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盛号 松盛号

悉尼歌剧院:一座留下了设计师终生遗憾的伟大建筑 悉尼歌剧院设计师乌松简介照片

悉尼歌剧院:一座留下了设计师终生遗憾的伟大建筑

   悉尼歌剧院坐落在悉尼港湾,三面临水,环境开阔,以特色的建筑设计闻名于世,伊丽莎白女王曾经这样说过:从海洋上远远看去,这白色弧形的歌剧院仿佛一扇扇满风的白帆;近看或从高处俯视,她又像太平洋几种乳白亮艳的贝壳;仔细考究起来,她又似多种艳丽的热带花瓣。好多臣民问我,她究竟像什么?我无法回答。这世上恐怕只有J·乌特松先生自己才有答案。J·乌特松是丹麦人,就是悉尼歌剧院的建筑设计师,谈到当年的创意,他的解释既不是白帆,也不是贝壳,更不是花瓣,其实创意的来源是剥去了一半皮的橙子。

   这座伟大建筑的建造经历其实并不像外形那样一帆风顺,悉尼歌剧院的建造历史历经坎坷:

   首先,悉尼歌剧院是从废纸篓里拣出惊世之作,是一位迟到的特聘评委--芬兰籍著名美国建筑设计师依洛·沙尔兰对先前别的评委已经选定的作品看不上眼,要求重新审阅全部设计图纸,这样才把已经扔到废纸篓里的丹麦建筑设计师J·乌特松的设计方案拣了回来,并且得以通过。

   第二、悉尼歌剧院最初的建筑预算是720万澳元,最后花了1.02亿澳元,完工时成本超过预算的14倍之多,工期也从预算的3年拖到了14年,差一点成为烂尾楼。

   第三、1965年,由于澳大利亚国内政治斗争的原因,新南威尔士州政府决定对乌松实施惩罚性收税和停止政府的拨款,设计师被迫辞职并且离开澳大利亚,以至这位悉尼歌剧院的设计大师,不仅无法参与后阶段的工程,而且在他生前直至去世都没能够亲眼看过他自己的杰作,也再也没有得到过大型设计的机会。

   虽然在2003年,J·乌特松获得了世界建筑界的最高荣誉——“普利兹克奖”。评审团对他的评语:“设计了一幢超越他的时代的建筑物,远远领先于可以运用的技术,并且,他为设计一幢改变了整个国家的形象的建筑,承受住了非同寻常的攻击和负面批评”,可以说是一份迟到了的恢复名誉。但J·乌特松说,“如果你喜欢一名建筑师的作品,那就应该把项目交给他去建,而不是授予他一枚奖章。”这或许才是他的心声。

    一座悉尼歌剧院,让,J·乌特松和悉尼同时名扬世界,但也是悉尼歌剧院使,J·乌特松与澳大利亚政府反目成仇近半个世纪,从1966年离开的那天起直至2008年90岁逝世,他再未踏足澳大利亚,一生中从未亲眼欣赏过他自己设计的、被公认为20世纪最伟大建筑之一的悉尼歌剧院,留下了全世界的终身遗憾。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email protected]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