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红色旅游市场趋于"年轻化" 中青年游客比例提升 青年旅游群体

红色旅游市场趋于"年轻化" 中青年游客比例提升

12月28日,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新书发布会在京举行。报告指出,红色旅游市场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参与到红色旅游活动之中。

多年来,国家一直强调要发挥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作用,目前,党员和青少年是红色旅游的核心客群,并成为红色教育的重点对象。据相关统计显示,2023年全国纳入统计的370家红色旅游景区共接待党员干部近5千万人次;仅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就接待14岁以下游客和党员近1亿人次,占经典景区接待游客总数的25%以上。另据本课题组抽样调查发现,2023年参与红色旅游的游客中,25岁及以下的中青年约占50%。由此可见,红色旅游不再仅仅是中老年人回忆峥嵘岁月的怀旧旅游,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

来源:中国网

大学生旅游动机与消费行为研究 ——以江苏省徐州地区为例

下载提示:

1、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文章版权申述”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18735597641(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2、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

我国老年旅游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

旅游是老年人重要的休闲方式,也是其基本的生活权利。健康的老年旅游文化氛围,是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旅游需求的寄托,也是社会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形式和体现。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资源开发司委托中国老龄产业协会组织的中国老年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研究课题圆满完成,该课题由中国老龄产业协会老龄旅游产业促进委员会负责协调并参与研究,由北京联合大学的相关专家教授组成课题组。该课题对我国老年旅游业进行系统研究和梳理,为我国老年旅游业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

我国老年旅游业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目前,我国老年旅游市场需求巨大,2023年老年游客的平均出游时间为5天,人均消费超过3600元,老年旅游消费已经是一个约万亿元的市场。我国已经初步形成了一批老年旅游目的地和线路产品,主要有旅居养老、医疗旅游、观光旅游、乡村旅游等旅游业态,也初步形成了一批专业的老年旅游指导机构和供给商。但总体上,我国老年旅游发展的主体规模不够,专业化水平总体不高,老年旅游品牌尚未形成,老年旅游市场竞争开始加剧,老年旅游业发展依然任重道远。

按照国内外相关经验和预测,我国在2040年左右将进入老年旅游稳定发展期,老年旅游将占到全国旅游市场的50%左右。预计到2050年,我国老年人口将突破4.8亿人,占总人口比重达到36.5%,在旅游意愿与人均消费额不变的前提下,老年人口旅游消费总额将达2.4万亿元以上。未来我国积极的老年旅游消费观念将逐步形成,老年旅游的社会环境和政策环境将进一步改善,老年健康旅游和智慧旅游服务的需求将快速增长,老年旅游企业对市场的反应变得越来越敏捷,供给将呈现专业化、个性化、多样化、新型化和智能化。

为此,我们应当积极营造老年友好型社会氛围,以支持老年旅游的发展,构建老年旅游制度体系、产品结构体系、品牌体系、市场体系、公共服务体系和专业人员体系,从增加闲暇时间、增强老年旅游经济收入和提高老年人社会保障水平等方面促进老年旅游业的全面健康发展。

老年旅游对推动“积极老龄化”的作用

预计到2050年,全球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总数将近20亿,占总人口的21%。历史证明,从老龄化社会过渡到老龄社会是加速度进行的,预计2025年我国老龄人口将达到3亿,将提前进入老龄社会,该趋势会持续到2040年,老龄化的峰值将在2049年左右出现。当前,我国老年旅游潜在市场规模已经超过2亿人次,未来2060年会达到约4亿人次的规模。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不仅对旅游市场供需提出新的要求,也必然对产业结构产生重要的影响,并改变全球旅游业的竞争格局。

面对老龄化社会,健康是全人类永远的追求目标,更是老年人安享晚年的重要保障基础,对提高晚年生活质量有着更重要的意义。“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全民健康是建设健康中国的根本目的”,要突出解决好老年人等重点人群的健康问题,要积极促进健康与养老、旅游、健身休闲融合,催生健康新产业、新业态和新模式。老年旅游不仅能够满足愉悦身心的需要,还能够促进身心健康,缓解和消除身心疲乏。老年旅游者的增多是生活幸福的重要标志,是老年人“老有所乐”的重要表现,是构建健康和谐老龄化社会的关键。老年人积极参与社会活动有助于延长寿命,保持较长时间的健康,并且也能够提高其对经济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满意度。

2002年,世界卫生组织在积极老龄化政策框架中把积极老龄化界定为:积极老龄化是指在老年时为提高生活质量,使健康、参与和保障的机会尽可能获得最佳的过程。促进积极老龄化对社会融合、改善社会福祉并促进参与者的个人发展具有内在价值。老年旅游在实现我国“积极老龄化”和促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以及促进人口可持续发展方面将发挥巨大的积极推动作用。鼓励老年人尤其是低龄活力老年人旅游,是扩大健身方式和提高生活质量的有效途径,有助于实现“积极老龄化”。旅游是老年人重要的休闲方式,也是其基本的生活权利。健康的老年旅游文化氛围,是老年人精神文化需求和旅游需求的寄托,也是社会精神文明高度发展的重要形式和体现。

我国老年旅游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第一,我国老年旅游发展总体上缺乏顶层设计。老年旅游在国家层面缺乏独立的国家战略或没有被系统地纳入国家战略。老年旅游缺乏系统性,各部门各自为战,旅游企业也是在各自做各自的事。

第二,缺乏积极的老年旅游消费观和消费文化。老年游客对价格敏感,不易接受高价旅游产品,相较于青年群体花费总体水平较低。老年旅游较容易被近距离休闲活动替代,比如跳广场舞、参加老年兴趣班、到老年健身中心等。总之,老年旅游在老年活动中占比还不够高,市场渗透率也较低。

第三,市场结构不平衡,亟需调整和优化。由于我国区域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城乡老年旅游市场发展不均衡,城市老年旅游、城镇老年旅游和乡村老年旅游的比例不协调;在全国区域空间分布上,老年人口东西阶梯状分布特征以及东中西区域经济差异决定了老年旅游市场存在东西差异。目前,60-70岁老年人成为老年旅游市场主力,但70岁以上的老年人也表达出了较强的旅游意愿,可由于受老年人身体健康状况限制,旅游供给方针对这部分老年旅游者的旅游产品供给较少。

第四,产业结构不协调,亟需优化和升级。目前针对老年人口旅游消费特征而推出的旅游消费产品、旅游线路数量较少,与老年人需求多元化、个性化不相匹配。许多旅行社在组织老年旅游项目时只是简单地将既有旅游产品贴上“夕阳红”的“新标签”,“夕阳红旅游”“银发旅游”“老年养生旅游”等老年旅游产品特色不突出、同质化严重。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缺乏市场细分,产品供给在时间上也具有不平衡性,每年仅在重阳节等少数特殊节日时期,旅行社、景区等才重点推出老年旅游产品。

第五,精细化管理不够,亟需智慧体系建设。我国老年旅游业急需利用旅游大数据来促进发展,通过大数据对老年游客量、老年游客构成以及老年游客的兴趣、轨迹、偏好进行梳理分析,提高对老年旅游市场的精准营销以及产品与业态创新能力,提高服务和监管的针对性与有效性。

对我国老年旅游业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一是要构建老年旅游制度体系。建议编制中国老年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出台关于进一步促进全国老年旅游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出台相关的异地养老旅游政策和相关准入机制标准以及对老年人消费税收、生活补贴和医疗扶持等相关法律政策;通过减税和信贷担保以及利率优惠等方式来鼓励老年旅游企业发展;切实加强引导与调控,有效规范老年旅游市场秩序,为各类主体公平竞争提供良好环境。

二是要构建老年旅游产品体系。完善现有老年旅游产品,提高现有旅游产品质量;开发高端产品与大众产品相结合、价格多层次的老年旅游产品;创新开发新型老年旅游产品,开发环城市旅游度假产品、乡村养生旅游产品、老年体育旅游和生态旅游产品等;大力开展老年旅游文化节庆活动,打造多种类型的老年旅游节庆文化,营造老年旅游的文化氛围;定期举办老年旅游博览会,或者在旅游博览会和老龄产业博览会中设置老年旅游的独立展区。

三是要构建老年旅游品牌体系。建立完善老年旅游业标准体系,尽快出台老年旅游业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开展全国老年旅游标准化建设试点,在试点地区建立符合当地特点的旅游标准化体系,通过试点形成经验逐步推广;鼓励引导地方和企业开展老年友好型旅游品牌建设,打造并向市场推出一批老年旅游目的地品牌、老年旅游企业品牌、老年旅游产品品牌等。

四是要构建规范的老年旅游市场体系。制定发布老年旅游合同范本,建立老年旅游企业信用体系,发布“老年旅游产品精品目录”“老年旅游专业旅行社名录”“老年旅居基地名录”等,推动老年旅游专业化发展;大力表彰信誉良好的老年旅游从业机构和从业者;建立旅游目的地客流量的通报和预报制度,引导老年游客错时错峰旅游;编制全国老年旅游年度发展报告,举办老年旅游发展论坛,对老年旅游市场的科学健康发展作出引导和指导。

五是要构建老年旅游公共服务体系。在建设旅游基础设施时应当充分考虑和保障老年群体的需求,提高旅游场所公共服务适老化程度;应当将老年旅游服务质量作为考察旅游企业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在智慧旅游设施使用方面为老年游客提供必要的信息引导、人工帮扶、日常培训等服务工作。

六是要构建老年旅游人才队伍体系。大力开发与培养老年旅游专业人才队伍;对从业人员进行护理和急救基本知识的培训;提高老年旅游商业化服务水平;吸纳

报告: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 市场趋于年轻化

中国网12月30日讯 12月28日,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王金伟副教授团队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指出,随着国家对红色旅游的重视和相关利好政策的出台,红色旅游发展基础不断完善,发展势头日益强劲。

业内人士表示,报告作为我国第一本红色旅游蓝皮书,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重要节点,对回顾百年党史、赓续红色血脉具有重要意义;填补了红色旅游蓝皮书领域的空白,对未来全国红色旅游发展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主编团队负责人王金伟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红色旅游的发展关乎红色文化的传承、红色基因的赓续,是一项利党利国利民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

“下一阶段还将持续推进红色旅游的相关研究工作,扩大研究影响力,希望能够与社会各界共同推动红色旅游的蓬勃发展。”王金伟如是说道。

红色旅游发展势头强劲,“疫后”恢复情况良好

红色旅游是利党利国利民的政治工程、文化工程、富民工程和民心工程。

截至2023年,我国已基本建立起以“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为核心,具有中国特色的红色景区管理体系。据统计,在国家最新颁布的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中,共包含300处经典景区和18个重点红色旅游城市,涵盖伟人故里、革命遗址遗迹、烈士墓/陵园、革命纪念场馆、红色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多种类型,构建起了较为完善的红色旅游景区管理系统。在此基础上,全国已培育形成浙沪红色旅游区、湘赣闽红色旅游区、左右江红色旅游区等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以及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初步实现了全国红色旅游资源的融合发展和协同管理。

2023年,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文化和旅游部联合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国家发展改革委推出“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以“重温红色历史、传承奋斗精神”“走近大国重器、感受中国力量”“体验脱贫成就、助力乡村振兴”三大主题,将全国的主要红色旅游景区连点成线。一个独具中国特色的红色旅游景区体系已初步形成。

近年来,红色旅游市场规模日益扩大,总体上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据相关统计资料显示,全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从2004年的1.4亿人次增长到2023年的14.1亿人次,实现了10倍增长。单从游客数量上来看,红色旅游已占据国内旅游产业逾1/4的份额,成为中国旅游业的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同时,红色旅游还带动了当地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实现了经济效应和社会效应的协调统一。

2023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对旅游业造成了巨大冲击,全年旅游人数较2023年骤减数亿人次,参与红色旅游的游客仅约1亿人次。但随着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国家有关部门和多省份多措并举,积极推动旅游市场回暖,红色旅游市场恢复情况良好。

2023年,旅游市场迎来了持续复苏,各大小长假红色旅游备受追捧。清明节假期,全国各地以“守护·2023清明祭英烈”为主题,纷纷开展扫墓、祭奠英烈等纪念活动,红色旅游成为多数游客的首选。“五一”期间,红色旅游再次掀起热潮,红色旅游人次甚至超过2023年同期。国庆期间,红色线路、红色景区、红色旅游产品等热度再攀新高,上海、延安、韶山、井冈山等著名红色旅游目的地成为旅游者出游的首选目的地。

随着红色旅游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以及各地“建党百年”主题活动的开展,红色旅游不仅成为了疫后旅游业恢复振兴的“先行军”,更为目的地经济恢复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红色旅游市场趋于“年轻化”,创意红色旅游产品受追捧

多年来,国家一直强调要发挥红色旅游在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方面的作用,并号召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参与红色旅游。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指出,红色旅游市场趋于“年轻化”,越来越多的年轻群体参与到红色旅游活动之中。据抽样调查发现,2023年参与红色旅游的游客中,25岁及以下的中青年约占50%。可见,红色旅游不再仅仅是中老年人回忆峥嵘岁月的怀旧旅游,更是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群体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形式。

此外,在国家的提倡下,各级各类学校积极推进“红色旅游进校园”活动,不仅丰富了大中小学生的课外生活,也将红色旅游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根植于学生心中。

中国红色旅游发展报告2023特别提到,智慧旅游、创意旅游是红色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方向。近年来,红色旅游积极推动多种业态融合发展,应用高新科技,开发创意“红色旅游+”产品,受到游客的青睐。

红色旅游积极探索应用VR、AR、数字化等高新技术,为游客带来了全新的游览体验,丰富了旅游产品的供给体系。例如,江西省积极推进VR技术在文化和旅游领域中的应用,“红色VR”被列为江西省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网科技十大重点工作之一。井冈山红色旅游VR项目、南丰县全域旅游暨红色旅游智慧平台、共青城市富华山景区5G+红色VR/AR等多个项目取得了重要成果,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亮点之一。

红色旅游通过整合博物馆、艺术表演、研学产品等资源,成为了旅游市场的“热销产品”。上海自然博物馆为庆祝建党100周年,深度挖掘区域红色资源,举办了红色合唱、红色主题演讲、科学实验秀等带有科技元素的红色旅游活动,吸引了诸多游客特别是青少年群体的参与。

韶山实景演出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以毛泽东同志的革命生涯为主线,综合运用多媒体技术、全息技术等科技手段,将红色革命历史、人文故事和山水实景高度融合,使游客更加深入地了解红色故事,体会爱国主义教育意义。

此外,随着研学旅行的日益普及和现代技术的提升,诸多景区已采取“云游”研学基地/景区的模式,打造出多种红色研学游品牌项目和多条精品“云”旅游路线。2023年初,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红色旅游“云课堂”,推出12堂红色旅游精品网课,将红色研学旅行与云端教育相结合,使学员足不出户就能够接受红色教育,感悟红色精神。伍策一丁

“特种兵式旅游”青年旅行新方式——人民政协网

“五一”假期,游客出游的热情高涨,全国各地旅游景点“人从众”景象再度回归。其中,以快节奏打卡为特征的“特种兵式旅游”尤其受到追捧。

“五天登五岳”“33小时速游北京,一天8个景点”“青春没有售价,硬座直达拉萨!”……日行数万步,花最少的时间和费用,游览最多的景点,“特种兵式旅游”正成为当下风靡年轻群体的一种“高性价比”旅行方式,火遍全网。

“拉练式旅游”累却很充实

“打卡了钟鼓楼,参观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看了华清宫的长恨歌演出,去了大唐芙蓉园,拍了大唐不夜城,逛了陕西历史博物馆,在城墙上骑行,在回民巷吃吃喝喝……”日前,郑州商学院大四学生的余同学在社交媒体上记录着在西安的3天行程……也成为当代青年“特种兵式旅游”的一个缩影。

西安是余同学“特种兵式旅游”的第六站,此前他已经在青岛、威海、北京、天津、苏州等多个城市当过“旅行特种兵”。

谈及这种旅行方式,余同学告诉记者:“我感觉这种旅行很充实,也符合自身的身体承受能力。”余同学认为,这样的“特种兵式旅游”可能也只在年轻时有精力参与,以后很难再做出这样疯狂的事情。

当然,也有体力“亮红灯”的时候。“唯一吃不消的一次是去北京玩,通宵熬夜等着看升旗,第二天困得眼睛都睁不开。”余同学说,从天安门看完升旗,一路逛到国家博物馆、人民大会堂、国家大剧院、天坛……一天时间下来,步数早已突破3万,辗转于不同景点间马不停蹄。“最主要的是北京景区太大了,人也很多,确实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虽有疲惫,但旅途中的收获总能冲散奔波的劳碌,开阔眼界。“只有到外面走一走,增长自己的见识,才能感受到自己的渺小。”

当下,“特种兵式旅游”已经变成一部分年轻人个性化的旅行方式,除了在校大学生,都市白领对这种出游方式也颇为青睐。

在广州工作的黄女士近期也加入了“旅行特种兵”的队伍,利用节假日,她已陆续去过香港、澳门、珠海、顺德、上海、南宁、武汉等地。“虽然行程比较密集、身体比较疲劳,但能看到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lizi9903@foxmail.com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