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202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需求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 在线旅游市场受疫情冲击较大 青年旅游市场分析

202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需求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 在线旅游市场受疫情冲击较大

当前位置:前瞻产业研究院»经济学人»研究员专栏202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需求现状与发展前景预测在线旅游市场受疫情冲击较大UVc分享到:岑晓天•:20:11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E57498G02023-2028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2023-2028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3-2028年中国旅游产业发展趋势与投资决策分析报告2023-2028年中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23-2028中国主题公园旅游最佳商业模式分析与开发策略报告2023-2028年中国养生旅游产品开发模式与区域投资机会分析报告

在线旅游在2023年受到疫情的冲击,客流量减少,市场规模下降。但是我国疫情的控制较好,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预计2023年国内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在线业务也将随之恢复。目前在线旅游行业以携程派系为主,行业集中度高。

疫情对在线旅游市场冲击较大

新冠疫情的影响,导致在线旅游产业遭受巨大冲击。景区闭园,航班停飞,餐馆暂停营业,酒店闭店等,最重要的是人们居家隔离,减少外出消费等,对于在线旅游企业来说,客源大量减少。根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NNIC)统计数据,截至2023年3月,我国在线旅行预订用户规模达373亿,较2023年底减少3705万,占网民整体的41.3%。

在线旅游的市场规模因疫情的原因大福下降。2023年,中国在线旅游市场全年交易规模达到10866.5亿元人民币,线上渗透率预计达到16.7%,成功突破万亿级规模,同比增长11.4%,增幅较2023年提升2.1个百分点,重回双位数增长轨道。

受疫情影响,2023年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首次岀现负増长。据网经社“电数宝"电商大数据库监测数据预测,2023全年市场交易规模约为7950亿元,同比下降26.84%。

携程高位领先其他平台,美团线上旅游业务快速增长

目前,在线旅游网站可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由携程,去哪儿,飞猪,继续保持哦高位运行;第二梯队为同程旅游,艺龙,美团,途牛,驴妈妈等现在旅游组成。第三梯队为其他在线旅游平台。

从竞争格局来看,无论是酒店、机票,还是周边游、出境游,携程双管旗下,一方面布局自身业务,同时也通过资本收获盟友。另一方面,美团在中低端酒店咄咄逼人,2023年美团点评全年交易额6821亿元,同比2023年增长323%。

注:在线旅游厂商交易规模指数由个在现场旅游厂商季度公开财报中应收数据,营收入同比增长,环比增长,供应商征资数据支持核算而来。

在集中度方面,中国在线旅游市场份额进一步集中,以携程、去哪儿为主体的携程系共占69.47%的市场份额,从TOP3份额来看,携程、去哪儿和同程旅行共占80.55%的交易份额。

未来在线旅游行业仍然是增长趋势

疫情对在线旅游依然有一定程度的影响。不过,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的持续推进,预计2023年国内旅游业将加快恢复,在线业务也将随之恢复。另一方面,疫情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出游的消费模式:无人酒店、电子机票、AI机器人服务等减少接触的旅游服务更被消费者所看重。消费需求升级叠加互联网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在线旅游将呈现较快的发展态势。

预计未来,我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将持续增长,但增速也将持续放缓,到2026年,我国在线旅游市场交易规模将超过22000亿元。

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及市场开发策略

——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学生为例

根据中国统计年鉴2023,2023年在校普通本专科大学生、硕博研究生共有3599万人。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不容忽视,然而专门针对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展的营销活动、开发的旅游产品并不多。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通过面向8500名在校生发放问卷,深入开展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特征分析,并提出市场开发策略,希望为推动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助力旅游业复苏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一、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的特征

此次调研中,有82%的被调查者表示喜欢旅游,其中,64.4%的学生表示虽然受到疫情影响,当下每年出游也达到了1-2次。分析调研数据,发现大学生旅游消费行为表现出比较明显的倾向性和独特性。

1.大学生旅游消费动机多元。大学生旅游消费动机是影响大学生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因素。有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忙于学业,生活较为枯燥乏味,压力得不到释放,出游主要是为了放松。有的大学生求知欲强,对新鲜事物有很强的好奇心,出游可以感受不一样的风土人情、体验新鲜事物。还有的大学生热爱运动,希望利用闲暇时间进行旅游健身。调查显示,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以放松、求新和文娱为主。

2.更倾向于低成本、经济型的短途旅游。受闲暇时间以及当下疫情防控政策的影响,大学生周末和固定节假日一般选择相对近的距离出游。同时,由于大学生可支配的资金有限,选择价格相对低廉的旅行符合大学生的实际情况。调查结果与此一致,数据显示,大学生出行前最关注的旅游目的地信息是距离和消费价格,分别占比40.7%和36%。

3.二次主动型消费倾向表现得尤为明显。二次消费,是指除进入景区必需的首道门票消费外,游客在景区内进行的其他消费,包括景区内部游览交通、设施场馆门票、休闲娱乐项目、旅游商品、餐饮、景区内住宿等。以大学生一日游为例,休息娱乐、餐饮、旅游商品等二次消费占一日游总消费的55.2%,由此看来,外出旅游大学生普遍具备购物娱乐等二次消费的强烈欲望和倾向。

4.更偏好风景优美、主题突出的知名景区景点。调查显示,最受大学生欢迎的旅游景区是自然风光类型景区,占比为62.2%,主题乐园、时令体验、城市观光、展馆展览也颇受大学生青睐,分别占比53.3%、48.5%、40.7%、40.0%。大学生的旅游动机以放松、求新和文娱为主,最受欢迎的旅游景区类型调查结果与旅游动机相一致。

5.更偏好通过信息化渠道获取信息和预订出行服务。随着信息化应用的广泛普及,信息化宣传营销方式与传统方式相比更加受到大学生群体的欢迎。调查显示,大学生获取旅游目的地和景区信息的渠道,首选是移动社交网络平台,占比达到80.4%,其次是旅游电商网站和旅游机构官方平台,分别占比45.6%和23.8%,而选择亲朋好友推荐、传统媒体营销两种传统渠道的分别占比19.1%和12.5%。

二、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的优化策略

1.开发多元化旅游产品。根据大学生群体出游动机复杂活跃、出行时间相对集中、倾向于中近距离游等特征以及当前疫情防控的相关要求,景点景区、旅游企业可以吸收大学生参与设计,有针对性地开发满足不同需求的旅游产品,持续增强市场吸引力,培育壮大市场增长点。如,从出游时间方面,可以设计假期游、周末游、闲暇游等;从出行团组方面,可以设计个人游、结伴游、团组游等;针对大学生所处不同年级阶段,可以设计城市游、研学游、就业体验游等。总之,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设计要突出多元化、特色化,可选方案要优、要多,要满足灵活、自由出行的选择倾向。

2.重视旅游营销策略。大学生有出游的动机和愿望,但不一定能够有效地转化为出游的实际行动。好的营销是成功开发市场的先决条件。一是开展好价格营销。针对大学生低消费经济型偏好,景区景点可以采取价格营销的策略,如,门票较贵的景区景点或者在旅游淡季的时候,可以对大学生实行半价、减免优惠;还可以根据不同的项目、不同的时段,制定更加灵活合理的价格等。二是利用好多渠道营销。一方面,加大平台、网络等信息化渠道营销,提升互动、参与体验度,提高景区景点热度,充分发挥“网红打卡地”等的吸引作用。另一方面,持续发挥传统营销渠道安全、直观的比较优势,通过参与报刊电视宣传、官方评选等活动提升景区景点等的美誉度、旅游企业的信誉度,往往能取得更好的效果。三是挖掘好文化营销。大学生群体更容易接受各种文化浸润,景区景点要深度挖掘传统文化、外来文化等不同类型文化的典型,以典故、名人等为切入点讲好人文故事,增加景区景点的文化厚度。旅行社要善于整合资源,打造推出契合大学生文化需求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3.优化旅游消费体验。旅游消费体验是关系到旅游感受愉悦与否的关键因素。一方面,大学生旅游二次消费发生率非常高,消费支出比较均衡,景点景区在设计开发相关旅游项目时,要围绕“玩得好”“学得好”“行得安全便捷”进行定向开发研究。另一方面,考虑到一些大学生尚不能完全独立生活的情况,不可忽视家人、朋友等陪同人员的旅游体验,应着重提升家庭游、亲朋游等的出行感受。

4.加大宣传力度。大学生旅游市场开发需要做到线上线下、多元模式相结合,关键是打通高校旅游信息渠道。线上,可以以广告、微电影、微商等为主要方式进行推广,也可将文化旅游产品嵌入学校官网等进行宣传;线下,适宜采用集中进校园宣传方式进行推广,由旅行社、景点景区与学校沟通,通过树立展板展示、赞助学校旅游社团、联合开展文宣活动等来推广,要同步宣传好旅游安全环境和旅游产品,树立长远开发理念。要将各种促销手段结合起来,以期获得最佳效果。

作者单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2023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在汉发布 武汉旅游竞争力跃入第一梯队

12月15日,2023中国旅游业发展报告在华中师范大学发布。该报告客观记录、分析了新冠肺炎疫情对中国旅游业的影响,和旅游业疫后复苏的过程。

中国旅游研究院武汉分院院长胡静教授介绍,该分院自2012年以来,每年研究、编制中国旅游业年度发展报告。今年,课题组除了延续往年的研究特色,还围绕“疫情冲击下的中国旅游业发展”这一主题开展了大量的调查与研究,研究成果成为今年报告的重要部分。

疫后旅游业发展呈现新动向

报告研究发现,国内旅游市场在剧烈震荡后逐步复苏,而出入境旅游市场受到持续影响,继续停滞。疫情过后,中国旅游市场的恢复将呈现出以下特征:国内旅游一枝独秀,高中低端旅游市场同步恢复发展;出境旅游市场低迷;个人游、亲子游、青年群体出游或将成为出游主力军;品质游、自驾游、精致熟人小团游将进一步受到推崇;周边短途游将成为主流,“养、闲、情、奇”养生旅游、休闲度假、情感旅游、探奇更受偏爱;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智慧旅游将助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课题组介绍,我国的疫情防控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国内旅游发展环境已逐渐恢复。需求刺激与供给扶持政策作用明显,各地旅游业复苏情况良好。

三大传统旅游行业的发展均呈现出一些新动向。住宿业的发展将呈现连锁化、品牌化、多元化趋势,加速向数字化和智能化转型,其安全和应急管理体系将提档升级;旅行社业将迎来私家团、半自助、定制游等“新跟团”产品的流行,推动传统旅行社的加速转型;旅游景区将加速智慧化、“去门票化”发展,疫情中催生的“云旅游”将持续走红,成为景区营销的重要方式。

“惠游湖北”加速全省旅游业复苏

报告显示,湖北旅游受疫情影响严重,4月至7月市场缓慢复苏。其中,5月是疫情稳定后出游的小高峰。课题组为4月至7月的湖北游客“画像”发现,中青年群体成为出游主力军,男性出游显著高于女性。

“与爱同行惠游湖北”活动吹响复苏集合号,8月是拐点,9月底进入全面复苏新阶段。

课题组介绍,该活动自8月8日开展以来,充分展示了湖北感恩重情和健康安全的良好形象,有力推动了全省旅游业加速恢复发展。截至12月13日,全省旅行社组接团游客累计1527.60万人次,超去年同期约886.21万人次以128天计,是去年同期的2.38倍。根据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统计数据显示,湖北组团游客数量全国第三,签订电子合同的游客数全国第一。目前,旅行社复工率达到88.29%,比活动前提高25个百分点,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星级饭店复工率达到94.7%,比活动前提高9个百分点。

武汉旅游竞争力跃入第一梯队

报告延续往年思路,对疫情发生前我国省域旅游竞争力和重点城市旅游竞争力进行了评价。其中,从旅游现实竞争力、旅游潜在竞争力和旅游发展环境竞争力三个维度,对全国15座副省级城市的旅游业发展情况进行梳理,武汉排名第4,跃入旅游综合竞争力第一梯队。

记者了解到,这是继2023年之后,武汉旅游综合实力再次跨入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一梯队行列。报告分维度评价结果还显示,在旅游现实竞争力、潜在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上,武汉均位于第一梯队。武汉旅游现实竞争力、发展环境竞争力排名略有升降,对旅游综合竞争力的位次变动影响不大。而旅游潜在竞争力排名同比提升8个位次,提升幅度最大,强力助推武汉旅游综合竞争力跃升至第一梯队,并占据第4的位置。

报告揭示,虽然疫情期间武汉景区关注度有所下降,但疫后景区经营恢复较快,且城郊景点更受青睐。自7月跨省游恢复,8月“惠游湖北·打卡大武汉”活动推出后,武汉市的外地游客数量激增,旅游行业迎来加速复苏。

2023年中国旅游市场分析报告

2023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旅游业逐步恢复,旅游企业生产经营向好,旅游业投资保持恢复势头。在疫情控制向好的大背景下,复苏仍是行业的主题,2023年,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进程加快;国内旅游市场有序恢复,假日旅游有力带动全年旅游消费;局部地区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其中西北旅游成为区域旅游经济中的一大亮点;我国人均出游花费不断增长,城镇居民旅游消费增速较快。

一、国内旅游市场数据分析

2023年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同时也是新冠疫情影响旅游业的第二年。国内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成果,伴随疫苗普及,虽然存在局部地区疫情反弹压力,整体呈现有效控制态势,旅游市场稳企复苏。2023年首年受突发疫情影响,旅游业呈断崖式下降,2023年相比上年旅游业有所恢复,但是还未恢复到疫情之前。从国内游客人次来看,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28.79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减少30.22亿人次,同比下降52.1%;2023年,国内旅游总人次32.46亿人次,比上年同期增加3.67亿人次,同比增长12.8%,恢复到2023年的54.0%。

从各季度国内旅游人数情况来看,国内旅游呈现分季度降幅收窄趋势,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同比2023年来说,旅游业恢复情况更好一点,2023年下半年国内疫情零星散发,且首次出现奥密克戎,让原本旅游业旺季的暑期因疫暂停,第四季度为旅游业的淡季,国内旅游人数相比其他季度更少。

从城乡划分来看,城镇居民是我国国内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其中,2023年城镇居民出游23.42亿人次,较上年增加2.77亿人次,同比增长13.4%,占旅游总人次的72.15%;农村居民出游9.04亿人次,较上年增加0.9亿人次,同比增长11.1%,占旅游总人次的27.85%。

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2.23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减少3.5万亿元,同比下降61.1%;2023年,国内旅游收入2.92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增加0.69万亿元,同比增长31.0%,恢复到2023年的51.0%。

其中,2023年城镇居民旅游消费2.36万亿元,较上年增加0.56万亿元,同比增长31.6%,占旅游总收入的81.2%;农村居民旅游消费0.55万亿元,较上年增加0.12万亿元,同比增长28.4%,占旅游总收入的18.8%。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推进,农村居民的出游率和旅游消费在稳步提升,是国内旅游发展的重要潜在市场。

从国内旅游人数及收入同比增速来看,2023年以前,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2023年,出现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速低于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主要原因是疫情爆发初期,几乎全国停工停业,经济下行压力空前加大,但是下半年随着疫情影响渐消,居民压制已久的出行需求有望逐渐释放,出现“人多钱少”情形,2023年又恢复至国内旅游收入同比增速高于国内旅游人数同比增速,说明2023年国内旅游市场有序复苏,但旅游经济的回弹幅度低于预期。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贡献作用,旅游业综合贡献占GDP总量大小是社会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观察的重要指标。自2023年以来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比例逐年攀升,2023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6.72%,较2023年增长了0.23%,2023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滑明显,2023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2.19%,较2023年减少了4.53%,2023年中国旅游业总收入占GDP的2.55%,较2023年增长0.36%,国内进一步巩固疫情防控和经济复苏成果,伴随疫苗普及,虽然存在局部地区疫情反弹压力,整体呈现有效控制态势,旅游市场稳企复苏。

2023年,国内人均每次出游花费774.14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8.8%;2023年,国内人均每次旅游消费899.28元,比上年同期增加125.14元,同比增长16.2%。

其中,城镇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1009.57元,较上年增加139.32元,同比增长16.0%;农村居民人均每次旅游消费613.56元,较上年增加83.09元,同比增长15.7%。

北京: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2.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38.8%;实现旅游总收入4166.2亿元,增长43.0%。其中,接待国内游客2.5亿人次,增长38.9%,国内旅游总收入4138.5亿元,增长43.7%;接待入境游客24.5万人次,下降28.2%,国际旅游收入4.3亿美元,下降10.4%。

江苏:全年接待境内外游客7.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9.6%;实现旅游业总收入11672.7亿元,增长41.5%。接待入境过夜旅游者61.9万人次,下降19.7%。其中,外国人39.8万人次,下降23%;港澳台同胞22.1万人次,下降12.9%。旅游外汇收入11.4亿美元,下降31%。国内旅游快速增长。接待国内游客7.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49.7%;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593.9亿元,增长42.5%。

山东:2023年接待游客7.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8278.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6.6%和37.5%。国家A级景区1193家,其中,5A级景区13家。星级饭店492家,旅行社2729家。文旅促进消费取得新成效,发放文化和旅游惠民消费券1.5亿元,新增首批国家级夜间文旅消费集聚区6个、第二批国家级文旅消费示范试点市3个,国家级文旅消费试点市达到7个。乡村旅游发展势头良好,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3个、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7个,山东省乡村旅游重点村60个、景区化村庄285个。

青海:2023年,该省接待游客3973.42万人次,同比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349.9亿元,同比增长20.7%。同时,该省新增3A级以上景区32家、国家级乡村旅游重点乡镇3家、重点村5个,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45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5家、旅游休闲街区17家、全域旅游示范区4家,20名乡村旅游能人获国家支持。推出十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让游客在丰富活动中感悟红色文化。

河南:2023年,河南省游客接待量达7.9亿人次,恢复到2023年的88%;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079亿元,恢复到2023年的63%。其中,新项目新业态增强发展动能,“只有河南•戏剧幻城”、银基动物王国、冰雪大酒店等精彩亮相,成为河南文化和旅游新名片。中国节日“奇妙游”火爆出圈。

吉林:吉林省全年接待游客2.11亿人次,同比增长37.55%,恢复到2023年的85.33%;实现旅游收入3274.83亿元,同比增长29.54%,恢复到2023年的67.14%;恢复幅度分别高于全国18个和14个百分点。

上海:全年接待国际旅游入境者103.29万人次,比上年减少19.7%。其中,入境外国人56.67万人次,减少31.7%;港、澳同胞19.16万人次,增长25.0%;台湾同胞27.46万人次,减少9.3%。在国际旅游入境者中,过夜旅游者102.69万人次,减少1.4%。全年接待国内旅游者29382.21万人次,增长24.5%,其中外省市来沪旅游者14228.28万人次,增长20.2%。全年入境旅游外汇收入35.85亿美元,减少5.0%;国内旅游收入3536.53亿元,增长25.9%。

二、2023年国内节假日旅游统计情况

2023年清明、五一小长假旅游热度攀升。2023年清明节假期,国内旅游出游1.02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44.6%,恢复至疫前同期的94.5%;实现国内旅游收入271.68亿元,同比增长228.9%,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6.7%;2023年“五一”假期,全国国内旅游出游2.3亿人次,同比增长119.7%,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103.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132.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38.1%,按可比口径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7.0%。从OTA数据来看,以旅游为出行目的酒店预订量大幅上升。目前清明假期国内机票预订量已经接近2023年同期水平,同比去年增长4.5倍,成都、上海、三亚成为酒店热度最高前三城市。今年五一假期连休5天落地,携程机票搜索量迅速攀升,4月30日-5月5日酒店订单较2023年订单量增长53%。小长假天数增加带动旅游出行消费边际效应大增,国内游预计呈现上涨态势。从出行方式来看,清明、五一期间自驾游、中短途游仍是消费者出行热门选择;从细分市场来看,私家团、高星酒店等高品质产品逐渐成为消费者出行首选。

2023年国庆小长假旅游热度较上半年有所下降。受天气和局部地区疫情反复影响,2023年国庆假期中远程旅行需求未能充分释放,旅游客流仍主要集中在省内,以短途游为主。据文化和旅游部数据中心测算,10月1日至7日,全国国内旅游出游5.15亿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减少1.5%,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0.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3890.61亿元,同比减少4.7%,恢复至疫前同期的59.9%。据文旅部报道,国庆期间,49.1%的游客选择省内跨市游,比去年提升4.1%;88.3%的游客出游距离在300公里以内:选择自驾出行游客达到了55.8%,比去年提升10.0%;游览城市周边乡村、郊区公园的游客比例分别为28.9%、25.8%,分别比去年提升4.6%、5.7%。

以国庆假期为例,从各省接待游客以及旅游收入来看,四川省一马当先,黄金周期间接待游客6782.2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9.04亿元,按可比口径比较,分别恢复到2023年同期的99.95%和95.97%,较2023年同期分别增长29.85%和21.41%。此外,江苏、江西国庆假期旅游收入均超400亿元;河南、贵州紧随其后,位于“300亿元梯队”;浙江、广西、上海、广东排序稍后,位于“200亿元梯队”;另有辽宁、云南、北京、吉林、甘肃5省份国庆旅游收入超100亿元。按游客接待量统计,四川、河南、江西国庆期间均接待游客超6500万人次,合计约2.00亿人次,占国内旅游出游总人次的比例达38.83%!贵州、广东、江苏、广西也是“游人如织”,游客接待量均在3000万人次以上;浙江、辽宁、云南、上海、甘肃、吉林、福建7省份游客接待量均超千万。

以国庆假期为例,从具体景区客流情况来看:1)自然景观类景区:10月1日至7日、峨眉山风景区、乐山大佛风景区等客流基本恢复至疼前同期水平,黄山风景区、杭州西湖景区等客流恢复至疫前同期的七成左右。张家界各重点景区客流恢复至疫前同期的四至五成。2)演艺类景区:宋城演艺国庆7天各大千古情等主秀演出229场,恢复至疫前同期八成以上:接待游客超150万人次,其中散客占比83%:营业收入约1亿元,恢复至疫前同期的75%,其中源自散客的收入已基本恢复至疫前同期水平。3)环球影城:环球影城对旅游的带动作用显著,国庆期间,北京外来消费增长超15%。国庆期间,北京环球度假区延长营业时间、增加演出频次,平均单日入园人数超2.5万人次,其中外省市购票游客约占五成:同时,北京市文旅局推出10条“环球度假区+”主题游线路,放大环球度假区溢出效应。据银联大数据显示,外来游客在京商品消费金额增长16.3%,住宿、文化娱乐类消费金额同比分别增长27.5%和18.6%。

三、国内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疫情进入第三年,疫情依然是左右旅游业复苏的关键因素,今年的旅游业开局并不乐观,但是旅游消费和休闲度假等弹性需求将会进一步的释放。中国旅游研究院出游意愿专项调查数据显示,2023年第一季度居民旅游意愿为85.32%,同比增长3.15%。这意味着旅游需求的基本面还在,并稳步恢复至疫前水平。受流动性管控政策影响,近程与本地游需求进一步增长。从搜索量、预定量、关注度等先行指标来看,高品质的微旅行、宅度假和文化消费需求将得到进一步释放,高频低价仍是主流需求。近程、散客、休闲、体验成为主体,研学、自驾、旅游专列、宿营等产品需求旺盛。

近期,世界旅游组织表示,预计2024年全球旅游业才能完全恢复至疫情暴发以前的水平。而此前,该组织秘书长祖拉布•波洛利卡什维利宣称,全球旅游业最有可能在2023年之前恢复到大流行前的水平。

中国旅游研究院预计,2023年国内旅游人数39.80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3.81万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9%和27%,分别恢复至2023年同期水平近七成。预计2023年出入境旅游人数将同比增长2成,恢复至2023年的25%左右。长期来看疫情倒逼行业内部洗牌,减少供给,疫情基本受控后需求恢复作用下行业景气度有望加速上升。疫情仍将是新一年里影响旅游经济发展的最大变数,但复苏向上的进程不会停止,创新发展的势头不会减弱。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

上一篇 没有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