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世界读书日,我推荐这15本关于旅行的书 国外旅游书籍推荐

世界读书日,我推荐这15本关于旅行的书

林达文字有魅力的地方在于既有感性的喟叹,又有理性的思考;也是最不同于一般游记的区别。与其说是游记,我更愿意用历史文学来形容这对美籍华人夫妇的书。

中国三部曲——寻路中国江城甲骨文,这三本何伟美国作者PeterHessler的书写了一个不同的中国,敏锐的观察、深入的调查与长时间的当地生活,让他笔下的中国竟然变得我们这些中国人都不熟悉不了解,打开了另外一个世界似的。正如梁文道评寻路中国说的,“这是一本所有现代中国作家都写不出来的一本书,不是简单的因为外国人的视角,还有尊重包容批判感动的态度,而我们带有与生俱来的包袱”。这几本都不是普通意义上的游记,表面看来跟旅行关系也不大,没有太多旅游景点的介绍,可谁说在异乡生活不是一种更牛逼的旅行。

千年一叹:余秋雨大部分的书我都看不下去,文字过于矫情做作,但这本越野数万里亲历人类各大文明遗迹的日记值得一读,虽然他还是改不了经常大发感叹感情泛滥的毛病。跟着作者的眼和脚去感受希腊,埃及,以色列,约旦,伊拉克等十个国家的古老文明,飨一次千年的盛宴。遗憾的是,这个节目竟然错过了土耳其这重要的一站。

在路上:这部杰克·凯鲁亚克的小说被背包客奉为经典,几年前读的,个人感觉一般。绝大部分内容都不记得了,大概是说一群年轻人开车横跨美国大陆的旅行。印象深的是他们浑浑噩噩、精神空虚、放荡不羁,一路狂欢嬉笑,是对美国60年代嬉皮士运动和这“垮掉”的一代记录与写照。文笔不咋滴,不知道是不是翻译的原因。如此“经典”,怎么着也要看一看吧。

他们最幸福:大冰写的都是他的朋友们的故事。不得不承认,大冰的文笔是极好的,第一次读这些精彩的真实故事着实打动了我。就像他说的,很多人不相信有一些人确实就这么“以梦为马”生活着,只是因为他不能或不敢过这样的生活。作者自己把生活过成了旅行是值得羡慕的,可惜我们也只有羡慕的份儿。忙忙碌碌的为面包而奔波的朝九晚五,一年两次休假紧张的走马观花的旅行,于我就已满足。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这本书告诉我们世界上有另外一种你不知道的活法。人,这辈子短短几十年,只要自己感到幸福就好。

穿越百年中东:郭建龙之前是记者,所以他的文字确实比一般的厕所游记好读的多。此书是我目前看过的唯一一本通过游记的形式把中东今日的局势讲的比较清楚的书,但观点和史料就不可考了,需要自己辨别。从奥斯曼土耳其在一战后被瓜分到各种宗教极端组织如哈马斯、ISIS的前世今生,从黎巴嫩谈到以色列,逻辑清晰、顺畅,文笔也好。类似的书还有一本大中东行纪,作者张信刚游历中东十几个国家,拿来作为了解中东的入门书还不错,但算不上精品。

迟到的间隔年:2008年,孙东纯第一次正式的把间隔年这个概念介绍到国内,之后随着书的火热随即引爆了出国游的高潮。其实类似的书有很多,比如背包十年打工旅行休学辞职去旅行走吧,张小砚不去会死印度去十次都不够再穷也要去旅行……这些书中,走吧,张小砚的文字比其他人的好的不少

按理说,我对这类烂大街的靠贩卖青春、艳遇、美好、陌生人善意的书是不推荐的,但这本迟确实影响了当时的我,说不清是好是坏,人总是要对自己负责的。对于这类的一味描述旅行美好,鼓吹在路上得解脱可以拯救一切的旅行屌丝书,我都是强烈反对的。看完就想休学递交辞职信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是幼稚的表现,当然如果你真正认真思考后做出的决定也是值得尊重的。倒不是反对拿旅行当职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但起码你得有在路上生活的资本。所以,这类书,看看就好,千万别当真。

以上的书都是我读过的觉得不错的书,在此推荐给各位喜欢旅行的朋友。我相信肯定还有很多好书,我还没有读到。这个书单也会实时更新。如果你也有读过的觉得不错的旅行书,请留言推荐给我。拜谢。

注:以上的书都有kindle版本,需要的朋友请到我的公众号留言索取。返回搜狐,查看

50本游记必备书单

1914年,在欧洲战争的阴影下,由欧内斯特·沙克尔顿爵士带领的一群经验丰富的探险家首次横穿了南极大陆,成为了第一批登陆南极大陆的队伍。

他们最初的乐观主义是短暂的,然而,随着冰原逐渐地变厚,死神笼罩在“忍耐号”的周围。最终,“忍耐号”没有逃脱死亡的命运,并被冰原吞噬,将船上28名探险家孤立在了浮冰上。

沙克尔顿爵士率领他的团队与天气、地势和命运顽强地抗争着。无数的碎冰、波涛汹涌的海浪、巨大的冰山、无尽的严寒,以及时而因为食物短缺带来的饥饿都成为他们致命的敌人。

他们强大的意志力、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忍耐精神成就了他们这次的巨大伟业。

3.南极洲:从英雄时代到科学时代第一次全方位展示两百余年的南极洲历史,一部可歌可泣的南极探险史。

在个人故事背后,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间对土地和资源控制的竞争。这本书带我们进入紧张的氛围,遥远的南极清晰地展现在眼前。

原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做序。

原中国气象局局长秦大河院士做序。

译者李占生,多年随外交部组建的政府代表团出席海洋、南极的国际会议,参加过南极矿产资源和南极环境保护的国际谈判。1988年曾亲手将“中山”旗帜插在南极拉斯曼丘陵之上,参加了“中山站”建站的全过程。

译者李占生,多年随外交部组建的政府代表团出席海洋、南极的国际会议,参加过南极矿产资源和南极环境保护的国际谈判。1988年曾亲手将“中山”旗帜插在南极拉斯曼丘陵之上,参加了“中山站”建站的全过程。

1929年12月挪威探险队到达恩德比地,芬恩·霍尔姆登陆后升起了挪威国王和王后送给他的丝质国旗。他回国后宣布“恩德比地属于挪威所有”。挪威极地研究所

自1770年到今天,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南极洲—那片遥远神秘的冰雪大陆的征服与探索,探险家、科学家、政府官员、环保人士、商人纷纷登场,上演着一幕幕惊心动魄、曲折跌宕、波澜壮阔的历史场景。

4.发现之旅——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第八届文津图书奖,收录了历史上十次最重要的自然探险故事。

这本书实在很难让人剪刀下留情,它太美了,几乎每张素描画作都在低语诉说:“将我剪下来,贴在墙上吧!”

历史上最伟大的十次自然探险

航向牙买加1687~1689

居游苏里南1699~1701

漫游北美洲1753~1777

横跨太平洋1768~1771

回到南太平洋1772~1775

勘测澳大利亚1801~1805

小猎犬号航行1831~1836

深入亚马孙雨林1848~1862

航向牙买加1687~1689

居游苏里南1699~1701

漫游北美洲1753~1777

横跨太平洋1768~1771

回到南太平洋1772~1775

勘测澳大利亚1801~1805

小猎犬号航行1831~1836

深入亚马孙雨林1848~1862

5.伟大的探险家透过伦敦自然史博物馆二百余幅珍稀图像资料,来自英伦的专家学者为您讲述四十余位伟大探险家的故事。

让我们追随这些伟大探险家的足迹,去发现海洋,去发现陆地,去探索河流,去探索荒漠……

贝恩斯描画了与花园岛维多利亚瀑布相对遥望的一群水牛1862年,捕捉了大瀑布在

背景中呈现的庄严。这幅油画贝恩斯至少画了三个版本,并选了这幅进行平版印刷出版。

托马斯·贝恩斯在1859年作此画于莫桑比克,当时他正陪同利文斯通旅行。贝恩斯对于所走过的地方进行了充满感情和共鸣的描绘,他的笔触也极其真实精准,可以根据他的画作鉴定植物种类和当地地形。

库斯托发明了第一批能够在水下拍摄静态或运动物体的摄像机。他在为雅克·库斯托的海底世界的制作而潜水,正在摄影的他像平常那样并不用取景器,水下摄像机的保护外壳也是他率先研制的。

本书从克里斯托夫·哥伦布的远航讲到安德鲁·詹姆斯·伊文斯的寻觅地下新世界,以40组人物的探险经历配以204幅插图,图文并茂地讲述了人类历史上各时期在探索不同领域有重大发现和影响的伟大的探险家们的事迹,勾画了人类对美洲、大洋洲、亚洲、非洲、南北极以及太空的探索记录。

6.寻城记·广州“千年商都”,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中国最“洋气”的城市?

作为海上丝路的起点,东方第一大港市,广州注定会成为西域文明进入中国的第一站。

萧梁的达摩、唐初的宛葛素、明万历的利玛窦,三位圣人的使者都先后由印度、阿拉伯、意大利随商船远洋至广州,或译经传法,或结庐筑堂,开始了他们在中国神圣而漫长的传教生涯。

圣心大教堂——远东的巴黎圣母院

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法国传教士携来五十万法郎,仿照巴黎圣母院的样式在已经成为废墟的广东省府督院行署旧址上盖起了西方哥特式教堂,成为整个城市的标志性建筑,被西方人誉为“远东巴黎圣母院”。

黄飞鸿和霍元甲曾相距不过百米之遥?

近些年屡屡活跃于银屏的武之圣者无外乎四人:方世玉、黄飞鸿、霍元甲、李小龙。

这四人的传奇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这四人虽没有一位生于广州,但在广州西关却有那么四处沉迹,讲述着四位武者的侠义之举:西禅寺、宝芝林、精武门、李小龙祖居。

“北有霍元甲,南有黄飞鸿”。

四人中,黄霍二位师傅虽一南一北,但同属一个时代,年龄相差也不过21岁,且象征二人武学精神的宝芝林和精武门,在1919年同处西关十三行,南北相距不过百余米之遥。

7.寻城记·重庆一座找不着北的城市。

重庆是一座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一座典型的码头城市。

这里没有东南西北,只有上下左右。

这就是传说中的——九开八闭十七门。

东水门——古渡通津,八省会馆

自明清乃至民国,东水门城里城外的码头街肆,皆为市廛最盛处。商贾云集、桅樯林立,乃重庆府的古渡要津及商业中心。

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

1938年的10月,宜昌,这座川江门户上的小城一片混乱。数十万的难民、伤兵、机关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滞留在码头,候船西上。数十万吨的厂矿、设备、物资也沿着江滩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等待运输。

1938年的10月,宜昌,这座川江门户上的小城一片混乱。数十万的难民、伤兵、机关工作人员、工程技术人员滞留在码头,候船西上。数十万吨的厂矿、设备、物资也沿着江滩堆成了一座座小山,等待运输。

就在这危急关头,川江上的航运大亨卢作孚临危受命,赶赴宜昌,将屯集在宜昌码头上的大量人员和物资及时抢运入川。卢作孚飞抵宜昌后,在稳定人心的同时,制定了一个“四十天抢运计划”。调集轮船24艘、木船1200条,不分昼夜,分段抢运。

就在这危急关头,川江上的航运大亨卢作孚临危受命,赶赴宜昌,将屯集在宜昌码头上的大量人员和物资及时抢运入川。卢作孚飞抵宜昌后,在稳定人心的同时,制定了一个“四十天抢运计划”。调集轮船24艘、木船1200条,不分昼夜,分段抢运。

终于在长江枯水季节来临前,将所有物资和人员运到了四川,保住了中国工业的命脉,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抢运过程中,民生公司16艘轮船被日机炸沉,116名船员为国捐躯。

终于在长江枯水季节来临前,将所有物资和人员运到了四川,保住了中国工业的命脉,被誉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在抢运过程中,民生公司16艘轮船被日机炸沉,116名船员为国捐躯。

如今的重庆,多年的再造,使今日的山城已经没了原般的模样,呈现出来的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