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老年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标准化对策 青少年旅游需求注意的问题及建议

老年旅游发展面临的问题及标准化对策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增进民生福祉,提高人民生活品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全国老龄委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63岁及以上的老年人已超2.5亿人,超过总人口的18%,“十四五”期间中国将快速迈入中度老龄化社会。人口老龄化总量大、速度快、不平衡是未来几十年中国发展的基本国情和趋势,将对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全面、深刻、广泛的影响。在我国人口老龄化加速的大背景下,老年旅游成为市场、政策关注的热点。当前老年旅游产业发展不均衡、不完善等问题逐渐凸显,如何规范和发展老年旅游产业?本文以旅游标准化为切入点提出思路。

一、发展老年旅游恰逢其时

发展老年旅游是弘扬孝亲敬老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也是关爱老年人、实现社会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方式。旅游可以丰富老年人的休闲活动,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身心疲乏,提高老年群体生活福祉。健康的老年旅游文化氛围,能满足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

发展老年旅游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方式。老年人“老有所乐”是生活幸福的重要标志,是构建健康和谐老龄化社会的关键。通过发展老年旅游,不仅能够提高老年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意度,还可以实现旅游与养老的深度结合,激发老年群体的旅游消费潜力,减弱老龄化对市场经济发展的影响,带动经济增长。

发展老年旅游是丰富旅游市场的重要方向。老年人作为重要的旅游客群之一,具有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2023年至2023年,我国老年旅游者旅游消费年均增速达23%,2023年超7000亿元。全国老龄委的调查显示,我国每年老年人旅游人数已占到全国旅游总人数的20%以上,老年人已成为我国旅游市场消费的重要群体。老年旅游不仅将引领健康旅游的发展,还能够为后疫情时期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二、老年旅游产业特点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前景广阔、发展潜力大、经济效益高。

基于市场数据分析,我国老年旅游市场具有诸多特点,如,地域集中性强、短线游比重大、费用来源多样化;老年旅游者倾向于选择跟团游、青睐休闲养生类旅游项目、选择淡季出游意愿强、偏爱环境和设施较好的成熟目的地等。老年旅游者最主要的出游推力动机是探亲访友、休闲放松、求新求异和自我实现,拉力动机是目的地具备优美的风景、良好的服务和设施、丰富的活动内容等。与其他国家的老年旅游者相比,中国老年旅游者除了具有一般的寻求知识、社交和享乐等动机外,其出游还受到爱国主义、乡愁等情怀因素影响。相对于一些发达国家,我国的老年旅游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与老年人出游的各类需求相匹配的具有针对性的产品和高质量的服务还比较缺乏。

现阶段老年旅游产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有如下四点:

一是顶层设计不完善,老龄旅游服务体系尚不健全。当前,老年旅游产业发展的系统性不足,尚未出台全国性老年旅游专项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旅游市场还未形成健全的老龄服务体系,旅游企业参与程度不深,社会老龄服务意识较为薄弱,基础建设、公共服务、配套设施也略显不足。

二是产品特色待挖掘,缺乏精准的老年旅游服务。老年旅游是关爱老年人的重要服务路径,旅游作为一种综合的现代服务业,应提供多层次的服务,满足老年旅游者的多元精神需求。老年群体不同于其他群体,体力、饮食习惯、出游偏好都有其特殊性,很多旅行社在设计旅游产品时,受限于设计费用和风险承担能力,

晟景文旅分享:红色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由于历史原因,革命遗址遗存大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山区和农村地区。特别是革命老区,当地经济相对薄弱,基础设施投资能力不足,道路不畅,电力供应不足,通讯配套设施落后,档次低的旅游宾馆饭店很少。游客进不去,或者进来后,因为接待条件,留不住客人。这种现象在很多红色景区并不少见。

晟景文旅:若尔盖胜利曙光旅游服务集散中心

二、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建议:

为我国旅游活动健康有序发展,建议有关部门尽快对红色景区及其周边环境进行全面资源调查,预留景区发展空间。目前对不具备开发条件的红色旅游资源进行临时保护,防止盲目开发,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对于已开发的红色旅游资源,要做好短期、中期和长期规划。

将发展红色旅游与绿色旅游、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文物与非文物、革命传统教育与旅游产业提升相结合,形成旅游区、旅游线路、旅游景点有机结合的红色旅游发展格局。

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各红色旅游基地应大力推动红色旅游文化赛事发展,提升旅游品位。打造红色旅游特色IP,打造红色旅游中最具实力和核心竞争力的品牌。

景区管理部门和行业从业人员要进一步以全新的视角探索景区内涵,改变景区传统的说教形式,尝试运用视觉设计、活动设计、声音设计、触觉设计等多种方法,让景区更具吸引力,针对不同的游客群体提供个性化服务。

对于已经具备接待条件的红色旅游景区和线路,各级旅游局要加强对当地公众和国内外的宣传推介,组织其参加国内旅游博览会和国际旅游博览会,不断扩大影响力,积极开拓市场。

要充分利用红色品牌效应,积极扩大对外宣传,采取多种灵活方式,拓宽资金来源,积极争取投资团体和个人的投资,从制约当地旅游业发展的吃、住、行等问题入手,逐步优化升级区位条件,打破制约当地红色旅游。

晟景文旅:中国两弹城景区文化提升示意图

四川晟景文旅专注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围绕景区提升、乡村振兴、城市更新等三大消费场景下的文旅资源,以资源价值盘活与开发为导向,以“运营前置”的思维,构建起涵盖规划策划、品牌创建、空间设计、建筑设计、景观设计、导视设计、文创设计、新媒体运营等服务内容的文旅融合整体解决方案服务体系。了解

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5+2”模式,是一种新兴的休闲度假方式,即:5天在城里上班,2天周末在郊区田园生活。这种模式,给我们的休闲农业带来了良好的契机。乡村旅游不仅为城镇居民“5+2”的生活模式提供了主要通道,还与“生态产业、现代农业、旅游休闲度假、文化产业、城乡统筹”等社会热点息息相关。

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帮助农民脱贫、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城乡一体化。大力提升乡村旅游,促进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是形势所在,是时代所趋。

乡村旅游的发展已渐进成熟,但仍存阻碍

中国的乡村旅游产业起步较晚,最初只是简单的垂钓、采摘、农家院,经过多年的发展,已渐进成熟。但从全国来看,还没有摆脱自发式发展的模式,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对于大部分乡村来说,受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旅游基础设施水平较低:一方面是供水、供电、安全、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问题,另一方面是餐饮、厕所等方面的卫生问题,导致游客入住率下降,重游率下降,严重制约了旅游发展。

2、追求城市化,失去乡村本色

乡村旅游赖以发展的基础就是其不同于城市的生活环境及民俗风情,但在发展过程中,乡村旅游存在着一定的“去农化”倾向,盲目追求城镇化、洋化、高档化,表现生硬,与主题不和谐。加之接待设施的大规模高强度建设,以“生态、绿色”为核心的吸引力逐渐弱化。

3、产品同质化现象普遍,缺少精品

乡村旅游的产品结构较为单一,要么都是农家乐,要么都是垂钓,极易形成同质化竞争,不利于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

此外,当下乡村游存在一定程度的简单、低档等初级阶段特征,如接待设施呈现破败之相等,难以适应人们“追求返璞归真与简朴,但不接受乡村生活环境简陋与陈旧”的市场需求变化。

4、定位不明确,主题不突出

很多乡村旅游项目,并没有深入的挖掘当地文化内涵,从而没有自己的特色。农业、温泉、采摘等旅游产品虽多,但缺乏核心的主题整合,给人大而杂的感觉。

5、运营管理人才缺少,研发服务能力弱

乡村旅游的项目,融合了农业种养、餐饮服务、住宿服务、康体娱乐服务等多种业态,此类综合型人才缺乏,导致乡村旅游项目建成后,产品和服务跟不上,经营困难,更无力升级。

五大方面,聚焦乡村旅游提升

要想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解决三农问题、农民扶贫、城乡统筹方面的巨大推动作用,必须对其进行全方位升级。我们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提出以下提升思路

深挖当地文化内涵,打造独一无二的乡村旅游发展主题

山美景美的乡村到处都是,深度挖掘当地历史文化内涵,留住乡愁,成为乡村旅游脱颖而出最重要的核心吸引力。

通过文化梳理、文化挖掘,寻找最能代表和体现旅游项目本质的文化要素,并通过旅游的手法提炼、重构,为项目形成一个特制的、不可复制的主题,最终注入到旅游项目中。

做好综合开发,形成可持续的商业运营模式

如今,乡村旅游的发展,涉及的不仅仅是旅游产业和农业,综合化发展趋势明显。以农业为主导,融合工业、旅游、地产、商贸、等三个以上相关产业与支持产业,形成多功能、复合型、创新性的产业结合体。它是产业模式升级(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到泛休闲农业产业化)、产品模式升级(从单一农产品到综合休闲度假产品)、土地开发模式升级(从传统住宅地产到休闲综合地产)”三大升级共同作用的结果。

乡村旅游的综合发展,涉及农业、农民、农村、土地等一系列问题,往往需要协调政府、建设运营商、合作伙伴、农民和客户五个方面的核心利益和诉求,形成一个一体化方案。如何系统、全面、合理的配置规划要素;如何解决投资商的投资与融资问题;如何安排投资商的盈利结构;如何实现资源导入,引入合作伙伴,共同发展;如何解决三农问题;如何安排政府的支持因素;如何满足消费者的市场需求等等,一系列问题的解决方案整合形成一个系统的商业化运营方案,而不仅仅是一个策划规划方案。

根据不同乡村旅游项目,进行针对性产品提升

乡村旅游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从最初的观光农业,向与休闲农业、乡村度假三者并存的阶段发展。因此,需要改善旅游产品及业态的布局,加快旅游要素由观光为主向休闲、体验、度假转变。

观光农业的自然资源属性最好,其产品与人们日常生活比较接近,如水果采摘、花卉观赏等。在市场占据主流,但需根据市场需求,对其游憩方式和附加值进行提升。

休闲农业是由一系列消费构成的一种业态结构,专项性、主题性更强,重游率较高。此类项目更侧重于农产品加工、衍生农产品和农趣手工艺品DIY制作和农耕文化体验等方面的附加增值产品,可进一步开发为综合旅游度假场所。

乡村度假是持续性消费,涵盖了观光农业和休闲农业的各种要素,包括乡村田园旅游、村庄民俗休闲村落等,生活性更强。此类项目基于大农业资源,更侧重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安全健康农产品定制的发展方向。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良好的消费环境。

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是游客快乐、安心游玩的基础。

对于乡村来说,大到整个村子的生态环境,小到厕所,卫生建设要渗透到乡村旅游吃、住、行的各个方面。厕所是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重要一环,要结合全国开展的“厕所革命”,重点解决厕所问题。

改善乡村水电结构,积极解决游客过多带来的供水供电问题。

合理开发停车场,解决游客停车问题,对于部分有条件的乡村,尽量提供无线wifi等。

专业团队,实现精细化管理。

首先,要培养一批懂农业(保障农业主题及景观延续、农产品生产等)、懂旅游(保障旅游产业有效运转)、懂酒店管理的专业人才;

其次,要有产品研发专职专业团队,不断进行产品研发及升级,摆脱同质化;

最后,还要有一批专业运营团队,打造品牌、进行营销、日常管理、设计专属销售渠道、连锁经营等等。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一手牵着农民,一手牵着市民;一手托着农村,一手托着城市;一肩挑着一产,一肩挑着三产,不仅关系到全国6.7亿农业人口福祉,还关乎7亿城市人口生活质量和生活品质。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更是大力支持。这正是我们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的主体发展的好时机。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