向的石砌台基大道。丹陛桥为天坛内坛的主轴线,起着连接南端圜丘坛和北端祈谷坛两组建筑物的重要作用。桥面中心线的石板道叫"神道",神道左右两侧的条石道,分别叫"御道"和"王道"。天帝神灵走"神道",皇帝走御道,王公大臣走王道。沿着丹陛桥继续向北走,现在在我们左边的是具服台,它位设于丹陛桥北段东侧,为一座凸字形平台。这是皇帝前往祈年殿行祀谷礼时,更换冕服(祭服)的地方。

现在我们眼前的便是祈年殿和祈谷坛,这里是明清两代皇帝孟春祈谷的圣地。祈年殿采用上屋下坛的构造形式,三重

下面我们看到的是皇乾殿,原是平时放置皇天上帝牌位和皇帝祖先牌位的地方,又有祈谷坛寝宫之称。后来,祭祀仪式中所使用的旌旗、仪仗、乐器等物亦存放于此。内藏不少祭祀文物,现按原样陈列,并塑有清代皇帝的祭天蜡像,常年供游人观览。

现在在我们左手边的是七星石位于长廊东南侧的旷地中,共有七大一小石块。但为何称作"七星石"呢?据传说,明永乐帝迁都北京时,想修建一座祭天地的坛庙建筑,但难找到合适的地方。这时,有一晚他梦见天上北斗七星落地于此,谓之天遂人意,为其解了不决之难,从而降旨于此地建造祭坛。据资料记载,七星石为明代嘉靖九年,经人工雕凿后而置于此处的。嘉靖皇帝十分迷信道教,道士对他说,祈年殿东南方太为空旷,这对他的皇位、寿命不利。于是便设七星石在此,以镇压风水。在七星石东北隅还有一块小石头,据说这是清朝统治者为了纪念他们的祖先功德而增置的。其设于七星石的东北方向,用以表示不忘本源之意。

这里是天坛的东门,关于天坛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我为大家在这次游览给予的配合表示感谢,谢谢大家,若是在游览中我有什么做得不够的请大家见谅。希望大家接下来旅途愉快,再见。对于天坛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五

大家好,面前的建筑叫做天坛,而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建于明嘉靖九年,起初叫做泰神殿,到了十七年,改名为现在的皇穹宇,它的作用就是在平日存放圜丘坛祭祀主神的地方,所以这里也叫圜丘坛寝宫。殿内正面的圆形石台上安放的就是皇天上帝的神牌,而前边两侧的四个方形石台上安放的则是八位祖先神主,还有东西配殿用来存放从祀神位。而皇穹宇三个字也分别代表了至高无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显示出它的神圣和至尊。

也许您刚才就已经注意到了,天坛有非常多的柏树,不错,它就好像北京一个天然的氧吧。而在这许多古柏当中,有一株500余岁的桧柏,就是回音壁西墙外的这棵九龙柏。它的树干纹理非常的奇特,布满了沟壑,而且旋转扭曲,好像9条蟠龙缠绕嬉戏,所以叫它九龙柏真是一点也不过分。

在游览过了圜丘坛和皇穹宇之后,我们就即将走进祈谷坛了,而现在我们脚下连接两个祭坛的就是丹陛桥,也叫做海墁大道,而它也是皇帝登上祈谷坛的唯一通道,长360米,桥面上分为三条道,中间的是神道,东边是御道,西边的就是王道。而它作为通道为什么又要称为桥呢?这有两种说法,一种是说路面南低北高,步步高升,好像与天相连接的桥;而另一种就是说路面下边建有进牲门,类似立交桥,所以称之为桥。说到进牲门,就是在祭祀前,牛羊都要通过桥下的一个券门被赶到500米外的宰牲亭宰杀,制成供品,所以这个通道也被叫做鬼门关,因为一进去就有死无生了。

好,回到正题,现在呈现在您面前的就是祈谷坛的完整建筑群。前面的这个石台是具服台,在每年孟春祈谷祭祀之前,皇帝照例还是要来到这里搭建幄次,盥洗更衣,所以这里还有小金殿之称。

和每年的祭天一样,这里是用来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当天,有乐队在殿外月台上奏乐,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诚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礼,祈祷上苍,然后把供品送到祈年门外东边的燔柴炉和燎炉焚烧,送上天宫。祈谷礼节和祭天的差不多。

到这里,祈年殿也差不多讲完了,而它还有一个附属建筑,作用和皇穹宇差不多,也是存放祈谷坛祭祀神主的地方,就是祈年殿北侧的皇乾殿。

暂且不管他们怎么定论了。今天的观光游览就要结束了,在天坛的这段时光希望能成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恒记忆。同时也请您把天坛的祝福带给您的家人朋友。对于天坛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六

大家好,我是你们的导游,曹宇翔。

下面我要给大家讲讲天坛的传说,现在大家抬头看一下这就是美丽的天坛,从远出看是个八角形宝塔。知

天坛是王屋的主峰,高峰耸寺深古纵横,一峰突起,万峰臣伏,唯我独尊,从南向北看中间高,两边低,好似屋顶像王者之屋,称王屋山。天坛原名叫琼林台,因皇帝在山顶设坛祭天,后人为了纪念,该为天坛。为了纪念皇帝老师华盖对皇帝指点,把天坛峰前的山叫华盖峰。

我们走过天坛,又来到了道望景寺,这里可以这人观赏天坛的风景。

天坛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明保护单位。于北京正阳门,东南方自,为明清两朝皇帝祭天,求雨和祈,专寿年专用祭坛,是世界上现在规模最大,最完美的古代祭天建筑群。总面积273平方米年作为公园正式对外开放。

坛为三层圆形石台,坛区占地20万余平方米。因此;明清时期北京的天坛与历朝代郊坛有一脉相承的渊源。

天地坛遂改称为天坛。消沿明制,天坛一称沿用至今。从乾隆八年1743年起,对天坛建筑进行了多次修理属,天坛终于形成了南北两坛,规制严谨的盛郎风貌。

天坛到处有美丽的风景,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细细游赏。对于天坛游览心得体会和方法七

大家好!欢迎大家来北京天坛!

北京天坛,在原北京外城的东南部。位于故宫正南偏东的城南,正阳门外东侧。始建于明朝永乐十八年。是中国古代明、清两朝历代皇帝祭天之地。总面积为273公顷。天坛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认为“世界文化遗产”。

走完了祈年殿,现在我们来到了回音壁。北京天坛的回音壁是中国迄今保存较完好的具有回音效果的古代建筑,回音其实是声音反射作用的结果。中国各地某些半圆形拱门、拱桥、英国伦敦圣保罗教堂等都是声学与建筑学结合的产物。怎样?是不是很有趣?现在我们一起走进来看一看吧!游客们,你们知道怎么使用回音壁吗?其实,回音壁有回音的效果。如果一个人站在东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而另一个人站在西配殿的墙下面朝北墙轻声说话,两个人把耳朵靠近墙,即可清楚地听见远在另一端的对方的声音,而且说话的声音回音悠长。现在让大家自由参观20分钟,然后集合,请大家注意以下事项:

20分钟已经到了,现在请您自做安排游玩,谢谢!

游天坛公园感受 游天坛公园作文

【www.520zuowens.com-字数作文】

天坛位于北京城南端,是明、清两代皇帝祭天和祈求丰年的地方。天坛东西长1700米,南北宽1600米,总面积为273万平方米。天坛面积辽阔,相当于紫禁城四倍。今天,我满怀好奇心,在爸爸妈妈的带领下,游览了驰名中外的天坛公园。

一进大门,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两旁高大挺拔、葱郁茂盛的古柏,据统计,天坛仅古柏就有4000株。这些树冠相接的古柏,为平坦的小道投下了斑斑点点的树阴。我们沿着小道一直向前走,这时,一块指示牌出现在我们面前,上面写着“回音壁”,下面还画了一个向右的箭头。

我们顺着箭头的方向走去,果然一个高大的建筑出现在我们面前。哦!这就是回音壁。其实回音壁原名叫做皇穹宇,是在乾隆年间发现的。一天,两个太监在墙角谈话,其中一个太监说:“咱们的谈话可千万别让皇上知道。”结果他们的这番谈话被乾隆听得清清楚楚,乾隆感到很奇怪:我看不到这两个太监,可他们在墙角的谈话,我却听得清清楚楚。后来经科学家发现,皇穹宇的墙壁是用磨砖对缝砌成的,围墙的弧度十分规则,墙面其极光滑整齐,对声波的折射是十分规则的。只要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配殿后,贴墙而立,一个人靠墙向北说话,声波就会沿着墙壁连续折射前进,传到一、二百米的另一端,无论说话声音多小,也可以使对方听的清清楚楚,而且声音悠长,堪称奇趣,给人造

-1-{游天坛公园感受}.

成一种“天人感应”的神秘气氛。所以称之为“回音壁”。只可惜因为当时人太多,我们没有亲身感受到“回音壁”的神奇。

天坛公园很美丽,古代劳动人民更伟大,希望大家有时间都去参观一下吧!

第二篇:游天坛公园{游天坛公园感受}.

五﹙3﹚班陶雨欣提起天坛公园,大家都很熟悉。有人跟我说过:“天坛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至今已经有580多年的历史了!天坛占地面积又273公顷呢!”所以我也很想去看一看。

今天是阳光明媚的一天,我们来到了宏伟壮丽的天坛公园。进了公园大门,第一让我感觉到的就是这里空气清新,芳草葱郁,还有就是这里的一棵棵绿油油的大松树,上面还接了许多松果,那当然就是小松鼠们的最爱了。

接着往前走,来到了世界上著名的坛庙建筑群—祈年殿。据说祈年殿是北京古都的象征性建筑,它的卓越不仅在于其精巧的建筑设计,更在于其建筑构造,体现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和天文知识。步入大殿,金碧辉煌,富丽妆重,仿佛置身雨天上宫阙。大殿中有36根柱子,象征着三十六天罡。祈年殿的这种设计是古人“重农”思想的反映。

继续向前走,又来到了举世闻名的回音壁。回音壁称“传声墙”,人对墙说话,声波沿着光滑的圆形连续射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两个人分别站在东西两边,距离60多米,中间还有两座大殿相隔,说话声音如同打电话一样清晰。啊!这神奇的回音壁,我太喜欢了!

看完回音壁我又来到了神秘的祭台—圆丘。圆丘始建于1530年,是明清两朝每年举行“冬至祭天大典”的祭坛。圆{游天坛公园感受}.

丘上层台面有一圆石,称“天心石”,又称“太极石”。人站在天心石上讲话有很强的共鸣效果,似与天在对话,真是玄妙万端啊!

通过这次游赏天坛公园,我知道了天坛是中国古代王朝现存最高、最完整,最有特色的坛庙建筑之一。1998年天坛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被评为全国AAAAA级旅游景区.天坛还有许多文化建筑,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观赏.

天坛观后感{游天坛公园感受}.

北京有一条古老的城市轴线,如“书脊”一般,贯穿南北。“北京中轴线”北起钟鼓楼,南至永定门,全长约7.8公里。是中国,乃至世界现存最长、保存最完整、历史最悠久的城市轴线。作为北京老城的灵魂与脊梁,中轴线融合了中国“择中而居”的哲学观念、“居中不偏”的伦理思想和“美善交汇”的审美传统,构建了南北引伸的壮美景观,历经时代变迁,始终是首都城市发展的重要引领和古都风韵的集中彰显。一趟“穿越中轴线”之旅,足以让你感受到老北京的独特风韵。今天,小编为大家推荐“北京中轴线3日游”线路,一起领略北京中轴线的魅力吧!

寻找北京记忆体验北京生活

线路:永定门—天坛—前门—老舍茶馆—湖广会馆

第一天,南起永定门,随后来到天坛公园,了解明清两代祈谷祭天的历史文化,顺便看看公园里晨练大爷们的“十八般武艺”。随后来到前门步行街,品尝老北京传统的特色美食。逛吃完毕,来到紧邻着步行街的老舍茶馆,喝上一杯热茶,品味老北京的闲适生活。酒足饭饱之后,前往湖广会馆,欣赏一场精彩的戏曲表演,感受国粹魅力。

永定门是北京中轴线的南端起点,也是老北京外城的正南门,是外城七个城门中最大、最重要的城门,寓意“永远安定”。

天坛是明清两朝历代帝王祭天、祈谷的场所,是北京七大世界文化遗产之一,为中国现存最大的皇家祭天场所,整体面积大过故宫。

前门大街北起前门月亮湾,南至珠市口,全长840米,明、清至民国时皆称正阳门大街,1965年正式定名为前门大街。如今,老字号美食云集前门大街,不少还被列入了“非遗名录”。这里有集“时尚、文化、潮流、体验”于一身的全新文化街区北京坊,也有热情的吆喝声不绝于耳的鲜鱼口美食街。

老舍茶馆始建于1998年,与北京古商业街大栅栏为邻,地理位置独特,京味传统文化底蕴深厚。茶馆以人民艺术家老舍先生及其名剧茶馆命名,是集京味文化、茶文化、戏曲文化、食文化于一身的京味文化茶馆。

北京湖广会馆是一座雕梁画栋、磨砖对缝青水墙的建筑群,至今已有200年历史,是目前北京仅存的建有戏楼的著名会馆之一。现今,湖广会馆经过修葺,更加雄伟壮丽。容光焕发的大戏楼为海内外的游人提供了一座“原汁原味”的东方古典剧场。如今这里已是集观光、游览、餐饮、购物于一体的具有古都风貌的旅游胜地。

悠游紫禁城畅享京味美食

线路:正阳门—天安门—故宫—景山公园—四季民福

第二天清晨,穿过正阳门城楼,北向来到天安门广场迎着初升的太阳,观看升旗仪式。随后前往故宫博物院,感受帝都的璀璨文明。之后前往景山公园登高望远,一览北京中轴线全貌。晚餐时间到,前往故宫一旁的四季民福,用北京烤鸭来结束一天的行程。

正阳门城楼位于天安门广场最南端,是北京内城九大城门中的正南门,规格最高,也是老北京城门城楼中最高者,与箭楼形成防御。

天安门城楼始建于明永乐十五年,原名“承天门”,是明清两朝皇城正门。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广场内沿北京中轴线由北向南依次伫立着国旗杆、人民英雄纪念碑,有毛主席纪念堂和正阳门城楼等景点。

故宫博物院成立于1925年,是以明清两代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以宫廷建筑群、古代艺术品及宫廷文化史迹为主要展示内容的大型综合性国家一级博物馆。走进故宫博物院,可以透过东西六宫精巧的陈设和内廷园囿雅致的格局,捕捉宫廷生活的温婉气息;可以从养心殿东暖阁卷起的黄纱帘中,追溯百年前中华民族内忧外患的历史沧桑……

景山是北京中轴线的制高点,曾是古代的皇家御苑,登顶可俯览中轴线南北全景,向北感受京城的市井生活,向南感受皇家的威严气派。

四季民福餐厅诞生于2008年,细心甄选食材,烹饪地道北京好味。菜品主要是北京特色菜和烤鸭,实在的份量以及公道的价格深受好评。

线路:南锣鼓巷—恭王府—钟鼓楼

最后一天,打卡北京最热闹的胡同“南锣鼓巷”,寻找京味文创产品,品尝各色风味小吃。还可以搭乘一辆复古味十足的人力车,穿梭在胡同里,听师傅讲述北京胡同故事。随后前往恭王府看看“福”字碑。最后来到钟鼓楼前,合影留念,伴随着钟鼓声,载着满满回忆,踏上归程。

南锣鼓巷是一条胡同,是我国完整保存着元代胡同院落肌理、规模最大、品级最高、资源最丰富的棋盘式传统民居区,也是最富有老北京风情的街巷,位于北京中轴线东侧的交道口地区,将北京老胡同和现代新潮文化相结合,巷道两旁人气美食、文创服饰、工艺品店铺鳞次栉比。以巷子为中轴,两侧分出诸多特色胡同。胡同里分布着众多名人故居。再加上南锣鼓巷林立的特色店铺,吸引着各地的游客。

文化和旅游部恭王府博物馆作为建立在恭王府遗址基础上,是以王府历史文化为研究展示传播核心的社区博物馆。恭王府位于北京市西城区前海西街,府邸建筑清晰地分为东路建筑、中路建筑、西路建筑,各路建筑严谨地按照轴线对称方式由南向北贯穿于整个住宅与院落,布局分明。恭王府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一级博物馆,还是清代规模最大的一座王府建筑群,历经了清王朝由鼎盛至衰亡的历史进程,承载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故有“一座恭王府,半部清代史”的说法。

北京钟鼓楼位于古都北京南北中轴线的最北端,始建于元朝,曾为元、明、清三代的报时中心,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总占地面积12597平方米。北京钟鼓楼是中国古代城市钟鼓楼的建筑典范,是全国现存钟鼓楼中保存最为完好、体量最大、报时器具最具规模的一组古代建筑。以其显赫的地理位置,悠久的计时历史,传统的报时方法,定鼎地位的钟鼓,在全国钟鼓楼中独树一帜。两楼前后纵置的地理位置在全国钟鼓楼中也是绝无仅有的。钟鼓楼与周边形成的胡同、四合院居住区成为古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大量的历史人文信息,具有独特的人文价值。“暮鼓晨钟”现已成为市民对老北京的记忆,钟、鼓楼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老北京”的象征。

□据北京发布微信公众号

掌上延边APP编辑:薛婧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